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诗经》的来源
- 格式:pdf
- 大小:55.66 KB
- 文档页数:3
自考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大总结范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1.\诗言志,歌咏言”之语出自.2.汉代传授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毛诗.3.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著称的史学著作是.4.产生于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是.5.在诸子散文中,具有逻辑严密,质朴无华特点的史.6.最早陆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著作是.7.作品属汉乐府民歌的是.8.属于9.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是枚乘.10.中对李陵,苏武描写最具特点的是精细刻画.11.分析秦亡原因,归纳为”仁义不施”.12.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电击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13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是扬雄.14.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曹操.15.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五言诗.16.太康诗歌在形式方面的特点是缛旨星稠.17.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刘琨.18.永明体又称新体诗.19.建安诗人曹植的著名赋作是.20.太康诗人左思的著名赋作是.21.南朝骈文的优秀作品之一是.22.属于志怪小说.23.陆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是.24.上官体的风格特征是绮错婉媚.25.杜审言所属的作家群体是文章四友.26.杜甫的名作被后人评为古今期言律第一.27.顾况诗歌创作的特色是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28白居易的著名诗作,属于伤感诗.29.,诗歌属于许浑咏史诗30.中的社会政治诗有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抒发生活郁懑的诗,抒发人生忧伤的诗,称颂执政者的诗.31.所代表的汉大赋与骚体赋的不同在于骚体赋主要抒发愤懑哀怨之情,逞竞文才和游戏文字,写物图貌,蔚似雕画,采用主客问答形式.32.属于著名文论著作的有,,,.33.能够体现柳宗元主要散文成就的文类有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寓言.34.温庭筠词的特点包括浓艳香软,华美精工,词境缠绵悱恻,清丽疏淡.35.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是音乐的不同.36.在中主要描述后稷功绩的诗篇是《生民》.37.产生于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是.38.先秦时期,其文风具有质朴平实的特点的著述是.39.在诸子散文中,以奇幻谲jue诡的想象著称的诗是.40.从创意看,是一篇抒发际遇悲伤之作.41.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揭示提议的是游国恩.42.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文章写得紧凑严密,说理透辟.43.“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表现了王充的论文主张是崇实尚用.44.司马迁书写”发愤”著书强烈愿望的是.45.东汉后期写有的作家是赵壹.46.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47.最早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48.曹丕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49.稽康的诗歌被评为过为峻切.50.潘岳最擅长的是悼亡诗.51.谢眺诗歌意向创造的特点是清新明丽.52.南朝梁,陈时代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现在创作上的代表是宫体诗.53.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辞赋代表作是.54.属于南朝骈赋.58.提出征圣宗经文学观的理论家是刘勰某ie.59.由梁,陈入隋的作家是江总,虞世基,王胄zhou.60.沈佺quan期作于流贬途中的七律的艺术特点是声调流畅而蕴含深厚.61.杜甫在晚年漂泊生活中写的作品有,,.等.62.著名诗人刘长卿诗作杰出,曾子许为”五言长城”.63.柳宗元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清冷峭拔.64.韩愈在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文从字顺.65.与有关的是今人多倾向此诗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而作,结构精密完美,长于辅排描摹,想象夸张新奇.66.建安七子包括孔融,王粲,徐幹gan,和陈琳,阮瑀,应場,刘桢67.,,,,都是陶渊明所创作的.68.贾岛诗的特点有造境清奇幽微,苦思冥搜所得.6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的词.70.神化的特性有:神化都是想象或幻想的是一种”神化”了的现实生活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只产生于史前的远古时代.71.关于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72.叙述历史的特点是采用新闻标题形式记事.73.的文风特点是辩丽恣肆.74.的文风特点是逻辑严密,说理透辟.75.下列寓言出自的是郢书燕说.76.《九章》的艺术表现特征是平实朴素.77.屈原组诗的篇数是11篇.78.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上多为”颂秦德”的是司马迁.79.汉代散文的行文造语向着骈俪方向发展出现在东汉后期.84.稽康德四言诗别具一格,属于稽康所作的是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85.被称为\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的是郭璞.86.东晋玄言诗的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87.“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出自陶渊明的.88.北朝乐府民歌主要辑人郭茂倩中的梁鼓角横吹曲.89.出自曹植的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90.散文属于历史笔记.9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是.92.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卢思道,杨素,薛道衡.93.沈佺期,宋之问并称的原因是律诗定型.94.岑参边塞诗的特点是善于描写遍地风光.95.在杜甫诗歌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七言律诗.96.刘长卿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五言诗.97.,其一属于杜牧咏史诗.98.唐代诗坛的”武功体”所指的是姚合的诗歌.99.张志和的词作”西塞山前白鹭飞”属于早期文人词.100.符合特点的是表达尊王攘夷,维护统一的思想,书法谨严,暗寓喻褒贬,鲁国的编年史.101.庄子是战国时期人,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102.梁陈时期诗尚自然,主风力的代表人物是吴均,何逊,阴铿.103.南朝骈文的形式特征有对偶,用典,辞藻,声律.104.王维诗歌的特点包括表现空明境界,表现\无我\境界,有空静之美,有禅趣,诗中有画.105.原始神话中射太阳的英雄是羿.106.属于史诗.107.文风的特点是佶屈聱牙.108.文风的特点是气势丰沛,富有雄辩色彩.109.属于语录体.110.的诗歌体式属于杂言诗.111.的文章特点是平实畅达,不求华丽.112.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113.董仲舒的第三策阐述的主要思想是天人相应,“大一统”的思想.114.中的魏公子信陵君是礼贤下士的典型.115.在写作上,班固的特色是照录史实.116.扬雄的创作主要是田猎.117.最早载录的古代典籍是.118.\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的是相思令人憔悴.119.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120.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作家是陆机.121.谢灵运诗歌追求的是清水出芙蓉之美.122.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12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出自谢灵运的诗句.124.庚信后期的代表作品是.125.“西曲\主要产生于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126.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曹操.127.,,属于志人小说.128.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是.129.“初唐四杰”之一杨炯擅长的诗体是五言律诗.130.王昌龄为后世传诵的诗歌均是七言绝句.131.许浑的属于咏史怀故古诗.132.贾岛的诗歌风格是幽僻清漆.133.司空图的诗论主张是”象外之象”说.134.属于晚唐游侠小说的代表作。
2021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原始歌谣“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木归其泽!”出自()。
【选项】A.《弹歌》B.《诗经》C.《周易》D.《蜡辞》【答案】D【解析】相传为伊耆氏(即传说中的神农氏,一说指尧)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这是蜡祭时的祝词,它以“咒语”的形式,表达了初民企图控制或征服自然灾害的愿望。
相信语言可以控制自然力,相信自然世界可以随主观意志而改变,正是初民的精神状态。
【考点】上古神话传说2.【题干】《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表现方式主要是()。
【选项】A.赋B.比C.兴D.赋与兴【答案】B【解析】同样是使用借喻,《小雅·鹤鸣》则是用一系列的物象作比,而不是塑造完整的形象:“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考点】《诗经》的文学成就3.【题干】《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者是()。
【选项】A.老子B.孔子C.荀子D.孟子【答案】B【解析】《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
它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孔子修订《春秋》颇有深意,他以谨严的书法(笔法)和微言大义,暗喻褒贬,表达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
语言准确而简明,与《尚书》的佶屈聱牙不同。
【考点】《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4.【题干】《国语》的整体风貌是()。
【选项】A.铺张辩丽B.夸饰恣肆C.明切犀利D.质朴平实【答案】D【解析】《国语》。
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史。
以记言为主。
整体风貌质朴平实。
【考点】《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5.【题干】寓言“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出自()。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载于(B)A.《尚书·尧典》 B.《吴越春秋》 C.《周易》 D.《诗大序》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B)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3.下列《诗经》诗歌属于农事诗的是(C)A.《生民》B.《蒹葭》C.《七月》D.《谷风》4.下列篇名属于《九歌》的是( D )A.《涉江》B.《思美人》C.《惜往日》D.《湘夫人》5.《春秋》的文风特点是( A )A.微言大义B.富艳浮夸C.汪洋辟阖D.辩丽恣肆6.下列语言出自《战国策》的是(D)A.处女遇盗B. 郢书燕读C.刻舟求剑D.狡兔三窟7.《庄子》中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C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8.《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收集所持的说法是(C)A.采诗说B.作诗说C.删诗说D.献诗说9.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刻舟求剑”的故事要表达的是( B )A.因时制宜的思想B.因地制宜的思想C.因人制宜的思想D.因时制宜的思想10.杨恽《报孙会宗书》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 A )A.对不平遭际的怨愤B.对田园生活的不满C.对重归仕途的企盼D.对位官生涯的留恋11.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是(A)A.前期反对虚妄、批驳图谶,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B.前期歌颂新朝、献计献策,后期崇尚实诚、通达深刻C.前期以阴阳宅以论政议事,后期远离现实而倡言避世D.前期指摘世风反政治腐败,后期建言献策以改革政治12.《史记》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互见法”指的是(C)A.在不同人物传记叙述同一人物的同一事迹B.在同一篇人物传记中叙述不同人物的事迹C.把同一人物的事迹根据需要写在本传和其他传记中D.把不同人物相似的事迹集中到同一篇传记中13.《吴越春秋》记载的是( B )A.春秋初年吴越两国的历史B.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的历史C.战国中期吴越两国的历史D.战国末年吴越两国的历史14.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表述“招隐”主题的基本表现方法是(D)A.通篇直接倾诉“招隐”的强烈愿望B.讲述盛世隐居实为不明智的道理C.以描述仕途环境的美好来表达主题D.以铺叙隐居环境恶劣表现主题15.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的主、客是(D)A.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B.西都宾与东都主人C.凭虚公子与安楚先生D.楚太子与吴客16.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 C )A.西汉前期B.西汉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17.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是(B)A.《文章流别论》B.《文赋》C.《文心雕龙》D.《诗品》18.中国诗歌史上抒情组诗的源头是(C)A.陶渊明《饮酒》B.左思《咏史》C.乐府诗D.田园诗19.南朝诗人鲍照最著名的诗作属于(C)A.山水诗B.宫体诗C.乐府诗D.田园诗20.永明时期诗坛普遍倾向于沈约提出的三易原则。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识记:南北朝诗歌创作⼤势。
⾃刘裕代晋(420),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重娱乐的⽅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
与此同时的北⽅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诗歌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为特征。
第⼀节 南朝诗歌 南朝诗歌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齐⾄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陈末的宫体诗。
1.元嘉诗歌 识记: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
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明、泰始的鲍照。
简单运⽤: ①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原因:⼀是刘宋时代⽞学在思想领域中已不占主要地位,在政权领域儒学已占主流。
⼠⼈从⽞虚思索回到现实中来。
⼆是刘宋皇室出⾝寒微,即位后⽤寒门掌机要权柄。
素族⽂⼈进⼊政权的同时也进⼊⽂坛,重抒情代替重⽞思的⽂学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了。
三是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然⼭⽔。
②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题材⼤量进⼊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作为⽞思载体的倾向,把⼭⽔作为审美的对象,正式奠定了中国⼭⽔⽂学的根基。
⼆、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
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不但有各种体式的创作,⽽且注意对仗,格外追求⽤典使事。
2.谢灵运及⼭⽔诗 理解:①⼭⽔诗。
先秦⽂学如诗骚中就出现了⾃然⼭⽔,然多⽤作⽐兴的材料或作为⼈事的背景⽽存在,并不是作为独⽴审美客体。
曹操《观沧海》是第⼀⾸⽐较完整的⼭⽔诗,但并未蔚成风⽓,与当时战乱、北⽅环境及诗⼈的审美倾向、⽔平等主观限制有关。
东晋偏安江左,⾃然条件甚好。
⽞⾔诗⼈借⼭⽔以体⽞悟道,不但培养了对⼭⽔的细腻感受,也因此在诗中描写到了⼭⽔风物。
【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歌谣识记内容:(1)古代典籍关于古歌谣的论述。
《吕氏春秋。
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周易。
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综合运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主要类别一、创世神话:《三五历纪》:浓厚的原始思维色彩《五运历年纪》;二、自然灾害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记载了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
《山海经·海内经》、《管子·形势解》《淮南子·本经训》中都对后羿射日进行描写。
三、战争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大平御览》都描述了关于黄帝的故事。
2、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一、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恩华,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了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三、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题库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礼记》中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蜡辞》的歌词是( )A.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B.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C.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D.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2.《吕氏春秋·\u21476X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动作而歌舞的记载是( )A.履虎尾,不咥人B.龙战于野,其血玄黄C.贲如,皤如,白马翰如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3.《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于( )A.西周以前B.西周初至春秋中叶C.西周初至春秋末D.春秋战国时期4.《诗经·雅·民》是(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5.《天问》的诗歌句式主要是( )A.七言B.五言C.四言D.杂言答案:C6.下列作品中出自《九章》的一篇是( )A.《山鬼》B.《橘颂》C.《东君》D.《招魂》7.《论语》的文风特点是(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8.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 )A.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9.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A.铺陈排比B.多用比喻C.质实无华D.婉转诙谐10.与汉初各家散文比较,枚乘《上书谏吴王》最主要的特点是( )A.语言犀利,直说主题B.譬喻叠出,设辞委婉C.质朴无华,造语恳切D.铺排纵横,气势宏大11.以王充、桓谭为代表的东汉前期散文的主要创作倾向是( )A.针对王朝的兴替翻覆发抒感慨B.针对东汉政治的腐败揭露抨击C.针对宦官、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提出批评D.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答案:D12.《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古今特殊人物的事迹C.记述王侯各国的兴衰状况D.记述历代王朝的重要事件13.《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是( )A.前者记载了真实的历史,后者更多荒诞离奇的故事B.前者集中记述吴越争霸的历史,后者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C.前者全面记述吴、越两国历史,后者只写越国的历史D.前者虚构了不少故事细节,后者则客观记述两国历史14.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 )A.从情思浓郁、质实纯朴向缺少真情、辞藻华丽方向发展B.从关注社会、政治、人生向远离社会、政治、人生方向发展C.从为统治集团歌功颂德向愤世嫉俗方向发展D.从表达入世进取情志向抒发避世高蹈意愿方向发展15.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 )A.《娇女诗》B.《艳歌行》C.《悲愤诗》D.《美女篇》16.太康诗人潘岳最著名的诗作是( )A.《七哀诗》B.《秋胡行》C.《悼亡诗》D.《扶风歌》17.左思诗风的特点是( )A.英雄失路,万绪悲凉B.平淡自然,韵味醇厚C.炳若缛绣,凄若繁弦D.笔力雄迈,文典以怨18.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是( )A.曹操B.阮籍C.郭璞D.曹植19.下列诗人中属于“竟陵八友”的是( )A.江淹B.鲍照C.谢朓D.萧纲20.下列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杨衒之B.属于历史笔记C.记载有佛教故事D.属于南朝文人风格21.“元嘉三大家”中,颜延之所追求的诗美是( )A.清水芙蓉之美B.典丽华赡之美C.热烈明畅之美D.平淡自然之美2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 )A.《世说新语》B.《搜神记》C.《博物志》D.《幽明录》23.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 )A.卢思道、杨素、薛道衡B.杨素、薛道衡、江总C.江总、许善心、虞世基D.虞世基、王胄、庾自24.“初唐四杰”中长于歌行体的诗人是( )A.王勃、杨炯B.王勃、卢照邻C.杨炯、骆宾王D.卢照邻、骆宾王25.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出自( )A.王翰的《凉州词二首》B.李颀的《古从军行》C.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D.高适的《燕歌行》26.白居易闲适诗的特色是( )A.反映国事民生,发挥美刺作用B.表达知足常乐,情致温厚柔和C.受外界事物感动,形诸咏叹D.写山水风光和友情27.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 )A.五律B.七律C.五绝D.七绝28.韩愈散文中数量最多的是( )A.序文B.书信C.碑志D.杂著29.下列作品中采用寓言形式的是( )A.《宋清传》B.《毛颖传》C.《柳毅传》D.《南柯太守传》30.著名词人冯延巳属于( )A.花间词人B.前蜀词人C.后蜀词人D.南唐词人31.《诗经·生民》是A.农事诗B.讽喻诗C.史诗D.婚恋诗32.以微言大义著称的史学著作是A.《尚书》B.《逸周书》C.《春秋》D.《左氏春秋》33.诸子百家中与儒家并称显学的是A.道家B.纵横家C.法家D.墨家34.“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出自A.《韩非子》B.《庄子》C.《论语》D.《吕氏春秋》35.“舐痔结驷”出自A.《庄子·秋水》B.《庄子·列御寇》C.《庄子·逍遥游》D.《庄子·人间世》36.屈原作品中风格清新幽渺的是A.《九歌》B.《九章》C.《天问》D.《招魂》37。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1. 先秦时期:《诗经》是最早的中国文学集合之一,记录了早期的诗歌创作和社会风貌;《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激情澎湃的情感而著称。
2. 秦汉时期:以《史记》为代表的古代史书出现,文学逐渐与历史结合;汉赋兴盛,代表作品有《离骚》和《九歌》。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出现,他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多种形式。
4.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头吟》、《古风集》等;贞观文学是指贞观年间的文学创作,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文选》。
5. 宋代:宋词首先出现,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元曲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崭露头角,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汴京图》和郑光祖的《窦娥冤》。
6. 明清时期:明代小说逐渐兴起,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和《水浒传》;清代古文运动兴盛,代表作品有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的知识点,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
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3)一、名词解释1、吴歌:指《乐府诗集o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
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2、西曲:指《乐府诗集o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
今存142首。
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3、《敇勒歌》:乐府杂歌篇名。
北朝民歌。
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
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
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
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二、论述题1、试分别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南朝民歌多数表现男女恋情。
吴歌和西曲因产生的地域不同,情调和风格略有不同(见基本知识部分)。
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题材却比较广泛。
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描写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四是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
2、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参考答案:南朝民歌篇幅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双关隐语,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也更加委婉含蓄。
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3、说说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类保存情况?参考答案:南朝民歌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o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还有数量极少的神弦歌。
此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词》里也保存了少量的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o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
多数为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南朝,初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