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一体化能实现吗_——基于Salop模型的SPNE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54.88 KB
- 文档页数:8
基于三级维修体制的设备维修SPN模型研究
江迪
【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
【年(卷),期】2011(032)005
【摘要】为了帮助设备管理与优化决策提供参考性的数据,并对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些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在三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运用随机Petri网的基本理论和相
关技术建立设备维修的SPN模型.利用矩姆函数的分析方法,对SPN建模进行化简、分析,成功的获得如时间性能指标、稳态概率性能指标等可靠性能指标信息,完成了
对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评价.
【总页数】4页(P557-560)
【作者】江迪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3
【相关文献】
1.基于GSPN模型的系统动态可靠性仿真研究 [J], 苏春
2.基于三级维修体制的设备可用度模型 [J], 高崎;李有为;郝冰
3.基于SPN的跑道利用率模型分析与研究 [J], 王洁宁;徐宁霞;李景峰
4.基于CSPN的使用控制证书模型可靠性研究 [J], 黄光球;龚叶蓁
5.区域旅游一体化能实现吗?——基于Salop模型的SPNE研究 [J], 邹光勇;刘明
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三地旅游一体化研究作者:刘静,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6年第1期刘静李慧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推动三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旅游业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先导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京津冀三地在地理自然属性上是一体,历史背景深厚,同时在区域交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三地协同发展旅游,反过来也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深化发展,共赢互惠。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一体化京津冀地区,即北京市、天津市以及紧紧包围着他们的河北省。
作为我国的心脏部位,京津冀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战略和核心位置,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三地旅游部门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和相关措施,加快“四个一体化”推进:尽快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旅游组织一体化;进一步相互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深化旅游监管合作,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一体化;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加快推进旅游协调一体化。
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而旅游业,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软实力产业。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展机会积极发展旅游业,是目前所有旅游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以三地协同发展推动旅游休闲一体化。
1 京津冀三地旅游业的特色和优势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北京的旅游业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一些自然景观,我国21 处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中就有6 处在北京。
区域旅游标准化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张 琰1 李国琼1 王玥涵1* 郭家玉2(1.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商管理学院;2.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摘 要:标准化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指引和技术规范作用。
本文阐述了长三角区域旅游标准化实践与机制创新,剖析其对区域文化和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为探索标准化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旅游,标准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5.013Innovative Practice of Regional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ZHANG Yan1 LI Guo-qiong1 WANG Yue-han1* GUO Jia-yu2(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fice, Shanghai Culture and Tourism Bureau)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ndardization plays a guiding and technical role in the integrate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practice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analyzes 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providing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standardization to promote region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Keywords: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al tourism, standardization标准实践1 引 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要建成全域旅游发展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旅游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以世界级城市群为依托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区域旅游产品组合创新一体化研究作者:黄波陆明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2期[摘要]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多寡,也决定着这一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
文章主要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旅游产品组合创新一体化的发展问题。
在明确旅游产品组合含义及其效用的基础上,阐明了区域内旅游产品的组合模型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旅游产品组合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区域旅游;产品组合;一体化[作者简介]黄波,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管理;陆明,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广西南宁,540004[中图分类号] F59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12-0125-04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三个阶段,现在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竞争已开始进入第四个阶段——区域竞争时代,而区域旅游之间的竞争又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吸引力的竞争,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多寡。
如何提升区域性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当今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及旅游者生活的多要素性,从市场上注定了旅游产品必须是一种组合产品的特征,因此通过不断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组合效用,实现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形式,将是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产品组合概述(一)产品组合一个区域旅游产品组合,由区域内所有可提供给游客的产品线路和产品项目组成,主要是指所包含的各旅游产品大类如何添加、删除或是综合,使其实现效应最大化。
其目的是通过产品结构和功能的复合化,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的关系来看,旅游产品组合应包括旅游产品的因素组合和旅游产品的类型组合。
在学术界,一般概念上的旅游产品组合都是指后者,尤其在旅行社和景区管理中。
为了描述产品组合的状况,通常用产品组合深度和产品组合广度以及产品的关联度来加以测量。
旅游资源一体化及其实现形式重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依托,通过旅游资源一体化促进重要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是发展旅游业比较有效的做法。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被作为“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任务中的重要内容。
成都、秦皇岛、舟山和张家界四个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都以不同形式把旅游资源一体化纳入到改革总体方案中。
未来需要在旅游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和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及相关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旅游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体制机制。
旅游资源本身是完整的,游客对旅游资源的把握也是整体的;同时从主要属性看,旅游资源自身是自然或者人文的,而不是行政区划或部门职能的。
但是在现实中,旅游资源管理的部门分割、区域分割却很突出,这导致旅游资源的整体保护和利用难以实现,进而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地方把目光投向了旅游资源一体化。
所谓“一体化”指的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措施。
”参照这一定义,“旅游资源一体化”则是在尊重游客对旅游资源整体感知和遵循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各地实际,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打破部门或区域的分割管理,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实现旅游资源的整体管理和开发,从而全面提高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的一种措施。
目前,对旅游资源一体化的认识主要局限在整合旅游资源部门与旅游部门,成立相应机构这一种方式上。
从各地的实践看,一些新的旅游资源一体化方式正在出现。
大体而言,主要有三种:一是职能一体化。
这是目前各地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的主要方式,也是被旅游业界所熟知的方式。
由行政职能分割造成的旅游资源低效利用,是当前旅游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现象。
比如在一个旅游景区内,旅游资源可能分属建设、林业、水利、宗教、文物等部门,旅游部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很难协调各方利益,“各自为战”的结果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同时也必然会削弱当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研究段圣奎【摘要】Based on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the paper,taking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as a system,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system,studies the traits of self-organization,and explores the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from three aspects of space natural growth,enterprise symbiosis collabor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区域旅游合作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分析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发展过程,审视其所具有的自组织特性,从空间自然生长、企业共生协同、产业集群发展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系统自组织机制。
【期刊名称】《天津商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1【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自组织;区域旅游合作;系统【作者】段圣奎【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章程、协议或合同,将合作区域内部的资源重新配置、组合,以获取最大地区利益的经济活动。
[1]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
Gray[2]概括了旅游合作过程中的五个特点;Jamal等[3]构建出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架构,并深入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协调机制;薛莹[1]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产生的背景和旅游合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意义等方面;段圣奎等[4]从六个方面构建区域旅游合作条件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估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水平和发展潜力。
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经济—旅游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作者:菅琳琳彭利甘晓成来源:《兵团党校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新西部大开发提出将旅游业打造为区域重要支柱产业,新疆党委政府已提出旅游兴疆战略,旅游业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复苏力。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能否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
新疆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必须处理好经济、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依据 2008—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旅游、经济、环境方面的面板数据,选取区域经济、旅游业、生态环境3大子系统20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经济—旅游业—生态环境三个系统的协调度进行定量测算。
测算结果表明,新疆14个地州市的旅游业、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出增长态势,耦合协调类型大致经历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转变,而且旅游业、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变化特征稳定。
2017年,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处于良好协调状态,其余各地州市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级协调阶段。
[关键词]区域经济—旅游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新疆[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2—0071—08[作者简介]菅琳琳,女,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彭利,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数量经济;甘晓成,女,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
新疆党委政府已提出旅游兴疆战略,旅游业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复苏力。
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目光聚焦新疆。
Research on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Its Configurative Efficiency Survey Based on
Systematology
作者: 徐小波 袁蒙蒙 姜晋荣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旅游管理系,江苏扬州225001
出版物刊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页码: 103-107页
主题词: 旅游空间结构 演化 组织效率 系统学
摘要:结合系统学最新理论动态,对旅游空间结构传统研究视角和思维进行了批评。
否定了旅游空间结构作为人为他组织主导对象的一般认识,引入自组织观点,揭示了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必然趋势。
综合多种系统学理论分支和分析方法,构建了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型,剖析其组织过程及内在机理,创建了旅游空间结构组织效率的目标、空间、时间“三维”定量评价体系。
《基于RMP分析的区域旅游体系构建研究》摘要:资源开发不足,从整个隆阳区旅游资源现状来看,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集中,景点分散,旅游景区开发规模较小,旅游整体吸引力较弱,旅游开发规模和强度与旅游资源价值不相称,尚仍处于旅游开发初期阶段,根据旅游资源开发体系,在进行旅游营销时要有目标针对性,隆阳区目标市场主要有国内外省份的文化旅游市场、休闲度假市场、银发市场、特种旅游市场,保山、德宏乃至滇西地区境内的学生市场、教师市场、宗教市场,邻近州市的大众旅游市场及自驾市场,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开发建成民族风情园,集中展示傣族民俗文化(泼水节、傣族武术、傣族织锦、竹编及傣族餐饮等)、傈僳族(刀杆节、三弦舞、簸箕饭等),开发以体验为主导,集旅游、度假、民俗体验、商贸、会展、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产品摘要:针对区域旅游开发规模和强度与旅游资源价值不相称的现象,基于昂谱(RMP)分析理论,文章对隆阳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并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
关键词: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产品针对旅游开发模式“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征,以及区域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的现象,我国学者吴必虎首次提出了昂谱(RMP)分析理论,提出目前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资源转化为产品,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应该进行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并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
一、R(resourse)分析(一)隆阳区概况隆阳区地处云南省西部,为保山市的市政府所在地,东临大理白族自治州,北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南分别与保山市的腾冲、龙陵、施甸为界。
大湘南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共进机制完善和模式选择研究的新力作作者:彭文武来源:《企业导报》2016年第03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旅游如何从竞争走向合作已经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
因此,如何构建“大湘南旅游协作圈”是湖南省“十三五”期间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
实际上,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形式和组织,在旅游学术界出现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国外早期研究主要围绕区域旅游合作展开,主要关注理论模型的构建,如核心-边缘理论模型的提出、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模式的探讨、多种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型构或区域产业的地理系统性归纳等。
纵观近年的相关研究,更多关注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研究,Tazim B.a Jmal、Donald、Philip E.Long 从理论上对旅游合作理论及协调组织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Albert Sesas、Steven.Selin和Kim Beason从区域旅游角度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立旅游区域协作体系及旅游企业内部组织合作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Mar1na Gucki、Kenneth M.Jonhnson、Vinka Cetinski、Snada Weber从旅游市场及市场营销方面探讨建立健康的区域旅游市场合作的可能性;Jmaes Elliott从行政部门对旅游管理中的合作问题进行分析。
显然,国外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述和论证了区域旅游合作,但研究范围不集中,而且大多都是泛泛而谈,尤其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的内涵、管理模式、内在机理、动力机制等涉及较少,可操作性和系统性不强。
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80年代,保继刚、唐新民(1988)、吴必虎(1991)、郭康(1995)等早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旅游地的空间组织结构及其优化模式研究、游客空间体验以及区域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对旅游区划和旅游区域合作进行了研究。
马勇,董观志(1996)最先提出旅游圈的概念。
随后张慰冰(1997)提出了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阎友兵、李辉恒(1999)对旅游圈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区域旅游一体化创新策略背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区域旅游一体化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在区域范围内整合旅游资源和优势,实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共享,可以增强区域的竞争力,提升游客满意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创新策略1. 建立全面合作体系建立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全面合作体系是实现创新的第一步。
各相关方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2. 强化品牌推广通过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开展主题推广活动,制作精美的宣传资料和宣传片,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
3. 提高服务质量优质的旅游服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各相关机构和旅游从业者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注重细节,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推行一流的旅游服务标准。
4. 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可以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项目,挖掘区域的文化、自然和历史资源,设计和推出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
同时,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开发数字化和互动化的旅游产品,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选择。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支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各相关方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条件。
同时,还可以借助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技术手段,提升基础设施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结论区域旅游一体化创新策略可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建立合作体系,强化品牌推广,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旅游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