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病人的家庭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48 KB
- 文档页数:3
科普小知识|精神病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家属要做四件事:“看”、“听”、“说”、“管”精神病患者可能会经历幻觉、妄想和错觉等症状,导致他们失去对现实的正确理解。
这种失去现实感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行为变得不可预测和危险。
某些精神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自残和暴力行为的倾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对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造成巨大的痛苦。
由于症状和行为的影响,精神病患者可能会面临社交障碍,难以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被边缘化,增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治疗精神病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找到适合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可能需要时间和尝试,而且并非每种治疗方法对每个患者都有效。
这给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扰。
精神病治疗可能需要长期的医疗、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这些费用可能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在缺乏适当的医疗保险或社会福利支持的情况。
精神病的危害如此之可怕,家中如果有了精神病人应该怎么办?如何尽早发现精神病人?怎样进行护理?作为家属要做好哪些事?我们跟着文章一同来了解了解吧!家中有了精神病病人怎么办?如果家中有人患有精神疾病,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应对这种情况:1. 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医生或精神健康专家,他们可以评估病人的状况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建议。
他们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其他支持措施。
2. 学习关于精神疾病的知识:了解疾病的症状、处理方法和对患者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自身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病人的行为和需求。
3. 提供支持和理解: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避免批评、责备或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与病人进行开放的对话,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
4. 创造稳定的环境:提供一个稳定、安全、有规律的生活环境。
尽量减少变动和压力,保持日常生活的一定程度的结构和规律。
5. 寻求支持网络:寻找与精神疾病相关的支持组织、社区资源和在线论坛,以获取支持和分享经验。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内容1.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说到家庭护理,咱们都知道,这可不是小事,尤其是对于那些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朋友们。
想象一下,家就像一座温暖的小窝,是他们的避风港。
家人的陪伴、理解和支持,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心里踏实得多。
就像老话说的,“有家才有爱”,对于这些患者而言,家是他们恢复的第一步。
能在家里得到细心的照顾和温暖的关怀,简直就像是给他们打了个“心灵鸡汤”的强心针。
1.1 情感支持在日常护理中,情感支持真的是头号大事。
你得知道,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心世界可复杂了。
有时候,他们的情绪就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作为家人,我们需要做的是倾听,给他们一个可以诉说心声的地方。
别怕多问问他们的感受,比如“今天过得怎么样?”或者“有什么烦心事?”即使他们的回答简单或模糊,记得保持耐心,别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外星人”。
说不定,他们只想找个人聊聊天,哪怕是一起看个电视剧,或者听首老歌,都是一种支持。
1.2 实际照料再来说说实际的照料。
饮食起居可不能忽视,身体的健康直接影响心理状态。
每天得帮他们准备好营养丰富的饭菜,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
哎,记得要有点花样,别让他们吃得像老鼠一样,天天就那几样。
再说,运动也很重要!鼓励他们每天走一走,做些简单的拉伸,哪怕是家里的小运动,都会让他们的心情好上不少。
你可以陪着他们一起动动,顺便也活动活动,嘿,顺便减肥呢!2. 生活规律2.1 定时作息有规律的生活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早睡早起,三餐定时,这些简单的生活习惯能让他们的心理状态稳定不少。
你想啊,晚上睡得好,早上精神才会好,整个人看起来都神清气爽。
想办法制定个作息表,像个小闹钟一样提醒他们。
不过,记得语气要柔和点,别像个严厉的老师一样,要不然他们可能会“耍赖”。
2.2 学习新技能当然,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
学习新技能可以帮助他们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比如,可以试着一起学学画画、做手工,或者烹饪。
哈哈,谁知道呢,兴许他能成下个“厨神”呢?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也会更有趣,大家都能感受到快乐,心情自然也会更好。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的主要内容与措施俗称精神病人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上是指那些精神活动异常的人,这一群体可能因为先天遗传或后天外界因素刺激导致大脑功能紊乱,造成他们在感知、思维、记忆、行为、意志、智能、情感及意识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障碍。
该群体通常情况下具有与常人无二的行为能力,但由于缺乏意识层面对行为的辨识能力,导致他们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遭受刺激时可能还会产生伤害自身/他人或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一般在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趋于稳定之后,可将患者带回家中护理,但依然需要避免患者受到刺激,为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需要先对精神疾病建立一定的了解。
一、精神疾病的起因当前公认的精神疾病的起因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其一是患者受到强烈精神刺激,当患者与社会适应程度大幅下降,或在情感/认知上遭遇无法承受的起伏时就出现了精神刺激,这种刺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大脑功能,进而导致心理状态失衡并致病;其二是患者个人承受能力不足,这类患者通常在精神或性格方面有较为强烈的执念,如过分自尊、要强、心胸狭窄或是性格内向;其三是遗传因素,已明确包括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等症状具有遗传性质,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几率越高;最后则是躯体因素,感染、中毒、颅脑外伤、肿瘤转移、内分泌、代谢、脑萎缩等均可能引发精神疾病。
二、精神疾病的症状与类型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应急相关障碍以及各种器质性病变造成的精神疾病等,精神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感知、思维、情感及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发病状态也不尽相同,有些患者发病过程表现出间歇性发作,有些则呈现持续性进展,若不能得到积极治疗,会出现精神衰退及人格改变的情况,不仅会丧失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还会给家庭造成额外的负担。
三、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的主要内容与措施家庭护理是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通常在患者表现出症状稳定之后,由家属带回家中进行护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随访护理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
作为家庭成员,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本文将重点介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随访护理措施,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处理这一问题。
1. 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来说,稳定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家人应该创造一个安静、温馨、亲密的家庭氛围,避免过多的噪音和紧张情绪。
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倾听,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存在睡眠障碍和作息紊乱的问题。
家庭成员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定时起床、吃饭、休息和睡觉。
此外,充足的睡眠对于恢复患者的精神状态也非常重要,家人可以通过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和制定睡前放松的活动来帮助患者入睡。
3. 提供恰当的营养饮食对于维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稳定非常关键。
家人应该为患者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此外,避免给患者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和糖分过高的食品,以免对患者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4. 鼓励参与社会活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社交支持。
家人应该鼓励患者参与一些适合他们的社交活动,如志愿者工作、兴趣小组等。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社交网络,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 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成员应该帮助患者建立并坚持定期就医的习惯,同时提供必要的陪同和支持。
此外,家人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正确服药,并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6. 建立支持小组家庭成员可以尝试与其他患者家庭建立联系,组成一个支持小组。
在这个小组中,家人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惑,互相支持和鼓励。
此外,通过与其他家庭的交流,家人还可以获取更多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7.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人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浅论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精神疾病家庭护理是精神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家庭中对病人实施正确的护理,延缓和减少精神疾病复发,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标签:精神病人;家庭护理;意义;任务;注意事项目前,精神科医院采用的管理方法大多属于看护式照护,患者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病房,脱离家庭和社会生活,在这种封闭式监管下会形成社会剥夺,久而久之使长期住院者的人格衰退,并易于产生继发性残废。
而家庭可以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病人可与家人团聚,得到亲人的照顾、享受家庭温暖,还可以广泛接触社会和现实生活,可改善精神状态。
从而可以避免长期住院与社会隔绝而引起的精神衰退。
院外家庭治疗与护理,是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由家属来完成。
1、家庭护理的意义1、密切接触社会、改善精神病人的精神状态。
病人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手工艺活动等,密切与周围环境接触,可改善精神症状。
2.社区护士定期随访,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掌握病人的情况,如病情有无变化,是否坚持治疗等。
随访指导可促使家属对病人防治疾病的重视。
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等,可收到巩固治疗,预防复发的效果。
3、促使病人恢复劳动力。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社区机构不断得到健全,依靠社会上有关方面的力量,将散居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组织起来,实现开展药物治疗、工娱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并加强家庭护理。
让病人参加有组织的生产劳动,培养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減轻家属和国家的负担,并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家庭护理的任务1.为病人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
有的精神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精神衰退是其症状之一。
社区护士要给予具体指导,要根据病情特点,躯体情况以及家庭生活条件等,与病人及家属共同拟定切实可行的生活制度,启发病人自觉遵守,要求家属协助督促执行。
其目的在于培养病人逐渐适应生活,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实行有规律的生活。
如按时起床和就寝,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精神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内容
精神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了解精神疾病:家属需要了解精神疾病的类型、症状、病因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
2. 治疗与药物:家属应了解患者正在接受的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并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3. 疾病的自我管理:家属可以教育患者如何自我管理疾病,如定期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情绪等。
4. 危机干预:家属需要掌握一些应对危机情况的方法,如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应对暴力行为等。
5. 沟通技巧:家属可以学习一些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关心与支持、避免争吵等。
6. 应对社交隔离:家属需要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可以鼓励患者参与一些适合自己的社交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理解。
7. 自我照顾:家属要学会自我照顾,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以便更好地照顾患者。
8. 寻求支持与资源:家属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支持资源,如精神健康机构、支持组织等,以获取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家属护理教育内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补充。
此外,家属还需要注重的是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尽可能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1、如何早期发现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有些精神病的病人早期常不易被周围人发现。
如出现以下症状,请尽早咨询:1、性格改变。
由活泼、开朗、热情好客变得沉默少语,孤僻独处不与人交往;由注意整洁变得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洗澡,不理发、不更换衣服等等。
2、情感变化。
如变得冷淡,与朋友疏远,无故自笑等。
3、敏感多疑。
如认为周围人们互相谈笑是在议论他,讥笑他,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的等。
4、脱离实际、沉缅于幻想之中,如“白日梦”。
5、行为怪异,如蒙头睡。
独自发呆,对空自语,侧耳倾听等。
6、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强调自己头痛、失眠、易疲劳等。
2、家属反映病情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精神病的表现各式各样,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尽相同,况且受家属对精神卫生专业知识了解多少以及家人是首次还是多次发病,家人中有其他先证者,家属与患者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心态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反映的病情差异很大:但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面:一是反映病情必须实事求是,绝对不能弄虚作假。
有的家属因考虑到发病与某些外界刺激有一定关联,所以在反映病情时,一味过分地强调甚至夸大客观因素对病情的作用,隐瞒一些该患者曾有过发作的事实,这是误导诊断的重要原因。
二是应该反映清楚发病到来院求治有多长时间,是首次发病还是以前就有过类似发作,以前发作过多少次,每次和每次的表现相同不相同,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三是发病前有没有明显的外界客观因素存在,有些家属认为的客观因素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多少能给大人一些帮助。
四是目前最主要的表现有哪些,来医院求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患者的生活能不能自理,患者是否愿意来院求治;与家属配合的程度如何。
五是患者得病前的性格是外向(开朗、活泼、爱交际、朋友多)还是内向(沉默、不善言谈、不爱交际、朋友少等)。
六是家属中有没有人得过同类型疾病,这里的家属指父母两系三代,就是父系或母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叔叔姑姑、舅舅姨姨、兄弟姐妹。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小妙招精神病属于认知障碍类疾病一种,在发病时会对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精神病,多数人都有一些了解,但是了解并不多。
很多人都认为精神病是一个很可怕的疾病,并且在提及到这一疾病时,也会有一些错误表述,这不仅无形中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发展,对社会核心与稳定等也有影响。
实际上,精神病并没有人们心中所想那么可怕,并且生活中也有很多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疾病发展。
家庭作为患者生活主要场所之一,对患者病情发展有直接影响。
为此,本文主要对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方式进行研究,期对相关人员控制疾病发展有参考价值。
一、精神病介绍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
临床在对精神病研究时,将这一疾病分成了几个类型,这样既方便研究,也方便人们了解与认识精神病。
临床中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因为不同类型的精神在临床中表现症状有一些不同,所以在临床进行治疗时,会根据病症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根据一项与精神病发病人群调查发现,这一疾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间歇发作,持续进展等特点,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所以,在患上精神病疾病后,不要惊慌,要及时就医,并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二、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一)构建舒适的家庭环境在患者经过检查被确诊为精神病后,医生会先进行治疗,等到患者病情平稳后,在允许患者回家休养。
因为生活环境会对患者病情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患者回家后,为保证病情稳定,可以通过家庭护理,优化家庭环境,为患者创造良好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首先,家庭环境优化时,可以从日常行为入手。
比如,在说事情时,要做到足够自然,尽可能与患者直接沟通,这样不会引起患者好奇心,认为其他人在说自己是精神病,或者是讨论自己等。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技巧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它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扰。
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爱,很容易出现不良后果。
因此,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技巧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从关注患者、关心家庭、合理管理等方面探讨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技巧,希望能够对家庭护理精神病患者的人有所帮助。
关注患者真正关注患者的需求,是家庭护理的基础。
首先,精神病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患者会表现出狂躁、兴奋、欣快,有的患者会表现出抑郁、自闭、消沉等不同的症状。
因此,家庭护理者必须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切勿根据自己的想法或经验盲目处理。
同时,需要通过患者的言行举止、表情变化、身体动作等方面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需求,及时给予合适的帮助。
其次,在护理过程中,家庭护理者需要注意交流的方式,尤其是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时,需要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和尊严,提升患者自我认同感。
家庭护理者需要保持耐心和细心,如果有什么不明白或者需要帮助的,时时刻刻关注,细心询问,及时解决。
关心家庭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耗费精力的工作。
家庭护理者本身也会承担很大的压力,需要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因此,关心家庭的需求就尤其重要了。
首先,家庭护理者需要保持身心健康,通过户外运动、健康饮食、社交活动等多种方式来放松自己。
其次,家庭护理者需要和家庭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统一协调家庭护理工作,避免出现工作重复或者错过关键的工作。
同时,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和照顾,以此来缓解家庭矛盾和冲突。
在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与理解尤其重要。
因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往往会经历反复、痛苦和耗费精力的周期,但是这个过程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和支持,就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家庭压力和矛盾氛围。
合理管理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中,合理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掌握疾病的规律和症状,通过预防、早发现和避免让疾病加重,来维护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精神分裂症家庭护理问题及护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督促患者坚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去医院随访、复查。
同时,家属要定期带病人来门诊复查。
一般情况下,应一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
2. 督促病人坚持生活照顾,包括卫生、饮食、睡眠等。
在个人卫生料理上,尽量督促病人自己料理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更换衣服、理发、剪指甲、按时排便,女病人则要搞好经期卫生。
对年老体弱及有明显药物副作用或精神症状者,则需家属帮助料理,但也必须避免患者在生活上过度依赖家人。
3. 适当锻炼:由于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很长时间的巩固治疗阶段,住院时间一般是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患者容易感觉到疲劳,对外界感觉生疏,不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患者需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4. 心理疏导:家属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和治疗。
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困扰,增强信心和勇气。
5. 家庭环境: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家属应尽量避免刺激患者,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给予关爱和支持。
6. 社交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出现社交障碍,家属应积极引导患者参与社交活动,提高其社交能力。
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7. 自我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识别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等。
家属可以引导患者学习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8. 遵医嘱: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家属应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9. 定期检查: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家属应协助患者做好定期检查工作。
10. 健康教育:家属应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方法,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相关的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等。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知识1. 理解精神障碍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精神障碍。
就像风筝线断了一样,患者的情绪和思维可能会变得“飞不起来”。
这可不是说他们疯了,而是大脑出了点小问题。
其实,精神障碍的种类多得很,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等。
每种病都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让家里充满了挑战和意外。
但别怕,咱们可以通过一些知识来帮助他们,重建那条“风筝线”。
2.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2.1 情感支持说到家庭护理,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情感支持。
就像阳光照在花朵上,爱和理解是患者康复的“滋养液”。
多和他们聊天,听他们倾诉,哪怕只是坐在一旁,陪着他们发呆。
记住,咱们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候,倾听就是最好的关怀。
就像古人说的,“有话好好说”,沟通真的能让心里那块石头轻松许多。
2.2 建立安全感接下来,家庭环境要尽量让患者感到安全。
咱们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不要让家里充满紧张的气氛,试着放松一下心情,别让生活像“过年时的鞭炮”那样吵闹。
患者的情绪波动可能很大,家人要像一棵大树,给予他们遮风挡雨的庇护。
有时候,简单的“我在这里”就能让他们心里安定不少。
3. 日常护理小贴士3.1 规律作息说到日常护理,规律作息非常重要。
人都是有生物钟的,尤其是精神障碍患者,作息不规律就像“夜猫子”一样,容易让人心情变得更糟。
试着每天定时吃饭、睡觉,给他们制定一个“作息表”,就像给小孩设立的“课程表”一样。
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被他们抱怨,但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慢慢地,生活会变得更有规律。
3.2 健康饮食饮食方面也不能马虎。
想象一下,如果每天都吃泡面,身体会不会抗议?所以,给患者准备一些健康的饮食,比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偶尔来点肉类补充营养。
让他们感受到“吃得好,心情好”的道理,食物的力量可不是说说而已,很多时候,一顿美味的饭菜就能让人心情大好。
4. 寻求专业帮助4.1 医疗支持当然,家庭护理只是辅助,专业的医疗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定期带患者去医院复查,遵从医生的建议,按时吃药。
重症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及健康教育资料全:1、过分宠爱:家属为了避免刺激病人,往往对其过分照顾,这样会使病人变得更加依赖家人,不利于康复。
2、误解病情:家属可能会对病人的病情产生误解,认为病人“只是有点心理问题”,导致延误治疗。
3、不合理的期望:家属会希望病人能够立刻康复,但是精神病康复需要时间和治疗。
正确的家属护理应该包括:理解病情、尊重病人、给予情感支持、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协助病人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面。
五、家属健康教育1、了解精神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症状、治疗方法、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等。
2、掌握护理技能,如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如何防止病人自伤等。
3、了解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因照顾病人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4、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如加入精神病亲友会等组织,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支持。
5、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避免因过度照顾病人而影响自身健康。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家属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1、精神病是一种疾病,其早期症状包括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研究能力下降、失眠等。
家庭成员应该了解精神疾病的常识,及早认识到病人的症状,并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耽误治疗的时机。
2、家属常常因为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甚至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但是,当病情加重时,家属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迫切请求治疗,但过份的懊悔和性急的治疗并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3、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应该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同时,要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4、护理精神病患者需要专注而亲切的态度,缓慢、平和的讲话,简明的内容,每次只说一件事。
经常用语言和行动表现对患者的关怀和挚爱,鼓励患者的进步,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避免抱怨和责备。
精神病人家属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在家庭中,有时会有精神病人的家庭成员需要承担照顾的责任。
这对家庭成员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他们需要处理患者的情绪波动、行为问题和日常生活的种种挑战。
因此,对于精神病人家属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精神病人家属的护理诊断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为了更好地了解精神病人家属的护理需求,首先需要进行护理诊断。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护理诊断:1. 焦虑。
精神病人家属可能会因为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而感到焦虑。
他们可能会担心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会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照顾患者。
2. 疲劳。
照顾精神病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可能会导致家属感到疲劳和身心俱疲。
3. 自我疏远。
由于长期与精神病人的相处,家属可能会感到疏远和孤独。
他们可能会觉得无法和患者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4. 社会孤立。
照顾精神病人可能会让家属感到社交圈子的压力,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获得社会支持而感到孤立。
护理措施。
针对上述护理诊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精神病人的家属应对这些问题。
1. 提供支持和教育。
家属需要得到支持和教育,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精神病人的病情和行为特点。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应对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2. 定期休息。
照顾精神病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家属需要定期休息和放松。
他们可以寻求其他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帮助,以便能够有时间照顾自己。
3. 寻求社会支持。
家属可以加入精神病人家属支持群体,与其他家属分享经验和情感。
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到更加支持和理解,减轻社会孤立的感觉。
4. 寻求专业帮助。
家属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师或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以便获得更深层次的支持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焦虑、疲劳和自我疏远等问题。
5.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属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更好地照顾患者。
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
1.1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
一般每天睡眠8h左右。
睡眠前不要饮茶、咖啡或兴奋性药物,不要读刺激性小说杂志。
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失眠者可适当地增加用药剂量。
1.2饮食
最好用摔不破、不能伤害自己的餐具。
服精神科药可使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所以要保证每日饮水量,保证多摄入粗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等。
1.3活动
督促患者日常活动,有规律的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
逐步形成习惯。
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1.4社区活动
有条件的适当让患者参加社区活动。
这样可以培养患者的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自尊、自强观念,对患者大有益处。
1.5参加工作
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会使患者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顺利归回社会。
2 维持用药
抗精神病药物的持续巩固治疗是防止精神疾病复发的最重要因素。
提高患者对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是改善精神疾病预后的关键[1]。
初发患者维持用药1-2年;复发1-2次者维持用药2-5年;复发3次以上或病程5年以上要终身服药。
维持用药的剂量是治疗量的1/4-1/3。
服药期间定期检查,最好3-6个月到医院复查,服药的依从性分为三级,完全、部分、不依从[2]。
对拒药的患者,必要时强迫几次,待病情好转时也就服从了。
3 应付患者异常行为的技巧
3.1患者居室不得存放易伤害患者或他人的一切物品。
药品、刀剪、绳索等,一旦有异常举动,要马上采取措施。
3.2 关心体贴患者,避免不良言语。
3.3外出活动要有人随同,夜间要有人看护,关好门窗,一旦患者出走,要及时寻找。
4 了解病情复发的早期迹象
4.1入睡困难、紧张、头晕、食欲不佳,乏力、易怒、敏感多疑、话多、发呆、出现零星片段的幻觉和妄想。
4.2预防措施最好早期住院治疗,维持用药不中断,半年根据复发的早期症状到医院复查,调整药量。
5 安全护理
5.1家属缺乏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和心理负担重,可使疾病危险性增加[3]。
5.2密切观察,时刻警惕,不能疏忽。
既要防自杀,又要防伤人。
5.3做好家庭的药品及危险品管理。
5.4对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家属可提供有力的支持系统,鼓励病人表达需求,给予关爱,增
强信心[4]。
6 心理护理
6.1尊重,关心患者。
6.2避免激惹的语言刺激,尽可能的满足需求[5]。
6.3鼓励参加社交活动[6]。
7 健康教育
7.1不能坚持服药的原因主要是病人及家属对服药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药物依从性的认识。
因此住院期间应加强对家属及病人对服药的依从性宣教,巩固治疗、坚持服药。
7.2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精神疾病的专业知识。
消除他们对疾病的某些偏见和误解。
7.3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早期复发症状,一旦病情复发,要及时就诊。
7.4宣教恶劣环境会对病人复发产生影响[7]。
8 总结
做好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8],培养
患者健康行为[9],加强技能训练[10]减轻社会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刘琳,岳淑英,李金丽等.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服药依从性及复发
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30-332.
[2]汪向东,瑞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27-131.
[3]白茹,王传跃,王志英等.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家属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2):936-937.
[4]刘林,高彩凤,岳淑英等.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5):5.
[5]蔡云帆,黄芹,温云辉,康建华,唐岩,李惠仙.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技能训练疗效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52-353.
[6]林卓毅,余英仪,林辉荣,杨孝,李福球,张振文,林海程.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J].临
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5):329-330.
[7]刘勇,王精,孙群星,朱玉星.健康教育对恶劣心境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65-1167.
[8]卢青春,范秀清,张红己.精神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8,9(10):2019.
[9]辛春萍.健康行为对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
[10]卢世臣,刘琳,付风珍等.社会技能训练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程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A):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