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3.66 KB
- 文档页数: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课程设计的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班级:08电气(1),(2),含08电子专业。
共127人。
时间:08电气(1)班在第16周,第17周。
08电气(2)班(含电子专业)在第18周,第19周。
地点:1号教学楼102教室,实训楼电子实训教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运用已基本掌握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方法,在单元电路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一定用途和一定工程意义的电子装置。
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增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为以后从事电子电气方面的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与内容1.《模拟电子》设计的题目有:《集成稳压直流电源》《功率放大器》《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频率转换器》,以及相关的模拟电子设计题目。
实际焊接的为《集成稳压直流电源》,在实验室完成。
2.《数字电子》设计的题目有:《数字秒发生器》,《数字电容测试仪》《数字频率计》《数字温度计》《数字电子称》以及相关的数字电子设计题目。
实际焊接的为《数字秒发生器》,在实验室完成。
3. 在机房进行EWB的培训,将自己的设计先在计算机上仿真,并出计算机仿真报告。
三:一周课程设计的具体安排1. 课程设计一周计划书周一:上午1,2节课程设计动员以及任务书的下达上午3,4节课程设计报告讲解下午5,6节方案分析,集成稳压电路的分析,计算。
周二:上午图书馆查找资料,酝酿设计报告。
下午5,6节开始EWB培训。
周三:上午画出本次课程的电路并分析,打印。
进行实际计算与仿真的结果作比较分析,最终形成一个EWB培训报告。
周四:上午1,2节焊接培训上午3,4节发元器件,讲解,学生开始焊接。
下午5,6,7,8 做稳压电源的焊接与调试,让学生学会使用示波器调试。
最终交出自己的实物,教师评分。
周五:上午未完成调试的继续调试。
完成自己的课程设计报告,打印,上交。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份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这十年来,我已经写过无数个方案,但每一次都仿佛是一个新的开始,充满了挑战和激情。
一、项目背景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我第一次接触模拟电子技术,就被它深深吸引。
如今,时代在变迁,模拟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决定设计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课程方案。
二、设计目标这个方案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模拟电路。
这个目标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三、课程内容1.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这部分内容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至关重要。
我们会从最基本的电子元件讲起,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模拟电路设计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设计模拟电路。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黑夜里寻找光明,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实践。
我们会让学生从简单的电路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电路设计。
3.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毕竟只是理论,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模拟电子技术。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大海里航行,需要勇敢地面对风浪。
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就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模拟电子技术的大门。
我们会采用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最好方式。
我们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我们会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五、课程评价1.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模电实验心得体会三篇1.1 课题目的与意义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工程训练,特别是技能的培养,对于培养工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程设计要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初步掌握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组装及调试方法。
即学根据设计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使电路达到性能要求;二、课程设计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引向实际方面,运用已学过的分析和设计电路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同时,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资料打下基础。
在设计一个模拟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然后对方案中的各部分进行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画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系统电路图。
1.2 本设计的主要工作2. 原理图设计(介绍原理图设计的一些要点,过程)⑴方案比较:①利用运放芯片TDA7294和各元器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待机和静音功能有保护电路,电源分别接+39v和-39v,输出功率可以达到70w。
优点:有短路保护和过热保护电路,低噪声和低失真,高输出功率。
缺点:由于输出功率较大,对各器件的要求都比较高,还要考虑到散热的问题,成本高。
②利用运放芯片TDA2030和各元器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有保护电路,电源只需接+19v,另一端接地,负载是阻抗为8的扬声器,输出功率大于8w。
通过比较,方案①的输出功率有70w,能用在HiFi家用音响、有源音响、高性能电视机,但其输入要求比较苛刻,添加了实验难度。
而方案②的要求不高,并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选取方案②来进行设计。
⑵整体电路框图:⑶单元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择:①单元电路设计:功率放大器按输出级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可分为甲类、乙类和甲乙类三种;若按照输出级与负载的耦合方式,甲乙类又可分为电容耦合(OTL 耦合)、直接耦合(OCL 电路)和变压器耦合三种。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总结5篇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总结2本学期实时测量技术实验以电子设计大赛的形式,老师命题,学生可以选择老师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并且组队操作其他的事情(包括设计总体方案、硬件电路、软件设计、焊接、调试等工作)。
趣味性强,同时也可以学到非常多东西。
我们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非常多学习的方法。
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
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之所以使用avr单片机作为我们的执行核心,不仅是因为老师说avr现在是社会上应用比较多的单片机,也因为想通过使用avr锻炼自己的c语言编程能力,养成良好的c语言编程风格。
不管怎样,这些都是一种锻炼,一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完全可以把这个当作基础东西,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础的,才可以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非常少有人会一步登天吧。
永不言弃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
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
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
曾经听过,mba之所以最近不受欢迎就是因为欠缺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电压电流测量装置虽然结束了,也留下了非常多遗憾,因为由于时间的紧缺和许多课业的繁忙,并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最起码我们没有放弃,它是我们的骄傲!相信以后我们会以更加积极地态度对待我们的学习、对待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激情永远不会结束,相反,我们会更加努力,努力的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发展自己的优点,去充实自己,只有在了解了自己的长短之后,我们会更加珍惜拥有的,更加努力的去完善它,增进它。
模拟电⼦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波—三⾓波波形发⽣器)模拟电⼦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正弦波、⽅波—三⾓波波形发⽣器专业班级学号学⽣姓名同组成员指导教师设计时间教师评分⽬录1、概述 (3)1.1、⽬的 (3)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3)2、正弦波、⽅波、三⾓波设计的内容 (3)3、总结 (4)3.1、课程设计进⾏过程及步骤 (4)3.2、所遇到的问题及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10)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0)3.4、参考资料 (10)4、教师评语 (11)5、成绩 (11)1、概述1.1、⽬的课程设计的⽬的在于巩固和加强电⼦技术理论学习,促进其⼯程应⽤,着重于提⾼学⽣的电⼦技术实践技能,培养学⽣综合运⽤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了解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基本⽅法,并逐步形成严肃、认真、⼀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定的⽣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1)、RC正弦波振荡电路(2)、⽅波—三⾓波产⽣电路2、正弦波、⽅波—三⾓波设计的内容(1)、RC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个RC正弦波振荡电路,其正弦波输出为:a.振荡频率: 1592 Hzb.振荡频率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5%c.振幅基本稳定d.振荡波形对称,⽆明显⾮线性失真(2)、⽅波—三⾓波产⽣电路设计⼀个⽤集成运算放⼤器构成的⽅波—三⾓波产⽣电路。
指标要求如下:⽅波 a.重复频率:4.35*103 Hzb.相对误差<+5%c.脉冲幅度 +(6--8)V三⾓波 a.重复频率:4.35*103 Hzb.相对误差<+5%c.幅度:6—8V3、总结3.1、课程设计进⾏过程及步骤1、正弦波实验参考电路如图(1)、根据已知条件和设计要求,计算和确定元件参数。
并在实验电路板上搭接电路,检查⽆误后接通电源,进⾏调试。
(2)、调节反馈电阻R4,使电路起振且波形失真最⼩,并观察电阻R4的变化对输出波形V o的影响。
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进行电路仿真和实验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放大器电路:包括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放大器的类型及其特点、放大器的应用等。
2.滤波器电路:包括滤波器的原理、滤波器的类型及其应用、滤波器的设计等。
3.振荡器电路:包括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振荡器的类型及其特点、振荡器的应用等。
4.模拟电路设计:包括模拟电路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模电课程设计班级:测控 001学号:10010341姓名:张东引言:PSpice是一款集电路绘图、模拟仿真、图形处理和元器件符号制作等于一体的功能强大而又应用广泛的计算机软件。
其以图形方式输入,自动进行电路检查,生成图表,模拟仿真电路。
通过PSpice软件我们不仅可以优化设计电路、分析电路。
还可以应用到我们所学的课程当中,从而辅助教学让我们更好的接受这些庞大而有繁杂的电路分析。
一、单管放大电路分析电路输入1000Hz,Ui=10mV,C1=C2=10uf,C e=50uf1.模拟实验电路图及连线。
2.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3.静态分析结果。
4.电压放大倍数及频率特性如下。
5.找出上下线截止频率和频带宽。
由放大倍数的0.707倍即得76,可在上图中读出上限截止频率202.5Hz和下限截止频率29.36MHz.6.输入阻抗7.输出阻抗由上图得出输出阻抗为74KΩ。
二、低通滤波电路(1)设计一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Hz f H 870=,Q=0.8,H f f >处的衰减速率不低于30dB/10倍频程。
(2)绘制电路图,其中运算放大器使用μa741。
μa741的4管脚接V- =–15V ,7管脚接V+ =+15V (由于元件库中缺短μa741,遂用功能相似的放大器741来替换)1.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图2.输入,输出波形。
3.(1)1KHZ对应的分贝数为-10.473dB.3.(2)10KHZ对应的分贝数为-50.651dB。
4.将C1接4.(1)C1接地后1KHZ对应的分贝数-13.997dB。
4.(2)C 1接地后10KHZ 对应的分贝数-50.658dB 。
5.F F R R 2'输入输出波形5.(1)1KHZ对应的分贝数-6.868dB。
5.(2)10KHZ对应的分贝数6.(1)F F R R 2'= C 1接地后,1KHZ 对应的分贝数-10.586dB 。
6.(2)当F F R R 2'=C 1接地后10KHZ 对应的分贝数-47.365dB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设计过程为了设计三角波电路,我们参考了模电教材,在第十章中找寻所要求的电路图,根据P464图锯齿波产生电路设计了三角波产生电路;而Ui1直接由函数发生器产生。
中间滤波电路参考了节四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电路(P425),最后比较器参考了P458图的反相输入迟滞比较器电路。
二、电路完整图三、计算过程1.加法器的输出电压,我们选择了一个R1=1K欧姆,R2=10K欧姆,R3=10K欧姆,由求和运算的公式V0=-(R3/R1*Vi1+R3/R2*Vi2),可以算得V0=-(10vi1+vi2)。
2.锯齿波的频率:T=4*R14*R1*C1/R7=4*20K*12K*10^(-8)/20K=,相对误差为:()/=4%<5%.3.滤波电路的特征角频率:f=1/2**RC=482HZ 四、调试及测量参数预留1i u 、2i u 、1o u 、2o u 和3o u 的测试端子,记录实验中1i u 、2i u 、1o u 、2o u 和3o u 波形图。
测试端子波形记录可手绘描出大致形状或者截图粘贴参数记录1i u频率f 0=500Hz 峰-峰值= ~ + V2i u1o u频率f 1=1850Hz 峰-峰值=~+2o u频率f 2= 460 Hz峰-峰值=~+3o u频率f 3= 460 Hz峰-峰值=~+五、仿真测试波形图(锯齿波电路)(正弦波电路)(加法电路)(滤波电路)(门限电压电路)六、总结电路优缺点及收获设计电路优点:使用了四阶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故所要求的幅频特性向理想特性逼近。
设计了反相输入迟滞比较器,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了。
设计电路缺点:开环增益低,共模抑制比小。
收获:在这次模电设计课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使自己更加熟练地运用了电子仪器,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了起来。
这次实验是我和我的搭档一起完成的,在实验前我们就参考资料,设计好了要组装的电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设计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10自动化班级10自动化学生姓名吉钰源学号1004104001 课程设计地点 C206课程设计学时 1周指导教师赵国树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目录1、绪论 (3)1.1相关背景知识 (3)1.2课程设计目的 (3)1.3课程设计的任务 (3)1.4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3)2、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4)2.1总体设计思路 (4)2.2原理框图 (4)3、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5)3.1 正弦波产生电路 (5)3.1.1正弦波产生电路 (5)3.1.2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6)3.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 (7)3.2.1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图 (7)3.2.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8)3.3 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 (9)3.3.1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图 (9)3.3.2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10)4、电路仿真结果 (11)4.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仿真结果 (11)4.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1)4.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3)5、电路调试结果 (13)5.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调试结果 (13)5.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调试结果 (14)5.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调试结果 (14)6、设计结果分析与总结 (15)1、绪论1.1相关背景知识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特别是近50年来,微电子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农业、工业、科技和国防等领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革。
与此同时,电子技术也正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
在电子技术中,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生产测试、仪器维修和实验室,还广泛使用在其它科技领域,如医学、教育、化学、通讯、地球物理学、工业控制、军事和宇航等。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结
1.什么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集电子线路设计、软件设计与编程、系统综合、元器件参数计算和选择、电路仿真与调试、印刷电路板设计、电路安装与调试于一体,独立完成电路的综合练习。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是验证基本理论和电路性能,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达不到训练学生动手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利用实验的手段检验理论设计中的问题,指导电路的调试工作,从而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不能等同于电子产品设计,它是对电子产品设计的局部模拟和过程仿真,其总体要求一般要低得多。
让学生从理论学习的轨道逐渐引向实际方面来,把过去熟悉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和工程估算、实验调整等手段结合起来,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科学实验的程序和实施办法。
这对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无疑是启蒙训练。
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目的在于巩固和加强电子技术理论的学习,促进其工程应用,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一定的生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
3.课程设计要求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条件
1)学生完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初步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单元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辅导教师应当熟悉电子技术理论,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要亲自做过所选课题的设计和实验调试工作,掌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3)应当具有完成设计、调试工作的基本实验条件。
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一般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一般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完成设计方案。
掌握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能力,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及元器件的工程技术规范。
掌握设计计算、元件选取、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
3)掌握一般电子线路仿真调试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出现的问题。
4)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实现实际电路方案。
5)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和
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6)能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分析和讨论调试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并能作简单流畅的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