19个豆科牧草品种在川东地区的适应性评价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01.98 KB
- 文档页数:9
摘要本文对18个国内外引进豆科牧草品种在贵州省兴仁县地区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多叶王苜蓿、CW-787苜蓿、TG-7苜蓿及道恩杂三叶和地八角在贵州地区表现良好,产量高,适应性强,适合推广种植。
关键词豆科牧草;引种;贵州地区中图分类号S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08-0235-0218个豆科牧草品种在贵州地区的引种试验李亚娇1马培杰1韩永芬1熊先勤1龙忠富1孟军江1*蔡大明3张荣发2全贵阳2(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2兴仁县农业局饲草饲料工作站;3兴仁县草地中心)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是建植人工草地和放牧草地必不可少的牧草[1]。
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优良牧草品种资源,并充分利用我国本土改良的优质豆科牧草,不仅可以丰富我国草种,对我国畜牧业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2]。
开展优良牧草品种引种试验,旨在对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进行综合性状的观察与评价,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为畜牧业发展服务[3]。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兴仁县放马坪草场,地理位置为北纬25°34′6.86″、东经105°10′31.67″,海拔1686m ,为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年均气温12℃,年降水量1300mm 。
经测定,草场土壤含有机质1.23%、全氮0.145%、速效氮76.24mg/kg 、速效磷7.28mg/kg 、速效钾69.84mg/kg ,pH 值为4.7。
1.2试验材料及来源试验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进行,供试材料共18份,如表1所示。
其中游客、CW787、维多利亚、多仑、威斯顿、TG8、TG7、西部之星、多叶王为紫花苜蓿,歌德、胡依阿、拉丁诺、瑞德、岷山红三叶、道恩杂三叶为三叶草。
1.3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试验设1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依次编号1~18。
采用条播,行距为30cm 。
优良豆科牧草———东方山羊豆的研究与利用沈禹颖,张自和,谢田玲(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20)摘要:开发新豆科牧草资源不仅是改善饲草料品质,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力的基础,还可为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提供草本植物物种。
东方山羊豆是自1980年后,在前苏联、北欧等国家得到重视的一种新兴豆科牧草,它具有产量高,植株蛋白质含量高,生态适应性强,草地持续稳定性好的特点。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该草种的产量及饲用价值评定,回顾了影响山羊豆草地建植和生长的因素,提出了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展东方山羊豆研究和利用推广的潜力和前景。
关键词:东方山羊豆;豆科牧草;产量;引种中图分类号:S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03)06-0105-05 山羊豆属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该属含有8个已知的种[1,2]。
常见的有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和药用山羊豆(Galega officinalis ),后者叶片含有毒生物碱,在南美、美国、新西兰和中欧等地主要用做观赏和药用植物[3]。
东方山羊豆也称饲用山羊豆,33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都有引种种植。
最早于19世纪在高加索地区将其作为蜜源植物,利用山羊豆花蜜放养的蜜蜂所产的蜂蜜质地优良[3]。
1932年,全苏饲料研究所开始引种东方山羊豆,成为高加索地区森林草原地带的一种新型豆科牧草。
爱沙尼亚1972年开始关注东方山羊豆的利用,1987年爱沙尼亚农业研究所和全苏饲草料研究所发布了东方山羊豆第一个品种———盖尔山羊豆[4],这是一个经60年培育而成的品种。
从爱沙尼亚、芬兰等国家近年来对该牧草资源较为集中的研究报道可看出[2~5],东方山羊豆的农业潜力在温带的爱沙尼亚和北欧国家已得到证实,2000年Fairey 评价了东方山羊豆与其他传统豆科牧草在加拿大各地的引种表现和产量,认为它可以作为新型的豆科牧草在某些地方取代苜蓿(Medicago sativa )[4]。
雪域高原上,探索优质豆科牧草产量的艰难
之路
高寒山区牧业资源丰富,但生长条件极为恶劣。
为了提高牧草产量,许多研究者展开了一系列探索。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发现了许
多种子的适宜种植时间,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技术手段,并且进行了反
复验证,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他们在生态环境适宜的条件下选择了豆科牧草适宜生长的
土地,并在适宜的时间种植。
这样能够让牧草有更多的生长时间,从
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其次,调节土壤酸碱度,让土壤的PH值适宜
豆科牧草的生长,同时给牧草施加恰当的肥料,帮助牧草长势更旺盛。
此外,在自然环境不能满足生长条件的情况下,也需要利用温室
等技术手段,提供适宜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协助牧草的生长。
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多雨,当地的土壤
多为草屑土,水含量大,氮磷等营养元素较少,严重影响了豆科牧草
的生长。
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管理,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
选取若干品种,提高适应性和耐寒性,使豆科牧草适应极端环境的生长,同时实现增产。
总的来说,探索优质豆科牧草产量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耐心和
不断地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们通过反复试验和总结,逐渐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提高了牧草产量,为高寒山区的牧业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川东地区春播牧草生产性能的田间评价王元清;张瑞珍;何光武;蒋旭东;张国权;吕沈海【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0份春播牧草进行田间评价,结果表明:除"乐食"不能完成整个生育史外,其他9份牧草均能正常生长、完成生育史;高丹草和苏丹草分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含叶量丰富,均可在本区域内作栽培牧草用,但种子产量较低,不适宜规模生产种子;高粱干物质产量最低,不适宜作栽培牧草用.【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0(037)008【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春播牧草;田间评价【作者】王元清;张瑞珍;何光武;蒋旭东;张国权;吕沈海【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饲草饲料站,四川,达州,635000;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达州市饲草饲料站,四川,达州,635000;四川省达州市饲草饲料站,四川,达州,635000;四川省达州市饲草饲料站,四川,达州,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4高丹草和苏丹草是川东地区主要的春季牧草,尤其是高丹草,它是应用现代技术以高粱为母本、苏丹草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品种,产量高、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近几年在川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为草地畜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为了筛选和评价适应本地区的春播牧草,我们进行了田间试验评价。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共10份,其中高粱-苏丹草杂交种(高丹草)3份、苏丹草6份、高粱1份,其编号为 1、2……10,详见表 1。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达州市蒲家镇,地理位置约东经107°31′13″,北纬31°22′31″,地势平坦,海拔378m;微酸黄壤,pH 6.6,肥力中等,试验前种水稻;年降雨量1473.5mm,年均相对湿度77.5%,无霜期285d;年日照时数1051.8h;年均温17.3℃,极端高温38.5℃,极端低温-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