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49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车站是旅客上、下车的集散地, 也是列车始发和折返的场所, 是地下铁道路网中的重要建筑。
在使用方面, 车站供旅客乘降, 是旅客集中处所, 故应保证使用方便、安全、迅速进出车站。
为此, 要求车站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设备, 以提供旅客正常的清洁卫生环境。
地下铁道车站又是一种宏伟的建筑物, 它是城市建筑艺术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 一条线路中各站在结构或建筑艺术上都应有独特的特点。
车站设计时, 首先要确定车站在现有城市路网中的确切位置, 这涉及到城市规范和现有地面建筑状况, 地下铁道车站不比地面建筑, 一但修建要改移位置则比较困难, 因此确定车站的位置时,必须详细调查研究, 作经济技术比较。
车站位置确定后, 进行选型, 然后根据客流及其特点确定车站规模, 平面位置,断面结构形式等。
然后进行车站构造设计, 内力计算, 配筋计算等等。
一、工程概况:长沙市五一广场站设计为两层三跨岛式车站,车站全长134.6m,宽度为21.8m,上层为站厅层,下层为站台层。
车站底板埋深16m,采用明挖法施工,用地下连续墙围护。
二、设计依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地铁施工技术规范。
三、地铁车站结构设计3.1 设计选用矩形框架结构。
设计为岛式车站,采用两层三跨结构。
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
车站其矩形框架由底板、侧墙、顶板和楼板、梁、柱组合而成。
顶板和楼板采用单向板,底板按受力和功能要求,采用以纵梁和侧墙为支承的梁式板结构。
采用地下连续墙和钻孔桩护壁,采用钢管和钢板桩作基坑的临时支护。
临时立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下基础采用桩基,桩基采用灌注桩。
3.2 车站开挖围护结构地铁车站围护结构采用0.8m厚、30m深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比为 =0.875,其中基坑开挖深度H 为16m,入土深度D为14m 。
四、侧压力计算:土分层及土的钻孔柱状图如图4.1:图4.1土分层及土的钻孔柱状图(单位,m)计算主动土压力: a a a c K -Z K =P 2γ其中 a P ………………………主动土压力a K ………………………主动土压力系数γ………………………沙土的容重Z ………………………土层的深度c ………………………土的黏聚力各层土压力系数:1Z : 41.0225452=⎪⎭⎫ ⎝⎛-=K tg a 2Z : 33.0230452=⎪⎭⎫ ⎝⎛-=K tg a 3Z :31.0232452=⎪⎭⎫ ⎝⎛-=K tg a 4Z :26.0234452=⎪⎭⎫ ⎝⎛-=K tg a5Z :22.0236452=⎪⎭⎫ ⎝⎛-=K tg a各层土压力:a : 02=K -Z K =P a a a c γb : 1Z K =P γa b 上=0.41×13.2×6.5=35.2 kpa=Z K =P 2γa b 下0.33×13.2×6.5=28.3 kpac : =Z K =P 2γa c 上0.33×(13.2×6.5 + 19.8×2.0)=41.4 kpa=Z K =P 3γa c 下0.31×(13.2×6.5 + 19.8×2.0)=38.9 kpad :=Z K =P 3γa d 上0.31×(13.2×6.5 + 19.8×2.0 + 26.7×9)=113.4 kpa 26.04=BZ K =P γa d 下×(13.2×6.5 + 19.8×2.0 + 26.7×9)=95.1 kpae :26.04=Z K =P γ上e ×(13.2×6.5 + 19.8×2.0 + 26.7×9 + 26.5×1.2)=103.5 kpa=Z K =P 5γa e 下0.22×(13.2×6.5 + 19.8×2.0 + 26.7×9 + 26.5×1.2)=87.6 kpaf :=P f 0.22×(13.2×6.5 + 19.8×2.0 + 26.7×9.0 + 26.5×1.2 + 27×11.3)=154.7 kpa由于黏聚力C = 0 ,所以临界深度为0 。
地铁车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地铁车站则是地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与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地铁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从地铁车站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地铁车站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地下蓄水、地表建筑、运行线路等。
首先,车站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人流量大、安全性高、空间利用率高等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下水文情况合理选择车站的开挖深度,以确保车站建筑的稳固和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行。
其次,地铁车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因素。
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如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以有效地减少车站的用能量,降低运行成本。
此外,车站附近的地表建筑也应与地铁车站结构相协调,从而形成城市的整体形象。
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车站的质量和进度。
首先,地铁车站的施工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车站结构与周边地质条件的匹配,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如桩基和支撑结构等,确保车站的安全稳定。
其次,施工团队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经验,熟悉各种施工方法和设备的使用,确保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施工进度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地铁车站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为地铁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铁系统的规模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地铁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和评估地铁车站结构的性能,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设计成本。
另一方面,施工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地铁车站的施工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
例如,采用先进的隧道掘进技术,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铁车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是实现地铁运营安全、高效、舒适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地铁车站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
建筑结构丨详解地铁车站的设计(地铁车站的影响因素、结构类型等)导读地铁车站建筑功能比较复杂,涉及专业较多,它主要的功能是要解决客流的集散、换乘,同时也要保证整条线路中的技术设备运转、信息控制、运行管理,以确保交通的通畅、便捷、准时和安全。
一、地铁车站的特征地铁车站是建在城市地下的车站,它具有以下地下建筑的特征:1、为了使结构安全、施工方便及节约投资,它的形体必须简单、完整;2、没有自然光线,必须全部靠人工采光;3、为保证地下空间环境的安全和舒适设有庞大的空调、通风设施;4、为保证客流安全、顺畅、快捷集散,设有众多鲜明的指示标牌和消防设施;5、地面出入口通过地下通道与地下车站连接,出入口地下部分要采取人防措施,在地面上设有风亭建筑。
在地铁车站设计中设计者要根据车站的功能和要求在设计前一定要分析各种设计要素,尤其是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在设计中体现和满足人性化和规范的需要。
地铁车站不利因素一般有以下六个方面:1、空间封闭、狭长、结构类同。
空间封闭给人们带来闭塞和压抑的感觉,往往使乘客的识别性能降低;2、站内噪声大。
由于站内空间封闭,建筑装修材料吸声系数较小,声反射强度大;3、站内湿度大;4、发生火灾等灾害后扑救困难;5、采用机械通风、人工照明;6、施工比较复杂。
地铁车站有利的因素一般有以下二个方面:1、节约城市用地;2、有良好的防护功能,战时可考虑作为避难场所。
深圳地铁7号线车站二、地铁车站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车站布设应方便乘客使用,地铁车站的站位应该为乘客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使多数乘客步行的距离最短。
2、尽量通过短的出入口通道,将旅游景点、游乐中心、住宅密集区、办公密集区等与车站相通,为乘客提供无太阳晒、无雨淋的乘车条件。
3、对于突发性的大型客流集散点,如大型的体育场一般只有突发性的客流,地铁车站的位置不宜离得太近,防止集中客流对地铁车站的冲击,车站出入口离开体育场出入口一般在300m以上,若是突发性客流的强度较大,距离还应该设置得更大一些。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与施工要点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是建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地下交通枢纽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设计、施工两个方面探讨地铁车站结构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设计要点: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地铁车站设计的首要步骤,需要充分了解地下土层的性质、地下水位、构造裂缝等信息。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准确把握,可以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2. 车站布局:地铁车站布局应考虑乘客的便利性和疏散安全性。
设计中要合理划分进出站通道、候车区、站台等功能区域,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撤离。
3. 结构安全:地铁车站结构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地下水位、施工荷载、地震等外部力的作用,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采用高强度材料。
此外,还要设置合理的防火、防爆措施,确保车站在突发事故中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
4. 通风与采光:地铁车站通风与采光是保障车站内空气质量和乘客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和天窗,以供给新鲜空气和自然光线。
同时,要考虑排烟和排湿的能力,保证车站内的环境舒适和乘客的安全。
5. 消防设施:地铁车站的消防设施是保障乘客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消防通道、灭火器、喷淋系统等设施,并进行合理布局,方便人员疏散和火灾扑灭。
施工要点:1. 地下施工:地铁车站通常是在地下进行施工的,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
常见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和暗挖法。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与周围建筑和地下管线的相互影响,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的平稳进行。
2. 结构施工:地铁车站的结构施工涉及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模板搭设等工序。
在施工中,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择和构件制作,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3. 设备安装:地铁车站的设备安装包括电梯、扶梯、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使用安全。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需要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舒适、安全、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城市出行的首选。
而地铁车站正是地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安全性。
因此,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人性化、环保、科技等因素,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一、地铁车站的基本结构地铁车站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站台、候车区、售票处、出入口、换乘口及行人通道等。
其中,站台是地铁车站最为核心的结构,必须充分考虑乘客的通行流线、站台宽度等因素。
候车区应该布局合理,和乘客需求相匹配,尽可能满足乘客的候车需求。
售票处是地铁车站的经营中心,应该充分考虑人性化、科技化、自动化等因素。
出入口和换乘口则是地铁车站与城市环境之间的接口,需要结合城市规划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来进行布置。
行人通道则是地铁车站内最为基础的结构,需要考虑人流量、人性化、安全等因素。
二、地铁车站结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1、人性化因素人性化设计是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核心之一,必须充分考虑乘客的出行体验和需求。
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通风采光、空气质量、声音控制等因素,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信标、语音提示、数字显示等信息传递设施的设置,以提高乘客的信息获取效率。
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残障等的需求,设置轮椅通道、扶手电梯等便捷设施,提高地铁车站的普惠性。
2、环保因素环保是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地铁车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要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因素。
在地铁车站建设中,应该选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在车站运营中要优化能源管理,减少能源消耗。
另外,要设置科学的垃圾分类设施和废水处理设施,将污染减到最低。
3、科技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
例如,可以将智能系统应用到售票处、信息显示等方面,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
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地铁站建设结构设计第二分册车站结构1.概述1.1 工程概述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总体呈南北走向,连接了相城区、苏州古城区、吴中区、吴江市松陵镇等重要组团,是苏州市南北方向的骨干线路,与轨道2号线共同支撑城市发展副轴。
主线线路起于相城北部新城区的苏蠡路,经相城区中心城区,沿人民路穿越古城中心,途经苏州火车站、北寺塔、观前商业中心、吴中区中心、吴江规划滨湖新城、吴江汽车站、苏嘉城际铁路松陵站等客流集散点,止于吴江市同津大道。
主线全长41.1km,设车站30座,均为地下站。
苏蠡路车站为全线的第1座车站,车站位于规划苏蠡路与文灵路T型交叉口南侧,沿文灵路布置,周边为厂房及二三层的民居。
站址处地势略有起伏,地面标高约3.0m,车站埋深约16.61m。
1.2工可评审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可研报告》推荐苏蠡路等10座地下车站,采用放坡+SMW工法桩做基坑围护结构,基坑深度约16m左右,而在围护结构设计原则中规定SMW工法仅适用于≦14m深的基坑,故苏蠡路等站均需放坡2m左右,但《可研报告》没有明确放坡段采用什么支护型式以及浅层地下水如何处理等措施,应补充完善。
执行情况:车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形式采用SMW工法桩+放坡,放坡深度四米,坡面采用网喷砼+土钉。
2)应进一步补充分析场地承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影响,给出工程安全性评价以及应对措施。
执行情况:场区内无承压水影响;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08)2)《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可预评审专家意见》(2010.08)3)《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08)4)《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08)5)《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地下建(构)筑物调查报告》(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苏州> 2010.9 )6)《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地下管线调查成果报告》(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苏州> 2010.9 )7)《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10.9)8)《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地形图》(江苏省测绘院2010.7)9)《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初步设计车站防水通用图》(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09)苏州轨道交通指挥部、苏州市各区政府、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及4号线总体组下发的相关会议纪要、技术联系单。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入、换乘、行车安全和运营效率等方面。
因此,合理的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和优化至关重要。
设计原则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安全性原则地铁车站的安全性必须得到重视,应当采取措施保证乘客的出入口、换乘通道、候车区域等处的安全。
此外,车站的逃生通道和安全设备也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
运营效率原则地铁车站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站的运营效率,有效的组织车站内的乘客流动,减少拥堵和拥挤,提高运营效率。
可持续性原则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车站的可持续性,尽可能减少能耗和环境影响,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设计要素针对以上几个原则,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乘客服务区域车站内的乘客服务区域需要合理布局,包括出入口、换乘通道、候车区域、商业区域等,方便乘客使用,提高乘客满意度。
车辆运营区域车站内的车辆运营区域包括列车进出站线路、车辆维护区域等,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消防安全区域车站内的消防安全区域需要考虑到乘客的逃生通道和安全设备,保证车站内的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环境保护区域车站内的环境保护区域需要考虑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采用低碳节能技术,降低车站能耗和环境污染。
结构设计方法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三维建模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先进技术,它可以快速建立地铁车站的三维模型,便于设计师进行设计方案的展示和评估。
BIM技术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综合性、高效性的设计工具,可以模拟地铁车站的运营情况和乘客流量等各种因素,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系统集成技术地铁车站结构设计需要多学科合作,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可以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设计效率和专业度。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性、运营效率和可持续性等原则进行设计,同时采用三维建模技术、BIM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地铁车站是城市地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安全、便利和美观等方面。
本文将从站点选址、站厅设计、站台设计和出入口设计等角度,对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1.站点选址地铁车站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人口密度:选址应与人口密集区接近,方便乘客出入。
此外,还要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以确保选址能够满足未来需求。
-交通便捷性:车站附近应有公交站点和停车场,方便乘客换乘和停车。
-地质条件:选址要避免地质灾害和地下水问题,以保证车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站厅设计站厅是地铁车站的核心区域,应具备以下特点:-宽敞明亮:站厅应设计为宽敞明亮的空间,以提供足够的运营空间和方便的视觉导向。
-分区布局:站厅应划分出清票区、安检区、候车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以便乘客可以有序地进行票务和安全检查。
-通风系统:站厅应配置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的流通和乘客的舒适。
3.站台设计站台是乘客上下车和换乘的区域,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宽度和长度:站台宽度应足够以容纳客流高峰时的乘客,并提供充足的上下车空间。
站台长度应根据列车的长度来确定,以便保证列车的完全停靠。
-安全设施:站台应设有防护门和安全栏杆,以保证乘客的安全,并防止乘客进行危险行为。
此外,站台上还应设有紧急广播和紧急出口,以应对突发情况。
-无障碍设施:站台应设有无障碍通道、盲道和轮椅航道,以方便残障乘客的使用。
4.出入口设计出入口是地铁车站与城市道路和交通网络相连接的区域,其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就近性:出入口应就近于周边居民区和商业区,以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
-多元交通接驳:出入口应与公交站点、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相连接,以满足乘客的多样化交通需求。
-安全和流畅性:出入口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头和安保人员。
此外,还应考虑到乘客的流量,并设置合理的通道和通行方式,以保证出入口的流畅。
综上所述,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应兼顾安全、便利和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在保障出行安全和便利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中,地铁车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承载着大量人员进出站和换乘的任务。
因此,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必须考虑人流量、速度、安全等多个因素,以确保乘客的舒适感和出行便捷。
一、站台设计站台是地铁车站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良好的站台设计不仅能提供足够的候车空间,还能提供乘客引导和信息发布的功能。
站台的设计应考虑到容纳大量乘客,以及乘客进出站的流线和出行便利性。
站台的长度和宽度应考虑到承载的客流量。
在高峰期,站台应保证足够的容纳人员的空间,以防止拥堵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站台上应设置足够的候车座椅,供乘客休息和等待车辆的时间。
在站台的设计中,应设置明确的引导标识,指示乘客进出站的正确方向,并提供到达不同车厢和出口的指示。
此外,站台上还应设立数字显示屏或语音广播等信息发布设施,提供实时的列车到达和离开的信息,方便乘客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二、出入口设计出入口是乘客进入和离开地铁车站的主要通道,也是与周边交通衔接的关键部分。
优秀的出入口设计能够提供顺畅的进出站通道,减少人员排队时间,提高运行效率。
出入口的数量和布局需根据站点的具体特点进行合理确定。
通常情况下,地铁车站会设置多个出入口,以分流人流和减少混乱情况的发生。
出入口的位置应与周边道路和公共交通的衔接方便,以便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出车站。
在出入口的设计中,考虑到大量乘客出站和进站的情况,必须确保通道宽敞、通风良好,并设置合理的通行设施,如电梯、扶手电梯、自动扶梯等,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此外,出入口区域还应设置安全设施,如紧急报警按钮和灭火器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三、设施与装备设计地铁车站还应考虑到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感,提供合适的设施与装备。
这些设施包括便利店、自动售票机、洗手间、座椅、垃圾桶等。
便利店的设置可以方便乘客在进出站时购买日常用品和食品。
自动售票机提供快速、便捷的购票方式,减少排队时间。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地铁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地铁车站作为地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地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文中,将探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和关键要素。
一、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是地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在进行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地下空间规划:地铁车站通常建在地下,因此需要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规划。
这包括车站的布局、通道和出入口的位置等。
合理的规划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和行走路径,方便乘客的出行。
2. 承重结构设计:地铁车站需要承受大量乘客的重量和地下水压力。
因此,承重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车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材料选择:地铁车站的结构材料应该具备抗压、耐磨和防火等特性。
常见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材和玻璃等。
正确选择材料可以提高车站的耐用性和维护成本。
4. 通风和采光设计:地铁车站通常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需要考虑通风和采光问题。
合理的通风和采光设计可以改善车站的空气质量和乘客的舒适感。
二、地铁车站施工技术地铁车站施工技术是保证地铁车站安全和质量的关键。
地铁车站施工涉及到地下空间的开挖、结构建设和装修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地铁车站施工的关键要素。
1. 地下开挖技术:地铁车站的建设需要进行地下开挖工程。
开挖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如钢支撑结构和地下注浆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地下水位和地质状况等因素。
2. 结构建设技术:地铁车站的结构建设涉及到承重墙、柱和框架等。
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强度,确保车站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 装修和装饰技术:地铁车站的装修和装饰包括墙面、地面和吊顶等部分。
装修和装饰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车站的美观性和乘客的舒适感。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防火和防水性能。
4. 安全管理技术: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