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古文过关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观潮》每课测评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达标】一、看拼音写词语。
jùshuōgǔn dòngyóu rúzhújiànlǒng XXX二、我会给多音字组词XXX:mēng()薄:bó()号:háo()méng()báo()hào()měng()bò()三、辨字组词。
灰惯震拢XXX笼四、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2.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声音嘈杂,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3.某物把物体完全遮住;广泛覆盖的样子。
()4.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5.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6.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不是比喻句,是对的打“√”,不是的打“×”。
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2.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4.我们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
()六、仿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浪潮愈来愈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如同。
2.如同。
【本领晋升】七、阅读语段,完成练。
(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XXX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
(2)用“”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变化的句子和描写江面景象变化的句子。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多,心情,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二)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观潮》(周密)复习资料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 雄伟的景象 )也。
自既望..(农历十六日 )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当……时 )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 不久 )渐近,则玉城雪岭际.( 连)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冲洗太阳),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指这种景象 )。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 战船)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 舞动)旗标.( 举 )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 踩)平地。
倏尔..( 忽然、突然)黄烟四起,人物略不..( 一点也不 )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 船 )无迹,仅有“敌船”为.( 被 )火所焚,随波而逝.( 去)。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 画花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 但是)旗尾略不沾湿,以.( 凭 )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 满 )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高)常时,而僦赁..( 租用 )看幕,虽.( 即使)席地不容闲也。
二、翻译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3、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珠翠罗绮溢目,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三、理解填空1、这篇文章总领全文的一个词是伟观,全文共描绘了四个场景,如当成四幅画的话,请你依次给四幅画命名:江潮伟观图、水军演习图、吴儿弄潮图、江干观潮图。
2、第一段在写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时,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来描绘的,请找出相应的内容: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声:大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3、第三段写吴儿手中彩旗“略不沾湿”的作用是从侧面来表现吴儿技艺的高超4、最后一段写观潮的人很多的用意是从侧面表现浙江之潮的“伟观”四、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A、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戏的动人场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观潮》达标试题A卷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 ) 雷霆( ) 艨艟( )( ) 奔腾( )乘骑( ) 如履平地( ) 倏尔( ) 一舸无迹( )善泅者( ) 罗绮( ) 倍穹( ) 僦赁( )(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
) ②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③则一舸无迹(船) ④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骑马 ) ( 舞动。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价钱)加倍的高。
)⑥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都是租用的意思。
) ( 即使 )⑦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万仞高的巨浪。
)⑧倏尔黄烟四起( 忽然间)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岸 )⑩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连接着天。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④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二、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4、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5、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6、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引用、比喻、夸张《观潮》达标试题B卷读文答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观潮试题及答案一、作家作品常识《观潮》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公谨,南宋人。
这是一篇以________描写著称的佳作。
二、给加线的字注音)()))泅水()溯迎()万仞()僦赁()三、表述加线的字词。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极盛()()()3.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去()()5.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6.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则腰”者就是也()7.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8.艨艟数百,分列两岸()9.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10.并存有乘骑搬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11.如履平地()12.倏尔黄烟四起()13.人物略不相睹()14.则一舸无迹()1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16.吴儿仁义纽大者数百,皆披发文身()()17.争先鼓勇,溯迎而上()()18.旗尾略不浸湿,以此夸能()()()1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20.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21.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1.仅2.观仅如银线()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毁()可以远观而不容然有矣()3.势4.能势极雄豪()而旗尾略不浸湿,以此夸能(既而尽B90分后再分五阵之势()未复存有能够与其奇者()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去,大声例如雷霆,惊艳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4.(仁义纽大者)溯迎而上时,游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浸湿,以此夸能。
5.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6.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山泽之看幕,虽席地不容逍遥也。
六、按原文填空1.写下出演船舰之多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判断题1.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传统的观潮日。
()2. 观潮最好的地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3. 钱塘江大潮来临时,江面会一直保持平静。
()4. 潮水来临时,人们会听到像闷雷滚动的声音。
()5. 潮水来临时,江面上会出现一条白线。
()二、阅读理解1. 观潮的最佳地点是哪里?A. 杭州市B. 盐官镇C. 中山亭D. 观潮台2. 观潮时,人们首先听到的声音像什么?A. 风声B. 雷声C. 雨声D. 歌声3. 潮水来临时,江面上出现的白线是如何变化的?A. 保持不变B. 逐渐拉长,变粗C. 逐渐变短,变细D. 时隐时现4. 潮水来临时,人们感受到的景象是怎样的?A. 风平浪静B. 白浪翻滚,水墙高耸C. 江面平静,无变化D. 江水缓缓流动5. 潮水过后,钱塘江的状态是怎样的?A. 保持汹涌B. 恢复平静C. 江水干涸D. 江面结冰三、造句题1. 使用“人山人海”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使用“风平浪静”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 《观潮》这篇课文通过描述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想要传达给孩子们什么样的自然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为什么说农历八月十八是传统的观潮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我们如何能更好地体验自然奇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一下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试卷观潮【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在“观潮”这篇文章中出现了最多次?A. 海B. 潮C. 浪D. 风()2. 文章中提到的观潮地点是哪里?A. 钱塘江B. 黄河C. 长江D. 珠江()3. “观潮”一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现象?A. 潮汐B. 风景C. 节日D. 气象()4. 下列哪个词语在文章中没有出现?A. 汹涌澎湃B. 浩浩荡荡C. 风平浪静D. 波澜壮阔()5. 文章的写作手法主要是哪种?A. 叙述B. 描述C. 议论D. 抒情()二、判断题1. 文章中提到的潮水是每天都有的现象。
()2. 观潮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
()3. 文章中提到的观潮地点是中国的一个城市。
()4. 观潮时,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潮水。
()5. 文章中的观潮景象是作者亲眼所见的。
()三、填空题1. 文章中提到的观潮地点是______。
2. 潮汐是由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形成的。
3. 观潮的最佳时间是______。
4. 文章中提到的观潮景象是______。
5. 观潮是一种______活动。
四、简答题1. 简述潮汐的形成原因。
2. 描述一下文章中的观潮景象。
3. 为什么要选择特定的地点观潮?4. 观潮有哪些注意事项?5. 你对观潮这一现象有什么感想?五、应用题1.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观潮?2. 设计一个观潮活动的宣传海报。
3. 写一篇关于观潮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4. 如果你去观潮,你会选择什么时间?为什么?5. 你认为观潮对当地经济和文化有何影响?六、分析题1. 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
2. 分析观潮这一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何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1. 设计一个观潮活动的行程安排。
2. 制作一个关于观潮的科普视频。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基于潮汐能的发电站模型,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2. 设计一个观潮安全指南,包括潮汐时间表和观潮时的安全措施。
3. 设计一个潮汐观测站,说明其功能和观测方法。
《观潮》练习卷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雷霆.()艨艟..()()奔.腾()乘骑.()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善泅.者()罗绮.()倍穹.()僦赁..()()yǐntínɡménɡchōnɡbēnjìlǚshūgěqiúqǐqiónɡjiùlìn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自.既望()(2)方.其远出海门()(3)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吞天沃.日()(5)艨艟..尽()..()(6)既而(7)乘骑.弄旗标.枪舞刀()()(8)倏尔..黄烟四起()(9)则一舸.无迹()(10)披发文.身()(11)溯.迎而上()(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13)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14)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①从②当……时③城墙连接④用水淋洗⑤战船⑥一会儿⑦马树立,举⑧忽然⑨船⑩画花纹(11)逆流(12)巨浪形容浪头极高(13)加倍高(14)租用即使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发()身,手()十幅大彩旗,()先鼓勇,溯()而上,()于鲸波万仞中,()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披文持争迎出没腾身4、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 画花纹V.2.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C?? )A如履.平地n.--v. 踩B披发文.身??n.--v. 画花纹C吴儿善.泅者数百??擅长??? D鞭.数十,驱之别院n.--v. 鞭打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C?? )A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 ?B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C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横贯(guàn)薄雾(bó)昂首(yáng)B. 大堤(dī)震动(zhèn)鼎沸(dǐng)C. 横贯(guàn)浩浩荡荡(gào)风号浪吼(háo)D. 霎时(chà)余波(yú)漫天卷地(juǎn)解析:A项中“昂首”的“昂”应读áng;C项中“浩浩荡荡”的“浩”应读hào;D项中“霎时”的“霎”应读shà。
所以正确答案是B。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据说宽阔盼望B. 滚动顿时逐渐C. 犹如庄稼风平浪净D. 余波柔和奇观解析:C项中“风平浪净”应为“风平浪静”。
所以答案是C。
3.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解析: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所以答案是A。
4. 观潮的最佳时间是()A. 农历八月十八B. 农历八月初一C. 农历九月十八D. 农历九月初一解析:观潮的最佳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
所以答案是A。
5. 课文是按照()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A. 空间B. 时间C. 事情发展D. 逻辑解析: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所以答案是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______的响声,好像_______滚动。
答案:隆隆;闷雷。
7.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_______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齐头并进,_____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答案:两丈;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8.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_______。
小学语文观潮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观潮》一文中,作者描述了什么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2. 作者在《观潮》中提到了哪种自然现象?A. 潮汐B. 风C. 雨D. 雪3. 在《观潮》中,作者提到了哪些动物?A. 鱼和鸟B. 鸟和虫C. 鱼和虫D. 虫和兽4. 作者在《观潮》中是如何描述潮水的?A. 汹涌澎湃B. 风平浪静C. 微波荡漾D. 波涛不惊5. 《观潮》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A. 山和水B. 花和草C. 树和石D. 云和雾6. 作者在《观潮》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A. 悲伤B. 喜悦C. 惊讶D. 平静7. 《观潮》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与潮水有关的事物?A. 船和帆B. 鱼和网C. 潮和浪D. 风和雨8. 在《观潮》中,作者如何描述潮水的声音?A. 震耳欲聋B. 潺潺流水C. 寂静无声D. 悠扬动听9. 《观潮》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与潮水有关的活动?A. 游泳和钓鱼B. 划船和捕鱼C. 观潮和听潮D. 看海和听海10. 作者在《观潮》中是如何描述潮水的颜色的?A. 碧蓝B. 深绿C. 金黄D. 银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观潮》是一篇描写_________的散文。
12. 作者在《观潮》中通过_________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13. 潮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 在《观潮》中,作者提到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自然景观。
15. 作者在《观潮》中通过_________来描述潮水的动态美。
16. 《观潮》中,作者用“_________”来形容潮水的声音。
17. 作者在《观潮》中提到了_________等与潮水有关的活动。
18. 潮水的颜色在《观潮》中被描述为_________。
19. 《观潮》中,作者通过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潮水的感慨。
20. 《观潮》的结尾,作者用“_________”来总结自己的观潮体验。
观潮的单课训练试题【基础测评】1.下列黑体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艨艟数(shù)百数(shu)见不鲜b.乘骑(jì)弄旗骑(qí)缝c.车马塞(sāi)途茅塞(sè)顿开d.席地不容间(jiān)亲密无间(jiān)2.下列黑体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天下伟观景象察言观*看b.西装革履鞋如履薄*履带c.善泅者数百擅长惩恶扬善善良d.珠翠罗绮溢目满溢美之词过分3.下列各句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可以为师矣a.自既望以至*日为盛b.海涌银为郭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d.不足为外人道也4.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方其远出海门b.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c.并有乘骑弄旗标*舞*于水面者d.震撼激*【课文巩固】阅读《观潮》,回答问题。
5.文章第一段作者对潮水的描绘分别从哪四个方面进行,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
6.文章第二段中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水*演习场面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哪个,作用是什么?7.文章第二段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8.文章最后一段与写海潮和水上*演看似毫无联系,能否删去?为什么?9.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并有乘骑弄旗标*舞*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2)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能力提升】(能力目标:①能阅读简单的课外文言文。
②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③掌握简单的场面描写的写作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都人避暑□[宋]周密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自东都时庙食已盛。
是日都人士女,骈集①炷香,已而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
时物则新荔枝、*庭李(二果产闽)、奉化项里之杨梅、聚景园之秀莲新藕、蜜筒甜瓜、椒核枇杷、紫菱、碧芡、林檎、金桃、蜜渍昌元梅、木瓜豆儿、水荔枝膏、金橘、水团、麻饮芥辣、白醪②凉水、*雪爽口之物。
关扑香囊、画扇、涎花、珠佩。
而茉莉为最盛,初出之时,其价甚穹,妇人簇戴,多至七*,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
第四单元《观潮》古文过关检测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每空2分,共24分)。
1.《观潮》选自,作者,字,(朝代)______家。
2.《观潮》起笔先对“浙江之潮”总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进行场面描写。
其中写_______________ , 是为了从_______衬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10分)。
1.沃.日()
2.京尹.()
3.艨艟
..()() 4.穹.()
5.乘骑.()
6.善泅.()
7.僦赁
..()( ) 8. 舸.(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每空2分,共36分)。
1.既望
..() 2.方.其远出.海门()()3.仅.如银线() 4.人物略.不相睹.()()
5.艨艟
..数百() 6.披.发文.身()()7. 吞天沃.日() 8.以.此夸能.()()9. 随波而逝.() 10.则一舸.无迹()
11.倏尔
..黄烟四起()12.江干
..()
13.珠翠罗绮溢.目()()
四、翻译(逗号为一句,一句2分,共16分)。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五、默写(逗号为一句,一句2分,共14分)。
1.描写参加演习船只之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三个判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侧面衬托弄潮健儿技艺高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