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二节工业区位课件中图版必修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15
第二节工业区位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早期的最重要因素是原料和市场。
(2)那时,原料和成品的运输费用在产品的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
(3)随着工业的发展,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升后,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成为重要因素。
2.工业区位因素(1)原材料:如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早期的钢铁工业等对原料的依赖性很高,布局在原料产地较为合理。
(2)市场需求:①市场主要是在交通便捷、人口集中的地区。
②产品不易长途运输或运输费用偏高的工业应靠近市场布局。
(3)运输条件:①一般情况下,若其他条件相同,则运输条件较好的矿产资源会得到优先开发。
②现代便捷、多样的运输系统可大大降低运输费用,改变工业布局。
(4)劳动力的素质和成本:劳动力条件对于工业区位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劳动者的素质,二是劳动力成本。
(5)环境条件:好的环境条件会吸引某些特定的工业。
(6)其他因素:如动力、政策、个人因素等。
[温馨提示]在确定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时要结合具体工业地区进行分析,如:(1)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但伊春家具厂布局的主导因素则是原料。
(2)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而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则属于原料导向型。
(3)新疆的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4)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而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属于市场导向型。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工业联系与集聚(1)工业联系方式:包括产品之间的工业联系和“下上游”的关系。
(2)工业集聚:①意义:节约运费、减少劳动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等,有利于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主导因素⎩⎪⎨⎪⎧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2.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成因:工业的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2)类型⎩⎪⎨⎪⎧专业性工业地域综合性工业地域(3)发展变化:①工业地域由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