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21
机修水平梯田年产5万亩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1)二、项目立项的基础 (1)三、项目名称 (2)四、编制可研报告的依据 (2)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3)一、地理位臵 (3)二、水文气象 (3)六、社会经济状况 (5)第三章坡耕地现状分析 (7)一、坡耕地利用现状 (7)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现状 (8)1、坡耕地的基本要素 (8)2、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点 (8)3、坡耕地的侵蚀形态 (8)4、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 (10)第四章坡耕地治理的必要性 (11)一、坡耕地的类型、分布及生产能力的分析 (11)二、坡耕地面积及利用现状分析 (12)三、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 (13)第五章坡耕地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15)一、坡耕地治理的必要性 (15)二、坡耕地治理的可行性 (15)第六章坡耕地治理的实施方案 (16)一、坡耕地治理的指导思想 ........................二、坡耕地治理的“新理念” (17)三、坡耕地治理计划 (17)四、坡耕地治理的步骤 (18)五、坡耕地治理的措施 (19)1、政策措施 (20)2、社会措施 (20)3、技术措施 (21)第七章坡耕地治理的效益分析 (23)一、坡耕地治理成果 (23)1、提高了治理速度 (23)2、确定了治理模式 (23)3、取得了治理成果 (23)二、坡耕地治理的效益 (24)1、保水效益 (24)2、保土效益 (24)3、保肥效益 (24)4、增产效益 (25)第八章财务分析 (26)一、投资估算 (26)二、编制依据 (26)三、效益计算 (27)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27)一、结论 (27)二、建议 (27)4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出的背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
因此,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我国现有的耕地正受到“水资源不足、耕地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威胁。
农业机械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农业机械生产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建设一座专业生产农业机械的厂房,主要生产农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喷灌设备等农业机械产品。
项目总投资预计为5000万元。
三、市场分析1.当前农业机械市场情况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庞大,但产品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中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巨大。
2.市场竞争分析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数量较多,竞争激烈。
但是,国内高端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具备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的话,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对技术要求高农业机械生产要求技术先进、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因此,项目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技术支持保障项目需要具备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研发团队,能够随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1.投资收益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规模,预计年销售收入为8000万元,年利润为1500万元。
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年,内部收益率为20%。
2.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政府政策、市场需求、产品质量等都是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项目应注重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六、社会可行性分析1.劳动就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2.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七、环境可行性分析1.环评报告项目建设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并编制环评报告,确保项目在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下进行。
2.注重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
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
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旨在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田环境、增加耕地产出,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项目目标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耕地提质改造,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土壤改良通过深翻、施肥、改良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修复退化耕地。
2. 灌溉设施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确保农田灌溉的科学合理。
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修建排灌渠道、水库、水窖等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排水和蓄水能力。
4. 种植结构优化根据土壤质量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5. 农业技术培训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耕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增加,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耕地提质改造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 技术可行性分析耕地提质改造项目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包括土壤改良、灌溉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具有可行性。
3. 环境影响评价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对环境影响较小。
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可采取环保的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灌溉设施建设中,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4. 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耕地提质改造,可提高农田产出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项目的实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五、项目实施方案1. 前期准备调查研究农田耕地情况,评估耕地改造的潜力和优先级,确定项目实施的范围和目标。
2. 项目实施根据实施方案,组织土壤改良、灌溉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工作。
机耕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标机耕路项目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农田进行整治和修建,以改善农田的耕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一项工程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提高农田的耕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田耕种面积和作物产量。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田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机耕路项目可以提高农民的耕作效能,提高农田耕种面积和作物产量,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2. 技术可行性分析:机耕路项目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对农田进行整治和修建,可以提高耕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同时,项目需要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和农民参与,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经济可行性分析:机耕路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土地使用和人工费用等。
项目的收益则来自农田的增产和农民的收入提升。
通过对投资和收益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4. 环境可行性分析:机耕路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农田和土壤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土地开垦和土地利用的变化。
项目应注重环境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项目实施方案1. 土地选址:选择适宜的农田作为机耕路项目的实施地点,考虑土壤质量、面积和农田利用率等因素。
2. 设备采购与更新: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如拖拉机和耕地机械等,以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3. 培训和技术支持:为参与项目的农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对机耕路项目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4. 监督和管理:建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规范和有效执行。
四、项目风险分析1. 技术风险:机耕路项目涉及到使用机械设备,存在设备故障和操作不当的风险。
可以通过定期维护和培训农民的方式降低技术风险。
2. 经济风险:项目的收益与耕地面积和作物产量相关,受到市场价格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预测和风险管理措施减轻经济风险。
3. 环境风险:机耕路项目可能对土地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环境风险。
建筑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机械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工程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保障工程安全,我们计划开展建筑机械项目。
本报告旨在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的投资回报和风险,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建筑机械的需求与建筑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机械市场的增长。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建筑机械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的需求更加旺盛。
2.竞争分析:建筑机械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的竞争。
大型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规模、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中小型企业在价格、灵活性和客户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
3.市场前景:建筑行业在国内和国际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几年内,建筑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建筑机械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
三、技术分析1.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建筑机械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2.技术要求:建筑机械项目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与国内外的建筑机械行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技术优势:本项目在建筑机械的核心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升竞争力。
四、投资分析1.投资规模:本项目的总投资额为XXX万元,其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和预留风险资金。
2.投资回报:建筑机械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预计项目开始运营后可以快速实现盈利。
预计项目在X年内可以实现投资的回收,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3.风险分析:建筑机械行业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竞争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等。
为了降低风险,公司将加强市场调研,提高技术研发能力,规范经营管理,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五、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对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市场需求和竞争现状;与国内外建筑机械企业进行合作洽谈,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道路施工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一、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对道路施工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加。
该项目旨在分析和评估道路施工机械项目的可行性,为投资方提供决
策依据。
二、项目概述
本项目计划在市区内建设一家规模较大的道路施工机械制造厂,并同
时开展道路施工机械销售及维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路面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等。
三、市场分析
四、技术分析
本项目需要掌握道路施工机械的核心技术,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子
控制系统等。
需要吸纳一批高质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确保产品质量和
技术水平。
五、投资分析
本项目总投资为X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场地租赁、设备购置、人员招聘、市场推广等方面。
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为X年,内部收益率为X%。
六、风险分析
七、市场营销策略
本项目将采取多种市场推广策略,如广告宣传、参展展览、与相关企业合作等,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售后维修服务团队,提高客户满意度。
八、环保与社会效益
本项目将注重产品环保性能的提升和节能减排的推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就业,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九、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道路施工机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我们认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率。
为了降低风险,我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市场调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梯田设计分析报告梯田是一种在山地区域中被广泛应用的农田种植方式。
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和布局,梯田不仅在种植作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具有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功能。
本报告旨在对梯田的设计原则、水土保持功能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梯田的设计原则1. 地形条件适宜:梯田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
一般来说,较为陡峭的山坡适合建设梯田,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侵蚀,便于水的收集和分配。
2. 梯田层次分明:梯田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每一层田地之间的水流分配问题,避免水均匀分布到下一层梯田,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3. 水利设施完备:梯田设计需要合理规划水利设施,包括建设水渠、水坝、排水系统等,以便有效收集和调控水资源,减少涝灾和旱灾的风险。
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梯田设计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种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数量,提高农田的产出。
二、梯田的水土保持功能1. 减少水土流失:梯田的设计使得水流在每一层田地之间得以缓冲和滞留,减少水流的冲击力,从而降低土壤侵蚀风险。
2. 保持土壤肥力:梯田通过防止水流的快速流失,有效保持了田地内的肥沃土壤,并减少肥料的流失。
3. 增加水源储备:梯田的设计减少了水流的流失,将水源储存在每一层梯田中,为农田灌溉提供持续的水源。
4. 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梯田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周边自然环境,减少了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三、梯田的经济效益1. 提高土地利用率:梯田充分利用了山地区域的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
2. 增加农民收入:梯田的设计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出和质量,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价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3. 创造就业机会:梯田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劳动力,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就业结构。
4. 推动农村发展:梯田作为一种农田设计方式,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还为农村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梯田的设计考虑了地形条件适宜、层次分明、水利设施完备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原则。
梯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梯田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农业耕作方式,通过在山坡上开垦出一层层台地,形成梯田来种植农作物。
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梯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流失,许多梯田逐渐荒废。
本报告旨在研究梯田建设的可行性,探讨其在现代农业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梯田建设的意义1.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梯田的建设可以有效利用山地水资源,降低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保护生态环境: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增加农业产量:梯田的建设可以有效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农业产量。
4.传承文化遗产:梯田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建设梯田有助于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
三、梯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 地形条件梯田适合于山地、丘陵地区,对地形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坡度和水源供应。
2. 经济投入梯田建设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包括修建梯田的劳动力成本、水利设施的建设成本等。
但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农业产出梯田建设后,可以种植稻谷、蔬菜等农作物,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4. 生态环境梯田建设有利于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5.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梯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推动梯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梯田建设的推进策略1.技术培训:开展梯田建设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建设能力。
2.资金支持:为梯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梯田建设的顺利推进。
3.宣传推广:加大对梯田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梯田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4.政策引导:完善相关政策,为梯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五、结论梯田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业产量,传承文化遗产。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出的背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
因此,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我国现有的耕地正受到“水资源不足、耕地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威胁。
目前,耕地的水土流失已经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它不仅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还严重影响到我国13亿人口的生存问题。
为此,国家组织两院和水利部一起,历经两年时间的考察活动,考察的结果已经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
国家准备拿出一千个亿的资金,进行全国的坡耕地改造和治理工程。
二、项目立项的基础辽宁省某某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过去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之一。
通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和反复探索,本着“科学治理,连续治理,规模治理,开发性治理坡耕地”的原则,以抓“两建”(山区生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促“两改”(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用“两改”促“两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用“两变”促“两增”(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加收入)的发展思路,有效的实施“三步战略”,建立“三个阻控水土流失的工程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的“三道防线”。
创立“三个水土流失防治模式”。
科学配臵阻控水土流失的集成措施。
“突破了按小流域进行坡耕地治理的范围和界限,重新确定和分配坡耕地治理的时间和空间。
加快了坡耕地治理的步伐,扩大了坡耕地治理的规模。
使坡耕地治理基本上实现了“四化”(既:坡耕地治理标准规范化,坡耕地治理范围社会化,坡耕地治理的速度现代化,坡耕地治理的方法机械化)。
为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提供了技术推广的平台和科技示范的基础。
三、项目名称某某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
四、编制可研报告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办法》;《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某某县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国家劳动定额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2)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二章项目区概况一、地理位臵某某县属辽宁省朝阳市,位于朝阳市的北端。
地处东经119°14′至120°03′,北纬41°19′至41°23′之间。
东部与朝阳县交界,南部与喀左县、凌源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赤峰市的宁城、喀喇沁旗及赤峰县隔老哈河相望。
东北与敖汉旗毗邻。
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二、水文气象某某县属辽西山地丘陵区。
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努鲁儿虎山纵贯全县,中部地势较高,是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
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74%。
较大河流有老哈河、蹦蹦河、海棠河等。
本县处于中温带亚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7.8℃。
一月平均气温-11.4℃,最低气温-27.2℃,北部-30℃;七月平均气温23.9℃,最高气温40℃。
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487毫米,北部448.5毫米,较干旱。
无霜期152天,北部125天。
三、资源概况某某县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是某某县的两大优势。
80年以来,农作物以玉米、谷子、小麦、高梁、大豆为主。
经济作物主要是向日葵。
森林盖率达30.4%,以牛、羊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牛肉和家兔已走向国际市场。
土特产主要有蜂蜜、红蘑、杏仁、黑瓜籽、大葱、大蒜等。
四、农业概况某某县现在已经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但严重的干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冲破“雨养农业”传统的生产模式。
通过大面积削减了玉米、谷子、高梁等粮食作物的栽培面积,提高了土豆、西瓜、烤烟、蔬菜、甜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使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达到4:6。
“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货币农业”已登上了某某县农业生产的舞台,并成为主角,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农业生产方式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五、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公路建设共投资近1.3亿元,铺设油路277公里,新建桥梁227座5688延长米,改造路基139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143个村通了油路;拓宽了101国道某某段,开通小叶线南出口;阜朝、锦赤两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投资5400万元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正在建设中。
城乡供电能力明显提高。
城网投资8450万元,完成了电网改造、一次变增容改造、陶瓷工业园供电等工程;农网投资2.6亿元,完成了二期改造、重点输电线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实现了全县农村户户通电。
今年采取政府投入、上级补助、企业集资、部门自筹等方式筹资5100万元,新建和改造建青线、建深线、朱青线等输电线路,建设了小塘、小马场、青松岭三个变电所,将有效缓解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紧张状况。
通讯能力明显增强,固定电话达到13.8万户,移动电话达16万部以上,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3万户。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通公文传输网络,建成全省首家县乡视频系统工程。
六、社会经济状况某某县地处辽宁省西部,是一个半干旱的丘陵山区。
全县现辖9个镇,23个乡。
342个村,总人口约5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
总土地面积729万亩,其中丘陵面积占43.3%,山地面积占30.4%,平原面积占26.3%。
坡耕地面积103万亩。
新修梯田40万亩。
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使粮食产量从两亿斤跨越到十亿斤。
预计2009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42.9%,比2002年增长1.9倍。
龙头企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绿龙公司、投资1.2亿元的承德颈复康药业、投资1.2亿元的兴诺米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深加工能力强、对农户和产业有较大牵动力的龙头企业。
到2007年末,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40家,晋升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22家,全县38%以上的农户已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48%和62%。
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龙头基地互动格局基本形成。
杂粮、马铃薯、烤烟、甜菜等产业基地建设正在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杂粮生产基地。
设施农业、裸地蔬菜、中药材生产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新建标准化冷棚3000栋。
以坡耕地治理为主的农业产业是农村经济第一主导产业,重点示范和推广拉动了农村经济。
带动了养殖业、畜牧业、杂粮业等农副产品总产值增加48.2%,实现人均收入1100元。
平均每年治理的坡耕地达3-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水平梯田兴建水利设施728处,新增灌溉面积12.8万亩,累计投资1.1亿元,新造和整理土地6.7万亩。
第三章坡耕地现状分析一、坡耕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数量多,面积大,土层厚,生产性能强,是某某县最大的资源优势。
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供给能力低,又是某某县的劣势。
耕地是人类生存之本,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却时时动摇这块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因此,耕地质量低下,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又是我县的县情。
由于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束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农业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造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土质瘠薄,十年九旱。
某某县现在3-15度的坡耕地共有103万亩,这些坡耕地因没有灌溉条件,农业只能靠“雨养”。
在坡耕地的利用上也只能“广种薄收,靠天吃饭”。
粮食单产在200-300斤徘徊,人均收入在200元左右。
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现状1、坡耕地的基本要素土壤和水分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土、水、肥又是坡耕地的基本要素。
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上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臵,经过坡面、耕地、沟壑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汇集到江河里去,为此,造成耕地水、土、肥的破坏和损失。
所以说,水土流失已经是耕地的一大隐患。
2、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据水文资料记载,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占水土流失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壤和水分的破坏和损失,也造成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和损失。
致使土壤有机质被分解、驱动、破坏,致使土地硬化、沙化,导致生产条件恶化,生产能力丧失。
不仅使土壤肥力降低,还加剧了沟壑纵横,破坏了地面的完整,同时也降低了耕地的生产能力,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坡耕地的侵蚀形态在地貌学中,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是地表形态重新塑造和雕刻的过程。
在土壤学中,把坡耕地土壤的破坏、土壤组成物质的迁移和损失及由此造成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下降、衰退的过程,叫做土壤侵蚀。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坡耕地的土壤侵蚀,又是一种做功的运动,是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在地表土壤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更是一种矛盾运动,其外营力和内营力是矛盾运动中的两个方面,当外部搬运土壤的能力大于土壤抗蚀能力时,既发生坡耕地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它既是地形破坏的因素,又是地形破坏的结果。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它受着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影响,因此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功能、多秩序的复杂过程。
由于自然因素在空间上有地域性的差异,因此,耕地的水土流失也有地域性的特点。
在高寒地区以冻融侵蚀为主,在湿润地区以水蚀为主,在干旱地区以风蚀为主。
某某县以水蚀和风蚀为主。
水和风是动力,土体是被破坏的对象,地形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基础。
在影响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因素中,各个因素并不单独起作用,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结果。
每一种因素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因此,土壤侵蚀在同一侵蚀类型中,有着不同的侵蚀形式,在同一侵蚀形式中,有着不同的侵蚀形态。
由于地表抗蚀力的差别及地表植被物状态不同,使坡耕地在同一侵蚀类型的状态下刻画出不同的侵蚀景观。
4、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衡量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程度,常常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程度、沟壑密度、侵蚀基准面作为衡量侵蚀程度的指标。
(1)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模数:是指在单位坡耕地面积上流失土壤的数量,一般采取用多年平均值,单位一般以(m3/km2/a或T/km2/a)表示。
(2)土壤侵蚀程度土壤侵蚀程度:是指横量土壤侵蚀状况的指标。
表示在单位面积内土壤流失数量的多少。
根据侵蚀模数的大小划分为六级:(<500)可以视为极微度,微度侵蚀(500-1000),轻度侵蚀(1000-2000),中度侵蚀(2000-3000),强度侵蚀(3000- 5000),某某县属强度侵蚀区,侵蚀模数在(3000- 50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