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上古亚非文明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提高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208.0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中国(自西向东)——大河流域文明第 1 课古代埃及1.兴亡:发源于尼罗河,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500年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金字塔(法老的陵墓):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4.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神之子。
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立: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出现文明,约公元前 2400 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3.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阴历、60 进制、楔形文字二.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BC18 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三.《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楔形文字书写)1.目的(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评价: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 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兴起: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 23 世纪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梵文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 4 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海洋文明)1.兴起: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2.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伯里克利主政时期(伯里克利改革),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扩大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具有公民权,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世界历史》(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课题: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上承古代埃及,下启古代印度,在地理位置上自西向东处于第二位,但就时间上却是最早的。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分析:本课课标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学生不仅要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还要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理解古巴比伦王国处于奴隶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制以及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本课依次展现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三个子目,包含了文字、地图、实物图片、相关史事、问题思考、人物扫描。
第一个子目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主要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介绍苏美尔人的三项主要成就;第二个子目简要介绍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及制度;第三个子目介绍了古巴比伦王国重要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及其主要内容,《法典》的颁布巩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是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成就之一。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在四大古文明中古代两河流域出现文明的时间是最早的,但是文明出现后内部战乱频繁,同时屡遭外族入侵,最终在公元前18世纪由古巴比伦王国完成了中下游地区的统一,进而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巩固统治。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唯物史观:通过观察地图,联系所学,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环境因素,理解由于历史环境不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的特点,同时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古代文明间虽联系甚少,但也有共性。
2.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引导学生站在历史时期思考问题。
通过地图,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3.历史解释: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解读,学生能够理解法典在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重要知识点】
易误警示: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不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
归纳总结:
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①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②使用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③《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知识拓展】
成就
文明
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历法、天文学太阳历阴历、闰月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空中花园
政治奴隶制君主专制奴隶制君主专制
其他医学木乃伊数学60进制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
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
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楔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
【重点梳理】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
崛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延伸】
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
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
沙马什正在将一柄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用这一浮雕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神授,这样会让他的法典更具权威性。
《古代两河流域》
提高练习
1.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
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
”此国王是()
A.胡夫 B.伯里克利 C.汉谟拉比 D.穆罕默德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此规定主要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B.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3.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请你判断,该法典用哪种文字刻写()
A.楔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甲骨文 D.象形文字
4.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A. B. C. D.
5.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的实质是()
A.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奴隶的利益
C.表示人人平等 D.代表公平正义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
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
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
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7.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
下列关于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保存最完备的成文法典
B.他们发明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C.他们建造的“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D.摩享佐·达罗遗址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
8.亚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下列哪一幅图片与古巴比伦王国有关()
A.金字塔 B.《汉莫拉比法典》 C.长城 D.圆形剧场
9.观察右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体现君权神授思想 B.用楔形文字书写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反映古埃及社会状况
10.辨析改错题:
(1)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
了重大贡献。
()改正:
(2)《汉谟拉比法典》是尼罗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它用楔形文字镌刻在石柱上。
()改正:
(3)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改正: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石碑”,联系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被刻写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项符合题意。
胡夫是埃及的国王,建有胡夫金字塔。
A项不合题意;伯里克里时期,古典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B项不合题意;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B
【解析】依据题干“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由此可见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结合课本所学,当时的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制国家,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
奴隶可用来抵债,可以被奴隶主任意买卖和杀死。
《汉莫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典。
B项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3.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写。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解题的关键,《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写。
4.C
【解析】根据所所学可知,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古巴比伦王国发源于两河流域,D相符合题意;ABC对应的文明是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故选D。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宣扬“君权神授”,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太阳神正在持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标,授予国王”。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A
【解析】题干的“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
”表明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到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与伤害到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所受到的惩罚不同,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等级性。
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认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不同等级的人,受到的惩罚不同,这是法典等级性的体现。
7.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ABC项《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和“空中花园”都是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D项摩享佐·达罗遗址反映的是古印度早期文明成就,而不是两河流域早期文明成果。
故选D。
8.B
【解析】根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C项万里长城是中国的文明;D项罗马角斗场是古罗马的象征,所以答案选择B。
9.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内容,是由古巴比伦人使用楔形文字书写,体现君权神授思想,维护古巴比伦奴隶主的利益。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0.(1)象形文字;(2)楔形文字;(3)甲骨文
【解析】(1)根据图一可知这是古代埃及的文明的标志性建筑金字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发明和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2)根据图二可知这是古代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发明和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3)根据图三可知这是我国古代商朝的甲骨文,是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发现的迄今为止最早的文字。
10. (1) √
(2)错误“尼罗河流域”改为“两河流域”。
(3)错误“地主阶级”改为“奴隶主阶级”。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所以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2)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本问错误:“尼罗河流域”改为“两河流域”
(3)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是个奴隶制王国,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所以本题错误,应把地主阶级改为奴隶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