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浇筑方案中的施工工序与要求一、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同时,要检查浇筑模板的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和调整。
二、混凝土浇筑2.1 配料和搅拌将水泥、砂子、骨料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料,并通过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2 浇注方式混凝土的浇注方式有多种,如振捣浇注、泵送浇注、自流平浇注等。
选择合适的浇注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确保混凝土的浇注均匀、连续,以避免出现空洞和裂缝。
2.3 浇注速度和厚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每次浇注的厚度。
过快的浇注速度和过大的浇注厚度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洞较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应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结构的要求来合理控制浇注速度和厚度。
三、浇筑后处理3.1 养护工期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充分的养护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和厚度,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
在养护期间,要对混凝土进行保湿、覆盖防止日晒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3.2 温度控制在浇筑后的养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控制。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过早硬化和开裂,而低温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因此,在养护期间要控制好施工区域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3.3 检测和验收浇筑后,应进行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检测,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检测结果需落实到施工记录中,并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还需进行验收工作,如检查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表面平整度等。
总结:混凝土浇筑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进行浇筑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确保施工区域的干净整洁,模板的结构尺寸合理。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配料和搅拌的均匀性,选择合适的浇注方式,控制浇注速度和厚度。
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对于工程质量和工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一、混凝土施工方法1.浇筑法浇筑法是混凝土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清理施工现场,搭建脚手架和模板,安装钢筋骨架。
(2)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从搅拌车中运输到施工现场,倒入模板中,用振动棒振动,使混凝土充分密实。
(3)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龟裂。
2.喷射法喷射法是将混凝土通过喷射机喷射到施工现场,其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清理施工现场,搭建脚手架和模板,安装钢筋骨架。
(2)喷射混凝土:将混凝土从搅拌车中运输到喷射机中,通过高压喷射将混凝土喷射到模板上,用振动棒振动,使混凝土充分密实。
(3)养护:在混凝土喷射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龟裂。
二、混凝土工艺流程1.搅拌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是混凝土施工的第一步,其步骤如下:(1)准备原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准备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等原材料。
(2)搅拌混凝土:将原材料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至混凝土均匀。
2.运输混凝土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需要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其步骤如下:(1)准备运输工具: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如搅拌车等。
(2)运输混凝土:将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倒入运输工具中,运输至施工现场。
3.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需要进行浇筑,其步骤如下:(1)准备施工现场:清理施工现场,搭建脚手架和模板,安装钢筋骨架。
(2)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从运输工具中倒入模板中,用振动棒振动,使混凝土充分密实。
4.养护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其步骤如下:(1)覆盖保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护层,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龟裂。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混凝土表面情况,及时进行维护。
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对于工程质量和工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顺序与抹平工艺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地板、台阶、基础等部位的施工中。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顺序和抹平工艺是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探讨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顺序与抹平工艺,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施工技术。
一、浇筑顺序在混凝土施工中,浇筑顺序是指先后浇筑的先后顺序。
正确的浇筑顺序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并且能够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和变形的风险。
1. 横向浇筑横向浇筑是指将混凝土从建筑物的一侧到另一侧进行连续浇筑。
这种浇筑顺序适用于大面积的水平结构,如地板和平台。
横向浇筑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减少温度和约束应力的差异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变形和开裂风险。
2. 纵向浇筑纵向浇筑是指将混凝土从建筑物的一端到另一端进行连续浇筑。
这种浇筑顺序适用于柱子、墙体等高度较大的结构。
纵向浇筑能够确保混凝土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减少接缝处的风险,并且有利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和控制。
3. 分段浇筑分段浇筑是指将混凝土分成若干个小段进行间歇性浇筑。
这种浇筑顺序适用于大型混凝土结构,如桥梁和大坝等。
分段浇筑可以减少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约束应力,控制混凝土的变形和开裂。
二、抹平工艺抹平工艺是混凝土浇筑后对其表面进行整平和光滑处理的过程。
正确的抹平工艺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防止表面开裂和起鼓,并且有利于后续施工工序的进行。
1. 手工抹平手工抹平是最常用的抹平工艺之一。
施工人员使用木板或工具将混凝土表面进行整平和光滑,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手工抹平需要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工艺技巧和经验,能够根据混凝土的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灵活操作。
2. 机械抹平机械抹平是采用机械设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的工艺。
常见的机械抹平设备包括抹光机、抹平机、振动器等。
机械抹平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均匀性和光滑度,减少劳动强度和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3. 无抹光无抹光是指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处理,保留其原始的粗糙度和纹理。
混凝土浇筑工程中的施工工艺与要点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地基、地面和墙体的施工,还可以修筑桥梁、隧道和水泥路面等。
而混凝土的浇筑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环节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的施工工艺与要点。
一、配料准备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而配料的准备则是混凝土性能的保证。
在浇筑前,我们需要准备适量的水泥、骨料、砂浆和外加剂等原材料。
水泥的选择要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骨料和砂浆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此外,外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使其更加耐久可靠。
二、模板安装模板的安装是混凝土浇筑的基础工作。
在模板的选择上,要根据工程的需求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模板的材质可以选择钢模板、木模板或者塑料模板。
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模板的牢固性和尺寸准确性,以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钢筋布置钢筋在混凝土工程中起着增加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的作用。
在浇筑前,需要按照设计方案布置钢筋。
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做好连接处的处理,以防止钢筋的移动或者断裂。
四、拌合和运输拌合是混凝土浇筑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的拌合要充分保证各种原材料的充分混合,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性能。
在运输过程中,要遵循合理的装车方式,防止混凝土发生隔离或者泄漏。
同时,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以免影响浇筑质量。
五、浇筑和均匀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操作。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浇筑方法,例如自卸式车辆浇筑、泵送浇筑或者手动浇筑等。
在浇筑过程中,要保持连续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太多的接头或者空隙。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可以采用振捣和抹光等方法,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平整度。
六、养护和保湿养护和保湿是混凝土浇筑后的关键工作,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措施,例如覆盖保湿布或者喷水养护。
尤其是在气温较高或者施工环境较干燥的情况下,更应加强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开裂。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摘要:在建筑行业的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当前背景下,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一项较为繁杂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施工工艺,因此,在其实施期间往往极易受到的来自外界诸多因素的作用,导致某个施工环节出现漏洞,进而对建筑整体的质量都带了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由此可见,建筑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社会综合竞争力,就要注重混凝土浇筑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工艺1混凝土浇筑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混凝土主要的组成部分有:砂石、碎石、水泥以及水,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之后产生的一种混合材料。
对混凝土最终是的就是自身的强度以及实际的耐久性能,这对整个工程的总体建设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并且,混凝土因为自身特有的特点,在建筑工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原材料,对于桥梁工程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实际的应用效果也非常好。
在对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合理进行应用,为了防止后期进行施工的时候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度以及水泥水化热问题充分进行考虑,防止在地基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为了确保混凝土在自由的条件中,就算产生非常大的收缩,实际的拉应力也不会强于强度,防止出现裂缝。
水泥、砂石还有石子等相关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必须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
严格检查水泥材料的规格、型号,材料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技术概述2.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概念在建筑材料当中混凝土属于一种混合型材料,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水、砂石、水泥还有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水泥最大的作用就是将各种的材料进行凝合,之后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进而获得非常重要的混凝土材料。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把完成制作的混凝土材料在建筑结构模板中进行浇筑,通过一定的时间确保固定塑化,就能够得到完整的建筑结构。
简述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1.引言1.1 概述混凝土浇筑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工艺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该工艺通过将水泥、砂子、石子等材料混合搅拌后,倒入模板中,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凝固、硬化,形成坚实的结构体。
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对于建筑物的质量、耐久性以及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浇筑的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和关键步骤。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测,确定浇筑区域的尺寸和形状。
同时,还需要进行土壤处理,确保基础坚固。
此外,还需根据设计要求制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适宜的材料用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模板安装、配料搅拌、浇筑、均匀压实、表面处理等。
模板的安装需要保证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浇筑出的混凝土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而配料搅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灰比、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以获得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浇筑时应采取适当的浇注方法,避免产生气孔和空隙。
在混凝土凝固前,还需进行均匀压实,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最后,在混凝土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养护和抹平,以获得平整、光滑的外观。
总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定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合理的准备工作和关键步骤的执行,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和效果,并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创新,我们可以期待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 概述部分可以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介绍,提出相关问题或重要性。
- 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向读者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介绍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层次安排。
- 目的部分可以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深入探讨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提供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艺探析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主要的施工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艺对整个建筑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严格控制机混凝土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施工中,主要是在浇筑工序上比较重要,浇筑的质量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工艺进行了探析,为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探讨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要构成物,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浇筑的过厚或者过薄,都有可能产生裂缝,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所以对于混凝土浇筑工艺要严格把关,从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到浇筑的过程中都要严格控制,确保浇筑的质量符合标准,按照施工规范执行。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进场原料的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只有从源头上把关,才能够为后续工程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要对混凝土原料进行质量控制。
组成混凝土的原料主要有水泥、砂子、钢筋以及石子等,对这些原料的生产厂家、批号、包装的质量等等都要严格控制,选择符合施工标准的原料。
在做施工图纸的时候,应该将施工中所要用到的材料规格、型号以及数量等标识清楚,这样在采购的时候就可以有参照的依据。
在原料进场之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对于原料中应该具有的相关质量指标都要全面的核实,经确准合格后才准许进场。
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原料,一律不得进场。
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记录工作,建立表单,严格控制原料质量。
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住质量,才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的质量保障。
1.2 混凝土搅拌在混凝土搅拌之前,应该严格掌控混凝土中各种原料的配合比,合理控制各种原料所占的比例。
在配比的过程中,对于各个原料的性能都要了解清楚,然后根据其性能和所应用的部位进行不同的调配,以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发挥。
如果是在雨天进行的话,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含水率的变化,加大对含水率的检测力度,确保其符合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下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具有专业性,作为工程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浇筑施工对专业性、自然环境、材料质量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文章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施工技术引言众多的房建工程采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就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房屋建筑工程成长的越来越迅速。
据调查所知,现在的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需要有更多的改进,让这些缺点能够改善。
相比新中国成立时,当前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也更加的先进,能够达到人工施工无法达到的标准,在建设时长上也有明显的缩短。
工程目前的核心技术就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对工程的总体质量意义重大,决定着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以及使用年限。
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特点在建筑施工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该技术使用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
而对于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的步骤更加的复杂繁琐,所用到的东西也比较多,这是因为混凝土本身就具有许多的复杂特性,导致混凝土浇筑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复杂,而且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需要多种材料通过规定的配合比去进行调配,只有按照符合标准配合比的混凝土,才能够正常的使用在建筑工程中。
除此之外,对于浇筑工作来讲也要严格的按照规范步骤去进行操作,还需要对后期浇筑建筑进行防护,防止浇筑建筑出现裂缝,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保建筑质量。
而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确保浇筑的质量就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特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其中混凝土浇筑的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技术以及分段分层技术等,其中每一项技术都有所使用的范围,在对技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取最恰当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该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从而去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施工中的施工工艺与施工要求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还涉及到工程进度和安全等方面。
本文将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施工工艺1. 配料工艺混凝土的配料工艺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灰比、胶凝材料用量和骨料用量等。
其次,将水、胶凝材料和骨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称量,并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最后,按照预定的施工进度和要求进行砼的搅拌、运输和浇筑。
2. 浇注施工工艺混凝土的浇注施工工艺包括准备工作、砼运输、现场浇筑和养护等环节。
在进行混凝土浇注前,需要清理施工区域,满足浇筑要求;砼运输时要确保搅拌车的车身、搅拌器和传输装置的清洁,避免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在现场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施工速度、砼的坍落度和浇筑高度等。
浇筑完成后,还需要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3. 表面处理工艺表面处理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影响到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还会影响到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混凝土表面处理工艺包括抹灰、养护和防水处理等。
抹灰是指在浇筑混凝土后对其表面进行抹平,并用抹平器将其表面处理成平整、光滑的效果。
养护是指在混凝土刚浇注完和达到一定强度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以促进其早期强度的发展。
防水处理则是针对一些特殊场合,对混凝土进行防水材料的处理,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
二、施工要求1. 施工现场要求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必须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整齐,避免杂物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施工现场必须具备足够的旱平台和施工间距,以方便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对于超过一层的高层建筑,还需要设置施工塔吊等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2. 施工人员要求混凝土施工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他们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和证书,并且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工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健康。
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摘要:混凝土作为当前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和施工难题,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自身的施工工艺,更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实现施工中和其他各种材料配合使用的过程。
混凝土拌合物施工是当前混凝土浇筑的重要组成成分,更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前提基础。
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做好一般准备工作外还要做到各种相关施工质量和施工措施的保证。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个施工工序和施工方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记录过程。
关键词: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捣实
随着我国建筑的迅猛发展,在各种形式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结构在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该种结构具有价廉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性强的特点。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使用的同时,由于对混凝土性能的了解不深,往往会在工程完工后的几周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混凝土结构出现了裂缝或者其他的不良反应,给人们的心中造成了担忧和害怕,尽管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会采取各种措施,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有些还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混凝土混合物浇筑施工工艺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1.浇筑要求
1.1 防止离析,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浇筑中,当混凝土自由倾落
高度较大时,易产生离析现象,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要沿溜槽或串筒下落;当混凝土浇筑深度超过8m时,则应采用带节管的振动串筒,即在串筒上每隔2~3节管装一台振动器。
1.2 分层浇筑,分层捣实。
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可按相关的规定。
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会出现冷缝,使混凝土层间的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其允许间隔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
1.3 正确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是新浇筑混凝土与已经凝固混凝土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环节。
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一般应连续浇筑,如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且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位置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宜留在剪力较小处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柱留水平施工缝,梁、板留垂直施工缝。
柱施工缝留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盏柱帽的下面;梁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面板施工缝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1.4 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事项。
1.4.1 在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浇筑。
①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②混凝土平均浇筑气温超过允许
偏差值,并在1小时内无法调整至允许温度内;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
1.4.2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凿出已浇筑的混凝土并重新浇筑。
①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或对建筑物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凝土料;②长时间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凝土料;③下到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的低等级混凝土料;
1.4.3 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2、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振捣首先要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厚度来选择振捣器,一般平面面积较大厚度在20~30cm的混凝土板应选择表面振捣器,对振捣器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
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表面层混凝土拌和物振动过度而下面混凝土拌和物振动不足结构不匀;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籍振动力能于振动器抽出时均匀填满振动器留下的空间。
振捣时间视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同时不再出现气泡且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时为准。
插入点应均匀交错排列,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只有遵守了这些操作程序,才能使混凝土振捣密实。
3、混凝土拌合物的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必须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混凝土的养护,就是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而逐渐硬化。
混凝土养护分人工养护和自然养护。
自然养护就是在常温(平均气温不低于5℃)下,用浇水或保水的方法使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适宜的温湿条件进行硬化。
人工养护就是人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强度增长,如蒸汽养护、热水养护、太阳能养护等,一般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
现浇混凝土工程中多采用自然养护。
自然养护的覆盖物要采用吸水和保水能力较好的材料如草帘、麻袋。
为保证混凝土养护期间内的湿润状态,应每天不断的浇水,只有强度达设计要求强度70%以上,方可停止养护。
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失水严重,在浇筑后2~3天内应加强养护。
对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①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②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③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4、混凝土的拆模
拆模的时间早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的使用周转率。
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
对非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和棱角不会因为拆模造成损坏时,方可拆除模板。
对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方可拆模。
对后张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5、混凝土缺陷修补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在拆模的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序。
在拆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混凝土拆模的工序,更是要检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质量问题和其中容易出现的额各种缺陷,在发现缺陷的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修补措施。
避免日后的维修带来影响和不利因素。
对面积小、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先通过钢丝刷或者压水进行冲洗和冲刷其基层部位,然后在使用其主要的水泥浆进行找平。
在水泥浆的配合过程中要采用1:2~1:2.5,其基础不能够太大。
对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和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然后再进行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刷的施工过程,这样有利于在施工的过程中良好的捣实过程,避免在施工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与影响因素。
对影响工程结构安全及使用工程的缺陷,提出相应的设计过程和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