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地形成及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9
昆明抚仙湖景点介绍
昆明抚仙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是一座以美丽的湖泊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下面是对抚仙湖景点的介绍:
1. 抚仙湖:抚仙湖是整个景区的核心景点,湖面宽广,湖水清澈见底。
湖周围环绕着许多青山绿树,景色非常优美。
游客可以在湖边欣赏湖景、垂钓、划船等。
2. 抚仙湖公园:公园内有许多花草树木,绿意盎然,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公园内还设有游乐设施和儿童游乐区,适合家庭出游。
3. 抚仙湖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抚仙湖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公园内有大片的湿地和沼泽地,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
游客可以观察到许多珍稀的鸟类,如白鹤、白眉鸧、黑天鹅等。
4. 西山森林公园:抚仙湖周边还有西山森林公园,是一个集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森林公园。
公园内有许多山峰、瀑布、林间小路等,适合登山、避暑和观光。
5. 月牙海:月牙海是位于抚仙湖北岸的一处自然景观,因其形状酷似月牙而得名。
这里是一个湿地保护区,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也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总的来说,昆明抚仙湖景区以其优美的湖景、湿地生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
无论是身处城市喧嚣中的人们,还是热衷于大自然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舒心放松的场所。
抚仙湖西岸红山咀美篇一、介绍抚仙湖西岸红山咀1.1 抚仙湖的位置和概述抚仙湖位于中国江西省抚州市,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湖泊。
它被誉为“江西明珠”,是江西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1.2 红山咀的位置和特点抚仙湖西岸的红山咀是抚仙湖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它位于湖的西岸,是一个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山咀。
红山咀地势险峻,山峰峭立,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效果。
二、红山咀的自然景观2.1 壮丽的山峰和峡谷红山咀的山峰高耸入云,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抚仙湖的美景。
峡谷中流淌着清澈的溪水,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2.2 独特的红色砂岩地貌红山咀的地质构造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给整个山咀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红色砂岩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感觉。
2.3 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红山咀周围的植被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
在山间可以看到一些野生动物,如松鼠、野兔等。
这里是自然生态环境的天堂,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三、红山咀的人文景观3.1 古老的文化遗迹红山咀附近有一些古老的文化遗迹,如古代的石刻和石碑。
这些文化遗迹见证了当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了解当地历史的重要窗口。
3.2 神秘的传说故事红山咀周围有一些神秘的传说故事,如关于山中仙女的传说和关于红山的起源的传说等。
这些传说故事给红山咀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3.3 独特的民俗风情红山咀周边的村庄保留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乡村生活的魅力。
村庄中的民居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
四、游览红山咀的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游览红山咀时,要注意安全。
山路崎岖,游客应该穿着合适的鞋子,注意脚下的安全。
同时,要注意防晒和防蚊虫叮咬。
4.2 尊重自然环境在红山咀游览时,要尊重自然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景区的整洁。
同时,不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
4.3 遵守当地规定在红山咀游览时,要遵守当地的规定和管理措施。
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抚仙湖位于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
抚仙湖是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最深处达155米,平均深87米。
它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
湖面212平方公里。
抚仙湖含磷高,无污染,湖面呈碧蓝色,透明度达7-8米,湖水水温年平均17.7oC湖畔沙滩洁净细软。
湖中有一特产,称抗浪鱼。
抚仙湖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
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
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抚仙湖及湖中孤山修建了许多旅游设施,是夏天度假旅游的绝佳之地。
抚仙湖水的补给除靠雨季四周沟溪汇集外,湖岸周围还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涌出。
抚仙湖水清澈纯净,属抚仙湖地图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于一类水,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
肖、石二仙的传说抚仙湖的大名给它赚来了不少人气。
但是,真正知道抚仙湖名字由来的人可谓寥寥。
在澄江县城的凤山公园,有一个名为“抚仙”的雕塑展现的是肖、石二仙陶醉于抚仙湖的情景。
雕塑上有这样的记载:“传说天上有石、肖二仙因慕“澄江海”的清澈明净,驾云来到湖边,被这瑰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
久之,二仙搭手抚肩化为山石。
抚仙湖也因此得名。
”相传,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步出宫门,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镶嵌在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湛蓝明净,波光粼粼,美丽至极。
玉皇大帝为之倾倒,急传肖、石二仙立即下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装点天堂。
抚仙湖基础资料姓名:***学号:********** 班级:11化学班抚仙湖基础资料1.抚仙湖简介: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2о39′-103о00′,北纬25о13′-25о46′之间,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
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
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大于100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45.5%,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2米,容水量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云南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1.6亿立方米。
2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1.抚仙湖地貌资料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
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2.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泊。
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时期。
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
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
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
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湖泊。
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
它门类的藻类数量很少。
藻类数量年内1月37.0×104ind./L;4月38.5×104ind./L;7月42.729×104ind./L;10月达69.073×104ind./L。
夜间藻类数量的垂直变化主要发生在0.0~40.0m的水层中,分布的差异主要受天气、湖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浮游动物计有浮游动物26属30种,其中原生动物6属6种,轮虫9属12种,枝角类7属8种,桡足类4属4种。
以鞘居虫、盘状鞍甲轮虫、方形网纹溞、长额象鼻溞、西南荡镖水蚤、绿色近剑水蚤和温剑水蚤为优势种。
数量0.7~34.7ind./L,其中桡足类0~34.7ind./L,枝角类0~5.6gind./L,轮虫0~0.6ind./L。
轮虫主要分布于10.0~20.0m的水层中;枝角类主要分布于0.5~20.0m的水层中;桡足类在0.5~140.0m 的水层中都有分布,但以0.5~20.0m的水层中最多。
底栖生物计有底栖动物21属24种,其中寡毛类3属3种,腹足类7属8种,瓣鳃类2属2种,甲壳类3属3种,昆虫纲双翅目6属8种。
以苏氏尾鳃蚓、颤蚓、仿雕石螺、短沟蜷和前突摇蚊为优势种,其中寡毛类数量80~1280ind./m2,平均560ind./m2,生物量0.19~14.0g/m2;摇蚊幼虫数量20~940ind./m2,平均164ind./m2,生物量0.05~2.0g/m2,平均0.38g/m2;短沟蜷数量20~280ind./m2,平均38ind./m2,生物量0.5~20.0g/m2,平均2.3g/m2;钩虾数量20~260ind./m2,平均19ind./m2;仿雕石螺数量660~11 780ind./m2,平均4 530ind./m2,生物量28~620g/m2,平均216g/m2。
[4]抚仙湖 - 历史溯源抚仙湖地图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
《澄江府志》说:“量水川即唐书架水县(今澄江、江川一带),大池,抚仙湖也。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爱林滇中六大湖泊犹如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颗珍珠,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省市境,宋朝国时代名罗伽湖,为罗伽部属地;明朝改名抚仙湖,相传有二仙并肩搭手屹立倒映湖中,又说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
抚仙湖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优质淡水储备库。
一、抚仙湖地区的早期地质历史。
现在抚仙湖周缘地貌为古生代、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地区高原、丘陵地形。
其山脉属云岭向东延伸辐射的正支乌蒙山系。
最高点是位于境西北部的梁王山主峰海拔2820米。
最低点是南盘江与河交汇处海拔1292米。
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抚仙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都孕育了纷繁的生命。
由于地质构造的因素,省围出露了自25亿年以来的地层,使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能够破解25亿年以来乃至全球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史。
25亿年前,处在深海之中,只有藻类在这里生活,它们形成海洋草原,死后与海底火山喷发物一起形成一套深海相火山-复理石沉积构造。
17亿年前,发生造山运动,形成滇中坚硬古陆核,但仍为海洋覆盖。
9亿年前和7亿年前,发生了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使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最古老的岩层基底,沿红河-洱海-金沙江以东,南盘江以北广区形成了古陆和陆表海交替出现的格局。
在澄江县城北部形成紫红色粗砂岩就是澄江运动时期古陆留下的风化产物,其中形成的铜矿床为抚仙湖地区的古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两个运动之后,出现了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磷元素富集,并在海洋里形成磷矿沉积,磷矿里保存了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具有矿化外壳的小壳化石。
磷元素的富集为生命大爆发创造了条件。
5.3亿年前后,抚仙湖地区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变,海洋中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巨变,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第一批后生动物出生在海洋里,它们包含了现今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先祖,取代了藻类世界,开创了统治地球的历史。
对抚仙湖的赞美对抚仙湖的赞美抚仙湖是江西省鄱阳县的一片宝藏,位于东经116°58′37″,北纬28°24′01″处。
它是绿水青山深处的一颗明珠,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从景观上来看,抚仙湖的美丽由山峦和水光构成的,形成了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表现出天然美景的神秘和灵动,充分体现大自然的神奇。
山峦抚仙湖周围壮美的群山,青峰板岭,峰峦叠翠,层峦迭嶂,山势平缓,苍翠欲滴。
如果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传说中的蔡林山、孔家山,还有与它们相对应的五龙山,三叉潭山等。
所有这些都是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丰盈着人类的精神食粮,可称作世间绝妙的风景。
水光抚仙湖与这些高峰翠岭相映成趣,池水波光粼粼,如一幅宁静而又祥和的画卷。
在湖面上看望,可以感受到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云彩袅娜,浑然天成。
湖面宽阔而深,水质清澈透亮,是诸多游泳场所的首选。
夏季,这里挤满了游泳爱好者,为了躲避城市闹市的嘈杂和喧嚣,他们永远在这里度过一个轻松且值得回味的时光。
文化抚仙湖不仅美丽,而且还是较为重要的人类文化遗迹。
这里蕴含着多种文化元素,包括了江西水文文化,鄱阳民俗文化等。
传说,这里曾经是古代女神嫦娥为了逃避天庭监视,而躲藏的地方。
据文献记载,“嫦娥”是一种飞狐,这也就解释了抚仙湖多年来难以阻止的九千条长尾鱼,因为这些长尾鱼也是嫦娥百姓的随从。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抚仙湖似乎讲述着一个神秘而又有趣的故事,有趣而又启迪人心。
总之,抚仙湖将仙山、山水、人文相抱,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个值得体验的地方,无论你想感受宁静的自然景观,还是寻求文化启迪,抚仙湖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它独具特色,神秘而又与众不同。
如果你能亲身体验它的美丽,相信你会再次回来,并经常想起这里的壮美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玉溪抚仙湖简介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境内,是珂罗版纳山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玉溪市八大景之一。
抚仙湖水面面积达87平方公里,湖面宽窄不均,东宽西窄。
湖中岛屿众多,面积大小不等,有的孤岛险峰,有的交通便利。
整个抚仙湖环境优美,湖畔植被丰富,山峰壮丽,水天一色,景色优美。
抚仙湖水源充沛,水质清澈透彻,湖区平均水深为5米左右,最深处逾20米。
除装备完备的娱乐游艇外,还有各种小型船只,供游客自行划船游湖。
驾着小船穿梭于抚仙湖的湖区,那种自在和惬意的感觉令人难忘。
抚仙湖因其独特的水文环境与气候特点,是云南最为典型的地下水喷泉湖之一,湖中常有一层神秘的“大雾”飘荡,雾气缭绕、若隐若现,令人神往。
湖中还有许多珍稀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如鲶鱼、鲤鱼、鲢鱼、马鲛鱼、鲨鱼、鲸鱼、蓝藻、水蕨等,因此抚仙湖也被誉为“水下王国”。
除了美景和文化外,抚仙湖还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如温泉SPA、垂钓、春节图腾舞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第一个聚焦傣族文化的大型民族文化节日——“抚仙湖国际傣族春节文化旅游节”。
该节日传承傣族传统文化,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观看傣族文艺表演,体验傣家美食,领略傣家文化,亦被誉为“中国东南旅游首选的春节旅游目的地之一”。
总之,抚仙湖是一座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和人文景观,在这里的人们可以欣赏到神秘的水文环境、壮观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感受到浓郁的傣族文化气息,度过一段难忘的旅游时光。
昆明抚仙湖简介昆明抚仙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抚仙湖流域是云南省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旅游胜地。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水文特征、旅游信息和现代价值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抚仙湖。
一、历史背景抚仙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亿多年的中生代,当时这里的地壳运动导致了抚仙湖的形成。
在历史上,抚仙湖地区曾是古滇国的中心地带,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抚仙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二、地理环境抚仙湖位于昆明市东南部,距离市区约60公里,占地面积约216平方公里。
抚仙湖地处于云贵高原,湖面海拔约1700米,湖面积约为216.6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约为674.6平方公里。
抚仙湖周围的山峦起伏,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昆明市的重要旅游胜地之一。
三、水文特征抚仙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极高,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水质标准。
抚仙湖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周边的山溪和地下水,这些水源不断地补给抚仙湖水,使得其水量充沛且稳定。
由于水质优良,所以抚仙湖水的水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抚仙湖的特产——抚仙湖鱼。
四、旅游信息抚仙湖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有玉皇阁、寒武纪化石、月亮湾等。
在玉皇阁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建筑和美丽的景色;寒武纪化石则是研究古生物的重要场所;月亮湾则是一个美丽的海湾,有着细腻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
此外,抚仙湖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和活动,如划船、游泳、野餐等,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五、现代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而作为昆明市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抚仙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首先,抚仙湖为当地经济带来了重要的收益,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抚仙湖是昆明市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之一,对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抚仙湖还为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资源。
抚仙湖简介100字
抚仙湖,又称澄江海、澄江海子,古称大池、罗伽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是中国最深高原淡水湖,为云南省面积第三大湖。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东北部,地处玉溪市的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内。
抚仙湖集水面积1053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216平方千米,最大水深159米,平均水深95米,最高透明度达8米。
东西较窄,为云南省第一深水湖。
蓄水量206亿立方米,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8%,居中国国内淡水湖泊蓄水量的第三位。
抚仙湖属于滇中红土高原湖盆区,以高原地貌为主,呈周围高、中间低,相对高差大的地势。
抚仙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中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暖旱重、夏无酷暑、秋凉雨少、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的特点。
抚仙湖水质为国家一类水,湖水的净淡纯度为99%以上,入湖的主要河流有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和尖山大河及东西龙潭形成的溪流。
抚仙湖因湖水清澈纯净、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玻璃万顷”。
抚仙湖风景区是中国4A级风景区,景区主要的旅游景点有禄充村、界鱼石、明星景区、孤山岛等。
抚仙湖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彩云之南最凉纯净的碧水世界——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玉溪市境内的澄江、华宁三县之间,因大部分水域在澄江县境内,所以当地也称澄江海。
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来到人间巡查。
他们来到滇中,看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位仙人被湖光山色迷住,忘记返回天上,变成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在湖边,故而得名。
它的魅力不仅仅只是美丽二字可以囊括,抚仙湖还具有“深、清、奇”等特点。
首先我们来说抚仙湖的深,它的平均水深为87米,最深处达到157.8米,是云南省的第一深湖,也是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全国第二深湖,同时,抚仙湖是云南省第三湖泊,巨大、深陷的湖盆使得抚仙湖的蓄水量巨大,可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阁洱海的水量,居云南首位。
其次我们来看抚仙湖的清。
抚仙湖水质清澈纯净,透明度可达8米,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这主要是因为抚仙湖周围的自然环境没有收到较大破坏,所接纳的河流大多都起源于沿湖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浑浊泥沙入湖较少,另外,抚仙湖水深湖广,泥沙沉积深度较大,任凭风浪再大也难翻起浊水来。
再次,我们聊抚仙湖的奇,据探查,抚仙湖的水下古城遗址面积已经达到2.4平方公里,而且还发现了类似金字塔般的巨型高台式建筑,面对这些奇观,是什么原因使它在约1800年前沉入湖底?听了这许多关于抚仙湖的介绍,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感受抚仙湖的魅力吧!进入抚仙湖景区,我们先去禄充村游览。
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抚仙湖西岸的禄充村。
这里原来生长着很多芦苇,郁郁葱葱,故原名“芦冲”,意谓长满芦苇的湖湾。
清朝时,芦冲村读书之风极盛,曾出过进士,点过翰林,有“十步一秀才,百步一进士”和“百步两翰林,一门双进士”的美誉,故将原名雅化为“禄充”,意为福禄充裕之地,因为这里曾经拍摄过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使禄充也成为声名远扬的蹉跎村。
高原明珠-云南抚仙湖简介云南的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之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之间,距离昆明约100公里。
抚仙湖因其水质清澈、水位稳定、占地面积广阔等特点而闻名,被誉为“高原明珠”。
以下是关于抚仙湖的详细介绍:1. 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中部,澄江县、江川区和华宁县之间。
湖泊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4°31′至24°51′,东经102°43′至102°59′之间。
抚仙湖的名称来源于湖泊中的一个岛——抚仙岛。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年,西汉使臣在今昆明市区曾遣派专员前往“抚仙”并向当地人民赠送礼物,因此这个岛得名“抚仙岛”。
2. 自然环境抚仙湖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米,平均水深约95米,最深处达157米,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之一。
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周长约100公里。
抚仙湖的水主要来源于两条河流:东大河和西大河,这两条河流都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
3. 水质和生态环境抚仙湖的水质非常清澈,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是云南省最清澈的湖泊之一。
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多种鱼类、水禽、水生植物等。
其中,抚仙湖的鱼类资源丰富,有7种土著鱼类和引进的多种鱼类,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和鲈鱼等。
此外,抚仙湖还是多种水禽的栖息地,如野鸭、黑天鹅、鸳鸯等。
4. 旅游资源和文化活动抚仙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活动。
其中著名的景点包括抚仙湖公园、禄充景区、界鱼石等。
抚仙湖公园位于抚仙湖的北岸,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禄充景区位于抚仙湖的南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界鱼石是抚仙湖的一大奇观,石头上刻有“界鱼石”三个字,传说是因为大头鱼和小头鱼在这里相遇而互相界限分明。
此外,抚仙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抚仙湖水下考古、界鱼石文化旅游节、禄充端午节等。
抚仙湖基础资料姓名:***学号:********** 班级:11化学班抚仙湖基础资料1.抚仙湖简介: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2о39′-103о00′,北纬25о13′-25о46′之间,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
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
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大于100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45.5%,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2米,容水量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云南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1.6亿立方米。
2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1.抚仙湖地貌资料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
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2.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泊。
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时期。
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
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
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
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湖泊。
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
澄江抚仙湖导游词解说导游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澄江抚仙湖!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这一风景如画的地方。
澄
江抚仙湖位于中国云南省澄江县,是一座以湖光山色为主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江
南小桂林”。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澄江抚仙湖的起源。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澄江抚仙湖是在
地壳运动中形成的。
从大约1.6亿年前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喷发过程中,大量的熔
岩流入地下水之中,形成了这个地方独特的地貌景观。
澄江抚仙湖的面积约为6500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为377平方公里,周围环绕着郁
郁葱葱的森林和奇峰怪石。
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湖畔的水草丰茂,各种鱼类和水生
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在澄江抚仙湖周围,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景点。
比如说有名的“观音洞”,它是一座
山洞,内部布满了丰富多样的钟乳石,形状各异,美不胜收。
这里还有“天门洞”,
它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门,直通天际,每当阳光透过洞口照射进来,简直美得让人窒息。
澄江抚仙湖还有一些传说和神话,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抚仙湖仙女”。
据说,每年农
历正月十五,一位美丽的仙女会从湖中升起,带着花瓣和香气,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吉
祥和幸运。
每年的这个时候,游客们会聚集在湖畔,观赏这一神奇的场景。
最后,让我们一起享受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在游览过程中,请注意保持
环境卫生,遵守游览秩序。
参观结束后,请随手关闭灯光和水源,共同保护这片美丽
的风景。
谢谢大家!希望你们在澄江抚仙湖度过愉快的时光!。
人之仙境”----抚仙湖温旅小镇7月26日抚仙湖,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古人称为“琉璃万顷”,位于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之间,湖北端距昆明最近52公里,是全省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最大高原深水湖、第2深淡水湖泊,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1053km2 (含星云湖378km2 )。
主要景区:湖畔圣水位于抚仙湖北岸,湿地公园有复合型生态湿地、湖滨休闲沙滩、拓展训练中心、戏水池、彩弹射击场、射箭场、沙滩排球等配套设施。
碧波万顷的抚仙湖畔,环抱17.4万平方米乐土的月亮湾湿地公园,上千种亚热带植物,风情沙滩、水上俱乐部、十几种运动项目……让您在自然生态的绿色世界里,尽情感受度假的浪漫与运动的激情。
悦椿的度假生活,一半是草本芬芳,一半是美食饕餮;一半是静怡,一半是激情;一半是清澈如水,一半是绿色湿地……樱花谷悦椿酒店旁边的樱花谷坐落于抚仙湖东北岸,距澄江县县城15公里,以高端养生功能区为主的国际高端养老社区,配套超五星级酒店、约20万平方米的生态景观主题园区,是一个集旅游、游憩、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养老度假景区。
这里水清沙白,三亚风情,樱花主题园,湖滨浴场,潜水基地,帆船-皮划艇俱乐部。
这里也是耿卫发现抚仙湖水底古城的著名景点,中央电视台曾在这里进行了两次水下考古直播。
太阳山国际山水度假地位于抚仙湖的东岸一个名为老鹰地的半岛上,与禄充风景区隔湖相望。
老鹰地形似展翅高飞的雄鹰,它是抚仙湖东岸水质最清,风景最独特的一个小岛。
悬岩临湖,洞穴奇异,千姿百态,湖水青碧。
老鹰地不仅湖光山色,风景迷人,而且这里是观测太阳的最佳角度,云南天文台曾经在老鹰地南侧建立太阳观测点,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太阳观测点之一。
玉溪庄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坐落于澄江县抚仙湖北岸,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建设的玉溪庄园,2013年被国家旅游局、环保部两部委批准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云南玉溪抚仙湖简介
云南玉溪抚仙湖,位于玉溪市南部,是一座大型天然淡水湖泊。
抚仙湖面积约16.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23米。
湖岸线长约60公里,湖水清澈见底,水中鱼类资源丰富,被誉为云南省内最具观赏性和科考价值的湖泊之一。
抚仙湖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湖边的樱花和桃花竞相开放,夏季荷花盛开,秋季金秋时节落叶满地,冬季湖面上覆盖着一层又一层的冰霜,尤其在寒冷的冬日里,抚仙湖的美景更是令人无法忘怀。
此外,抚仙湖周边还有许多风景秀丽的景点,如抚仙湖公园、大观楼、蜜蜂谷、双塔山等,游客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丰富的旅游文化和民俗特色。
- 1 -。
云南的抚仙湖简介抚仙湖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部,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昆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湖面呈现椭圆形,长约8.5公里,宽约4.5公里,总面积达到26.5平方公里。
湖区周围群山环绕,湖水清澈见底,景色十分优美,因此被誉为“滇南明珠”。
抚仙湖的湖水源自抚仙河,是抚仙河的一段湖泊。
抚仙河发源于云南高原,流经昆明市区,最终注入滇池。
湖区的水质非常清澈,湖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高,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周边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湖岸线曲折有致,岸边植被茂盛,湖中有多个小岛,其中以大、小永定岛最为著名。
岛上树木葱翠,花草繁盛,是观赏花草和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湖区周边还有一些温泉度假村,游客可以在湖边泡温泉,享受身心放松的时光。
抚仙湖的水域丰富多样的鱼类资源,尤以鲤鱼最为著名。
每年的3月至6月,是抚仙湖的渔业旺季,当地的渔民们会用各种传统的捕鱼方法捕捞鱼类,为市民提供新鲜的湖鲜美食。
抚仙湖还是迁徙的候鸟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秋冬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会在湖区栖息和觅食。
这里是候鸟们的天堂,也是鸟类爱好者的天堂。
游客们可以在湖边观鸟台观察各种鸟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除了自然景观外,抚仙湖还有一些历史文化景点值得一游。
湖畔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抚仙寺,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寺庙座落在山坡上,气势宏伟,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云南特色。
抚仙湖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游客们可以选择在湖边散步,欣赏湖光山色;也可以在湖上划船,享受湖水的宁静;还可以在湖边的渔村品尝地道的湖鲜美食。
无论是休闲度假还是探索自然,抚仙湖都能满足游客们的需求。
抚仙湖作为云南省昆明市的重要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湖区的美景、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人文景观,使得抚仙湖成为了人们追求宁静和放松的理想之地。
无论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还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抚仙湖都能带给他们不同的惊喜和享受。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爱林滇中六大湖泊犹如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颗珍珠,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省市境,宋朝国时代名罗伽湖,为罗伽部属地;明朝改名抚仙湖,相传有二仙并肩搭手屹立倒映湖中,又说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
抚仙湖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优质淡水储备库。
一、抚仙湖地区的早期地质历史。
现在抚仙湖周缘地貌为古生代、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地区高原、丘陵地形。
其山脉属云岭向东延伸辐射的正支乌蒙山系。
最高点是位于境西北部的梁王山主峰海拔2820米。
最低点是南盘江与河交汇处海拔1292米。
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抚仙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都孕育了纷繁的生命。
由于地质构造的因素,省围出露了自25亿年以来的地层,使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能够破解25亿年以来乃至全球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史。
25亿年前,处在深海之中,只有藻类在这里生活,它们形成海洋草原,死后与海底火山喷发物一起形成一套深海相火山-复理石沉积构造。
17亿年前,发生龙川造山运动,形成滇中坚硬古陆核,但仍为海洋覆盖。
9亿年前和7亿年前,发生了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使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最古老的岩层基底,沿红河-洱海-金沙江以东,南盘江以北广大地区形成了古陆和陆表海交替出现的格局。
在澄江县城北部形成紫红色粗砂岩就是澄江运动时期古陆留下的风化产物,其中形成的铜矿床为抚仙湖地区的古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两个运动之后,出现了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磷元素富集,并在海洋里形成磷矿沉积,磷矿里保存了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具有矿化外壳的小壳化石。
磷元素的富集为生命大爆发创造了条件。
5.3亿年前后,抚仙湖地区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变,海洋中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巨变,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第一批后生动物出生在海洋里,它们包含了现今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先祖,取代了藻类世界,开创了统治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生命发展史由此改变,最原始脊椎动物虫、鱼等出现在海洋里,使智慧生命——人类的起源成为可能。
澄江帽天山记录了当时生命发展史和地质发展史。
科学家对采自澄江帽天山和的岩石样品的古地磁测定,澄江一带位于南纬11.3o,是古陆环绕的浅海区域,西部逶迤着位于现今宁蒗—永胜——易门—石屏一带的川滇(康滇)古陆,位于川滇古陆的海陆交汇处,东部横亘着长椭圆状孤立的牛首山古岛,其周缘以-罗平-丘北-开远界定。
由此组成的滇东海盆呈向北口的喇叭形:南有峡口接海域;北与上扬子广海相连。
这块浅海既有古岛屏障保护,形成相对稳定、有利的生态环境,又有潮口相通,接受深海营养和富氧海水补充,海水清澈透明,气候温暖,水深不超过100米,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由于地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信风区,是热带风暴活动的中心区。
台风能形成能量巨大的螺旋状气旋,引起高达10米的风暴潮,同时,还可引起波高数十米、波长数百米到千米的风暴浪,可波及到200米的海洋深处。
强风暴和降水把海岸风化物推卷入浅海区,经过短距离斜坡滑动后,加速成喷涌而下的泥流,动物先祖们被活埋,扭曲的奇虾、鱼化石,见证了当时的生命不屈的历史。
5.2亿年至3.8亿年前的寒武纪中期至泥盆纪早期,古抚仙湖地区隆起成陆地,存在广泛的古风化壳。
3.8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晚期至3.6亿年前的石炭纪早期,陆地下沉,变成浅海,随之水逐渐变浅,海湾逐渐堰塞,成为陆地。
3.6-2.5亿年前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抚仙湖地区海陆交汇,在距此不远的陆良、师宗、富源一带,陆地上生长有大量的植物,它们死亡后,留下大量的煤矿。
古滇中海中生活着腕足、珊瑚、海百合、菊石等各种海洋动物。
同时,动物已到陆地上大量繁殖。
二叠纪早期抚仙湖地区乃至西南地区发生火山喷发,留下大量玄武岩。
2.5亿年前的三叠纪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滇中地区最后一次从海底升起,抚仙湖地区湖泊交错,水草丰美,山峰低矮,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大量繁衍,离抚仙湖边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的天头山恐龙化石群,华宁、江川的恐龙化石见证了当时的“人丁兴旺”景象。
二、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1、抚仙湖的形成自6500万年的新生代以来,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致使整个区域持续抬升,处于海洋中的滇西一带也已由海变成陆地,滇中地区逐步变成高原。
滇中地区位于川滇活动地块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小江断裂带的影响,这片高原呈南北向断裂凹陷,在滇中沉积盆地中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古滇中海。
340万年前,地质学上的新生代晚第三纪,发生了新构造运动,断裂加深,滇池、抚仙湖和阳宗海逐步分离。
地质学上的古滇池,与高原的九大湖泊一样,从北向南流。
经晋宁县西南部与市交界的刺桐关入红河,属红河水系。
随着海拔升高和断裂加深,下沉至海拔1900米以下,大大低于刺桐关的海拔1940米。
40米的高差,足以使滇池水改道向西,倾泻形成倒喇叭口的河;遇高山阻挡后转北,形成河面尚宽的螳螂川;再往后水流减少,袭夺掌鸠河,形成河面窄于螳螂川的普渡河,流入金沙江。
经过漫长岁月,滇池出流归于长江水系。
大约在320万年前,由于地壁式断陷而形成古抚仙湖,湖面比现在高出100~140米,北抵梁王山,南达路居镇以南,西沿牛摩衬古通道与星云湖连成一体,面积超过350平方公里。
大约在公元前12000年之后,湖周山体持续抬升,湖盆深陷,湖水不断加深,形成现在的深水湖泊,星云湖随之分离成为抚仙湖上游湖泊。
出水河流改道向东,流入南盘江,最终归于珠江水系。
湖泊量的鱼类,使得刚刚脱离森林生活并不断进行迁移、寻找家园的古人类在抚仙湖畔定居下来,开创了具有渔文化特色的古滇文化。
2、抚仙湖的特点抚仙湖地质地貌抚仙湖位于省市境,居滇中盆地中心,市东南60km处,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属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滇中湖群五大湖泊(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和滇池)的中心部位,与滇池、杞麓湖、阳宗海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7、18、27km,南部有2.5km长的隔河与星云湖相通。
跨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地理位置为东经102°39′~103°00′,北纬24°13′~24°46′。
抚仙湖片区不仅位于省中部地带,而且也处于、、三大城市和个(旧)开(远)蒙(自)城市群的中心,地理区位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抚仙湖流域属滇中红土高原湖盆区,以高原地貌为主,由于受构造盆地影响,区域地势周围高、中间低,相对高差大。
湖泊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与澄江坝子相连,湖面形似葫芦状,南北向发育,中间窄,两端宽,北端宽而深,南部窄而浅,北部最宽处11.5km,中段最窄为3.2km,平均宽度6.78km。
地质构造上,抚仙湖属断陷构造湖盆,按照地质构造和地形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湖区地貌大致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小江断裂带自巧家至汤丹和附近分成两支,东支经宜良至南盘江,西支则经阳宗海、抚仙湖至通海。
抚仙湖湖盆四周出露的地层按岩性主要有三大类:(1)以埃迪卡拉纪、泥盆纪、二叠纪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
大面积分布于东岸,北、西岸有少量分布, 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
(2)以前寒武纪红砂岩、侏罗纪紫红色粉砂岩及寒武纪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
分布于北、东、西岸。
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 多冲沟破箐,岩石易风化, 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
(3)二叠系火山喷发玄武岩分布面积约55 km2。
抚仙湖沿湖地层以二叠纪灰岩为主,其次为不同时代的砂页岩和二叠系玄武岩。
湖区泉水和溶洞分布广泛,这些泉水和溶洞多为抚仙湖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抚仙湖东西两岸山势陡峭,呈北东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
区最高点为梁王山,海拔高2820 m。
山脉经东虎山(2628 m)、黑汉山(2494 m)、谷堆山(2648 m)、老君山(2319 m)等一系列山由北向南东延伸,形成金沙江水系(滇池)与珠江水系(抚仙湖、星云湖)的分水岭,这些山脉象一道屏障,屹立在抚仙湖西岸。
抚仙湖东岸,由梁王山余脉经献饭山(2274 m)、东鸡哨(2065 m)、老祖右头(2144.2 m)、标杆山(2195.1 m),过河后,再经子弹山(2386 m)、阴登山(2381 m)、磨豆山(2663.1 m)一直由北向南延伸至马(2469 m),这一南北走向的山脉与抚仙湖西岸的分水岭平行, 它是抚仙湖东岸的天然屏障, 是抚仙湖与南盘江的分水岭。
抚仙湖水系抚仙湖流域面积674.69km2(不含星云湖流域),当湖面高程为1723.35m时(85高程),水域面积约216.6km2,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湖区北深南浅,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5.2m,湖区水深大于100m的水域占45.5%,小于10m的水域仅占4.1%。
湖水主要依赖湖面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集水面积约1084.0km2,补给系数5.14。
抚仙湖流域共有大小入湖河流103条(含季节河、农田排灌沟),其中非农灌沟的河道有6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27条,集水面积大于30 km2的有3条,10 km2~30 km2的有6条,小于10 km2的有18条。
主要入湖河流除云星湖经隔河(又名海门河)来水外,尚有西龙潭、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尖山河等;出水口为湖东的河,又名清水河,注入南盘江,全长15.4km,天然落差392m。
河流普遍短小,最长的梁王河21km,其次是东大河19.9km,其余多在10km以下。
由于抚仙湖属雨水补给型湖泊,河道径流调节性能很差:多为间歇性河流、暴涨暴落、汇流时间短、并携带大量泥沙入湖。
抚仙湖群山环抱,周围湖积平原狭窄,除东大河流域面积50km2外,其余多在30km2以下,约有1/2以上的河流流域面积不超过10km2。
河长多在20km以,河床比降达10~100‰,常以坡面漫流和细小沟溪直接汇入湖泊,导致河水暴涨暴落,枯季断流,河川径流的调节性极差。
湖岸周围有地下水补给,例如东岸老鹰地溶洞、猪嘴山溶洞群、禄充大洞、甸朵大洞,北岸的西龙潭,东岸的大湾、小船尖落水洞、热水塘等。
河是抚仙湖历史上唯一的明河出水口,从村起东流约14.5km入南盘江。
出流改道实施后,隔河流向改变,也成为抚仙湖的主要出湖河流之一,抚仙湖水经隔河泄入星云湖。
抚仙湖多年平均水温17.3℃,1月平均水温12.7℃,8月平均水温22.3℃,历年最高水温24.3℃(1966年8月19日),最低水温6.1℃(1976年3月3日)。
湖水碧蓝色,透明度7.0~8.0米。
pH值8.86,总硬度8.16°德国度。
属贫营养类型湖泊。
湖生物鱼类计有鱼类5科19属36种,除鲢、鳙、草、华南鲤、麦穗鱼、普栉鰕虎鱼、黄鱿鱼和鲮鱼系外来种,其余27种均系土著种,其中鲤科鱼类13属18种,占总种数的66.7%;鳅科3属6种,占总数的22.2%;鲶科、鮡科和合鳃科各1属1种,占总种数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