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五市四区2013-2014第一学期高二期末化学统考题(选修)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6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化学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Li:7 C :12 N :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S: 32 Cl :35.5 K: 39 P: 31 Fe:56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下列过程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0S ∆>B .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0CO g S ∆>C .H 2O 变成液态水,0S ∆>D .CaCO 3(s)加热分解为CaO 和CO 2(g),0S ∆>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 2 + 2H 2O + 4e - == 4OH -B .铅蓄电池充电时,标示“+”的接线柱连电源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SO 4(S) -2e - + 2H 2O(l)==PbO 2(S) + 4H +(aq)+ SO42-(aq)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 -2e - == Cu 2+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 -2e - == Fe 2+3.250C 时,0.1mol·L-1稀醋酸加水稀释,如图中的纵坐标y 可以是( )A .溶液的pHB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C .溶液的导电能力D .醋酸的电离程度 4.在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能使pH 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2Ba Cl Br K ++--、、、 B .常温下12()10()c H c OH +-=的溶液中: 223Fe ++--、Mg 、NO 、Cl C .含有大量Al 3+的溶液中:2242ClO ----SO 、S 、AlO 、D .常温下pH 为7的溶液中: K +、Fe 3+、 Cl - 、SO 42- 5.能说明0.1 mol·L -1的NaHA 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①稀释时,溶液中c (OH -)增大 ②溶液的pH <7 ③溶液中c (Na +)=c (A 2-) ④溶液可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恰好反应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④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A .惰性电极电解MgCl 2溶液:2Cl - +2 H 2O 通电2OH - +Cl 2↑ +H 2↑B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 42-沉淀完全:2Al 3++3SO 42-+3Ba 2++6OH -=2 Al(OH)3↓+3BaSO 4↓C .HS -的电离:2HS H O -+23H O S +-+D .醋酸除去水垢:2H ++CaCO 3==Ca 2++ CO 2↑+ H 2O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醋酸钠与醋酸的混合溶液PH=7,C(Na +)>c(CH 3COO -)B .0.1mol/LNa 2CO 3溶液中:c(OH -)=c(HCO 3-)+c(H +)+c(H 2CO 3)C .将PH=6的H 2SO 4稀释1000倍后,c(H +)=2c(SO 42-)D .0.1mol/LNaHCO 3溶液中:c(Na +)+c(H +)= c(HCO 3-)+ c(OH -)+2c(CO 32-)8.下列液体均处于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PH 值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B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10-13,则该溶液的PH 一定为13C .PH=4.5的番茄汁中c(H +)是PH=6.5的牛奶中c(H +)的2倍D .中和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9.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10.把Ca (OH )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2()()Ca OHs 2()2()Ca aq OH a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温下向溶液中加CaO ,溶液的pH 升高B .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 升高C .向溶液中加入Na 2CO 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D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Ca (OH )2固体质量不变11.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NaOH 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 .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酸液润洗B .开始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消失C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黄变橙时立即停止滴定D .盛NaOH 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 溶液润洗2~3次12.可逆反应()()aA g bB g+()()cC g dD s +/H QkJ mol ∆=,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I 所示,反应速率(v )与压强(p)的关系如图II所示。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II 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l-35.5第I 卷 (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为“砳砳”。
一种“砳砳”的外用材料是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涤纶(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羊毛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 B .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C .涤纶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 .合成涤纶的单体之一可以是HOCH 2CH 2OH2.“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某 一阶段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人们对原子结构的描摹,按现代向过去顺序排列为:电子云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原子模型、 原子模型。
则横线内的两位科学 家是 A .阿伏加德罗、汤姆生 B .道尔顿、拉瓦锡 C .舍勒、普利斯特里 D .汤姆生、道尔顿 3.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B .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C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 .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4.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 .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 、p 、d 、f 的顺序分别为1、3、5、7B .各能层(电子层)的能级都是从s 能级开始至f 能级结束C .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D .每个原子中,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都为2n 25.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有10个电子,该原子第三电子层电子排布可以写成A .3s 23p 8B .3d 10C .3s 23p 64s 2D .3s 23p 63d 2 6.下面是一些原子的价电子构型(各选项中n 值均相同),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O H H nA.ns2np3 B.ns2np5 C.ns2np4 D.ns2np67.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A.原子化热由大到小:Na>Mg>Al B.晶格能由大到小: NaF> NaCl> NaBr>NaIC. 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D.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中有阳离子存在,就一定存在阴离子B.离子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但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并不是任意的C.电负性相差不大的两个原子,只要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能形成共价键D.如果分子间形成了氢键,物质的密度就会增大9.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
___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3分/题,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①灰粪共用损肥分;②使用含氟牙膏能生成更难溶且耐酸的氟磷酸钙对牙齿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水垢中Mg(OH)2的形成;⑤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做食盐食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②③④⑤D.全部2.下列表述中,合理的是()A.把FeCl3的水溶液加热蒸干可得到FeCl3固体B.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CuCl2溶液时,当有0.2 mol电子转移时阳极会析出6.4g铜C.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15.00mL0.1000 mol·L重铬酸钾溶液D.将水加热,Kw增大,pH变小3.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
反应一:Ni(粗,s)+4CO(g)Ni(CO)4(g)ΔH<反应二:Ni(CO)4(g)Ni(纯,s)+4C O(g)Δ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反应一,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Ni(CO)4的生成B.对反应二,在180—200℃,温度越高,Ni(CO)4(g)的转化率越高C.升高温度,反应一的反应速率减小,反应二的速率增大D.提纯过程中,CO气体可循环使用4.常温常压下,现有浓度为0.100 mol/L的六种溶液:①HCl,②H2SO4,③CH3COOH,④CH3COONa⑤NaOH,⑥Na2CO3由水电离出的C(H)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⑥>④>③>①=⑤>②B.①=②>③>⑥>④>⑤C.②>①>③>④>⑥>⑤D.④>⑥>③>①=⑤>②5.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3-2014学年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同学们将答案转移到答题卷上并在指定位置写好班级、姓名、考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 C - 12 O - 16 F – 19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A.He B.C.1s2D..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有序排列,因此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热,温度不断地升高C.普通玻璃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相同D.晶体和非晶体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3.某单质晶体一定不是A.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C.原子晶体D.金属晶体4.下列关于同系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B.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C.两个相邻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一定相差12D.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必定互为同系物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是一种热量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B.乙烯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C.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D.酯类物质常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中的香料6.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属于酯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烯中碳碳双键的键能是乙烷中碳碳单键的键能的2倍B.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大C.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D.NH4+中4个N-H键的键能不相同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L庚烷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7/22.4N AB.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10N AC.7 g C n 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 AD.1mol金刚石晶体中,平均含有碳碳单键键数为4 N A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p3表示3p能级有三个轨道B.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C.冰和固体碘晶体中的相互作用力不相同D.某气态团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10.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析出规则是晶格能高的晶体最后析出B.铜型和钾型都是密置层堆积方式C.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高D.在干冰晶体中,每一个CO2周围有12个紧邻的CO2分子12.下列有关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邻二氯苯的结构有两种B.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C.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溴苯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流出13.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7H46O。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化学试题(选修)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Na 23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在常温常压时呈气态的是A.乙炔E苯C.乙醇D.四氯化碳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葡萄糖、淀粉的最简式都是CH20 B.CH4的电子式是C.乙醛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COH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和苯乙烯是同系物B.乙醇和乙醚是同分异构体C.显酸性的有机化合物一定是羧酸D.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都是高分子化合物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1,1,2,2-四甲基戊烷B.3-甲基-1,3-丁二烯C.2,4,6-三硝基甲苯D.2-甲基-3-丁醇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C.盐酸与氨氧化钠溶液反应D.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6.下列化学式表示的一定是纯净物的是A.C3H8B.C12H22011C.C2H402D.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制取少量的硝基苯B.证明溴乙烷、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C.分离乙酸乙酯、碳酸钠和水的混合物D.在实验室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8.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除去时,所使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H2SO 4△ 9.依据右图所示的乙醇分子结构分析,下列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化学键断裂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金属钠反应时,④键断裂B .与醋酸、浓硫酸共热时,②键断裂C .与溴化氢反应时,③键断裂D .在Ag 存在并加热与氧气反应时,①、③键断裂10.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 .乙酸乙酯B .乙醛C .溴乙烷D .甲醇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每小题4分。
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3.5 Na:23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共48分)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
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②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反应物中;③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④加热时,化学反应只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⑤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C .②③⑤D .①③④⑤2. 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着平衡:22NO 42O N (正反应放热)。
把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①颜色;②平均分子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A. ①和③B. ②和④C. ④和⑤D. ③和⑤3.根据前不久做的学生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某同学在2mLNaCl 溶液中滴加一滴AgNO 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然后加入NaI 溶液 产生了黄色沉淀,他认为这一定是因为AgCl 转化为AgIB. AgI 比AgCl 更难溶,因此不可能由AgI 转化为AgClC. 用点滴板做实验的优点是:用药量少,现象明显D. 用PH 试纸测溶液的PH 值时,首先应湿润,然后伸入溶液中,再和比色卡比较4. 20℃时H 2S 饱和溶液1 L ,其浓度为0.1 mol / L ,若要使溶液的pH 和c(S 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A .加入适量的CuSO 4固体B . 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固体C .通入适量的H 2S 气体D . 加入适量水5.有①Na 2CO 3溶液;②CH 3COONa 溶液、③NaOH 溶液各25mL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种溶液pH 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B .若分别加入25mL 0.1mol/L 盐酸后,pH 最大的是①C .若将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 变化最大的是②D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②>①>③6.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使用的方法恰当的是A.向Na 2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后,加热、蒸发得到NaOH 晶体B.加热蒸发AlCl 3饱和溶液得纯净的AlCl 3晶体C.向FeBr 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加热蒸发得FeCl 3晶体D.向Fe 2(SO 4)3溶液加入足量NaOH 溶液,经过过滤、洗涤沉淀,再充分灼烧沉淀得Fe 2O 37.已知温度T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 ,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 ∙L −1的一元酸HA 与b mol ∙L −1的一元碱BOH 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 .a = bB .混合溶液的pH=7C .混合溶液中,c(H +)= Kw mol ∙L −1 D .混台溶液中,c(H +)+ c(B +) = c(OH -)+ c(A -)8.在恒温、恒容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2B (g )C (g )+3D (g ),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II 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l-35.5第I 卷 (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XX 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为“砳砳”。
一种“砳砳”的外用材料是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涤纶(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羊毛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 B .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C .涤纶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 .合成涤纶的单体之一可以是HOCH 2CH 2OH2.“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某 一阶段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人们对原子结构的描摹,按现代向过去顺序排列为:电子云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原子模型、 原子模型。
则横线内的两位科学 家是 A .阿伏加德罗、汤姆生 B .道尔顿、拉瓦锡 C .舍勒、普利斯特里 D .汤姆生、道尔顿 3.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B .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C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 .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4.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 .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 、p 、d 、f 的顺序分别为1、3、5、7B .各能层(电子层)的能级都是从s 能级开始至f 能级结束C .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D .每个原子中,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都为2n 25.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有10个电子,该原子第三电子层电子排布可以写成A .3s 23p 8B .3d 10C .3s 23p 64s 2D .3s 23p 63d 2O H H n6.下面是一些原子的价电子构型(各选项中n值均相同),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A.ns2np3 B.ns2np5 C.ns2np4 D.ns2np67.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A.原子化热由大到小:Na>Mg>Al B.晶格能由大到小: NaF> NaCl> NaBr>NaIC. 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D.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中有阳离子存在,就一定存在阴离子B.离子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但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并不是任意的C.电负性相差不大的两个原子,只要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能形成共价键D.如果分子间形成了氢键,物质的密度就会增大9.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化学(选修4)(理科)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全球变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地球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进小火力发电站的兴建,缓解地方用电困难,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B.推广“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推广“绿色自由”计划,吸收空气中的CO2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D.利用晶体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2、在25 OC,1.01×105Pa条件下,反应2N2O5(g)===4NO2(g)+O2(g)△H=+56.7kJ/mol能自发进行的合理解释是A.该反应是熵减反应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的焓变效应大于熵变效应 D.该反应的熵变效应大于焓变效应3、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酸的电离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NaCN+HNO2HCN+NaNO2NaCN+HF HCN+NaF NaNO2+HF HNO2+NaF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K(HF)=7.2×10-4 B.K(HNO2)=4.9×10-10C.根据两个反应即可得出结论D.K(HCN)<K(HNO2)<K(HF)4、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5、要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3,不宜选用的试剂是A.MgO B.MgCO3 C.NaOH D.Mg(OH)26、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L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保持不变的是A.Na2SO4B.NaOH C.HCl D.NaCl7、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B.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D.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8、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A. Al Cl3 B. KHCO3C.Fe2(SO4)3D.NH4HCO39、将各0.05 mol的下列物质置于500 m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目最多的是A.NH4Br B.K2SO4C.Mg(OH)2D.Na2S10、在一密闭容器中,mA(g)+bB(g)pC(g)反应平衡时,测得c(A)为0.5mol·L-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为0.3 mol·L-1,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B的转化率减小了C.化学计量数:m+n<p D.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中:K+、Na+、CO32-、NO3-B.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Na+、NH4+、I-、Br-C.c(H+)=1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D.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的溶液中:Na+、Mg2+、Cl-、SO42-12、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A.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C.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4e-== 4OH-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 == Fe2+14、25℃时,有浓度均为1 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三种溶液,若测得其中c(NH4)分别为 a、b、c(单位为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 B.c>a>b C.b>a>c D.a>c>b 15、下列各现象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中,却能溶于醋酸中C.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稀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造成的损失量D.Cl2与Na2S溶液反应生成单质S沉淀16、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 s)=C(金刚石, 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已知C(s)+O2(g)=CO2(g);ΔH1C(s)+1/2O2(g)=CO(g);ΔH2,则ΔH2>ΔH1C.已知2H2(g)+O2(g)=2H2O(g);Δ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D.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则含20g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中和热为28.65kJ/mol17、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不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C的物质的量18、现有X(g)+Y(g) 2Z(g);正反应放热。
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16 Zn:65 Cu:64 I:127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CO2B. NH3·H2OC. NH4N03D. C2H5OH(酒精)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B.乙醇燃烧C.碳酸钙受热分解 D.氧化钙溶于水3.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A.含H+的溶液 B.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C.pH<7的溶液 D.c(OH-)<c(H+)的溶液4.常温下,某溶液的pH=5,则由水电离出的c(H+)可能是A.1×10—6 mol/LB.1×10—7 mol/LC.1×10—8 mol/LD.1×10—9 mol/L5.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C.CuSO4溶液 D. NaCl溶液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aq)+OH-(aq) ══ H2O(l) ΔH=-57.3 kJ·mo l-1。
有以下4个化学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 ══ 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 ══ BaSO4(s)+2H2O(l)③1/2H2SO4(aq)+NaOH(aq)══ 1/2 Na2SO4(aq)+H2O(l)④1/2H2SO4(浓,aq)+NaOH(aq) ══ 1/2Na2SO4(aq)+H2O(l)其中反应热为-57.3 kJ·mo l-1的是A.①②B.③C.④D.均不符合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2+、NH4+、SO42—、S2— B. Al3+、AlO2—、HCO3—、Na+C.Ca2+、HCO3—、Cl—、K+ D. Fe3+、SCN—、Na+、CO32—8.一定条件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0 mol的N2和适量的H2,发生反应:N2(g)+3H2(g)2NH 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