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三讲:微观基础2:两期动态的纯交换经济
- 格式:ppt
- 大小:484.02 KB
- 文档页数:38
高级宏观经济学
第三讲
课程体系
01 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与
索洛增长模型
02
无限期界与世代交叠模
型
03
新增长理论
04
RBC模型不完全名义调整
的微观基础
•与索洛模型相似:
•本章的这两个模型依旧把劳动与知识当作外生的。
•与索洛模型不同:
•模型从竞争性市场的最大化家庭与厂商的相互作用中引出资本存量的演化,因而,储蓄不再是外生的。
•在这两个模型中,经济总量的动态学由微观层次的决策决定。
•代蒙德模型与拉姆齐-凯斯-库普曼斯模型的核心差异是存在人口的新老交替,而非一个数量固定的永久性
生存的家庭。
THANK YOU FOR WATCHING。
《高级微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适合专业:经济类和工商管理学科各专业研究生先修课程要求:在本课程开设之前应修完《数理分析方法与技术》课程。
总学时和学分:85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彭国富教授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硕士学习期间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分析框架,学会使用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经济建模方法等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并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和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对相关的微观及宏观经济政策也应有所了解。
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方法。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每一个理论基本上都采用“提出的背景——理论的构造——理论的应用”的基本思路来讲解。
要求同学们在学习时,对于每一个理论均应掌握三个为什么,即:说的是什么事?怎么说的?有什么用?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高级微观经济学与高级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高级微观经济学由前言等十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计划讲授课时为68课时,具体教学内容是:导言(2课时)主要讲授内容有西方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内容体系、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与讲授方法、西方经济学学习与研究参考资料等第一章偏好与选择(4课时)本章主要介绍消费者理性行为分析框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理性消费者、第二节效用函数、第三节效用最大化选择、第四节显示性偏好理论。
第二章需求分析(4课时)本章有关教学内容是在给出消费者行为分析对偶原理的基础上,经斯拉茨基方程的引进,对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进行的分析与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需求函数、第二节支出函数与对偶原理、第三节需求弹性、第四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第三章需求分析理论扩展(4课时)本章介绍的内容分为显示性偏好理论的扩展研究和消费者的福利分析。
高级宏微观经济学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背叛的原因在于: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2、偏好是凸的,无差异曲线偏好的凸性公理。
它假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在显示的偏好理论中也需要这条公理。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1]IC={(y1,y2)~(x1,x2)}。
3、一般均衡的含义、存在性、稳定性、充分条件、存在性证明一般均衡是指所有市场的总需求不超过总供给的状态。
因此,均衡价格是内生决定的。
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多个互动市场的框架内解释供给、需求和价格行为。
它试图证明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能够使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
该模型不但一般均衡是经济学中局部均衡概念的扩展。
在一个一般均衡的市场中,每个单独的市场都是局部均衡的。
通常假定经济主体是价格接受者,在此假设下存在两种均衡概念:瓦尔拉斯(或竞争性) 均衡,以及其扩展,交换价格均衡。
广义而言,一般均衡尝试从单个市场与主体出发,“自下而上”理解整个经济。
由凯恩斯经济学家发展的宏观经济学,侧重于“自上而下”的方法,分析始于较大的“总量”宏观图景。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 无限期界与世代交叠模型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2.1 考虑N 个厂商,每个厂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Y F K AL =,,或者(利用密集形式)()Y ALf k =。
设()·0f '>,()()***1c s f k =-。
设所有厂商以工资wA 雇用工人,以成本r 租借资本,并且拥有相同的A 值。
(a )考虑一位厂商试图以最小成本生产Y 单位产出的问题。
证明k 的成本最小化水平()()()**1001t t t f c c k cs f k n g k L n L αδ*+⎛⎫"==-=++=+ ⎪⎝⎭<唯一地被确定并独立于Y ,所有厂商因此选择相同的k 值。
(b )证明N 个成本最小化厂商的总产出等于具有相同生产函数的一个单个厂商利用N 个厂商所拥有的全部劳动与资本所生产的产出。
证明:(a )题目的要求是厂商选择资本K 和有效劳动AL 以最小化成本rK wAL +,同时厂商受到生产函数()Y ALf k =的约束。
这是一个典型的最优化问题。
().mi . n s t w Y ALf k AL rK = +本题使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求一阶条件:用第一个结果除以第二个结果:上式潜在地决定了最佳资本k 的选择。
很明显,k 的选择独立于Y 。
上式表明,资本和有效劳动的边际产品之比必须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这便是成本最小化条件。
(b )因为每个厂商拥有同样的k 和A ,下面是N 个成本最小化厂商的总产量关系式:单一厂商拥有同样的A 并且选择相同数量的k ,k 的决定独立于Y 的选择。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一、引言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是一本在学术界广受推崇的经济学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均衡和一般均衡等;第二部分则重点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如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
本课件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为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微观基础1.消费者行为罗默认为,消费者行为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者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即在预算约束下,选择一组商品和服务,使得总效用达到最大。
为此,罗默介绍了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求解拉格朗日函数来找到消费者最优消费组合的方法。
2.生产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罗默认为,生产者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在生产技术、要素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约束下,选择一组生产要素和产量,使得总利润达到最大。
罗默详细介绍了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利润函数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求解拉格朗日函数来找到生产者最优生产组合的方法。
3.市场均衡和一般均衡罗默认为,市场均衡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市场均衡指的是在某一市场价格下,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
罗默介绍了如何通过供求曲线来分析市场均衡,以及市场均衡的稳定性条件。
罗默还介绍了一般均衡理论,即在一个包含多个市场和多种商品的体系中,各个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三、核心议题1.经济增长罗默认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
罗默详细介绍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等,并分析了不同增长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2.失业罗默认为,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议题。
高级宏观经济学
高级宏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更深入和复杂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方面:
1.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等。
2. 产出和就业模型:分析宏观经济中的产出和就业水平,探讨产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因素如政府支出、货币政策和外部冲击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3. 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探讨与物价变动相关的因素如货币供应、预期和成本推动因素。
4. 货币理论和政策:分析货币的功能、货币供应和需求、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5. 政府债务和财政政策:研究政府债务和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稳定和资源分配的作用。
6. 国际经济关系:分析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和机制。
7. 需求和消费行为:研究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决策、储蓄和投资行为,以及需求决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8.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研究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包括经济衰退、复苏和繁荣等。
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通常涉及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技术等工具,以深入理解和预测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走势。
对于经济学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金融从业人员来说,掌握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