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4)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25
尿沉渣镜检(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尿沉渣镜检是使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尿液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并根据它们的数量和形态分析,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作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
二临床意义1.红细胞>3个/HPF,且尿液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
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
另外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等也可以引起血尿。
2.白细胞>5个/HPF,称为镜下脓尿。
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女性阴道炎、宫颈炎等。
3.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无肾小管上皮细胞。
当出现和增多时可能系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反应和间质性肾炎。
尿中如有过多的上皮细胞粘附细菌,提示存在泌尿系感染。
4.管型管型的出现与肾脏疾病有密切关系。
(1)透明管型正常人偶见,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2)颗粒管型见于急性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期等。
(3)红细胞管型表示血尿来源于肾实质。
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4)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多发性动脉炎、肾病综合征等。
(5)肾上皮细胞管型此种管型出现,多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重金属中毒等。
5.结晶病理性的结晶有胱氨酸、亮氨酸、胆红素和药物结晶等。
某些结晶的出现还有助于对结石的诊断和分析。
6.寄生虫尿检中可发现丝虫微丝蚴、血吸虫卵、蛲虫等,常在妇女尿中见到阴道毛滴虫,有时男性尿中也可见到。
7.细菌在新鲜尿液中发现多量细菌,表示泌尿系道有感染。
三正常值参考范围1.WBC:0~5个/HPF;2.RBC:0~3个/HPF;3.透明管型:0~1/LPF。
什么是尿沉渣镜检?在临床上,尿沉渣镜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检验方式,在具体检验中需要收集受检者的尿液(尿沉淀物)通过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其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多种病理成分加以分析,进而结合检验指标的具体数量及形态展开分析,辅助临床检查对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做出一定的诊断、定位、鉴别以及预后参考。
那么什么是尿沉渣呢?这一检验具有哪些临床价值,该如何操作呢?在检验中又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一、什么是尿沉渣?在泌尿系统相关疾病检验中,尿沉渣镜检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检验形式,那么什么是尿沉渣呢?其实所谓的尿沉渣就是尿液中的有形状的成分,是将采集到的尿液样本进行离心操作后形成的一部分沉渣,也是尿液有形成分质和量的重要组合。
一般来说在尿沉渣中主要包含的成分有细胞、结晶、管型、细菌以及男性精子等多种有形成分。
二、尿沉渣镜检的临床价值体现在哪里?在尿沉渣镜检中,检测不同成分的含量及形态性质在临床上能够体现的意义与价值也是不同的,结合在实际检测中较为关注的成分来看,其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健康者的尿液中通常是没有红细胞的,或仅有极少数的红细胞。
因而一旦在高倍镜视野中发现尿液样本中的红细胞数超过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尿液外观无血色);另外,若受检者的尿液呈现赭红色,或是洗肉水样即为临床上所称的肉眼血尿,也是血尿的一种。
对于人体来说,血尿的出现可能反映了泌尿系统存在较为严重的病症,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来明确具体的病因。
此外,对于健康者来说,尤其是身体健康的青少年,其在洗冷水浴、剧烈运动或进行重体力劳动后,往往会导致其出现短暂性的镜下血尿情况。
在合并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以及多种因素诱发的出血性病症的情况下也可以引发血尿。
一般来说,来自肾小球病变的红细胞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形态变异现象,而来自肾盂、膀胱以及输尿管的红细胞则一般具有比较完整的形态。
显微镜对尿液沉渣的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对尿液沉渣的临床检验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153例患者晨尿的检验资料。
结果:153例尿液中尿沉渣结果中管型阳性30例,占19.61%;镜检见到管型者仅为19例,占12.42%;黏液丝及黏液丝网络的一些细胞被误认为管形的11例,占7.19%; 123例阴性的标本镜检中, 1例阳性为颗粒管型,复检后为阳性。
白细胞阳性38例,占24.84%;红细胞阳性结果37例,占24.18%。
结论: 显微镜检验尿液沉渣有利于泌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尿沉渣;显微镜;上皮细胞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的沉渣物进行检查,尿液中主要有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及细菌等成分。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操作的规范化将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应使临床医师充分认识和配合,更应引起检验科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和认真执行。
现将153例尿沉渣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管形的检测结果,结合镜检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实验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检验科153例患者送检晨尿。
1.2 检验方法将受检者的新鲜尿液混匀后倒入10ml刻度离心管内,将试带插入尿液浸湿后取出,弃去多余的尿液, 1min内同标准比色卡比色,记录结果。
1.2.1 非染色尿沉渣镜检:将刻度离心管中的尿液以15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做蛋白定性(加热醋酸法) ,余0.2ml沉渣,混匀后取一小滴(约20μl)加18×18的盖片后镜检。
尿沉渣镜检观察,用10×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数,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1.2.2染色尿沉渣镜检:在0.2ml沉渣中加入1滴染色液,混合,覆盖薄片,3min 后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