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3.2 细胞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梳理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因为。
(2)制备方法:放在中让其吸水涨破,然后通过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和,另外还有少量的。
脂质中最丰富的是。
细胞膜的组成元素有。
3. 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和越多。
4.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了和等物质。
5.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分隔开,使细胞成为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
(2)控制进出细胞。
①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②细胞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进入;③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入;④有些病毒、病菌也侵入。
⑤细胞将其产生的代谢废物细胞外;⑥细胞产生的抗体、激素等物质细胞外;⑦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物质到细胞外。
(3)进行细胞间的。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
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和交换,也有赖于的交流。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分泌的(如激素、递质)进入血液,随到达全身各处,与的细胞膜表面的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②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的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如和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③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使细胞质相互沟通,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注意:该种信息交流方式没有受体参与。
6. 植物细胞壁(1)主要成分:和。
(2)作用:对植物细胞有和作用。
(3)去壁方法:,用和处理。
(4)特性:。
7. 细菌细胞壁成分:;真菌细胞壁成分:。
8. 细胞活性判断: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Ⅰ)课前自主预习案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分离细胞器最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填表]图示名称功能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称为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2)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填表]图示名称功能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3)无膜结构的细胞器:①⎩⎪⎨⎪⎧名称:核糖体分类⎩⎪⎨⎪⎧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游离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功能: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②⎩⎪⎨⎪⎧名称:中心体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分布:在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二、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1.实验原理观察叶绿体实验所用的材料,要选择叶绿体体积较大且细胞内叶绿体数目较多的材料,如菠菜叶、黑藻叶。
在显微镜下,观察藓类叶临时装片,发现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特点是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球形或椭球形。
若高倍镜下仔细观察叶绿体,会看到其不断运动,因为细胞质是流动的。
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随其流动,悬浮于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等细胞器也会运动,因此,观察细胞质流动可以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进行。
2.实验流程(1)观察叶绿体:(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连一连2.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由两层膜构成,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2)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呈蓝色( )(4)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5)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 )(6)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7)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解析:(4)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其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多种酶。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二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细胞器是细胞内部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它们共同协作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功能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模拟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4.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教学资源•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教材及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展示细胞器图片、动画及功能介绍•实物模型或挂图:细胞器模型、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虚拟实验室软件(如条件允许):模拟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学习平台•相关科学文献、网络资源及视频资料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PPT和实物模型,系统介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促进思想交流。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如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
•探究性学习: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或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细胞器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张繁忙的工厂生产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内的“生产线”是如何工作的,引出细胞器作为细胞内“工厂”的角色。
•问题导入:提问“细胞器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 新课教学(一)细胞器概览•利用PPT展示细胞器的图片和名称,简要介绍它们的形态和分布。
细胞的基本结构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生物学课程是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细胞的基本结构是高中生物学10 个生物学大概念之一。
大单元视域下的大概念教学需要以大单元与大概念的双向联结为核心,遵照明线(大单元课程内容)与暗线(大概念体系)并行的方式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依托“定核心——定目标——定任务——定评价——定结果”的五步路径展开(一)定核心:确定大概念,绘制概念网络大概念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与航标,以“暗线”的形式统领大单元教学的全部课程内容与整个教学流程,因此,大概念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单元大概念,并据此绘制单元的概念网络。
从整个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课程内容来看,“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走近细胞”(第一单元)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二单元)共同从属于大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第一、二单元的延续与发展,遵循从“宏观——微观——宏观”认识生命系统的逻辑顺序。
因此,本单元所指向的大概念有三个(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的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
为了辨清大概念与生命观念的内涵与逻辑关系,本研究将单元教学的大概念目标划分为“学科知识大概念”(大概念1)和“学科思想大观念”(大概念2、3)两类:前者对应“新课标”中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的10 个大概念,后者对应学科本质中“思想方法”层面的大概念,即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在本质上就是大概念的一种形式。
确定单元大概念之后,需要绘制概念网络,完成“单元大概念”向“课时大概念”的转化。
首先,依据“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以及教材的呈现顺序,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内容结构建构“单元内容框架”,呈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其次,从单元大概念出发,将本单元所对应的“次级大概念”“基础概念”以及“基本知识”联结起来,形成“单元概念网络”(图1),三个“概念层面”中,学科大概念居于“概念金字塔”的顶端,起统摄作用,对应一个甚至多个单元的学习;次级大概念是单元教学的核心,联结单元中的基础概念;而基础概念之间又互有关联,是进一步抽象化形成次级大概念的基础。
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通过同位素示踪法的实验分析,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2.通过材料分析与总结,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通过总结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知识点1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请仔细阅读教材第51~52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分泌蛋白的概念及实例(1)概念: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
(2)实例: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
2.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知识点2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请仔细阅读教材第52~53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生物膜的组成和特点(2)特点①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②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配合。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要点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过程分析(1)标记氨基酸出现的先后顺序(2)膜面积的变化结果3.各种生物膜间的联系(1)各种生物膜之间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种类上基本相同,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②差异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这与不同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各种生物膜之间在结构上的联系(3)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
【典例1】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解析]选项A、C,由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分析,核糖体内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后形成肽链,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形成囊泡后运输到高尔基体,经加工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后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整个过程中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归纳并阐明细胞膜的基本功能。
2.通过对细胞膜成分探索的资料分析,说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3.通过分析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阐明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描述流动镶嵌模型。
新知探究一细胞膜的功能资料1:将鸡蛋的外壳打破,把蛋清和蛋黄倒入培养皿中,用牙签的钝端触碰蛋黄,可以感受蛋黄的柔软。
将牙签刺入蛋黄,能够感受到该过程中的阻力。
资料2:取玉米粒若干,置于清水中浸泡1 h 后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煮沸处理5 min。
将两组玉米均从中央进行纵切(如图),然后将红墨水滴到切面上,5 min后用清水冲洗一段时间。
可以观察到两组玉米切面上的颜色差异。
资料3:用机械方法将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成单个细胞,当把两个不同种属的海绵动物的细胞在体外混合时,分离的细胞迅速重新聚集成团。
有趣的是,只有同种细胞发生聚集,每个聚集体只含同一种着色的海绵动物的细胞。
问题(1):鸡蛋黄与蛋清之间被什么样的结构分隔开?未受精的鸡蛋的蛋黄是一个卵细胞,则上述结构是哪种细胞结构?提示:卵黄膜。
细胞膜。
问题(2):上述结构将卵细胞(即卵黄)与卵清分开,体现了该结构的什么功能?提示: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问题(3):分析资料2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两组玉米粒切面上颜色的差异说明了什么?提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完善,阻挡了细胞外的物质进入细胞,而煮沸后的细胞丧失了该项功能,无法阻挡细胞外物质进入细胞。
而浸泡过程中水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同时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性。
问题(4):从细胞膜功能的角度分析资料3的结果。
提示: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同种生物的细胞间可以相互识别并聚合,不同种生物的细胞无法相互识别聚合。
问题(5):除资料中的实例外,还有哪些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实例? 提示: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胰岛细胞通过产生的激素与作用的细胞进行信息交流、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交流信息。
第三章、细胞基本结构知识结构知识聚焦一、关于细胞器的知识归纳: (一)根据细胞器的分布1.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 ;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
2.高等动物、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中心体 ;3.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 。
(二)根据细胞器的结构4.不具有膜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中心体 。
5.具单层膜的细胞器是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
6.具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线位体、叶绿体 。
7.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器是 叶绿体、液泡、线粒体 。
(三)根据细胞器的成分8.含DNA 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叶绿体 。
9.含RNA 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
10.含DNA 和RNA 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叶绿体 。
11.能决定植物细胞不同部位颜色(含色素)的细胞器是 叶绿体、液泡 。
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组成成分功能功能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 结构功能结构功能(四)根据细胞器的功能12.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有所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13.与细胞能量代谢(或能产生A TP)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胞能量代谢(或能产生ATP)有关的细胞结构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14.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能产生水的细胞的结构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细胞核(如:RNA合成)。
15.具有独立遗传功能(即能复制)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
16.与物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
17.与物质分解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18.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9.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20.与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有关的细胞器是液泡。
二、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核膜也是双层膜,但不属于细胞器)2.都通过一定的方式加大了内部的膜面积,从而加大了生化反应的场所2.参与细胞内能量代谢(能生成ATP)的细胞器3.能生成水的细胞器(还有核糖体)4.含有少量遗传物质(DNA)的细胞器(DNA主要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5.含有少量RNA的细胞器(核糖体中也有RNA)6.能够复制的细胞器(还有中心体,但说法相同含义不同)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生物膜(1)概念理解: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以及细胞膜、核膜,都是由膜构成的,这些膜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
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核的功能1.分布: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的功能实验:(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美西螈皮肤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2)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实验结论:蝾螈细胞的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3)变形虫切割培养实验:实验结论: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①实验过程:图1嫁接后,伞藻①和伞藻②帽的形状分别为菊花形和伞形。
图2核移植后,伞藻③帽的形状为菊花形。
②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3.细胞核功能总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是代谢控制中心,而不是代谢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膜也属于生物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某同学学习细胞核后,总结出以下结论:①凡是无核的真核细胞,都不能完成任何生命活动。
②细胞核是储存遗传信息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③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
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两种不同物质。
⑤利用坐标图或数学公式描述生物学现象的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你的判断:正确的结论有③⑤将草履虫的细胞核取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核死亡,而去核草履虫仍能存活一段时间,试分析原因。
提示: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和能量,离开细胞质,细胞核不能单独存活。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内已合成的蛋白质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
教材P55 伞藻核移植实验拓展:问题:伞藻核移植实验是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补充,请分析该实验排除了伞藻嫁接实验中什么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示:排除了假根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细胞核的功能。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溶酶体溶酶体(lysosomes)是具有一组水解酶、并起消化作用的细胞器。
Christian de Duve〔1955〕在大鼠肝脏中,从比线粒体分区稍轻的地方得到含有水解酶的颗粒分区,并以可进行水解〔l yso〕的小体〔some〕这个意义而命名为溶解体〔lysosome〕。
溶酶体中的酶是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组织蛋白酶、芳基硫酸醋酶、B-葡糖苷酸酶、乙酰基转移酶等,是在酸性区域具有最适pH的水解酶组。
据电子显微镜观察,溶酶体是由6~8毫微米厚的单层膜所围着的直径为0.4微米至数微米的颗粒或小泡。
由于其形态极其多样化,所以把对酸性磷酸酶活性为阳性的物质鉴定为溶酶体。
溶酶体可分为两大类,具有均质基质的颗粒状溶酶体称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含有复杂的髓磷脂样结构的液泡状溶酶体称为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属于初级溶酶体的溶酶体,具有肝实质细胞〔肝细胞〕的高电子密度的颗粒等。
这种溶酶体虽含有水解酶,但是它是未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消化泡〕是由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吞噬作用所产生的吞噬体相互融合而成的,并且是已供给水解酶的溶酶体。
在次级溶酶体中含有摄食的物质,并对其进行消化。
消化后所残留的未消化物称为残余小体。
一般认为,残余小体在变形虫等细胞中被排出细胞之外,但在其他细胞中,那么长期留在细胞中,而成为细胞衰老的原因。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数目可多可少,大小也不等,含有6 0多种能够水解多糖,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酸性酶,这些酶有的是水溶性的,有的那么结合在膜上。
溶酶体的pH为5左右,是其中酶促反应的最适pH。
根据溶酶体处于,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余小体。
1955年由比利时学者C.R.de迪夫等人在鼠肝细胞中发现。
溶酶体〔lysosome〕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3.2 细胞器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3、2 细胞器1模块单元第3章第2节课题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主备人课题导入屏幕显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并设计如下问题:(1)细胞内有哪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什么?(3)核糖体有哪几种存在形式?教师引导:这两种类型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有何不同呢?教师: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发现了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有一定联系。
下面介绍证明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有一定联系的实验。
1、目标引领1能说出余下6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准确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过程
3、能出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联系、功能和应用
2、独立自学l 阅读教材P44-47,思考:l
1、细胞内主要有哪些细胞器,观察图3-7,回答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特有的细胞器?
四、引导探究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教师:通过资料一事实你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丝心蛋白是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它是一种分泌蛋白。
教师: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
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的研究就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屏幕显示资料二:简介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
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屏幕显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首先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氚(3H)标记的亮氨酸,进行脉冲标记,然后制作电镜的显微放射自显影标本,如课本P48的三组图。
课件显示观察结果是:3 min 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
教师: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说明了什么?学生:在附着有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到内质网中。
课件继续显示:脉冲标记后17 min和117 min后的情况。
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教师:17 min和117 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相继出现在哪些部位?学生:分别在高尔基体和细胞外出现。
教师:与此分泌物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结构有哪些?学生: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教师:这些分泌物的合成和运输方向是怎样的?学生: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教师:这些分泌物通过哪种方式被运输到细胞外?学生:外排作用。
课件连续显示豚鼠胰脏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
教师: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不是直接
运输到细胞膜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形成有何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复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功能,然后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囊泡,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作进一步的加工。
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囊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囊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
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
同时教师板书。
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的运输“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综上所述,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
各种细胞器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使得细胞这台高度精密的生命机器能够继续、高效地运转。
这些细胞器为什么在功能上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呢?这是由它们的结构决定的。
(引出下一个内容)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屏幕显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并设计如下问题:(1)具有单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哪些?(2)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哪些?(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怎样的?结构如何?学生讨论并回答如下:(1)图中所标注的一些结构:内质
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的膜等均为具单层膜的细胞结构。
(2)而线粒体、叶绿体膜为具双层膜的细胞结构。
教师:是不是所有膜的成分和结构都与细胞膜一样呢?
5、目标升华本节内容课要求同学们从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为切入点,重点掌握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同时,结构又决定功能,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分工、协作,才能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因此必须明确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哪些联系,在功能上又是如何分工协作的,才能深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六、当堂诊学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A 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相同B 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不同C 功能相同,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D 功能不同,所含有机化合物相同
2、水稻根细胞中,含有少量DNA,并与能量转换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A 叶绿体和线粒体 B 线粒体C 叶绿体 D 核糖体幻灯片1
95、德国科学家华乐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部分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常态肝细胞肾皮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动物冬眠状态肝细胞950400260125001350(1)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心肌运动量大,不停地收缩,需能量多(2)冬眠状态下肝细胞中
线粒体比在常态下多是因为冬眠时,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靠肝脏肝脏代谢加强,需能量多。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
7、强化补清、复习本节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相关同步练习。
2、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板书设计第三课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膜(折叠、组装、糖基化)高尔基体(浓缩、加工、运输)细胞膜(外排作用)细胞外。
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三种膜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①②⑤⑥是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小泡”而发生膜的转移,③④则是膜之间的直接转变。
3、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