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施行共情护理的方式及生活质量指标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共情护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共情护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共情护理,即共情培训,耐心倾听护理,共情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及生活功能改善程度。
结果经过共情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1.3%。
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运用共情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共情护理;抑郁症;抑郁情绪;生活功能抑郁症(抑郁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以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临床特征。
现实社会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加。
严重抑郁症患者情绪消沉悲观厌世而有自杀的倾向,危及生命。
有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共情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1]。
笔者将共情护理应用于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护理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抑郁情绪,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诊断抑郁症的患者6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7.4(±3.1)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2.4(±0.8)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7.9(±2.7)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2.9(±0.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具有同质性,可以进行对比。
1.2纳入排除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均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2)症状至少持续2周;(3)排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导致;(4)无躁狂病史[2]。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首先介绍了抑郁症对患者生活功能的影响,以及共情护理的概念和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其在改善患者生活功能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同时探讨了共情护理对患者的长期效应,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讨论了共情护理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强调了其在改善抑郁症患者情绪和生活功能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和发展方向。
综合研究发现,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抑郁症、共情护理、抑郁情绪、生活功能、长期效应、临床实践、改进方向、重要性、治疗、启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抑郁症及其对患者生活功能的影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抑郁情绪和对日常活动的兴趣丧失。
抑郁症不仅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其生活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有自杀念头。
这种消极情绪会导致患者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其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失眠、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除了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长期的抑郁情绪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及早有效地干预抑郁症对患者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1.2 共情护理介绍在引言部分中关于共情护理介绍的内容如下:共情护理是一种基于情感连结和理解的护理方式,旨在通过与患者建立情感共鸣和理解,提供更加个性化、温暖和关怀的护理服务。
共情护理的核心是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倾听患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惑,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通过共情护理,患者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关爱,从而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治疗的信心。
共情护理强调与患者的平等沟通和尊重,注重建立互信和亲近的关系。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病人抑郁情绪与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探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共情护理方法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抑郁症患者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并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共9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动态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共情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为59.98±9.09分,低于对照组;生活功能评分为83.91±5.99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共情护理干预方法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有较高的改善效果,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共情护理;抑郁症;生活功能;护理;抑郁症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高患病率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引起精神残疾的主要疾病[1]。
既往临床对抑郁症患者多依赖药物治疗等方法,但是控制率较低。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逐步发展,大量护理研究学者认识到对抑郁症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抑郁情绪,降低致残率和自杀率[2]。
我院结合目前临床先进的国内外知识,研究形成了共情护理,并将其应用到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1基线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并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共9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符合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有酒精和药物滥用病史,有双相情感障碍,有严重自杀倾向。
使用动态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共45例,男/女为21/24,年龄在19~65岁之间,平均为39.98±8.27岁;病程在3个月~5年,平均为3.22±1.08年;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22例,初中以上23例。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共情护理是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本文旨在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一、共情护理共情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言等方式,积极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其所处的处境,进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的过程。
共情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行动上的关爱行动上的关爱是指护理人员通过日常的护理行为来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安置舒适、供给营养、安排休息等。
2.思维上的支持思维上的支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发现和肯定患者的积极行为和心理面貌,以及积极引导患者放松身心,稳定情绪。
3.情感上的疏导情感上的疏导是指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合适的倾听和提问,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
4.为患者创造健康环境创造健康环境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交环境等,以促进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康复。
1. 减轻抑郁情绪共情护理通过思维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疏导,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注和被支持,以缓解其内心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
同时,共情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加自觉地观察、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情绪作出积极应对,以达到减轻抑郁情绪的效果。
2. 提高自我认同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等心理问题导致自我认同感降低。
共情护理通过积极肯定患者的积极行为和心理面貌,以及通过激活患者对内在能力的自我认可和正面印象,增强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帮助患者建立更加明确、积极的自我形象,进而增强患者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感。
3. 提高生活功能共情护理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维持或提高其自我调适、对疾病的认识和控制,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共情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特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改善自我调适能力。
探讨“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将“共情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探讨它对病人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02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8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护理方式将纳入病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抑郁症护理措施,研究组以此为基础在开展共情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6个方面评分,研究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及治疗,对其实施共情护理可显著改善病人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共情护理;抑郁症;应用;生活质量;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012-02Application of "Emotional Nursing" Model in the Nursing of Depressive Patients and Its Effect on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Abstract】Objective To apply the "emotional nursing" model to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explore its posi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4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depression nursing measures, while other 41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the emotion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epress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score of depres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giving nursing (P<0.05); the 6 scores about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addition to routine nursing and treatment, the emotion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ad moo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Key words】Emotional nursing; Depression; Application; Quality of life抑郁症同焦虑症一样属精神内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心理表现特点是抑郁,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严重者可能产生自杀、轻生等念头及行为,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改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共情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共情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例数。
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2.4±2.6分,情绪功能评分71.2±1.7分,认知功能评分74.3±1.2分,社会功能评分70.3±1.5分,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7.7±2.2分,情绪功能评分79.8±1.3分,认知功能评分85.2±1.5分,社会功能评分77.4±1.7分,并发症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共情护理;抑郁症为了观察共情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效果,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抑郁、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持续2周以上;②缺乏日常生活性质,丧失愉快感;③精力减退,持续性困乏感;④动作迟缓焦躁不安;⑤自我评价过低,思维灵敏度下降;⑥反复性自杀行为和想法;⑦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性欲减退[1]。
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6.2±30.7岁;男14例,女10例。
对照组24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5.9±29.3岁;男12例,女12例。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简介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感受到消极的情绪,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以及自我否定的倾向。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社交方面遇到了挑战。
共情是指一种能够感知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同时表达自己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关注。
在护理中,共情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照顾患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将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护理实践中运用共情。
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感知和表达情感状态抑郁症患者通常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痛苦和感受无法被他人理解和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要具备共情能力,能够敏锐地感知患者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关注。
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在处理心理疾病患者时。
共情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问题和需求,以及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起执业中必需的信任和安全感。
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护士在与抑郁症患者交流时,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还需要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共情,护士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思考方式,从而提供特定的信息和指导,帮助患者克服抑郁症带来的挑战。
情感支持和安慰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需要来自支持者的情感支持和安慰。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要运用共情,与患者分享相似的情绪体验,以及赞扬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共情护理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改善其精神状态。
护士通过表达对患者的支持和关注,促进患者的情感发泄,减轻他们的痛苦和困惑,以及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方案。
提高自尊和信心共情护理还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自尊和信心。
护士通过关注患者的需求和问题,支持他们在个人成长和发展方面取得重要的成就。
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72例抑郁症患者(2019、1-2020、1期间)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共情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确共情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HAMD评分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模式,效果好,值得推荐患者使用。
关键词:抑郁症;共情护理模式;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近些年来,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导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对患者自身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会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需要加强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1,2]。
本文选取本院2019、1-2020、1期间诊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具体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取抑郁症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随机分成对照组(n=36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6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模式)。
对照组年龄32-66岁,平均(47.35±5.43)岁;观察组年龄31-65岁,平均(47.22±5.24)岁。
2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心里护理,以看管为主,预防患者出现不良行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共情护理模式,如下:(1)加强对护士的培训。
护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需要组织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人性关怀、共情理论、人际沟通理论等,提高护士沟通技巧,更好的掌握共情护理技能。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梁秀容【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共情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分别进行一般护理和共情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的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结果:护理结束后,共情护理组患者HAMD评分(16.74±3.08)分,低于对照组(20.05±3.16)分(P <0.05),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资生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87.1%)高于对照组(64.5%)(P<0.05).结论:共情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护理满意度更高.【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5(028)006【总页数】4页(P138-141)【关键词】共情护理;抑郁症;生活功能【作者】梁秀容【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荣军医院康复科,广东佛山 528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1-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排列第4,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3]。
抑郁症患者通常情绪十分消极,有自残或攻击倾向,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给患者及周围人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4-5]。
为更好地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笔者以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共情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均符合WHO颁布实施的《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6]中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而确诊,并经患者与家属同意。
随机将62例患者分为共情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内容包括共情护理的定义与特点、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对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以及与其他护理方式的比较。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重要性、发展前景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作用,促进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提升,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抑郁症患者、共情护理、抑郁情绪、生活功能、改善作用、比较、重要性、发展前景、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
传统的抑郁症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存在着局限性,比如药物可能带来副作用,心理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探究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定义与特点,深入了解共情护理的概念及其核心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2.分析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效果,验证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影响。
3.评估共情护理对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统计数据等方法,量化共情护理在减轻抑郁情绪方面的效果,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支持。
4.探讨共情护理对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讨论其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的促进作用,为全面提升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明确设定,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探讨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抑郁症患者施行共情护理的方式及生活质量指标观察
作者:耿会英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目的: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共情护理干预,分析这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以随机的形式选取102例抑郁症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形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实验组51例。
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共情护理干预方式。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前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无差异
(P>0.05),但护理后对照组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差于实验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可采取共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抑郁症;共情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121-02
抑郁症属于常见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消费观念的提升,很多人的生理、心理承受了双重压力,导致我国抑郁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
抑郁症患者通常有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行为,同时还有抵触他人的行为[2]。
因此在治疗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抑郁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3]。
为此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选取102份病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了共情护理干预对方式,具体实施情况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调查选取10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病例選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实验组51例。
对照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共25例、女性患者共26例,患者年龄20-61岁,平均(42.5±1.5)岁;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为21-59岁,平均(41.5±2.1)岁。
本次调查经本院伦理委员会一致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共情护理干预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建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有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组成;(2)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对其实进行系统化的评估,掌握患者基本病情,并为其建立护理方案;(3)心理护理:采取热情以及耐心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全面掌握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采取心理疏导,尽力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做到与患者共情。
同时举例同类型疾病治疗成功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亲属要时刻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密切的观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4)定期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共情理论的培训以及人文关怀护理的相关知识,使护理人员能够有责任心、又耐心、有爱心的对待每一名患者,帮助患者进行治疗[3]。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结果我院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评分结果越低证明抑郁改善情况越好。
1.3.2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我院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总分值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结果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前抑郁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但护理后对照组抑郁评分结果差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抑郁症在精神科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患病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极端情绪,例如情感低、思维快、情感高、思维慢等特点[4]。
因此大多数患者在治疗中,均存在治疗依从性不佳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5]。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
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共情护理干预,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可有效的将护理责任细化到个人,明确护理目的,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做到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依赖自己,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对于患者提出的
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的满足。
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时播放轻音乐、电视等娱乐节目,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态,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改善抑郁情况等;由于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过激的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在此阶段护理中应反复叮嘱患者停止任何活动,保证休息的充足,并注意饮食搭配的合理性,提高患者进食欲望,保持心态放松;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为了验证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在本次调查中给予共情护理干预,结果在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再一次论证共情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可采取共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葛丹.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5):781-784.
[2] 贺国文,赵咏梅,周洁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5):659-661.
[3] 宋乃云,孙玉梅,王彦芳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病人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2):277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