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氯化物检查中需要注意什么氯化物是由氯和其他金属或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氯化物的检查是为了确定和量化样品中氯离子的存在和浓度。
氯化物检查通常在环境监测、水质检测、食品安全、医药等领域中进行。
在进行氯化物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采样:进行氯化物检查前,需要进行准确的采样。
样品的采样要遵循采样计划、操作规程和标准要求,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同时,应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封闭方式,以防止样品污染和挥发。
2. 样品保存:采样完成后,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存。
氯化物在空气中易于挥发,因此样品必须在密封的容器中存放,并在低温和避光条件下保存,以防止挥发和光解。
3. 仪器选择:氯化物检查需要使用适当的分析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仪器包括离子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检测。
4. 校准与质控:在进行氯化物检查前,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质控。
校准是为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定量测定,建立标准曲线和校准因子。
质控是为了检验仪器和方法的稳定性,通过运行空白样品、质控样品和参考样品来监控实验的精确度、准确度和重现性。
5. 样品处理: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检测要求,可能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溶解、稀释、提取、净化等。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提高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
6. 数据处理与解释:在检测结果获得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其中,重要的要素包括定量分析、质量控制、结果统计和数据比对。
根据检测结果和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判定。
7. 结果评价与比对:在进行氯化物检查中,需要将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并评价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比对的标准可以是氯化物的最大容许浓度、法规标准、环境标准等。
根据比对结果,对样品的氯化物含量进行评价和判断。
8. 报告和记录:对于氯化物检查的结果,需要编制报告和进行记录。
氯化物操作安全规范一、引言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氯化物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
正确使用和操作氯化物是确保实验室和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氯化物操作的安全规范,以减少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二、储存和标记1. 氯化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不得将其与有机物、酸、可燃物等存放在一起。
2. 氯化物容器应标记清晰,上面应注明化学品的名称、浓度、储存日期以及危险性标志。
三、个人防护措施1. 在操作氯化物前,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防护眼镜、实验手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等。
2.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接触到氯化物,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在必要时就医。
四、操作规范1. 在操作氯化物前,要对实验室或工作区域进行充分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 在操作氯化物时,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避免手直接接触化学品。
3. 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称量和混合。
严禁将氯化物与不相容的物质混合。
4. 操作后,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并采取合适的废弃物处理措施。
五、紧急情况处理1. 如发生氯化物泄漏,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迅速将泄漏物转移至有密封容器中,然后适当处理泄漏区域。
2. 如发生皮肤接触或溅入眼睛等情况,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六、应急设施和培训1. 在实验室或工作地点应设置紧急洗眼器和应急淋浴设施,并保持其畅通可用。
2. 对操作氯化物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正确认识氯化物的危险性、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七、定期检查与维护1. 定期检查氯化物容器的密封性和标识是否完好,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 对紧急设施和防护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八、总结正确的氯化物操作是保证实验室和工作场所安全的首要任务。
遵守本文所述的安全规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并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操作氯化物时,请时刻保持警惕,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1/2文件名称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80-01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1.目的:建立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5.1.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另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5.2.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按上述方法与对照溶液比较,即得。
5.3.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
5.3.1.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2/2文件名称: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80-01 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5.3.2.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签名部门日期起草人质量控制部审核人质量保证部批准人质量负责人文件修订历史序号版本号起草/修订人修订内容概述修订日期1分发给:质量控制部、质量保证部下一次审核时间:目录页码1. 目的 (03)2. 适用范围 (03)3. 责任 (03)4. 内容 (03)5. 参考文献 (05)6. 涉及的文件 (05)7. 附件 (05)1. 目的建立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氯化物检查法的正确操作。
2. 适用范围氯化物检查法。
3. 责任化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4. 内容4.1简述4.1.1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査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4.1.2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A)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査。
4.2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50ml,应选玻璃外表面无划痕,色泽一致,无瑕疵,管的内径和刻度线的高度均匀一致的质量好的玻璃比色管进行实验。
4.3试药与试液4.3.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μg的Cl)。
4.3.2硝酸银试液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V B,取硝酸银17. 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
摇匀。
4.4操作方法4.4.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l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4.4.2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锅炉水质化验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锅炉运行的安全可靠,延长锅炉寿命,提高燃烧效率,保护环境,减少锅炉维修费用,保持锅炉水质稳定以及防止水腐蚀和尺度结壳形成,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试验设备第二条实验室必备的试剂有: 1、磷酸二氢钾:用于测定水中总硬度; 2、硝酸二银:用于测定水中氯离子; 3、硝酸钠:用于测定水中硝酸盐; 4、水合硫酸铜:用于测定水中氯化物; 5、铵磺酸:用于测定水中亚硝酸盐。
第三条实验室必备的试验仪器有: 1、半自动电位滴定仪;2、分析天平;3、超净工作台。
第四条实验员应掌握正确使用和保养实验仪器的方法。
第三章实验规范第五条锅炉水质化验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以及企业要求进行。
第六条在进行锅炉水质化验前,应先将试验设备清洗干净,并确认试剂和仪器的有效期限。
第七条开始实验前,应先搞清楚试验的目的、步骤、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所需的试剂的用量。
第八条实验员应穿戴工作服,并戴上手套、口罩和护目镜,做到实验室卫生与操作安全。
第四章实验内容第九条锅炉水质化验内容主要包括: 1、总硬度的测定;2、氯离子的测定;3、硝酸盐的测定;4、氯化物的测定;5、亚硝酸盐的测定。
第十条根据试验内容,实验员应准备好相应的试剂,并按照试剂说明书正确使用。
第十一条实验员应仔细操作,准确测量和记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第五章实验分析第十二条实验员应将试验结果与水质标准进行对比,判断锅炉水质是否合格。
第十三条若发现锅炉水质不合格,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水质,保持锅炉运行稳定。
第十四条实验员应将实验结果及时整理,制定锅炉水质监测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
第六章实验安全第十五条实验员进行实验时应注意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的安全操作方法,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十六条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试验设备,并将废弃的试剂和废液正确处理。
第十七条实验中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实验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签名部门日期起草人质量控制部审核人质量保证部批准人质量负责人文件修订历史序号版本号起草/修订人修订内容概述修订日期1分发给:质量控制部、质量保证部下一次审核时间:目录页码1。
目的………………………………………………………………………………。
.03 2. 适用范围……………………………………………………………………………。
0 3 3。
责任………………………………………………………………………………。
0 3 4。
内容…………………………………………………………………………………0 3 5。
参考文献 (05)6.涉及的文件。
(05)7。
附件 (05)1. 目的建立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氯化物检查法的正确操作。
2。
适用范围氯化物检查法.3。
责任化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4. 内容4。
1简述4.1.1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査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4。
1.2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A)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査。
4。
2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50ml,应选玻璃外表面无划痕,色泽一致,无瑕疵,管的内径和刻度线的高度均匀一致的质量好的玻璃比色管进行实验.4。
3试药与试液4.3。
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氯化钠0。
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μg的Cl).4.3。
2硝酸银试液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V B,取硝酸银17. 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
摇匀。
4.4操作方法4.4。
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l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氯化钾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检品名称工中文名称:氯化钾汉语拼音:L u huajia英文名称:Potassium Chloride2【概述】: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KCl不得少于99.5%。
3【分子式】:KCl4 【分子量】:74.555【性状】:本品为无色长棱形、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涩。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或乙醚中不溶。
6【鉴别】:主要仪器:A马福炉(SX2-8-10箱式电阻炉)主要试剂:0.1%四苯硼钠溶液、醋酸、硝酸、硝酸银试液、二氧化锰、硫酸、碘化钾淀粉试纸试剂配制:A 0.1%四苯硼钠溶液:取四苯硼钠0.1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即得。
B 硝酸银试液:可取用0.1mol/L硝酸银滴定液。
鉴别方法:(1)本品的水溶液显钾盐鉴别反应。
A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紫色;但有少量的钠盐存在时,须隔蓝色玻璃透视,方能辨认。
B 取供试品1g,加热炽灼除去可能杂有的铵盐,放冷后,力炉ml水溶解,再加0.1% 四苯硼钠溶液与醋酸,即生成白色沉淀。
(2)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取本品1.0g,溶液于10ml水中,制得供试品溶液。
A 取供试品溶液1ml,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分离,沉淀加氯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B 取供试品0.5g,置试管中,加0.5g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第1页共12页7 【检查】:酸碱度主要仪器:A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八6系列285电子天平)主要试剂: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试剂配制:A 酚酞指示液:取酚酞1g,加乙醇250ml使溶解,即得。
检查方法:取本品5.0g,置100ml烧杯中,加水5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不得显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3ml后,应显粉红色。
余氯分析仪安全操作规定余氯分析仪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仪器设备,其分析原理是利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来测量水中余氯的浓度。
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人员的安全,必须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定: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穿戴好实验室所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以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2.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在操作余氯分析仪之前,要事先阅读并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3.定期维护和保养: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清洗电极、校准仪器等,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定期维护的频率和方法应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
4.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在进行余氯分析实验时,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避免操作失误或违背规定。
应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准备、处理和测量,同时注意标本的编号和记录。
5.防止仪器受潮和污染:余氯分析仪通常是由一些敏感的电子元件组成,因此在平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仪器受到潮气、腐蚀性化学品等的侵蚀。
仪器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各种污染物和杂质进入到仪器内部。
6.正确存放试剂和标准溶液:余氯分析实验需要使用一些试剂和标准溶液,这些化学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并远离火源、酸碱等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
用完后应及时盖好瓶盖,避免湿气进入。
7.谨慎操作有毒化学品:一些试剂和标准溶液可能对人体有毒或刺激性,操作人员在使用这些化学品时应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如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吸入有毒气体等。
8.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生仪器故障、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故,操作人员应立即执行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避免产生伤害或损失。
9.定期培训和考核: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水平,实验室应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位操作人员都具备应急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加氯机安全操作规程加氯机是用于制备和投加氯化物消毒剂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污水处理等领域。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给人员和环境带来安全风险。
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加氯机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使用安全和有效。
一、设备安装1. 加氯机应安装在离氯源及吸入口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的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直接曝光于太阳下或强光下。
2. 在进行加氯机的安装之前,必须对设备、电气线路和管道连接进行检查,确保没有破损或堵塞现象。
3. 组装加氯机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进行组装。
二、设备操作1. 操作前应对加氯机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水泄漏和电气故障。
2. 加氯机的启动前,必须保证电源开关已关闭,各个管道已正常连接。
3. 加氯机投加氯化物消毒剂,需要根据消毒对象、水质结果和消毒目的来调整设备的操作模式和投加量。
4. 加氯机投放消毒剂之前,必须对管道进行循环冲洗,确保投入的氯gas 混合均匀。
5. 加氯机在投放消毒剂后,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长期运行的保障。
三、注意事项1. 使用加氯机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调整设备运行模式和投加量。
2. 在加氯机投放消毒剂时,要注意现场通风情况,不要在密闭状态下进行消毒。
3. 加氯机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检查、更换消耗品等。
4. 加氯机操作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防火安全,严禁吸烟或使用明火在附近进行操作。
总的来说,加氯机的使用方便快捷,可以有效地保护饮用水、游泳池、污水处理等场所的水质安全,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风险。
用户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保持设备的完好无损,以达到使用正确、安全、稳定的效果。
环保站化验检验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概述本规程是为了保障环保站化验检验工作的安全性,规范化验检验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化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
所有化验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操作。
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
2. 首先戴上防护手套、眼镜,确保自身安全。
3. 根据化验检验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试剂,确保其完整和有效。
三、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前必须仔细阅读化验检验项目的实验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操作。
2. 操作过程中严禁嬉戏、玩笑或其他不正当行为。
3. 在进行化学物品的提取、混合等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并确保操作台面的整洁和清理。
4. 在进行高温处理、酸碱溶解等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和特制的化学护目镜,以防溅溶液造成伤害。
5. 在进行火焰加热操作时,必须保持操作台面的整洁和无易燃物,并确保火焰的安全使用,避免产生火灾。
6. 在进行有毒物质的检验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操作台面的通风良好,避免中毒。
7. 在进行辐射物质的检验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防辐射服等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操作台面的辐射源的遮挡牢固,以保护身体健康。
8. 在使用化学试剂时,必须按指定的数量使用,并将未使用完的试剂妥善保存,避免浪费和外泄。
四、废弃物处理1. 废弃物必须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分类和处理,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废弃物容器中。
2. 涉及有毒或危险化学物质的废弃物必须妥善密封和标识,确保其安全处理。
五、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1. 在发生化学品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关闭有关设备,通知上级主管并按照紧急处理预案进行操作。
2. 在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对伤者进行救治,并通知上级主管。
六、操作记录和检查1. 每次操作结束后,必须将操作记录填写完整和准确,并进行主管的审核和签字。
2. 对仪器设备、试剂、漏斗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文件修订历史分发给:质量控制部、质量保证部下一次审核时间:目录页码1.目的 (03)2.适用范围 (03)3.责任 (03)4.内容 (03)5.参考文献 (05)6.涉及的文件 (05)7.附件 (05)建立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氯化物检查法的正确操作。
氯化物检查法。
化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4.1简述4.1.1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査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4.1.2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A)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査。
4.2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50ml,应选玻璃外表面无划痕,色泽一致,无瑕疵,管的内径和刻度线的高度均匀一致的质量好的玻璃比色管进行实验。
4.3试药与试液4.3.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μg的Cl)。
4.3.2硝酸银试液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V B,取硝酸银17. 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
摇匀。
4.4操作方法4.4.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l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4.4.2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
4.4.3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化验岗位操作规程《化验岗位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保证化验岗位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程,明确化验岗位操作的标准和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岗位操作人员,在进行化验实验室工作时必须遵守。
三、岗位操作规范1. 化验岗位操作人员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
2. 在进行化验操作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操作指南,并了解试剂的性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前,应检查实验设备和试剂的完好性,并按照要求进行调试和准备。
4.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设备的清理和维护工作,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净。
6. 每次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册,并交接相关实验数据给相关负责人。
四、岗位操作流程1. 接受实验任务:根据实验任务的要求,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估和安排。
2. 准备实验物品: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试剂、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操作指南,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5. 实验报告编写: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并交接给相关负责人。
五、遵守规定1. 化验岗位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不得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2. 在发现实验设备有故障或试剂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并处理,不得隐瞒实验情况。
3. 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存档,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不得私自篡改或删除实验记录。
六、责任和监督1. 实验室负责人要对化验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其熟悉和遵守本规程。
2. 对于违反本规程造成的实验安全事故和数据失实,将追究操作人员的责任。
七、补充规定对本规程的修改和补充,由实验室负责人进行审批。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即刻生效。
氯化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2 原理: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在同样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检查供试品中的氯化物的限量。
反应式:Cl-+Ag+→AgCl↓3检验操作方法3.1 仪器及用具电子天平架盘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1000ml容量瓶1个100ml容量瓶1个100ml烧杯2个50ml纳氏比色管 2个50ml量筒1个20ml量筒1个10ml量筒1个10ml移液管1个1ml移液管1个3.2 化学试剂3.2.1 分析纯:硝酸、硝酸银、氯化钠3.2.2 稀硝酸(含HNO3应为9.5~10.5%):用20ml量筒取硝酸10.5ml置100ml容量瓶中,然后缓缓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2.3 硝酸银试液:用架盘天平称取硝酸银 17.5g,置100ml 烧杯中,先加少量水使溶解,然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即得。
3.2.4 标准氯化钠溶液:用电子天平精密称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氯化钠0.165g,置烧杯中,先加少量水使溶解,然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用移液管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3.3操作方法3.3.1 供试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用电子天平精密称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显中性;再用10ml量筒量取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滤过,再加水制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3.3.2 对照品溶液:用移液管量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用10ml量筒量取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缓缓振摇,即得对照品溶液。
3.4 比浊:用1ml移液管吸取硝酸银试液1ml2次分别加入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中,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后,置黑色背景从上向下观察比较浑浊程度。
LSC-C-PG-027 1-2**集团氨基酸事业部目的:规范氯化物的检查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氯化物的检查。
责任: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品质部主任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内容:1.简述1.1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中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度。
1.2本法(中国药典 2020 年版四部 0801 氯化物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查。
2.仪器与用具50ml 纳氏比色管,应选玻璃质量较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3.试药与试液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氯化钠 0.165g,置 1000ml 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 10ml,置 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 相当于10μg的 Cl)。
4.操作方法4.1供试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 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 pH 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 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约 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4.2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 10ml,加水使成约 40ml,摇匀,即为对照溶液。
4.3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 1.0ml,用水稀释使成 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 5 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LSC-C-PG-027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2 4.4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硝酸银试液 1.0ml,摇匀,放置 10 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 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 5 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 1.0ml 与水适量使成 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 5 分钟,两份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氯化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1.1 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存氯化银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1.2 本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Ⅷ A)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查。
2. 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50ml,应选玻璃质量较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3. 试药与试液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4. 操作方法4.1 供试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4.2 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为对照溶液。
4.3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 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两分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产浑浊。
5. 注意事项5.1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应同时操作,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一致。
范围:原辅料、成品
职责:检验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原理
1.1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氯化物限量。
1.2本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氯化物的限度检查。
2.仪器与用具
——纳氏比色管 50ml,应选玻璃质量较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3.试药与试液
——标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µg的C1)。
4.操作方法
4.1供试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再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4.2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为对照溶液。
4.3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于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浑浊。
4.4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两份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5.结果与判断
——供试品管的浑浊浅于对照管的浑浊,判为符合规定;如供试品管的浑浊浓于对照管,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6.注意事项
6.1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应同时操作,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一致。
6.2应注意按操作顺序进行,先制成40ml的水溶液,再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
第1页共2页
以免在较大浓度的氯化物下局部产生浑浊,影响比浊。
6.3应将供试品管与对照管同时置黑色台面上,自上而下观察浊度,较易判断。
必要时,可变换供试管和对照管的位置后观察。
6.4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在加入硝酸银试液后,应立即充分摇匀,以防止局部过浓而影响产生的浑浊;并应在暗处放置5分钟,避免光线直接照射。
6.5供试溶液如不澄清,可预先用含硝酸的水洗净滤纸中的氯化物,再滤过供试溶液,使其澄清。
6.6纳氏比色管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应用毛刷刷洗,以免划出条痕损伤比色管。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