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四年级数学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43页例3。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计算简便。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2、简算。
155+264+36 25×5×4 (20+18)×15 83×115+115×17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3、简算。
2000-368-132 1814-378-422小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二、新授。
1、教学例3(1)出示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2)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怎样列式?(3)学生列式:(要求学生说出每一种列式的理由)第一种:1250÷25÷5提问:1250÷25表示什么?(每个小组购买树苗花了多少钱)50÷5又表示什么?(每棵树苗多少钱)第二种:1250÷(25×5)提问:25×5表示什么?(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1250÷125又表示会么?(每棵树苗多少钱)(4)谈话:这两种列式都表示每棵树苗多少钱,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1250÷25÷5=1250÷(25×5)(5)想一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我们可以怎样算?学生分组讨论。
(一种:同级运算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并熟练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除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在连除运算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并熟练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运算规律和简便运算方法的掌握。
2.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除的运算规律。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连除的运算方法。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连除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连除的运算规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连除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连除的运算规律,并学会如何运用简便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连除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连除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除的运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优惠活动的计算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来掌握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连除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卡片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连除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呈现连除的运算规律和简便计算方法。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目标:⑴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⑵会灵活的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的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口算:25×4= 125×8=25×5×4= 868-52-48=师: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那么除法计算中有没有简便计算方法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除法算式中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除的简便计算)二、学一学(一)出示学习目标:⑴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⑵会灵活的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出示自学提示:自学课本43页例3,认真读题,边读边思考: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重点研究两种算法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1、观察对比算式,探索规律不同:在算式 1250÷25÷5中先求出(),再求();在算式1250÷(25×5)中先求出(),再求()。
相同:两个算式求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即(),并且结果都是()。
所以我们可以说:1250÷25÷5○1250÷(25×5)2、举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1)举例验证:480÷6÷8 480÷( 6×8 )====所以:480÷6÷8 ○ 480÷( 6×8 )(2)观察:①1250÷25÷5 =1250÷(25×5)②480÷6÷8 = 480÷( 6×8 )算式①②左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结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
用字母表示:ɑ÷b÷c=ɑ÷(b○c)教师板书:a÷b÷c= a÷(b×c)反过来就是a÷(b×c) = a÷b÷c)(强调去括号乘号变除号)(学生独立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三、做一做:课本43页“做一做”第1题前两小题,第2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
在教材中,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除法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导致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连除的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便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运算规律。
2.如何运用连除的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内容包括连除的运算规律、实例讲解、练习题等。
2.准备练习纸,用于学生练习。
3.准备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连除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连除的运算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连除的简便运算练习,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纸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除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的运算规律及简便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29页例8(2)及练八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的研究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创新精神,感悟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单计算。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夯基,温故知新1.进行快速计算练:25÷5=5,120÷3=40,168÷8=21,64÷2=3225×4=100,125×8=1000,32×25=800,101×12=1212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教师出示加法、减法和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提问:除法算式中有哪些简便计算方法呢?本节课将探讨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
二、研究例题,探究新知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出示XXX购买羽毛球拍的主题图,并提问:XXX手中的羽毛球拍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是用钱买的。
2.研究例8(2)1)弄清题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一副”是两支。
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练本上解答,然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组织汇报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方法一:先算出每副球拍花多少钱,再计算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列式:330÷5÷2=66÷2=33(元)方法二:先算出5支球拍多少钱,再计算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列式:330÷2÷5=165÷5=33(元)方法三:先算出XXX老师一共购买了多少支羽毛球拍,再计算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连除的简便计算”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章节通过实例引入连除的概念,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对除法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连除的运算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困惑,对连除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连除的概念,连除的运算规律。
2.难点: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连除的简便计算相关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生活情境图片、练习题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小明家有3个鱼缸,每个鱼缸要放5条鱼,一共需要多少条鱼?如果每条鱼需要2个鱼食,一共需要多少个鱼食?”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从而引出连除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连除的定义和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并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系列连除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讲解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简便运算(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安兴国一小:永恒教学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
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加、减、乘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今天开始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巧。
2、通过整理、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会灵活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运算规律的归纳、理解、掌握,以及合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归纳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在练习中运用此规律灵活地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尤其要侧重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
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唤起回忆分组复习,口述你用到了哪些简便方法2000 -365 -135= 2500 -( 875 + 125 )=165 -48 -65=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出示例3 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教学例3怎样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练习解答,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组织汇报。
方法一: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再计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
列式是:1250÷25÷5=50÷5=10(元)方法二:先算出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通州区南兴小学严群教学内容:教材p43的例3。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乘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
重点难点:1、使学生正确理解除法的运算性质。
2、乘、除法计算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述: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计算下各题:125×25×4×8 673+245+327+755826-273-227 426÷2÷3(1)小学生先独立计算。
(2)抽前4名学生板演,并要求口述计算方法、计算时运用哪些定律。
125×25×4×8 生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125和8、25和4同时相乘,计算起来很简便。
683+245+327+735 生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683和327、245和735同时相加,计算起来很简便。
826-273-227生述:一个数连减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26÷2÷3 生述: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师述:你们真棒,能说出计算的理由,老师很佩服你们。
连加、连乘、连减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把复杂的计算转化为简便的计算,那么连除有没有简便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连除的简便方法。
(二)新授1、投影仪出示:P43的例3,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元?(1)学生默读题,并写出解题算式。
(2)小组交流,说一说各自的解题思路。
(3)抽生板演解题算式,并口述解题思路。
方法一:1250÷25÷5 方法:1250÷(25×5)= 50÷5 =1250÷125=10(元)=10(元)(4)师述:以上两种方法都正确,方法一是先算每组花了多少元,方法二是先算一共有多少棵树,2、观察综合算式,发现简便方法。
【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樊作伟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能。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连除式题简便方法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体验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间内在的逻辑美,培养审美情趣。
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重点:理解和掌握连除试题的简单计算。
突破方法:教师运用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计算规律
难点:会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5÷5= 120÷3= 168÷8= 64÷2=
56÷7= 1000÷8= 325÷5= 420÷3÷7=
(2)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一些简单的简便计算方法。
除法算式中也有简便计算法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除法算式的简便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出示同学们植树图。
教师:同学们植树的树苗哪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买树苗需多少钱的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例3: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课树苗多少钱?
(2)教学例3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怎样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练习解答,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组织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两个不同解答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在计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
列式:
1250÷25÷5
=50÷5
=10(元)
方法二:先算出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列式:
1250÷(25×5)
=1250÷125
=10(元)
○1仔细观察以上两种解答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总结出: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板书)
(3)巩固应用
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中左边两小题
1、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你们同意这样做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三、应用反馈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000÷125÷8 25×(4+8)1280÷16÷8 5×99+5
先组织学生议一议,怎样简便,再独立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算法。
(2)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1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教材第46页练习八第1、2、3题。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