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保障农民工权益
- 格式:pdf
- 大小:361.60 KB
- 文档页数:6
关爱农民工方案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了
城市中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他们辛勤劳作,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低薪、无社保、缺乏
法律保护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关爱农民工,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
他们的生活水平,发表一份关爱农民工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法律保障
1. 逐步将农民工列为工人,纳入劳动法的范畴内,明确其权利
与义务。
2. 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建立严格的用工单位劳动保护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和收入。
3. 增加劳动仲裁机构和律师资源,提高农民工维权的成功率和
效率。
4. 加强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对违法用工单位及时处罚,防止拖欠工资等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待遇
1. 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保福利。
2. 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尽可能
缩小城乡、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各类用人单位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2)预防为主,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3)依法行政,规范应急处置行为。
(4)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作战。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农民工工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相关部门、用人单位、工会、农民工代表等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2)及时掌握事件动态,分析研判事件发展趋势。
(3)督促用人单位履行工资支付义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4)依法依规处理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3. 相关部门职责(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调查核实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督促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处理劳动争议。
(2)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3)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应急处置资金。
(4)工会组织:负责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处置程序1. 信息报告(1)用人单位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应立即向农民工工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农民工发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通过以下途径报告:①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②向工会组织反映;③向公安机关报案。
2. 初步调查(1)农民工工资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初步调查。
(2)调查内容包括: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涉及人数、金额、用人单位情况等。
3. 协调处理(1)根据调查情况,领导小组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处置措施。
(2)协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协商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3)督促用人单位履行工资支付义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本镇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为期60天的清理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
以下是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本行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认真落实平委稳办〔2016〕38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工作重点本行动将涉及本镇所有实施项目。
三、清理整顿内容1.招用农民工情况,包括招用农民工数量、招用途径、招用期限、招用农民工有关资料台帐等;2.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包括工资支付标准和方式,工资支付记录,拖欠工资的数额和涉及人数;3.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以及是否有扣押农民工本人证件,收取抵押金、使用童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等情况。
四、清理整顿标准用人单位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用人单位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施工资质证书或项目经理持有资质证书;2.用人单位建立工资支付台帐,同时建立农民工考勤登记台帐,按月或按合同约定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3.用人单位已拖欠农民工资的必须全额兑现,工资支付达到日清理月结算,不再发生新的拖欠;4.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5.用人单位无扣押农民工任何证件、钱物情况,无使用童工现象。
五、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
本镇成立了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和任务,加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协调处理拖欠案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加大执法整治力度。
本镇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辖区内进行清理整顿,分片包干严密排查,实行责任制,坚决做到不漏一家,不跑一户。
3.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本镇公开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电话和接访详细地址,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各类,对举报投诉力争做到接待一起、登记一起、受理一起、化解一起。
在这个专项行动中,各部门都有具体的职责。
一、总则为加强农民工管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工队伍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从事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农民工。
三、农民工管理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对所有农民工实行统一管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以人为本原则:尊重农民工的人格尊严,关心农民工的生活,促进农民工全面发展。
3.预防为主原则:加强农民工日常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违法行为的发生。
4.综合治理原则:加强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协作,形成农民工管理合力。
四、农民工日常管理职责1.农民工管理部门职责:(1)负责农民工的登记、审核、发证等工作;(2)负责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3)负责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投诉处理等工作;(4)负责农民工的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等工作。
2.企业(用人单位)职责:(1)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2)为农民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和生活条件;(3)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4)加强农民工的培训、教育、管理,提高农民工的素质;(5)建立健全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农民工日常管理。
3.农民工个人职责:(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2)积极参加培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3)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4)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形象。
五、农民工日常管理措施1.农民工登记管理:(1)农民工到用人单位工作时,需向农民工管理部门登记,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农民工管理部门对农民工信息进行审核、登记,建立农民工信息数据库;(3)农民工管理部门定期对农民工信息进行更新、维护。
2.农民工培训教育:(1)用人单位应根据农民工需求,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2)农民工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法规教育等;(3)鼓励农民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提高自身素质。
一、总则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调解室宗旨调解室以“公平、公正、公开、高效”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调解,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调解范围1.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2.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资支付纠纷;3.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4. 农民工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的纠纷。
四、调解程序1. 申请:农民工向调解室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纠纷事实和诉求。
2. 受理:调解室收到申请后,经审查符合调解条件的,予以受理。
3. 调查:调解员对纠纷事实进行调查,收集证据,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4. 调解: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提出调解方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5. 协议:双方当事人就调解协议达成一致后,调解员制作调解协议书。
6. 执行:调解协议书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
五、调解员职责1. 负责调解室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调解工作顺利进行;2. 依法受理农民工纠纷,进行调解;3. 及时掌握农民工纠纷动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4. 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5. 遵守职业道德,保守当事人秘密。
六、调解纪律1. 调解员应依法公正调解,不得徇私舞弊;2. 调解员应保守当事人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3. 调解员不得接受当事人财物,不得收受当事人请客送礼;4. 调解员不得参与与调解工作有关的经营活动。
七、附则1. 本制度由调解室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八、调解室工作制度1. 调解室应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2. 调解员应佩戴调解员证,公开调解员信息;3. 调解室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对调解案件进行归档;4. 调解室应定期对调解工作进行总结,对调解员进行考核;5. 调解室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保障农民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各类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工地、水利工程工地等涉及农民工的施工项目。
第三条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二)综合治理,强化责任;(三)科技支撑,持续改进。
第四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确保本规定的贯彻执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
第六条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三)组织、协调、监督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工作;(四)组织开展农民工工地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五)查处农民工工地安全事故,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七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农民工工地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主要职责:(一)对农民工工地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二)监督检查农民工工地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三)查处农民工工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四)参与农民工工地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八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农民工工地劳动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主要职责:(一)监督检查农民工工地劳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二)查处农民工工地劳动保护违法行为;(三)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
第九条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能源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自领域农民工工地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三章安全生产条件第十条农民工工地应具备以下安全生产条件:(一)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三)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四)设置安全生产警示标志;(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六)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
农民工服务站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农民工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宗旨是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条服务站的工作原则是: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公开透明,协同创新。
第四条服务站的管理体制实行站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服务站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服务站设站长一名,负责服务站的整体工作。
站长由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
第六条服务站设立以下部门:(一)综合部:负责服务站日常工作、资料整理、对外联络、财务管理等。
(二)服务一部:负责农民工就业、培训、维权等服务工作。
(三)服务二部:负责农民工住宿、餐饮、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四)服务三部:负责农民工文化、娱乐、体育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设负责人一名,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各部门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热心为农民工服务。
第八条服务站职责:(一)宣传国家关于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二)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维权等服务工作,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困难。
(三)为农民工提供住宿、餐饮、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四)组织农民工参加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及时收集和反馈农民工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及农民工的沟通与协作,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三章服务与管理第九条服务站要建立健全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手续,提高服务效率。
第十条服务站要定期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十一条服务站要加强对农民工住宿、餐饮、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安全、卫生、舒适。
第十二条服务站要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增进农民工之间的友谊,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演讲稿----让宪法成为农民工心头的阳光】农民工有哪些合法权益》摘要:而他们的背后,是一座高耸的楼房——一个现代文明的标志物,许多农民工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他们的心头正在被法制的阳光温暖着,我相信,有一天,农民工们不会为自己的工钱而犯愁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晚上好!金秋九月,当你们走进这座美丽的大学城的时候,看到这些现代化的建筑,你会想起谁呢?我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这里的时候,我第一句感叹是:工人的力量真伟大啊!是的,我说的是有着一亿两千万大队伍的农民工。
他们是现代化的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一条条笔直的马路。
可是,我却没有忘记一位记者在大年三十前一天,走进郑州市一处工地所看到的情景——在这间三面透风的破房子里,十几个农民工在瑟瑟发抖。
据说他们已经三天没有吃米饭了,而气象台预报那天的气温是零下8度!他们在那里苦苦等待着他们老板可以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回家过年!在相关图片里,他们头发凌乱、面容悲怆,目光里满含渴望和无奈。
而他们的背后,是一座高耸的楼房——一个现代文明的标志物!类似的报道还很多,这些报道一次次地叩问着我们的心灵:这是我们所期望的社会吗?这是我们农民工应有的生活吗?警钟一次次地敲醒,悲剧一次次说明:道德、舆论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在哪里呢?当我成为一名法律的学生,拿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我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道德、舆论不足以成为保障人权的有效途径时,我们应当努力建立一个法制社会,让宪法关怀农民工,保护农民工,成为农民工心头的阳光。
宪法很薄,也很沉。
宪法精神的内在价值是以人为本,而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以人为本。
我们需要做的正是去弘扬宪法以人为本的这种精神,让宪法之光普照四方,切实地保障每一个农民工、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建设一个法制的和谐社会。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人为着这个目标努力着。
越来越多的人为农民工发言,越来越多的政府决策有了农民工的听证人,越来越多的法律颁布实施以保护农民工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