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颠簸案例学习-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25.00 KB
- 文档页数:7
快达航空A333利尔蒙斯附近颠簸致74人受伤2008年10月7日,一架澳大利亚快达航空公司A330-300客机(注册号VH-QPA)执行从新加坡飞往澳大利亚珀斯的QF72航班,机上载有303名乘客和10名机组成员。
飞行至澳大利亚西海岸附近时,飞机突然掉高度。
机组随即宣布了紧急情况,并改航飞往澳大利亚利尔蒙斯机场(YPLM),最终安全着陆。
事故共造成约74人受伤,其中14人伤势严重。
澳大利亚ATSB报告称,事故飞机实际经历了两次飞行中突然低头掉高度的颠簸,分别下降了650和400英尺。
根据FDR数据,飞机在37000英尺高度层爬升200英尺,然后俯仰角突然下降,在20秒钟内高度降低了650英尺,之后返回水平巡航。
飞机再次低头在16秒钟内下降了400英尺,最后回到指定的巡航高度层,在这一运动过程中,数名乘客、乘务员和未固定的物品在客舱中被抛起,尤其是在客舱后部。
图1:客舱天花板的损坏情况进一步的数据表明,此次飞行中颠簸是由于1号大气数据惯性基准单元(ADIRU-1)提供的错误数据引起的。
自动驾驶仪接通的情况下飞机在37000英尺高度巡航,此时ADIRU-1的惯性参考系统发生错误,造成自动驾驶仪断开。
之后的时间里除了几秒钟飞机都在手动操作下飞行,直至着陆。
在那几秒钟自动驾驶仪被重新接上。
ADIRU持续提供错误数据引发包括失速、超速警告、机长位主飞行显示姿态信息丢失以及多次飞机电子集中监控系统警告。
惯性基准系统失效约2分钟后,ADIRU频繁的生成超高的错误的迎角数据,这导致计算机发出使俯仰角达到-8.5度(低头8.5度)的控制指令。
机组及时地调整,恢复了飞行轨迹,其间最大高度损失650英尺。
之后,ADIRU1继续产生错误数据,引发了第二次稍微轻的颠簸。
2008年11月14日,ATSB公布了此次事故的初始调查报告,焦点问题为ADIRU-1的惯性参考系统提供了错误的数据,所有三个ADIRU的型号都是"LTN-101 Global Navigation Air Data Inertial Reference Unit (GNADIRU)",件号465020-0303-0316,ADIRU 1序号4167,ADIRU 2序号4687,ADIRU 3序号4663。
飞机颠簸的案例飞机颠簸是指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因为气流、气候等原因出现的剧烈晃动。
这种情况常常会给乘客带来不适甚至恐惧感。
下面将以人类的视角,仿佛是真人在叙述的方式,来描述飞机颠簸的案例。
案例一:我记得有一次乘坐飞机去北京的路上,突然飞机开始颠簸起来。
一开始,飞机只是轻微地晃动,乘客们还没有太大的反应。
但是随着飞行的继续,飞机的晃动越来越剧烈。
我看到有些乘客开始紧紧抓紧座椅扶手,有的甚至尖叫起来。
飞机在空中来回晃动,就像是坐上了过山车一样,我感到胃里一阵阵的颤动,心跳也加速了起来。
案例二:还有一次,我乘坐飞机飞往上海。
飞机起飞后的几分钟内,我感觉飞机开始不稳定地晃动起来。
这种颠簸并不是很剧烈,但足以让乘客们感到不适。
我看到旁边的一位乘客神情紧张地看着窗外,他的手紧紧抓住座椅扶手,脸上带着焦虑的表情。
我也感到一丝紧张,不知道这次颠簸会持续多久。
过了一段时间,飞机终于稳定下来,乘客们松了口气,我也松了一口气。
案例三:一次我乘坐飞机回家,飞机在云层中飞行。
突然,飞机开始经历剧烈的颠簸,像是被什么力量抛来抛去。
乘客们开始惊慌失措,有的人开始大声尖叫,有的人则紧紧抓住座椅扶手。
我也感到恐惧,心跳加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飞机在空中颠簸了一段时间后,终于稳定下来。
乘客们都松了口气,但大家的脸上仍然带着惊恐的表情。
案例四:有一次,我乘坐飞机去香港。
飞机在空中飞行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开始经历剧烈的颠簸。
这次颠簸的幅度非常大,飞机像是被巨大的力量摇晃着。
乘客们纷纷惊叫起来,有的人开始祈祷,有的人紧紧抱着自己的家人。
我也感到非常害怕,不知道这次颠簸会持续多久。
幸运的是,飞机在一段时间后终于稳定下来,乘客们松了口气,但脸上仍然带着惊恐的表情。
案例五:一次我乘坐飞机去广州,飞机在空中飞行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开始颠簸起来。
一开始,颠簸并不是很明显,只是轻轻地晃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的晃动越来越剧烈。
乘客们开始惊慌失措,有的人大声尖叫,有的人紧紧抓住座椅扶手。
飞机颠簸的案例飞机颠簸是乘坐飞机时常见的一种情况,它给乘客带来了不适和恐惧。
下面将列举10个关于飞机颠簸的案例,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叙述,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1. 第一次飞行的经历我还记得第一次坐飞机的经历,当飞机起飞后,突然感觉整个机身晃动起来,我紧紧抓住座位扶手,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2. 恶劣天气中的颠簸有一次我乘坐飞机遇到了恶劣的天气,飞机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飞行,突然遭遇了强烈的气流,整个飞机剧烈晃动,让人无法平静。
3. 飞机起飞时的颠簸每次飞机起飞时,我都能感受到明显的颠簸,特别是当飞机从地面上升时,整个机身会有明显的震动,让人感到有些不安。
4. 飞机遇到气流的颠簸有一次乘坐飞机飞行过程中,飞机遇到了强烈的气流,整个机身剧烈晃动,乘客们都紧紧抓住座位,有些人甚至发出了惊叫声。
5. 飞机降落时的颠簸飞机降落时的颠簸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当飞机接近地面时,会有明显的晃动和震动,让人感到紧张和不安。
6. 长时间的颠簸有一次我乘坐的飞机在飞行途中遇到了长时间的颠簸,整个机身不停地晃动,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有些乘客甚至出现了呕吐的情况。
7. 飞机颠簸引发的恐慌情绪飞机颠簸往往会引发乘客的恐慌情绪,有些人会紧张得出汗,有些人会抓狂地寻找安全出口,整个机舱充满了紧张和恐惧的气氛。
8. 乘务人员的应对措施每次飞机遇到颠簸,乘务人员都会立即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的情绪,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放心,这种关怀和照顾让人感到温暖。
9. 飞机颠簸对飞行员的挑战飞机颠簸对飞行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准确判断和应对,保证飞机的安全,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冷静应对给乘客带来了信心。
10. 飞机颠簸后的平稳飞行虽然飞机颠簸让人不安,但一旦过了颠簸区域,飞机就会重新进入平稳飞行,让乘客感到安心和放松,享受舒适的空中旅程。
以上是关于飞机颠簸的10个案例,通过人类的视角叙述,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飞机颠簸是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飞行员和乘务人员的专业应对,以及飞机的稳定性都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一、演练背景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飞机颠簸事件时有发生,给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提高我国航空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增强航空公司在飞机颠簸事件中的应对能力,我公司于近日组织开展了飞机颠簸应急预案演练。
本次演练旨在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机组人员、乘务员及地面保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演练目的1. 熟悉和掌握飞机颠簸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确保在发生飞机颠簸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置。
2. 提高机组人员、乘务员及地面保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3. 完善应急预案,为实际应对飞机颠簸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三、演练内容1. 演练情景设定:一架由我公司执飞的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遭遇严重颠簸,导致飞机上部分旅客受伤,机组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 演练流程:(1)接到颠簸报警后,机组人员立即向公司值班领导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机组人员对受伤旅客进行初步救治,并安抚其他旅客情绪。
(3)乘务员向旅客讲解颠簸应对措施,提醒旅客系好安全带,蹲下抓紧固定物体。
(4)地面保障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协助机组人员处理旅客受伤情况。
(5)飞机降落,地面保障人员对受伤旅客进行紧急救治,并将旅客送往医院。
3. 演练评估:(1)应急预案启动及时,各环节处置得当。
(2)机组人员、乘务员及地面保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3)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四、演练总结1. 优点:(1)应急预案启动迅速,各环节处置得当,确保了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2)参演人员反应敏捷,协同作战能力强。
(3)演练过程严格按照预案执行,提高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2. 不足:(1)部分参演人员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2)应急预案中部分细节仍需完善,如旅客受伤后的救治流程等。
(3)地面保障人员对飞机颠簸事件的应对措施还需加强。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机组人员、乘务员及地面保障人员的应急培训,提高心理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空中颠簸防范三部曲(一)(忽左)(2010-09-30 23:12:56.0)据IATA统计,当前世界范围内商业飞机遇到的严酷湍流,每年约5000宗;飞机误入晴空湍流(CAT)而导致的乘客受伤事件每年数以百计,索赔额高达数千万美元。
在非致命的飞行事故中,空中颠簸是旅客和乘务员受伤的最大原因,特别是晴空颠簸。
作为客舱服务和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乘务组为了兼顾空中服务与防范空中颠簸的关系,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例如加强与机组的沟通,通过客舱响铃等信息判断颠簸的级别程度,以采用不同的预防预案等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空中颠簸造成人员伤害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民航飞行安全的重要风险源和难题之一。
近年来,由于职业的关系,我一直在关注着民航安全领域发生的一些事件,尤其是重点收集了近几年来业内发生的多起空中颠簸事故。
经过对比分析空中颠簸造成伤害的典型案例,我从伤害发生的形成机制、乘务员或航空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等(包括航空公司、保险公司和直接受害人等)要素进行了归类总结和思考,认识到要破解有效防范空中颠簸这一世界性难题,关键是要解放思想:防范空中颠簸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次看似偶然的空中颠簸伤害事件,往往包含着诸多必然因素,其中涉及到公司政策、机载设备选型、运行签派、飞行机组、客舱服务程序和工作标准,以及地面服务保障等多个环节和部门。
讨论客舱安全,应当“跳出客舱谈客舱”,必须以系统和全局的眼光看待防范空中颠簸这一难题,该课题才可能是有解的。
如果眼光局限于客舱内部一隅,寄希望于客舱系统通过自身的努力化解这一难题,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空中颠簸所带来的危害。
客舱系统作为整个服务链条上的一环,在独立承担防范空中颠簸这一任务时,总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只有综合调配气象情报、运行签派、飞行机组、客舱乘务、空中保卫以及地面服务保障、公司制度等多个相关资源,做到整体联动、互为依托,才可能创造有效的空中安全服务条件,从而将空中颠簸造成伤害的风险降至最低——毕竟,保证旅客和机组的人身安全是航空公司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基于系统联动的认识和思路,笔者尝试着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够引起相关专业人士的思考,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