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影响报告表及专项专题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3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林芝地区朗县自来水厂建设单位:朗县自来水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1月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织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风向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审查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1 (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表2 (9)环境质量状况表3 (14)评价标准表4 (17)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表5 (21)项目主要污染物及预计排放情况表6 (30)环境影响分析表7 (32)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表8 (34)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与竣工验收表9 (36)总量控制表10 (39)结论和建议表11 (40)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本项目所在地规划图附图3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本项目给排水管线图附图5 项目照片附图6 本项目外环境关系图附件附件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委托书附件2 西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表附件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件4 “三同时”一览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表2环境质量状况表3评价标准表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表5项目主要污染物及预计排放情况表6环境影响分析表7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表8。
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4 . 1 概述4 . 1 . 1 基本概念4 . 1 . 1 . 1 大气污染从科学意义上讲,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法律和法规意义上所认定的大气污染是相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而言的。
通常人们所说的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使空气环境质量变坏的现象。
4 . 1 . 1 . 2 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者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称为大气污染源(排放源)。
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
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
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
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4 . 1 . 1 . 3 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包括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两类。
常规污染物指GB3095 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02)、颗粒物(TSP 、PM10)、二氧化氮(N02)、一氧化碳(CO )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
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um的颗粒物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4 . 1 . 1 . 4 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GB 3095 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环评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环评培训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培训计划,以帮助参训者了解和掌握环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环评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
二、培训内容1. 环评概述1.1 环评的定义及意义1.2 环评的法律法规基础1.3 环评的发展历程1.4 环评的相关政策与规划2.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1 环评的主要程序及流程2.2 环评的申报与审批程序2.3 环评文件的编制及技术要求3. 环评的技术要点3.1 环境基线调查与监测3.2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与技术3.3 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4. 环评实践案例分析4.1 典型环评案例剖析4.2 环评案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4.3 如何运用案例经验提升实际工作能力5. 环评的社会参与与公众沟通5.1 环评的社会参与机制5.2 公众及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方式5.3 环评公众参与与沟通技巧6. 环评的质量控制与评估6.1 环评文件的质量控制要点6.2 环评评估的标准与方法6.3 环评评估报告的撰写要求三、培训形式1. 线下培训本培训方案提供线下授课形式,适用于集中培训的情况。
参训者可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2. 在线培训本培训方案也提供在线学习形式,适用于分散培训的情况。
参训者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培训材料,并完成在线测试和作业。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1. 培训时间培训计划为期三天,具体时间根据参训者实际情况和培训形式而定。
2. 培训地点线下培训的具体地点根据参训者所在地和实际需求而定。
在线培训则不受地点限制,参训者可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
五、培训评估与证书颁发1. 培训评估参训者需完成培训期间的学习任务和考核,包括在线测试和作业。
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参训者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的参考。
2. 证书颁发培训结束后,根据考核成绩和出勤情况,颁发相应的环评培训证书。
环境检测报告培训课件环境检测报告培训课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检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环境检测报告是评估和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环境检测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我们开展了一次培训课程,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环境检测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一、环境检测报告的重要性环境检测报告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
环境检测报告还可以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环境质量信息,促进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环境检测报告的编制要点1. 确定检测目标和范围:根据环境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污染物种类和检测范围。
例如,空气质量检测可以包括大气中的颗粒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2. 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目标和范围,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不同的污染物需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气体污染物可以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3. 采样和样品处理:在进行环境检测时,需要进行采样和样品处理。
采样的方法和样品处理的步骤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采样和样品处理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4. 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在完成检测和分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编制环境检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并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环境检测报告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环境检测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样品的质量控制:在进行环境检测时,需要使用标准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通过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可以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培训法规标准室2013年9月1导引本次环评培训为基础知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环评导则总纲的相应要求2、项目环评应抓住环评重点3、各评价专题的要点内容4、如何应对简单项目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环境敏感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b)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c)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4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总则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具体流程见图1。
环境合理性分析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6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