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

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理解错误。陆游诗中的

“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

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D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

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

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赏析:这首诗比喻生动,想象奇特,构思别致,借醉中作草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为国

立功的渴切之情。“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首两句体现了诗人胸藏韬

略,却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失落,引出下面对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酒为

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诗人以书前喻战前,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

槊,勇士以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恍若眼前。“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将勇士们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重现。“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勇士横扫千军,敌人不堪一击,万里江山河清海晏的情景令人神往。这首诗体现出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读之令人敬仰、动容。

3.[2018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A项,“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误。诗歌第三、四句就是对提问的回答,即问即答,并且后面的诗句充满对精卫的赞美之情,可见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是清楚的。

答案:A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

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赏析:精卫即精卫鸟。相传精卫原是上古炎帝的小女儿,在游东海时,被海水淹死,变成精卫鸟,从此她不断衔来西山的木石发誓填平东海。本诗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诚意、坚韧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第一、二句以设问开篇,描绘出海边石头堆积的情况,让人为精卫的成就吃惊不已。第三、四句回答了第一句的提问:精卫填海,是为了让兴风作浪的鱼龙再也不能作恶。第五至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精卫的嘴都磨穿了,山中的草木残缺不全;她一天天不停地奔波,以至于羽毛都折断掉入海中。最后两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决心:只要大海未被填平,高山还在,我就要世世代代地填下去。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不假藻饰,有一种质朴之美。

4.[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诗人只是意识到孔子“忧道不忧贫”的思想不易实践,自己难以做到,才转而想要立志于长期耕作。而且从最后一句“聊为陇亩民”来看,所谓长期耕作只是诗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由此可见,他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其实他对孔子的“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是很认可的。

答案:A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两句是对田地的白描,首先应逐一分析各词语的意思,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良苗”指禾苗长势良好,“怀新”是因为远风相交,风过禾苗,显得禾苗充满生机;然后将这些内容连成一段话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根据题干“哪些情感”,明确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等表明诗人立志于在陇亩间耕耘,“长吟掩柴门”表明诗人的避世思想,这集中体现出诗人渴

望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但“聊为陇亩民”写诗人姑且先做一个农民。一个“聊”字表明隐居避世的思想并非诗人最真实的想法,且结合诗歌开头“先师有遗训”和引用的孔子让子路向隐士问路的典故,可知诗人在隐居之外,还有如孔子一般“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两种情感同时存在,复杂而矛盾。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5.[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8分)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的心情。(2分)

答案: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雨霖铃》词理解点染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即铺陈渲染。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这样,先点明主

旨,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具体到本诗也是一样,第二句“送君多暮情”就是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也是直接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6.[2018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分)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5分) 答:

答案: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分)

答:

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

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赏析:和州,是张籍的故里,张籍听说刘禹锡被贬至和州,便写诗慰勉他。这是一首工整的七言律诗,此诗有对朋友的激励,也包含对他受冷落境遇的同情。

首联想象刘禹锡身在外郡的闲散为官生活;中间两联,具体描绘了朋友送客登临、流连风光的情景;尾联进一步想象刘禹锡到此山水胜地,诗情会更加高远,可惜得不到知音的赏识。全诗动荡流走,一气贯注。诗以闲时饮酒始,以醉中高咏结,想象丰富,感情真切。“晓来”一联,抓住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形象地再现了江边山城雄浑秀丽的自然风光,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许。此诗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也流露出诗人热爱故乡的感情。

7.[2018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中“正”是正当的意思,这里是说现在正是万里飘雪、梅花盛开之时,故“怀念过

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

答案:D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等;C项,“担忧”“望其早归”错,该典故是鼓励友人建功立业;D项,“儿女泪,君休滴”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答案:A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从诗歌的谋篇布局以及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具体作答时,应先分析题干中陈廷焯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评论,抓住“龙吟虎啸”“和缓”两个关键词,回到原词找寻相关词句并加以阐释。

答案: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

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

称“龙吟虎啸”。

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 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 文昌小学12—1班卢韦屿航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题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勤为本,俭生德;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究竟是什么使我们中华民族辉煌?靠什么成为世界的焦点?——正是那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中国有句古训:成由俭,败由奢。是啊,我们中国人一向以俭朴传家,不追求奢侈。而一则小故事给了我莫大的影响。 司马光做官几十年,一生都很朴素。有一次,范镇来看他,一进屋,满眼竟是寒酸,四壁除了书籍别无他物,被子的布料早已褪色,补丁摞补丁。范镇深感司马光太清苦,回去马上让夫人做一床被子送给司马光。司马光非常感动,竟将这一床被子盖到去世,病逝前,他留下遗嘱:死后仍穿平时的衣服,盖上这床被子,薄葬。司马光曾经说过:“由俭成奢易,由奢入俭难。”而他一生都是如此来要求自己的。 看到这里,我满脸惭愧。现在的我们渐渐淡忘曾经引以豪的传统美德,变得奢侈、浪费、、、、、、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有没有想过,享福中的我们,早已把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传统的美德给遗弃了!俭?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呢?从今天起,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想想呢?衣服够穿就好,何需太多?衣服整洁就好,何需太奢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漫漫的文化长廊中,一直都是一颗神秘璀璨的东方明珠,是一幅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作为05后一代,更应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振兴中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生代将塑造一个“可爱的中国”!

(人教高中语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

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简介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这样看来全诗更主要的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3.谋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上一讲引到的王维《观猎》,首联起得突兀,“风劲角弓鸣”大有先声夺人之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末联以“回看”一语写将踌躇满志的神情,以与首联对比照应,颇令人回味.清人评论这首诗时说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这绝非过誉.懂得古代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诗歌鉴赏必备的条件.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1 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一、填空题 1.(北京理6改)设a ,b 均为单位向量,则“33-=+a b a b ”是“a ⊥b ”的_________条件(从“充分而不必要”、“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择) 1.充分必要 2.(北京文9)设向量a =(1,0),b =(?1,m ),若()m ⊥-a a b ,则m =_________. 2.-1 3.(全国卷I 理6改)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_________. (用,AB AC 表示) 3.3144 AB AC - 4.(全国卷II 理4)已知向量a ,b 满足||1=a ,1?=-a b ,则(2)?-=a a b _________. 4.3 5.(全国卷III 理13.已知向量()=1,2a ,()=2,2-b ,()=1,λc .若()2∥c a+b ,则λ=________. 5. 12 6.(天津理8)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120BAD ∠=?,1AB AD ==. 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E BE ?uu u r uu u r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6. 2116 7.(天津文8)在如图的平面图形中,已知 1.2,120OM ON MON ==∠= ,2,2,BM MA CN NA == 则· BC OM 的值为_________. 7.6- 8.(浙江9)已知a ,b ,e 是平面向量,e 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a 与e 的夹角为π 3,向量b 满足b 2?4e · b +3=0,则|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8.3?1 9.(上海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0)A -,(2,0)B ,E 、F 是y 轴上的两个动点,且2EF = ,则AE BF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9.-3

2018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散文阅读

考点15.散文阅读 (一 )(2018·浙江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 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 ...... 和庆幸 ...。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

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

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中华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孝道”主题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孝德文化传播,引导全校师生知孝义、讲孝德、践孝行,在全校倡树“孝以齐家、孝以修身”的良好社会风尚,全面推进孝道文化建设。根据上级要求和部署,我校积极开展“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孝道”活动,现将实施情况做个总结。 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在本学期开学典礼上,学校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孝道”的启动仪式,总辅导员发出“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孝道”的相关活动倡议。同时各班利用班队活动召开“孝道“主题班会课,全面做好思想动员,布置相关德育作业,使孝道文化深入人心,号召人人争当“校园小孝星”。 二、具体做法: 1.组织师生继续学习践行《弟子规》,开展“入则孝”篇心得交流活动。为了在教师中持续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按照学校学习《弟子规》的工作方案,我校三大教研组利用教研时间进行学习《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交流活动。同时各中队辅导员开展《弟子规》主题队课。

2.举行丰富多彩的孝道文化活动,提升师生精神品味(1)利用国旗下讲话,开展“践行中华孝道”经典诵读展示 (2)借助“世界读书日”,开展以“中华孝道文化”为主题的第七届校园经典诵读展示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以及学校特色教育活动, 着力突出对教师和学生的“孝德”教育。同时结合《岳楼小学生快乐诵读古诗词活动方案》,师生共同背诵与孝道有关的古诗词,并举行“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孝道”为主题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从精神上做到引领,传承孝道文化。 (3)结合读书节活动,各班举行“故事妈妈进校园”活动,让家长到校谈孝德,让家庭故事走进学校,落实家校联手,延伸孝道传承。 3.落实“践行孝道十个一”评价标准,学校印发践行孝道“十个一”,人手一份,教育和引导学生要将“孝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开展“校园小孝星”评选活动,利用校园网宣传先进事迹,以带动其他学生和家长不断提高乐善行孝的美德美行,让孝行贯穿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上做法,使我们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得到了师生和广大家长的有力支持。

高考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专题练习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题组一抒情手法类] 1.(2009·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 解析:此两句诗比兴兼用,以物喻人,情语蕴含在景语之中,用落叶飘零之树比喻衰老之人,黄叶在风雨中飘落和人在风尘中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诗人虽不言悲,但悲情四溢。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2.(2009·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注]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题干中已经提示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答题时就要分析诗中的“景”(重点是分析诗歌中诗人所用的意象)是什么,蕴涵的“情”是什么。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 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3.(200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 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由“未老”之春景引发的人空老的感叹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题组二描写手法类] 4.(2008·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的把握能力。理解时,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词中

2018-2020三年高考数学分类汇编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讲 集合 2018------2020年 1.(2020?北京卷)已知集合{1,0,1,2}A =-,{|03}B x x =<<,则A B =( ). A. {1,0,1}- B. {0,1} C. {1,1,2}- D. {1,2} 2.(2020?全国1卷)设集合A ={x |x 2–4≤0},B ={x |2x +a ≤0},且A ∩B ={x |–2≤x ≤1},则a =( ) A. –4 B. –2 C. 2 D. 4 3.(2020?全国2卷)已知集合U ={?2,?1,0,1,2,3},A ={?1,0,1},B ={1,2},则()U A B ?=( ) A. {?2,3} B. {?2,2,3} C. {?2,?1,0,3} D. {?2,?1,0,2,3} 4.(2020?全国3卷)已知集合{(,)|,,}A x y x y y x =∈≥*N ,{(,)|8}B x y x y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 A. 2 B. 3 C. 4 D. 6 5.(2020?江苏卷)已知集合{1,0,1,2},{0,2,3}A B =-=,则A B =_____. 6.(2020?新全国1山东)设集合A ={x |1≤x ≤3},B ={x |2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详细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 1.(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经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烤野 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躺在 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 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 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或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几十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 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永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弘扬传统文化 践行中华孝道

“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孝道” 主题活动方案 中华“慈孝”文化源远流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家庭和睦的基础、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指导思想和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孝德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精神,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树立新时期的孝道观念,学校特制定“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孝道文化”活动方案。 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我校注重德育教育的实际,倡导同学们认知孝道文化,励志践行,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在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在全校营造“孝行天下”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把“孝道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去。打造御外“孝道文化”,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 二、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徐向臣 副组长李志华 成员办公室、工会(负责教师活动) 政教处、团委(负责学生活动) 三、活动实施的主要内容 宣传工作 1、向全校所有教师同学发出“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孝道”的活动倡议,号召人人传承中华文明、践行中华孝道。 2、开展教师“七个一”活动 3、召开“孝道“主题班会,全面做好思想动员,布置相关德育作业。 4、校园宣传栏内张贴“弘扬孝道文化”海报 5、国旗下讲话以“弘扬孝道文化”为主题 活动开展 1、读一本孝道文化书籍

利用班团会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书中孝的故事,懂得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开展“行孝道、知感恩”专题讲故事比赛 通过自身所知道的一些敬老爱老的故事来开展讲故事比赛,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一条语录,施一件孝行,践行“七个一”(即一周七天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并主动长期承担一项家务劳动)活动 如: 做一次饭 洗一次碗 洗一次衣服 擦一回地 洗一次脚 捶一捶背揉一揉肩 说一次“我爱你们”并拥抱一次 4、利用校园广播和班级多媒体宣传“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 5、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动 召开学生家长会,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6、“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 让同学们探讨关于孝与善的真谛,并能从中受益。 7、写一篇孝道感悟文章 通过读敬老书籍、做敬老好事等,让学生写一篇孝道文章。各班先评出5篇文章参加年级评比,再由年级组评选出5篇优秀文章参加学校评选。分段评出优秀文章若干篇进行奖励,并汇成册。 8、开展班级“孝道”文化建设比赛。

高考语文诗歌常见表达技巧汇总大全

2018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手册(非常详细) 十、诗歌常见表达技巧汇总大全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二)——鉴赏知识 (二)表达技巧的内容: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1、修辞方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

【高考真题】2016---2018三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直线运动 【2018高考真题】 1.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 【答案】 B 2.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A. 13s B. 16s C. 21s D. 26s 【来源】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 【答案】 C

【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 ,通过的位移为,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为:,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 3.(多选)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 【答案】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图像的理解及利用图像解题的能力问题

4.(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 为2∶1,选项C正确;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1=,加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1=ma1+mg=m(+g),减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2=-,减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2=ma2+mg=m(g -),匀速运动过程的牵引力F 3=mg。第次提升过程做功W1=F1××t0×v0+ F2××t0×v0=mg v0t0;第次提升过 程做功W2=F1××t0×v0+ F3×v0×3t0/2+ F2××t0×v0 =mg v0t0;两次做功相同,选项D错误。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 1.(2018?卷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经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躺在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几十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永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永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

践行国学传承中华文化的朗诵稿

践行国学传承中华文化的朗诵稿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庸》对文化的定义,虽然中西文化有差异,但是文化的这种属性亦是用 之万世而不变,抛之四海而皆准的。 文化不同于文明,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文化”就我微不足道的见解,其侧重点在于文化的社会性,说到这难免会提及文化的 社会性,简而言之,就是人是主宰,一切社会活动都要由会独立思 考的人来付诸实施之。也就是说,人类的活动不是单纯的生存,而 是生活,生存是基于物质而存在的,生活却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是在生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活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并且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那么,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当你呱呱坠地的时候,妈妈躺在床上看着你胖胖的身躯,也沉浸在爸爸抱着你欢笑的快乐中;当你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妈妈一个在 左边牵着你的手,一个在右边摇着你纂紧的小胖手,教你如何走路; 当你胡嚼蛮咽、手舞足蹈、天真烂漫的时候,妈妈在一旁督促着你 多看会书,不让你和伙伴多玩一会,而奶奶却摸着你的头,抱你到 她的腿上,替你说好话,爷爷也趁势说那么几声,让你多玩会…… 当你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你是真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不想离开你 的亲人,不想离开身边的一切,于是心里会想着却又没力气说出的话:“活着,真好!” 说这么多,并不是废话连篇,之所以说的这么多,这么细,我的本意是要每个人自己读完之后就能将一个人的一生浮现在眼前,也 并不是多么苛刻,要求你如何如何,让你有所触动,然后引起共鸣,知道我究竟是什么立意,而现在水到渠成了,只欠东风了。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从老庄到孔孟,从理想国中的乌托邦到大同世界,无处不闪耀着中西文化的结合点,然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相关知识 2、掌握高考诗歌中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高考诗歌中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含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修辞手法: 考点解读:古典诗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修辞手法,为古典诗歌增添了许多风采、情趣和内涵。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鉴赏修辞手法要辩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其对塑造形象、表现感情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2、表达方式: 考点解说:古诗词常使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即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即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抒情即抒发和表现诗人的情感;议论即对景物、事件及相关人物的命运的态度和评价。 鉴赏诗词的表达方式要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分析其在诗词中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为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优秀古典诗词都使用丰

2018年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三角函数 教师版

三角函数 1.(2018年全国1文科·8)已知函数()2 2 2cos sin 2f x x x =-+,则 B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 2.(2018年全国1文科·11)已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 边上有两点()1A a , ,()2B b ,,且2 cos 23 α=,则a b -= B A . 15 B C D .1 3.(2018年全国1文科·16)△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sin sin 4sin sin b C c B a B C +=,2228b c a +-=,则△ABC 的面积为 . 4. (2018年全国2文科·7).在中, ,,则 A A . B C D . 5. (2018年全国2文科·10)若在是减函数,则的最大值是 C A . B . C . D . 6.(2018年全国2文科·15)已知,则 . 7.(2018年全国3文科·4)若,则 B A . B . C . D . 8.(2018年全国3文科·6)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 C A . B . C . D . 9. (2018年全国3文科·11)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的面积为,则 C ABC △cos 2C =1BC =5AC =AB =()cos sin f x x x =-[0,]a a π 4 π2 3π4 π5π1tan()45 α-=tan α=1 sin 3 α= cos 2α=8 9 79 7 9 -89 - 2tan ()1tan x f x x =+4 π2 ππ2πABC △A B C a b c ABC △222 4 a b c +-C =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 1.(安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晏坐终日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 C 不接当事当事:权要 D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皙次其别号也 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 予辈皆为赋诗 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为武置酒设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 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 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四篇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四篇 行文中能够激发人的想象,给人以思考的深度屈原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承传统文化作文四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