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儿童脑肿瘤
- 格式:ppt
- 大小:7.78 MB
- 文档页数:12
小儿脑发育不良ct诊断标准
小儿脑发育不良(Cerebral Palsy)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运动和姿势障碍,通常由大脑损伤或异常发育引起。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诊断小儿脑发育不良。
以下是小儿脑发育不良CT诊断的一般标准:
1. 脑室扩大,CT图像显示脑室扩大,这可能是由于脑组织损伤或异常发育导致的脑脊液的积聚所致。
2. 脑白质异常,CT图像显示脑白质区域的异常,可能表现为脑白质密度不均匀或异常增厚。
3. 脑出血,CT图像可能显示脑出血的迹象,这可能是由于出生时缺氧或其他损伤引起的。
4. 脑萎缩,CT图像显示脑组织的萎缩,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脑损伤导致的。
5. 脑发育异常,CT图像显示脑结构的异常发育,可能表现为大脑或小脑的形态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小儿脑发育不良通常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CT检查只是诊断的一部分,医生通常会综合分析多种检查结果来做出最终诊断。
总之,小儿脑发育不良的CT诊断标准包括脑室扩大、脑白质异常、脑出血、脑萎缩和脑发育异常。
这些标准是医生在诊断小儿脑发育不良时可能会考虑的影像学表现,但诊断仍需综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判断。
儿童做ct致癌的例子-回复儿童做CT致癌的例子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详细的身体断层图像。
然而,尽管CT扫描在临床诊断中非常有用,但长期以来,一些研究表明,儿童因频繁接受CT扫描而导致的潜在致癌风险值得警惕。
首先,了解CT扫描的运作原理对于理解其潜在的致癌风险至关重要。
CT 扫描使用X射线作为成像工具。
当孩子接受CT扫描时,他们会被暴露在高剂量的X射线辐射下。
高剂量的射线暴露意味着更高的潜在致癌风险。
一项关于儿童接受CT扫描的致癌风险的研究发现,儿童接受CT扫描后患癌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这项研究指出,儿童接受CT扫描后甲状腺癌和脑部肿瘤的风险增加。
此外,与传统X射线检查相比,CT扫描的辐射剂量更高,因此可能会导致更大的致癌风险。
虽然CT扫描可以提供非常详细和有用的影像信息,但医生需要权衡潜在的致癌风险和诊断的必要性。
有时,为了进行有效的诊断,CT扫描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对于某些疾病或情况,可能存在替代方法来避免使用CT 扫描。
为了降低儿童接受CT扫描的致癌风险,医生和医疗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临床医生需要更慎重地考虑是否需要进行CT扫描,并与家长详细解释潜在的风险和益处。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与CT设备制造商合作,寻找方法减少CT扫描的辐射剂量,例如降低扫描次数和使用更低辐射的扫描模式。
此外,研究人员也一直在探索如何降低儿童接受CT扫描的致癌风险。
一种方法是使用更先进的成像技术,例如MRI(磁共振成像)或超声波,这些技术无需暴露于辐射下。
这些替代方法虽然不能完全取代CT扫描,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减少CT扫描的使用。
除了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努力外,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决策过程,并充分了解儿童进行CT扫描的风险和益处。
家长应该与医生讨论替代方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辐射剂量较低的扫描方式。
总结而言,儿童因频繁接受CT扫描而患上癌症的例子并非凭空想象。
1.“靶征”见于脑动脉瘤分型中A.无血栓形成型B.部分血栓形成型C.完全栓塞型D.外伤型E.出血型2.“靶征”是哪一种病变的影像特点A.肝脓肿B.肝囊肿C.肝脏炎性假瘤D.原发性肝癌E.转移性肝癌3.“常规SE序列质子加权”的扫描参数为以下哪项A.TR≥60ms,TE≤1500msB.TR≥600ms,TE≤2000msC.TR≥80ms,TE≥2000msD.TR≥2000ms,TE≤50msE.TR≤100ms,TE≤1500ms4.“大胃泡”常见于A.先天性食管闭锁B.频发呕吐者C.贲门失弛缓症D.正常婴幼儿E.短食管胸胃5.“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类型为A.大脑型B.脑干型C.脑干小脑型D.脊髓型E.以上都对6.“恶性骨肿瘤”最常见的骨膜反应类型是A.放射形骨膜反应B.三角形骨膜反应C.花边形骨膜反应D.平行形骨膜反应E.葱皮形骨膜反应7.“恶性骨肿瘤”最常见的转移的部位是A.脑B.骨骼C.肺D.脊椎E.肝脏8.“法洛四联征”心影呈A.梨形心B.横位心C.主动脉型心脏D.悬滴状心E.靴形心9.“法洛四联征”中起主导作用的畸形是A.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B.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C.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D.右心室肥厚+室间隔缺损E.右心室肥厚+主动脉骑跨10.“腹腔转移癌”的原发病灶,下列最罕见的是哪种A.胰腺癌B.胃癌C.结肠癌D.卵巢癌E.前列腺癌11.“股骨颈骨折”最常见合并症A.骨萎缩B.骨缺血性坏死C.骨感染D.骨梗死E.骨不连12.“骨母细胞瘤”分型为A.中心型+周围型B.中心型+骨皮质型C.中心型+骨皮质型+骨膜型D.骨干型+骨端型E.骨干型+干骺型+骨骺型13.“骨片陷落征”是下列哪一种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特征A.骨囊肿B.骨巨细胞瘤C.动脉瘤样骨囊肿D.骨纤维异常增殖症E.骨样骨瘤14.“骨性”与“纤维性”关节强直的X线鉴别点是:A.关节间隙变窄B.关节面糜烂C.关节狭窄,硬化增生D.关节狭窄,关节缘骨破坏E.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15.“罕见于儿童”的脑肿瘤是A.垂体瘤B.颅咽管瘤C.髓母细胞瘤D.室管膜瘤E.星形细胞瘤16.“花环征”是哪种疾病的造影特征A.胆囊结核B.胆囊腺肌增生症C.胆石症D.急性胆囊炎E.胆囊癌17.“脊柱骨髓瘤”区别于“椎体血管瘤”的特点为A.多累及松质骨B.破坏区内骨小梁消失C.椎体内多发骨质破坏D.椎旁出现软组织肿块E.病理骨折18.“脊柱转移瘤”典型影像特征是A.椎骨溶骨性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B.椎体膨胀性破坏C.椎管内外哑铃状肿块,椎间孔扩D.椎体呈栅栏状E.椎体破及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19.“假肾征”指的是哪个脏器病变A.肾B.肝C.肠D.肝、肾E.肾、肠20.“良性骨肿瘤”发病率的顺序依次为A.骨软骨瘤>巨细胞瘤>软骨瘤>骨瘤B.骨软骨瘤>软骨瘤>巨细胞瘤>骨瘤C.骨瘤>巨细胞瘤>软骨瘤>骨软骨瘤D.巨细胞瘤>骨软骨瘤>软骨瘤>骨瘤E.骨瘤>骨软骨瘤>巨细胞瘤>软骨瘤21.“脑囊虫病”部位分型,下列哪项错误A.混合型B.脑实质型C.脑室型D.鞍区型E.脑膜型22.“上消化道”指的是A.食管全程B.食管+胃C.食管+胃+十二指肠D.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E.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23.“套环征”是指A.多房脓肿的壁互相套叠B.肿瘤多中心坏死C.脑室壁的强化D.多发转移癌E.脑池壁的不均匀强化24.“胃双重对比造影”的首选钡剂是下列哪项A.100%~120%,均匀颗粒钡B.160%~180%,不均匀颗粒钡C.160%~180%,均匀颗粒钡D.70%~80%,均匀颗粒钡E.200%~250%,不均匀颗粒钡25.“下尿路梗阻性慢性膀胱炎”,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A.膀胱底部半球形压迹B.膀胱表面多发小憩室C.膀胱内多发索条状充盈缺损D.膀胱体积一致性增大E.膀胱壁线样钙化26.“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最好发于A.Willis环及大脑中动脉分叉处B.小脑动脉C.脉络膜前动脉D.胼周动脉E.椎基底动脉27.“先天性输尿管囊肿”,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在A.肾盂-输尿管交界处B.输尿管上段C.输尿管中段D.输尿管下段E.输尿管膀胱壁内段28.“心脏局部出现矛盾运动”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点A.心肌炎B.心包积液C.室壁瘤D.克山病E.缩窄性心包炎29.“硬化型”食管癌的特征性影像表现是A.食管局限性狭窄B.食管腔内充盈缺损C.不规则龛影D.牵引性憩室E.食管扩张下端呈鸟嘴状30.“右侧肾盏结石”主要应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A.胆囊结石B.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C.粪石D.腹膜后淋巴结钙化E.肝癌31.“椎间盘Sharpey纤维”,MRI检查A.不能显B.横断面可显示C.矢状面可显示D.可强化E.显示与否无临床意义32.“子宫肌瘤”最好发部位是A.宫体B.宫颈C.阴道D.阔韧带E.输卵管33.12.5%碘化钠溶液在进行何种造影检查时应稀释成6.25%,用量无严格限制:A.逆行肾盂造影B.膀胱造影C.术后胆管造影D.脓腔造影E.瘘管造影34.189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只X线管为A.气体电离式X线管B.固定阳极管C.旋转阳极管D.金属陶瓷管E.三极X线管35.1896年采用电离式X线管拍摄一张骨盆照片约需要A.5minB.10minC.20minD.40minE.80min36.1977年首先使用双腔球囊导管进行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是:A.AndreasGruntzigB.CharlesDotterC.AlexanderMargulisD.WernerForssmannE.Sven-IvarSeldinger37.①关节退行性变、②早期关节结核、③氟性关节病、④布氏关节病、⑤类风湿关节炎,其中A.①②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E.①②④38.38岁女性患者,钡餐示食管壁张力减低,蠕动减弱,钡剂排空延迟,并在食管下段见到串珠A.反流性食管炎B.食管下段平滑肌瘤C.食管下段静脉曲张D.食管癌E.食管裂孔疝39.Ⅲ度半月板撕裂的信号,MR表现为A.线样区达关节面内外侧缘B.线样区达半月板关节面上下缘C.线样信号区未达关节面D.半月板内小球状区E.以上都对40.40岁,女性,体检发现肾占位,平扫CT值-80HU,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超声为强回声,应A.肾囊肿B.肾腺癌C.肾结核D.肾脓肿E.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1.40岁男性,体检发现胆总管局限性扩张,CT曾强扫描,扩张的胆总管壁无增厚、强化表现,A.胰头癌B.壶腹癌C.化脓性胆管炎D.先天性胆总管囊样扩张症E.硬化性胆管炎42.40岁女性,进行乳腺癌普查时,下列哪一项检查最合适A.近红外线扫描B.液晶热图检查C.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D.超声波检查E.钼靶X线摄片43.43岁男性,上腹隐痛半年就诊,ERCP示主胰管粗细不均,扭曲,僵硬,胆总管下端向内移位A.急性胰腺炎B.慢性胰腺炎C.胰腺假性囊肿D.胰腺癌E.先天性胆总管囊样扩张症44.45°右前斜位片,正常情况下心前缘自上而下为:A.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圆锥部、右心室B.升主动脉、右心室漏斗部、右心室、左心室C.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左心室D.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圆锥部、左心房、左心室E.主肺动脉干、右心室漏斗部、右心房、右心室45.50岁以上者腰椎的特点或表现是A.黄骨髓减少B.黄骨髓增加C.红骨髓增加D.T值变长1E.T加权像见斑点状低信号146.55岁女性,阴道流血,MRI示子宫内8cm大小肿块,且已突破浆膜累及邻近结构,T加权像,1 A.子宫肌瘤B.恶性苗勒管肿瘤C.子宫肌瘤肉瘤变D.子宫转移癌E.子宫腺肌症47.60°左前斜位片,正常情况下心后缘自上而下为:A.右心房、右心室B.右心房、左心房C.左心房、左心室D.右心室、左心室E.右心房、左心室48.60岁,男性,MRI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且有明显环形增强,伴灶周水肿,首先考虑A.脑血管瘤B.急性播散性脑炎C.病毒性脑炎D.边缘性脑炎E.肺癌脑转移49.AFC电路是A.自动频率控制电路B.自动增益控制电路C.自动噪声抑制电路D.自动亮度控制电路E.自动失真补偿电路50.Albright综合征是指A.腰椎结核并骨脓肿形成B.多发性软骨瘤并多发性血管癌C.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性早熟,皮肤色素沉着D.骨糖尿病合并夏科关节E.骨盆发育畸形并髋关节脱位51.Alzheimer病CT主要表现为A.弥漫性脑萎缩B.三脑室周围及额叶萎缩C.弥漫性脑水肿D.弥漫性脑软化E.小脑及橄榄核萎缩52.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错误的是A.尾叶很小B.肝大、腹水C.平扫尾叶和附近左叶密度较高D.增强早期尾叶和附近左叶明显强化E.延迟扫描肝密度趋于均匀53.C3~C7正常骨性椎管前后径下限为A.10cmB.12cmC.14cmD.16cmE.18cmD摄像机研制成功的时间是A.1950年B.1960年C.1970年D.1980年E.1990年D摄像机与摄像管式摄像机相比,其优点不包括A.体积小、功耗小B.影像清晰度高C.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D.可靠性高、寿命长E.成本高、暗电流小56.Couinaud肝段划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尾状叶(段Ⅰ)B.左外叶分左外上段(段Ⅱ)和左外下段(段Ⅲ)C.左内叶分为段Ⅳ、段ⅤD.右前叶分右前下段(段Ⅴ)和左前上段(段Ⅷ)E.右后叶分右后下段(段Ⅵ)和右后上段(段Ⅶ)57.CR的调谐处理参数包括:A.调谐类型B.旋转量C.旋转中心D.调谐移动量E.以上都是58.CR的全称是A.计算机扫描摄影B.计算机X线摄影C.计算机体层摄影D.直接X线摄影E.计算机横断面体层扫描59.CR光量子噪声的量与下述哪项成反比:A.入射的X线量B.IP的X线吸收效率C.IP的光激发发光量D.聚集ISL的光导器的集光效率E.以上都是60.CR经X线照射后在影像板存留的是A.模拟影像B.数字影像C.黑白影像D.彩色影像E.电信号61.CR摄影中X线量的变化引起的噪声是A.光子噪声B.量子噪声C.固有噪声D.结构噪声E.A/D转换噪声62.CR图像空间频率处理中,高频率等级(6~9)可用于增强:A.软组织B.肾脏C.肺野血管D.骨骼轮廓E.细小骨结构63.CR系统的调谐曲线处理是处理影像的A.感光度B.锐利度C.r值D.对比度E.宽容度64.CR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为A.1~2LP/mmB.2~4LP/mmC.4~5LP/mmD.5~7LP/mmE.7LP/mm以上65.CR系统的宽容度比普通屏胶系统的A.小B.相同C.大D.不确定E.以上都不是66.CR系统可记录与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A.胶片B.磁盘C.IPD.荧光屏E.平板探测器息67.CR系统所获得图像是A.模拟图像B.数字图像C.三维图像D.四维图像E.都不是68.CR系统影像处理过程EDR(曝光数据识别器)是在第几象限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E.第五象限69.CR系统影像信息具有的动态范围是:A.1:10B.1:100C.1:1000D.1:10000E.1:10000070.CR系统与原有X线机匹配使用时A.需要更换原有的X线机B.需改造原有的X线机C.摄影技术与原有的不同D.不需做任何处理E.需更换X线球管71.CR系统中,直接记录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A.胶片B.磁盘C.成像板D.荧光屏E.平板探测器72.CR系统中PSL的含义是A.辉尽性荧光物质B.光激励发光C.光发光D.发光体E.被照体73.CR系统中空间频率是处理影像的A.锐利度B.宽容度C.黑化度D.对比度E.r值74.CR系统中旋转中心(GC)为谐调曲线的A.最大密度B.最小密度C.任一密度D.中心密度E.随时设置密度75.CR系统中有几种谐调类型:A.10种B.4种C.16种D.5种E.15种76.CR信息储存的介质是A.胶片B.软盘C.硬盘D.光盘E.成像板77.CR影像的空间分辨力表示方法为A.LP/mmB.Pixel/cmC.LPD.PixelE.cm78.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其优点.叙述错误的是:A.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率B.提高了图像显示能力C.降低X线曝光量D.提高了图像空间分辨率E.曝光宽容度增加79.CR中可记录与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A.胶片B.磁盘C.IP板D.荧光屏E.平板探测器80.CI闪烁晶体直径为sA.6μm左右B.1μm左右C.2μm左右D.5μm左右E.3μm左右81.CT、MRI上有以下表现,可提示胸腺瘤恶变,错误的是:A.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B.肿瘤边界不清,向邻近组织浸润C.点状、曲线状钙化D.轮廓不规则、分叶状E.出现胸腔积液和胸膜肿瘤结节82.CTAP检查时,导管应置于A.腹腔动脉内B.肝动脉内C.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内D.门静脉内E.肠系膜上静脉内83.CT表现为脑基底池增强的炎性病变通常不包括A.病毒性B.化脓性C.霉菌性D.脑膜型囊虫病E.结核性84.CT薄层扫描指扫描层厚:A.≥10mmB.≤10mmC.≥5mmD.≤5mmE.5~10mm85.CT常用的辐射剂量表达参数是A.kVB.mAsC.CTDID.曝光量E.吸收剂量86.CT成像的依据是A.横断面图像观察的特性B.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C.探测器的模数转换功能D.多幅照像成像原理E.多层面成像技术87.CT成像设备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全身螺旋CTB.多排螺旋CTC.双排螺旋CTD.平板探测器CTE.大孔径CT88.CT成像原理利用的是A.多方位成像特性B.横断面图像显示特性C.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D.数据采集系统(DAS)特性E.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直进性89.CT单层连续容积扫描每层的扫描时间是:A.0.1~2sB.0.05~0.95sC.0.1~0.3sD.2~3sE.0.05~0.20s90.CT单层扫描电子束扫描速度为:A.9次/sB.17次/sC.20次/sD.7次/sE.10次/s91.CT的发明者是A.CormackB.HounsfieldC.AmbroseD.LedleyE.Roentgen92.CT的脊髓造影,其对比剂的注射方法是:A.动脉插管给药B.静脉给药C.通过口服给药D.经腰穿蛛网膜下隙给药E.通过直肠灌注给药93.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哪项不正确A.发现癌肿胃壁外侵犯B.观察胃壁增厚的程度C.常用于明确胃癌的诊断D.显示肝转移和肿大淋巴结E.术后复查确定复发征象94.CT对于肝脏钝性外伤的检查目的,下列哪项说法错误A.发现有无撕裂和出血B.确定损伤程度并分级C.提供手术或保守治疗的依据D.观察治疗的动态变化E.确定破裂血管95.CT发现右侧肱骨骨干髓腔内密度增高,骨皮质破坏,外侧可见软组织肿块,肿块内有肿瘤骨A.软骨肉瘤B.骨旁骨肉瘤C.骨肉瘤D.尤文肉瘤E.恶性巨细胞瘤96.CT仿真内镜成像术(CTVE)与纤维内镜比较具有的优点中,哪项应除外:A.可从不同角度或从狭窄或阻塞的远端观察病灶B.可观察到纤维内镜无法到达的管腔C.可帮助引导纤维内镜活检及治疗D.可改变透明度,透过管腔观察腔外的情况E.可对管腔内膜的颜色变化及细节情况进行观察97.CT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其短径大于:A.1mmB.5mmC.8mmD.10mmE.15mm98.CT观察椎间盘一般使用A.增强窗B.骨窗C.肺窗D.软组织窗E.无特殊窗技术99.CT横断位扫描,成人胰头正常宽度通常为A.1.0cmB.1.5cmC.2.0cmD.2.5cmE.3.0cm100.CT机的扫描方法有:A.低压滑环螺旋扫描B.高压滑环螺旋扫描C.球管旋转、探测器不动D.旋转E.以上都是101.CT机的运行环境湿度要求是A.30%~45%B.35%~50%C.40%~65%D.45%~70%E.50%~75%102.CT机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器件是A.探测器B.阵列处理机C.预放大器D.A/D转换器E.D/A转换器103.CT机空间分辨率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是:A.目测B.仿真人体体模C.分辨率体模D.分辨率测试线对板E.星模卡104.CT基本设备不包括:A.扫描架、扫描床和X线发生系统B.计算机和数据采集、阵列处理系统C.操作台D.图像显示系统E.照相机105.CT基本设备不包括A.扫描架扫描床和X线发生系统B.计算机和数据采集阵列处理系统C.操作台和图像显示系统D.独立诊断台和独立计算机设备系统E.照相机和其他用于资料的存储设备106.CT脊髓造影示患侧蛛网膜下隙增宽,对侧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应诊断A.髓内占位病变B.髓外占位病变C.髓外硬膜内占位病变D.髓外硬膜外占位病变E.椎管内占位病变107.CT脊髓造影示脊髓增粗,蛛网膜下隙变窄,定位诊断为:A.髓内B.髓外硬膜外C.髓外硬膜内D.髓外硬膜内外E.髓内和硬膜内108.CT检查的成像技术条件包括的项目有A.检查体位B.重建方法C.窗宽D.窗位E.以上全是109.CT检查精囊和前列腺时层厚和层距可用:A.5mmB.10mmC.5~10mmD.3~5mmE.1~2mm110.CT检查食管裂孔疝采用的方法是A.单纯CT平扫B.平扫+增强C.单纯增强扫描D.口服高密度造影剂平扫E.动态增强扫描111.CT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A.平扫B.增强扫描C.灌注扫描D.动态扫描E.造影CT扫描112.CT鉴别小脑星形细胞瘤与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主要依据是A.囊性变特点B.有无壁结节C.肿瘤钙化量D.瘤周水肿E.壁结节增强程度113.CT胶片在分类中属于A.双面药膜感蓝片B.单面药膜分色片C.单面药膜色盲片D.双面药膜感绿片E.单面药膜感蓝片114.CT较易发现以下哪种征象,而区分良、恶性骨巨细胞瘤A.骨皮质变薄B.骨皮质膨胀C.骨皮质断裂D.皂泡样表现E.骨分隔多115.CT拍片时,通常需要放大照相的是:A.图像模糊不清B.需重点观察、有病变的层面C.图像分辨率不够D.图像的噪声较大E.观察部位有异影重叠116.CT平扫,肝脏密度一致性减低,CT值低于脾脏。
DWI诊断小儿幕下脑肿瘤彭雪华;何玲;黄开平;蔡金华;刘波【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11(027)002【摘要】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及鉴别诊断小儿幕下脑肿瘤的价值.方法 58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下脑肿瘤患儿均接受常规MR 平扫、增强和DWI扫描,并测量实质病变的ADC值.结果髓母细胞瘤25例,ADC 均值(6.73±1.55)×10-4 mm2/s;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4例,ADC均值(14.80±2.61)×10-4 mm2/s;室管膜瘤8例,ADC均值(11.08±1.60)×10-4mm2/s;少突胶质瘤1例,ADC均值(15.10±2.73)×10-4 mm2/s.对前三种肿瘤实质部分ADC值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和t检验,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及ADC值可评估小儿幕下脑肿瘤实质病变,是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后颅窝肿瘤的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对鉴别诊断髓母细胞瘤与星形细胞瘤有明显优势.【总页数】4页(P269-272)【作者】彭雪华;何玲;黄开平;蔡金华;刘波【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R445.2【相关文献】1.小儿幕下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J], 王珺燕;梁奕2.IVIM双指数模型多b值DWI在脑肿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 [J], 张前芳;杨星;詹利平3.磁共振DWI联合MRS在诊断脑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J], 王涛;徐隽;阳波;李世军4.MRI-DWI联合MRS技术对脑肿瘤的诊断分析 [J], 黄真根5.DWI-MRI联合MRS检查在诊断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J], 武雅楠;孔涛;朱晓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技术的脑肿瘤诊断研究1. 引言脑肿瘤是一种常见且危害巨大的疾病,在临床实践中的准确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多模态医学影像成为了脑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仅仅依赖单一的影像模态进行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变得非常重要。
2. 现状分析2.1 单一模态的脑肿瘤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CT和MRI等单一模态的医学影像来进行脑肿瘤的诊断。
CT影像可以提供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好的骨骼结构显示,但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低;MRI影像则可以提供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但在骨骼结构显示方面相对较差。
单一模态的影像在不同方面存在局限性。
2.2 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技术能够将不同模态的影像信息整合起来,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提高脑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融合技术可以运用在图像配准、特征提取、分割和分类等方面,从而获得更全面、细致的脑肿瘤信息。
3. 存在问题3.1 影像配准问题由于不同模态影像的成像原理和参数设置的不同,存在一定的配准问题。
影像配准不准确可能导致融合后的信息受到影响,影响脑肿瘤的诊断结果。
3.2 特征提取问题不同模态的影像信息包含的特征有所不同,如何在融合过程中提取和保留有用的特征,剔除冗余和噪声特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分割和分类问题融合后的影像信息需要进行分割和分类,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多模态影像的分割和分类问题。
如何准确地识别和定位脑肿瘤,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对策建议4.1 强化影像配准技术可以通过改进配准算法和优化影像参数设置等方式来提高影像配准的准确性。
也可以利用技术,如深度学习,自动实现影像配准的过程。
4.2 提取和融合有用的特征可以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如滤波和增强等手段,来消除影像中的噪声和冗余特征。
也可以运用机器学习和算法,根据不同模态的特征权重,实现特征的有效提取和融合。
青海医学影像模拟题2021年(108)(总分80.XX99,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间质性水肿的主要受累部位为( )A. 脑灰质B. 脑灰白质C. 脑白质D. 脑室旁E. 脉络丛2. 有关脊髓室管膜瘤,叙述错误的是( )A. 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B. 多为良性,少数为恶性C. 可见囊性改变D. 可发生在圆锥终丝E. 病变一般不增强3. 脑穿通畸形与脑裂畸形主要不同点在于( )A. 致病时间B. 诱发因素C. 病变范围D. 病变部位E. 临床表现4. 男,30岁,腰骶部疼痛2年。
CT示骶1~2骨破坏伴肿块,肿块内并有斑片样钙化,首先应诊断为( )A. 巨细胞瘤B. 包囊虫病C. 脊索瘤D. 骨肉瘤E. 转移癌5. 多数"颅咽管瘤"位于下列哪个部位( )A. 鞍上B. 鞍旁C. 鞍内D. 四叠池E. 以上都不对6. 结节性硬化的病理特征主要为皮层结节,其部位多见于( )A. 丘脑B. 小脑C. 额叶D. 基底节E. 脑干7. 脑部MRI检查的禁忌证是( )A. 心肾功能严重衰竭B. 对比剂过敏C. 急性脑外伤D. 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E. 严重冠心病患者8. 外伤性CCF是指( )A.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与海绵窦直接沟通B. 颈内动脉岩骨段与海绵窦直接沟通C.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直接沟通D. 颈内动脉岩骨段分支与海绵窦直接沟通E. 颈外动脉与海绵窦直接沟通9. 脑囊虫病退变死亡时会出现( )A. 缩小B. 出血C. 钙化D. 脑水肿E. 无变化10. 病变最易破裂而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是( )A. 脑梗死B. 动脉瘤C. 海绵状血管瘤D. 静脉瘤E. 毛细血管扩张症11. 在颅脑检查中,MRI与CT相比有明显优势的检查部位是( )A. 前颅窝B. 中颅窝C. 后颅窝D. 大脑镰E. 脑室系统12. MRI与CT相比较,MRI显示脑囊虫病的优势为( )A. 囊虫变性期B. 囊虫存活期C. 囊虫死亡期D. A+B+CE. A+B13. 在MRI上,颅脑肿瘤中表现盐和胡椒粉征的肿瘤以下哪种肿瘤最多见( )A. 三叉神经纤维瘤B. 脊索瘤C. 脑膜瘤D. 颈静脉球瘤E. 转移癌14. 最常见的桥小脑角区脑外肿瘤是( )A. 三叉神经纤维瘤B. 脑膜瘤C. 听神经瘤D. 胆脂瘤E. 星形细胞瘤15. 蛛网膜囊肿的好发部位依次为( )A. 颅中窝,颅后窝,鞍上B. 颅前窝,颅后窝,颅中窝C. 颅中窝,颅前窝,颅后窝D. 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E. 颅中窝,额叶凸面,颅后窝16. 常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鉴别的肿瘤是( )A. 皮样囊肿B. 听神经瘤C. 小脑胶质瘤D. 海绵状血管瘤E. 化学感受器瘤17. 关于脑外肿瘤的MRI定位诊断,下列哪项不对( )A. 肿瘤以宽基底紧贴在颅骨内侧面B. 邻近脑白质受压、向脑室方向移位C. 有时可出现"假包膜"征象D. 肿瘤周围有显著脑水肿征象E. 邻近肿瘤的蛛网膜下腔增宽18.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下列哪一项描述不对( )A. 以实质性为主,常有大片坏死、小灶出血B. 肿瘤边界尚清,但无包膜C. 肿瘤内多数可见有大片钙化或囊性变D. 病灶大小不一,位置较深,易越过中线白质连合到对侧E. 明显而广泛的周围水肿19. 顺磁性铁在深部灰质核团的沉积与病人年龄有关,下列哪项不正确( )A. 苍白球(新生儿)B. 黑质(9~12个月)C. 红核(18~24个月)D. 壳核(50岁以后)E. 齿状核(3~7岁)20. MRI扫描最易显示顶枕沟的扫描位置为( )A. 横轴位B. 矢状位C. 斜位D. 斜冠状位E. 冠状位21. 下列哪种疾病的影像特点表现为皮层下白质广泛、对称分布,皮髓质界限模糊( )A. Wilson病B.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C. Alexander病D. 多发性硬化E. 海绵状脑白质营养不良22. 关于脑肿瘤好发年龄的描述,哪项不对( )A. 髓母细胞瘤:10岁以下多见B. 松果体生殖细胞瘤:10~30岁多见C. 脑膜瘤:常为40~50岁中年人D. 脉络膜乳头状瘤:50岁以上多见E. 颅咽管瘤:15岁以下儿童多见23. 肿瘤发生脑转移的频率由多到少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A. 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胃癌、肾癌、结肠癌B. 肺癌、胃癌、肾癌、乳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C. 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D. 甲状腺癌、肾癌、结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E. 胃癌、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肾癌、甲状腺癌24. 下列关于三脑室与周围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A. 顶为胼胝体B. 后壁为胼胝体压部C. 中部有中间块D. 侧壁为豆状核E. 前壁为视交叉25. 豆状核包括( )A. 壳核及屏状核B. 苍白球及壳核C. 苍白球及屏状核D. 尾状核及苍白球E. 壳核及杏仁核26. MRI图像上有钙化的少突神经胶质瘤,需要与下列哪种病变相鉴别( )A. 脑脓肿B. A VMC.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D. 结核E. 脑膜瘤27. 下列哪项不是胼胝体的组成部分( )A. 胼胝体中部B. 胼胝体膝部C. 胼胝体体部D. 胼胝体嘴部E. 胼胝体压部28. 下列哪项椎管内肿瘤注射Gd-DTPA后不强化( )A. 表皮样囊肿B. 室管膜瘤C. 星形细胞瘤D. 神经纤维瘤E. 脊膜瘤29. 下述桥小脑角区肿瘤,哪种"钙化率最高"( )A. 脂肪瘤B. 听神经瘤C. 脑膜瘤D. 表皮样囊肿E. 三叉神经瘤30. "罕见于儿童"的脑肿瘤是( )A. 垂体瘤B. 颅咽管瘤C. 髓母细胞瘤D. 室管膜瘤E. 星形细胞瘤31. 三脑室正常宽约为( )A. ≤2mmB. ≤3mmC. ≤4mmD. ≤5mmE. 7mm32. 关于胼胝体毗邻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 上连侧脑室B. 下连三脑室C. 内连半球纵裂D. 后连枕角E. 前下连终板33. 在环枕融合畸形的诊断中,MRI显示不佳的是( )A. 颈延髓交界处受压B. 颈延髓交界处变细C. 颈延髓交界处软化D. 环枕融合的骨性结构详细情况E. 扁桃体下移34. 下列关于脑囊虫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脑囊虫病破裂会出现化学性脑膜炎B. 脑囊虫病退变死亡会产生脑水肿C. 脑囊虫病头节总是显示清楚D. 脑囊虫病可发生在四脑室内E. 药物治疗后脑囊虫病会缩小35. 垂体柄的描述,以下哪项错误( )A. 垂体柄的直径小于等于4mmB. 垂体柄可强化C. 正常垂体柄不发生偏移D. 90%的人基底动脉比垂体柄粗E. 垂体柄的MRI信号与垂体前叶相同36. 关于内囊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是上达放射冠下至大脑脚的扇形传入传出纤维束B. 在壳核前面和后面与外囊相连C. 主要分为前肢、压部,后肢、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下部五部分D. 最深部位于韦尼克三角区E. 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37. MRI上,有出血的脑转移癌常提示肿瘤来自( )A. 前列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B. 肝癌、结肠癌、骨肉瘤、肺癌C. 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D. 鼻咽癌、肝癌、绒癌、甲状腺癌E. 黑色素瘤、绒癌、甲状腺癌、肺癌38. 颅内脊索瘤与软骨瘤相鉴别中最有价值的是( )A. Gd-DTPA增强扫描B. 肿瘤信号特点C. 钙化D. 肿瘤周围水肿E. 肿瘤部位39. "脑囊虫病"部位分型,下列哪项错误( )A. 混合型B. 脑实质型C. 脑室型D. 鞍区型E. 脑膜型40. "环行强化"是下列哪种肿瘤的强化特征( )A. 室管膜瘤B. 听神经瘤C. 颅咽管瘤D. 松果体瘤E. 脑膜瘤41. 关于脊髓纵裂中间的隔的成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血管B. 骨C. 软骨D. 纤维E. 分裂的脊髓包有蛛网膜和硬膜42. 临床MRI检查的脑内血肿中一般少有( )A. 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B. 含铁血黄素C. 去氧血红蛋白D. 氧合血红蛋白E. 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43. 目前垂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以下哪项正确( )A. CTB. 核医学C. MRID. X线E. 以上全对44. 确诊早期听神经瘤的理想方法是( )A. X线平片B. 桥小脑池空气造影C. 脑池造影CT检查D. 超声检查E. MRI检查45. 脑囊虫病死亡后,MRI表现出的征象下列表现哪些正确( )A. 白靶征B. 黑靶征C. A+BD. 灯泡征E. 牛眼征46. 外伤性CCF现阶段最常用的栓塞材料是( )A. NBCA胶B. PV A颗粒C. 自体血凝块D. 可脱性球囊E. 弹簧圈47. 急性硬膜下血肿指损伤后几天内( )A. 2天B. 2周C. 2小时D. >2周E. 3天48. 关于纵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纵裂内是由硬脑膜构成的大脑镰B. 内含静脉窦C. 内含大脑前、中动脉D. 将半球分成两半E. 大脑镰可以增强49. 纹状体包括( )A. 丘脑前侧、内侧核B. 丘脑腹侧、外侧核C. 尾状核、壳核D. 尾状核、屏状核E. 壳核、杏仁核50. 关于弥漫性轴索损伤,正确的是( )A. 临床根据病情可作出本病的诊断B. CT诊断效果最好C. MRI的诊断效果优于CTD. PET的诊断效果优于MRIE. SPECT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51. 不列不经过海绵窦内的脑神经为( )A. 动眼神经B. 展神经C. 三叉神经运动支D. 舌咽神经E. 三叉神经第二支52. 下列哪种肿瘤需与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相鉴别( )A. 髓母细胞瘤B. 脉络丛乳头状瘤C. 星形细胞瘤D. A+B+CE. A+B53. 下列影像检查中,脑囊虫病钙化最好的显示方法为( )A. DSAB. ECTC. CTD. MRIE. X线片54. 肿瘤包膜是脑外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其主要组成为( )A. 包绕肿瘤周围的小血管B. 薄层脑脊液C. 神经胶质增生带D. 受压而萎缩的脑皮质E. 以上均是55. 下列有关动脉内溶栓,描述错误的是( )A. 已知出血倾向者是动脉内溶栓的禁忌证B. 再通率明显高于静脉内溶栓C. 动脉内溶栓治疗失败时,可借溶栓通路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D. 原则上,病史在3个月以内的四肢动脉栓塞均可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E. 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是病史超过6小时脑梗死病人的绝对适应证56. 脑膜瘤肿瘤的好发部位,按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为( )A. 矢状窦旁→脑凸面→嗅沟→大脑镰→鞍结节B. 鞍结节→嗅沟→脑凸面→大脑镰→矢状窦旁C. 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嗅沟→鞍结节D. 大脑镰→脑凸面→嗅沟→鞍结节→矢状窦旁E. 脑凸面→大脑镰→矢状窦旁→嗅沟→鞍结节57. 脑桥肿胀且信号异常时,鉴别诊断不考虑( )A. 脑桥胶质瘤B. 脑桥梗死C. 脑桥脱髓鞘D. 脑桥炎症E. 脑桥变性58. 显示脑囊虫病形态最好的检查方法为( )A. MRIB. CTC. EEGD. X线片E. DSA59. 60岁,男性,MRI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且有明显环形增强,伴灶周水肿,首先考虑( )A. 脑血管瘤B. 急性播散性脑炎C. 病毒性脑炎D. 边缘性脑炎E. 肺癌脑转移60. 下列"血管网状细胞瘤"特点,哪项不对( )A. 好发于小脑、脑干B. 瘤周水肿不明显C. 平扫囊样密度,有壁结节D. 好发于大脑半球E. 青年女性多见61.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可选用( )A. 微弹簧圈B. 明胶海绵C. 碘化油D. 鱼肝油酸钠E. 自体血凝块。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 X射线摄影:这是最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通过X射线通过人体并在胶片上产生影像来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在肿瘤诊断中,医生可以利用X射线摄影检查来观察肿瘤的发展和定位,从而进行精确的治疗计划。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CT能够更准确地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定位。
3. 磁共振成像 (MRI):由于其清晰度和组织分辨率,MRI可以提供多种信息诊断能力。
它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实现多种解剖断层成像,且是唯一一种能够无创地观察人体内部组织的影像技术。
在脑瘤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指导方面,MRI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对脑肿瘤的分割,医生可以测量脑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参数,确定肿瘤的生长状态和变化过程,对脑肿瘤进行定量分析和随访比较。
4. 超声波:超声波技术常用于观察人体浅层组织,如乳腺肿瘤。
它可以通过高频声波显示组织的结构和形状,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
5.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这种技术可以观察肿瘤的代谢和功能,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转移情况。
以上这些技术都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肿瘤,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
治疗方案。
然而,各种影像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影像技术进行诊断。
放射科中的儿科影像学诊断与处理放射科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医生提供儿科影像学诊断与处理方面的帮助。
儿科影像学是通过放射线等技术来观察和分析儿童身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对于儿科疾病的早期检测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放射科专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科影像学诊断与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儿科影像学的意义和发展儿童在身体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与成人不同的疾病和问题,这就需要专门的儿科影像学来对其进行诊断和处理。
儿科影像学采用了各种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例如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处理儿科疾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影像学也在不断发展。
新型的影像设备和技术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减少了对儿童的辐射暴露和不适感。
此外,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和分析儿童的影像资料,提高了诊断的效率。
二、儿科影像学的诊断方法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儿科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用于观察骨骼、肺部和胸腹部等部位的病变。
儿童在接受X射线检查时需要注意减少辐射暴露,医生也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调整相应的检查参数和方法。
2.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儿科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波可以清晰地观察婴幼儿的脑部、腹部、心脏等器官,有助于医生判断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情况。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高清晰度、多层次的儿科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MRI对于脑部和脊椎等复杂结构的观察有着独特的优势,对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获得图像的儿科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扫描图像,对于骨骼和腹部等部位的病变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在使用CT进行儿科影像学诊断时,需要注意减少辐射暴露,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