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简要分析我国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区别参考答案1:一、确立的时间、地区不同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在1947年成立的dao内蒙古自治区,然后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截至1998年,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先后共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洲、120个自治县。
全国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在少数民族杂散居住地区还建立了1200多个民族乡;而特别行政区的建设较晚,1990年4月和1993年3月制定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建立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将来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也将建立特别行政区。
二、确定设立的法律依据不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正式确定的。
而特别行政区制度是在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中规定的: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所以它们设立的法律依据是不相同的。
三、设立目的不同设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解决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民族问题,处理好事民族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自身的特点,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而设立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运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所以两者设立的目的就完全不同。
四、社会制度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是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与的根本区别。
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这是值得深究的一个问题。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等。
这些级别的行政区域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各具不同的职权和责任。
省级行政区域是国家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下辖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自治区在部分地区设立,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力。
直辖市则是直属于国家中央政府管理的城市,具有和省级相同的地位。
特别行政区则是根据国家的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设立的具有一定自治权的特别区域。
地级市和县级市是地级行政区的下一级,行使更加细化的行政管理职责。
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则是县级行政区的各种不同类型。
这种多层级的行政区划体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中,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例如,省级行政区域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管理权限,负责统筹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而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域则在更细化的层面上负责基层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则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和政策灵活性,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特定的政策措施。
这种多层级的行政区划体系有助于有效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管理和各地区的差异化发展需求。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一、两者的不同点1.确定设立的法律依据不同: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北京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2.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3.两者实行地区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台湾等特定地区设立。
4.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民族自治区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它将和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并存,互惠互利。
5.两者的自治层次不同。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相应的自治机关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三层。
它们在各自的权限和范围内,履行职责;而特别行政区只有一级政府、一级政权,特别行政区政府不再下设任何政权单位,本身就是直接联系市民的政权组织。
6.两者的自治程度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它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五个方面。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是其区别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主要标志。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主要包括:①行政管理权。
②立法权。
③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④享有一定的外事权。
⑤中央依法授予的其他自治权力。
二、两者的相同点1.都是依法建立,享有自治权。
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于1990年4月、1993年3月分别制定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并都在第2条规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是我国政治制度中两个重要的实践探索。
两者在实质上都是为了保障并促进中国多民族共同繁荣和稳定的发展。
他们各自具有独立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一、定义与性质上的异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域内,为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权益,实行少数民族自治的行政制度。
特别行政区是指我国特定地域内,依照法律设立的具有行政权力和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
从定义上看,民族区域自治更加倾向于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力与权益保障,而特别行政区更多地涉及到行政权力和自治权的结合。
二、法律依据上的异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该法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目标、条件、范围、权力和职责等,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性法律。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这两个基本法明确了特别行政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保障了“一国两制”的原则。
三、权力和职责上的异同民族区域自治由自治机关行使行政、立法和审判职权,享有自主管理的权力,可以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自治条例。
自治机关的官员由少数民族担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自治地区的代表性和话语权。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权力由特别行政区实行,拥有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可以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法律。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由选举产生,确保了本地区有选举产生的首长管理。
四、制度特点上的异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在于充分尊重民族权益,通过“统一与自由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中央统一领导和地方自治的有机结合。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积累了一系列适应当地民族特点的经验和方法。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特点体现在“一国两制”,实现了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和保障。
特别行政区的实践对于我国推行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羁縻府州、民族区域自治、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和联邦制的比较2012.5.24羁縻府州——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选修四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东突厥部众约十万人归附唐朝后,唐太宗允许他们一部分人迁到中国内地,大部分仍居原处,唐朝在那里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职可以世袭。
此后,羁縻府州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唐朝在周边地区共设置几百个羁縻府州。
】1、概况: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
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
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
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
2、设置情况:唐时包含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由中央任命各族首领为都护、都督、刺史、县令。
3、影响:政治上:大大拓展并维持了唐朝的疆域。
经济上: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文化上:各民族相互学习,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必修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概念: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由当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设置情况: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按其行政区划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
3、过程:A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明确规定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 (第一个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银川)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拉萨)(最后一个)C 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3、主要内容:第一,它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人生价值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含的内容及其含义是什么?,(二)】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含的内容及其含义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简要分析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区别?答:概念: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而人生“价值量”大小可以理解成人生意义的大小。
内容及含义: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
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
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换句话说,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离开了社会的个体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社会是由众多个体构成的有机体,离开了个体的社会是不可思议的。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2019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新整理资料汇编附全答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A.工人阶级的领导B.人民当家做主C.爱国统一战线D.工农联盟2.国家形式主要是指()A.政体B.国家结构形式C.国家治理形式D.国旗、国歌、国徽3.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A.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根据代表法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非经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逋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是()A.乡级以上人大代表B.县级以上人大代表C.设区的市级以上人大代表D.省级以上人大代表5.根据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的地方公布选民名单的日期是选举日的()A.20日以前B.15日以前C.5日以前D.2日以前6.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宪法修改案须()A.1/2以上联名B.1/3以上联名C.1/4以上联名D.1/5以上联名7.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中央委员会C.国务院D.政协全国委员会8.我国第一次决定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自治县的法律文件是()A.1953年选举法B.1979年选举法C.1982年选举法修正案D.1986年选举法修正案9.在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中,不向..全国人大做工作报告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中央军事委员会D.最高人民检察院10.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A.地方权力机关B.地方国家权力机关C.地方立法机关D.地方国家立法机关11.由人民通过选举人团选举产生国家元首的共和制政体国家是()A.法国B.美国C.新加坡D.希腊12.国务院中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直接向总理负责,并无独立行政管理权的机构统称为国务院()A.组成机构B.直属机构C.办事机构D.直属事业单位13.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的职权属于()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国家主席D.国务院总理14.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的具体划分,属于国务院的()A.立法权B.提案权C.人事权D.领导权15.省级人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必需经过该级政府讨论决定,讨论决定的会议是()A.政府行政会议B.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C.政府扩大会议D.行政首长办公会议16.按地方组织法规定,新一届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依法产生后,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政府其他组成人员的时限是()A.1个月内B.2个月内C.3个月内D.6个月内17.民族自治地方区域界线变动的批准机关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B.中共中央政治局C.国务院D.民政部18.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由行政长官提名,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特别行政区的主要成员,其任职条件之一是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A.5年B.10年C.15年D.20年19.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是在()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2年20.根据律师法及司法部有关文件规定,下列人员中可以申请律师执业的是()A.公证机关的公证师B.劳教部门的现职人员C.工矿企业的保卫干部D.具有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法律研究、教学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21.我国行使公诉权的机关是()A.审判机关B.检察机关C.行政机关D.纪检机关22.我国法律规定,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被选为陪审员必须年满()A.23岁B.25岁C.30岁D.40岁23.根据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衔是()A.元帅B.大将C.上将D.大校24.依据党章规定,负责召集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机构是()A.中央政治局B.中央政治局常委会C.总书记D.中央书记处25.有权决定开除严重触犯刑律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党籍的是中共中央()A.书记处B.委员会C.政治局D.纪律检查委员会26.1949年9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D.《和平建国纲领》27.政协全国委员会对地方委员会、上级地方委员会对下级地方委员会的关系是()A.指导关系B.领导关系C.监督关系D.隶属关系28.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A.村民直接选举产生B.村民代表选举产生C.乡政府任命D.村党支部选举产生29.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行政人员的民主监督是一种()A.法律监督B.工作监督C.群众监督D.专门监督30.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有正式党员()A.3人以上B.5人以上C.7人以上D.10人以上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1、三区的区别是:(1)三区设立的目的不同。
①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②我国在“一国两制”下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妥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③设立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2)三区设立的地区不同。
①经济特区是指我国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地区。
②特别行政区是指“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以及将来大陆统一的台湾等特定地区。
③民族自治区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自治的行政区域,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三区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①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特别行政区是在“一国两制”付诸实施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三区享有的权限不同。
①经济特区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②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此外经中央人民政府授权可以自行处理某些有关的对外事务。
③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
如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等等。
2、三区的联系是:(1)三区都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是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处理民族i可题的民族原则和政策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民族区域自治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二,我国民族以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重点突破: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2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我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实质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其他行政地方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简要分析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区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结性考试答案论述题:简要分析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区别?答:1、社会制度不同。
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自治程度不同。
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它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它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也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是其区别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主要标志。
高度自治权主要包括:(1)行政管理权。
除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根据基本法应当由中央人民政府处理的行政事务外,特别行政区有决定政策和发布行政命令权、人事任免权、社会治安管理权、有关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权、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的对外事务权(2)立法权。
特别行政区有权制定、修改和废除除有关外交、国防和其他按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不能自行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所有民事的、刑事的、商事的和诉讼程序方面的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定的法律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中只能制定自制条例和单行条例,在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时,经上级机关批准方可变通或停止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才能由民族自治机关自主安排使用。
第三,特别行政区之下不再设任何政权单位,而民族自治地方政权体系复杂。
3、自治层次不同。
在我国的政权体系中,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最高的一级地方政权。
省、自治区下设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相应的自治机关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三层。
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区别
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区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终结性考试答案简要分析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区别?答: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只限定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治地方的行政级别跟其它非自治地方一样,只是名称上有所不同,分别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相当于非自治地方的省、市、县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夏回族自治州、岫岩满族自治县等;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区域界线的划分、名称的组成,由上级国家机关会同有关地方的国家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报请批准。
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不同于普通地方机关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特别行政区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但与其他一般行政区域不同,它实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别行政区通用自己的货币,财政独立、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1)目的不同。
民族区域自治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制度;
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
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2)适用区域不同。
民族区域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民版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港、澳等地区。
(3)自治程度不同。
特别行政区的自治程度要高于民族区域自治。
(4)法律依据不同。
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是《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自治的依据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