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肿瘤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84.50 KB
- 文档页数:8
放射肿瘤学基础⼀、辐射⽣物效应原理△(⼀)电离辐射的种类⒈电磁辐射:x射线、γ射线⒉粒⼦辐射⑴α粒⼦:质量⼤,运动慢,短距离引起较多电离。
⑵β粒⼦或电⼦:质量⼩,易偏转,深部组织电离作⽤。
⑶中⼦:不带电荷的粒⼦,⾼传能线密度射线。
⑷负π介⼦:⼤⼩介于电⼦和质⼦之间,可以带+、-或不带电。
⑸重离⼦:某些原⼦被剥去外围电⼦后,形成带正电荷的原⼦核。
(⼆)直接作⽤和间接作⽤1.直接作⽤(P52)当X射线、γ射线、带电粒⼦或不带电粒⼦在⽣物介质中被吸收时,射线有可能直接与细胞中的靶分⼦作⽤,使靶分⼦的原⼦电离或激发,导致⼀系列的后果,引起⽣物学变化。
2.间接作⽤(P52)射线通过与细胞中的⾮靶原⼦或分⼦(特别是⽔分⼦)作⽤,产⽣⾃由基,后者可以扩散⼀定距离达到⼀个关键的靶并造成靶分⼦损伤。
(三)辐射对⽣物作⽤的机制(P53)(四)不同类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P53)⒈ B-T定律:∝繁殖能⼒/分化程度⒉ cAMP:∝1/cAMP (淋巴细胞、卵细胞)⒊间期染⾊体体积:∝体积⒋线粒体数量:∝1/线粒体数量(五)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物效应⒈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传能线密度是指次级粒⼦径迹单位长度上的能量转换,表明物质对具有⼀定电荷核⼀定速度的带电粒⼦的阻⽌本领,也就是带电粒⼦传给其径迹物质上的能量。
常⽤⽤千电⼦伏特/微⽶表⽰(keV/µm)表⽰,也可⽤焦⽿/⽶表⽰。
单位换算为:1keV/µm=1.602×10-10J/m⒉辐射⽣物效应与传能线密度的关系⑴射线的LET值愈⼤,在相同的吸收剂量下其⽣物效应愈⼤;⑵ LET与电离密度成正⽐,⾼LET射线的电离密度较⼤,低LET射线的电离密度较⼩。
其中,电离密度是单位长度径迹上形成的离⼦数;⑶根据LET,射线可分为⾼LET 射线和低LET射线。
低LET射线:X射线、γ射线、电⼦线等;⾼LET射线:中⼦、质⼦、α粒⼦、碳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