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13
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在“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现场,主持人说了这样一段话“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的确,在贵州这个多雨多雾的地区,“异乡人”阿里木成为了人们心中驱逐云雾的艳阳。
阿里木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2001年,他从遥远的新疆只身来到贵州毕节。
为了谋生,他在街头摆了个地摊,专卖新疆特色的烤羊肉串,正宗的口味、娴熟的技艺、热情风趣的吆喝,很快就让阿里木的生意红火了起来。
虽然烤羊肉串的生意很红火,收入也不低,但是阿里木却依然过着寒酸的生活:每天只花10元填饱肚子,住月租只有100元的简陋民房……。
乍一看,阿里木是一个对自己异常苛刻而又吝啬的人,但是了解阿里木为人的人都知道,这些年,阿里木一直都是一个“草根慈善家”——毕节发生山火,阿里木冲在扑火的前线奋力扑火,山火扑灭后政府奖励他300元钱,拿到钱后他直接走进了妇联办公室,把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一起捐给了一个濒临辍学的学生;得知山区一所小学学生们都没有书包,阿里木翻山越岭,把自己购买的200余个书包送到学生们手中;听说有40多个学生因为交不想学费而面临辍学,阿里木顶着大雨把5000元钱送到学校……。
十余年来,无论是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还是贵州雪灾,阿里木都踊跃捐款、捐物,到目前为止阿里木累计捐款捐物价值已超过15万元,相当于捐献了50
万串羊肉串……
爱,是社会前进的动力,阿里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草根”的爱,由这位“草根慈善家”我不由地想起了易可纺家纺品牌理念中所说的那如诗般的话语“山顶覆盖着积雪,倒映在明镜般的湖中,纯净、新鲜的空气掠过松树林,太阳的光芒温暖着青绿的田野……”如果社会上能够有更多向阿里木这样的“太阳”,我们拥有晴天的日子将会更多。
新疆库尔勒人阿里木在过去的近10年时间里,将卖烤肉挣得的十几万元,用于资助当地的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学生。
阿里木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我通过报纸、网络上读到了阿里木的先进事迹,感受很深,很多网友也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的慈善家”。
从新疆到贵州,近乎崇拜般尊重文化的阿里木坚持着一个朴素的理念: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站出来的,都是英雄。
我们首先要学习阿里木的善良。
一个好人必定是善良的,善良是道德的基础。
阿里木能成为人们追捧的道德楷模,成为公众心目中的道德英雄,首先是因为他善良。
其次我们要学习他的俭朴。
古人说:“俭以养德”,真是一点不假,表面上看阿里木的节俭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可细究看来,时节俭成就了阿里木精神。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物质的意念高度集中,大多数人都缺少一中精神和理念,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金钱的奴隶,房子、车子、票子让人疲于奔命,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对幸福的体验却逐渐被物欲和焦虑所冲淡。
我们还要学习阿里木的快乐。
阿里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他既要面对生活条件的艰苦,又要克服语言交流上遇到的困难,可是让人意外的时,阿里木整天乐呵呵地做生意,微笑和快乐的情绪在言语不通的民汉之间就是沟通的桥梁。
用他的话来说:“快乐是一种行为”。
的确,很多生活无忧无虑的人,之所以感受不到快乐,不能享受生活,就是因为缺少对生活中快乐因素的发现,缺少快乐行为。
最后我们还应该学习阿里木的草根精神,阿里木出名了,众多媒体包围着他,闪光灯照耀着他,领奖台上被人群簇拥着,在这种辉煌中,阿里木没有眩晕,没有失神,没有膨胀,他不求虚荣,不恋浮华,没有陷入物欲私念的漩涡,依然保持着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勤劳、朴实、善良的本质。
实际上,打动我们的并不只是这些被媒体宣传后的感人事迹,而是他对待这些铺面而来的荣誉的那份淡然。
当记者采访他,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依旧蹲在地上吃着泡馍说:“这些(荣誉)都只是一场风,终有一天会过去的,我喜欢卖羊肉串,我会继续卖我的羊肉串,去帮助更多的孩子上学。
天山网讯(记者隋云雁报道)2月3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新疆骄傲”阿里木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他用自己的大爱和道德力量再次感动了国人。
感动中国组委会的颁奖辞这样评价阿里木: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
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将来我们夫妻俩还要继续烤羊肉串,继续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建成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3日晚,记者打电话向阿里木表示祝贺,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这一刻,他正陪着妻子在鄯善省亲;这一刻,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正在播放先前录制的“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10年前,维吾尔族汉子阿里木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卖烤羊肉串为生。
2
年后,他开始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并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
8年来,阿里木将卖出的30多万串烤羊肉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助给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010年12月31日,阿里木当选“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
2011年1月2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与回到新疆的阿里木拉钩成为好兄弟,叮嘱他在外务工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并勉励他将这一份暖暖的善心延续下去。
2011年,阿里木继续过着烤羊肉串奉献爱心的生活。
他继续感动着国人,并以高票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阿里木事迹介绍阿里木,男,1971年生,新疆维吾尔族,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和静县人。
1989年在新疆石河子某部服役,1992年退伍后,在当地供销社工作。
1997年供销社破产后,阿里木离开新疆走南闯北,靠卖羊肉串谋生。
2000年,阿里木来到毕节。
2006年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助学金。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贵州省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2011年被评选为“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
39岁的维吾尔族汉子阿里木并不觉得自己是“草根英雄”。
2011年1月13日,他登上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台。
领奖前一天,他却私下问与他颇为相熟的记者:“北京能不能烤羊肉串?我想找个地方,自己烤烤肉串。
几天没摆摊,手痒了……”整整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阿里木烤羊肉串赚钱为生,同时还用卖烤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他的故事,使无数网民为之动容,誉之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平凡如此,却又不平凡如此,阿里木其人其事,缘何打动人心?网络投票高居榜首——是什么让众多网民“力挺”这位新疆汉子?“阿里木是个并不富裕的小商贩,但财富有价,爱心无价。
并不富裕的阿里木用一颗赤诚之心,支撑起最朴实也最沉甸甸的慈善事业。
”——网民“郭杨阳”如此评价。
2010年底,新华社发起“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
作为候选人之一,阿里木最终获得24万多张网络投票,高居榜首。
当年9月,阿里木获评贵州省道德模范,到任刚满一个月的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被其感人故事深深打动,并号召全省人民向阿里木学习。
之后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栗战书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多次“力挺”阿里木。
而在“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发起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也给阿里木投了一票,称他为新疆人民的“好巴郎”。
“一夜成名”之后,他依旧生活俭朴,依旧有滋有味地卖着肉串。
阿里木的感动中国故事阿里木的感动中国故事阿里木,一个从新疆来到祖国内地做烧烤生意的新疆人,一个具有伟大人格并让人佩服的中国人。
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不管是谁,只要能及时站出来的,都是英雄”。
这就是阿里木,一个另人称道的真男人。
以下是阿里木的感动中国故事,欢迎阅读。
阿里木的感动中国故事阿里木全名阿里木江·哈力克,维吾尔族人,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和静县,曾经在不对服过兵役,1992年退伍,退伍之后在当地的供销社工作。
直到1997年,阿里木离开了新疆开始南走北闯,靠着卖羊肉串谋生。
2001年,阿里木只身来到了贵州省毕节市。
在毕节,阿里木把主要靠卖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赠资助了上百名各民族贫困学生。
这些年,阿里木曾牵着马沿着陡峭的斜坡,给山坳里的孩子送去新书包和文具;曾只身前往玉树地震灾区救灾;在毕节学院、贵州大学他设立了这些学校金额最小而分量最重的助学金“阿里木助学金”。
一件15元的粗线毛衣,这个身材壮实的新疆汉子一穿就是4年多,一个馕加一杯水,常常就是他的一顿饭。
“很多有钱人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太复杂,我不喜欢。
生活嘛,吃饱就可以了”。
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其实,阿里木的全名叫阿里木江·哈力克,因为“阿里木”简洁上口,毕节人就这么称呼他了。
后来,大伙也就叫他阿里木。
在2010年年末,阿里木有点忙。
由新华社主办的“感动2010年”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中,阿里木入选成为60名候选人之一,他的故事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
就在2010年1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还顶了他一票:“民族兄弟阿里木,靠好心人帮助的百元本钱,烤卖30万串羊肉串,历经八年之久,攒十余万资金,全部回报社会,我为之动容!他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一员,是新疆人民的好巴郎!我顶阿里木兄弟一票。
”维吾尔族汉子感恩回馈牵出慈善情阿里木背着烤肉炉子开始闯荡始于1997年,陕西、北京、四川、广西、云南等地都留下过他执著而忙碌的身影。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陆希致“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导写材料作文●高三·侯昕玥【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十岁的阿里木十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
毕节有不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
八年来,阿里木把卖出三十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十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何谓慈善?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曾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从纵向关系讲,父母对子女的爱谓之慈;从横向关系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即为善。
所谓慈善,就是富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
由此看来,慈善与爱心、奉献是形影不离的,慈善和奉献是爱心的表现形式。
阿里木是个小人物,他地位卑微,但却不忘记自己作为一介公民的责任,他用烤羊肉串积攒起来的十多万元钱,全部用来资助上百名贫困学生,被称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这是从草根中生长出来的慈善家。
对于这个材料,我们首先应该筛选出材料所揭示的道理,然后再确定立意。
经过阅读分析,可知它蕴含如下道理:第一,“慈善”没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只要愿意去做,彰显的都是“慈善”之心。
第二,世间“大事”都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的,做“慈善”也是这样。
第三,每一位社会公民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有时候,那些社会责任感颇强的人往往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
围绕这些道理,拟定诸如“慈善不分贵贱”“勿以善小而不为”“小慈善,大奉献”“草根里长出的爱”等等,都是不错的题目。
【写作误区】慈善不讲贫富,他总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
但是有些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却往往引申太远,论述做小事的重要性,如“说小”“积小成大”等,行文中又与慈善内容无关,犯有严重偏题的错误。
感动新疆人物故事王燕娜,女,汉族,27岁,共青团员,新疆大学法学院学生。
20XX年3月,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被查出患有急性肾衰,生命危在旦夕,须立即做换肾手术,而他家中所有直系亲属都不符合换肾标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XX年9月17日,王燕娜瞒住家人,辞去临时工作,主动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挽救毛兰江的生命。
医院两次拒绝了王燕娜的请求,最终王燕娜的父亲站出来支持她。
20XX年3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二人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手术,这次手术也成为新疆医学史上第一例不同民族之间无偿捐肾手术。
王燕娜用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感人篇章。
吴兰玉,女,汉族,75岁,兵团建工师达丰社区居民。
1990年,吴兰玉27岁的儿子李培川不幸患上尿毒症。
为了给儿子治疗,吴兰玉倾尽所有,又借了5.5万元钱。
然而李培川终因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于1999年8月离开人世。
在这期间,吴兰玉的丈夫李升然也不幸患肝癌去逝。
丈夫和儿子的相继去逝并没有使吴兰玉一蹶不振,她决定捡废品卖钱来偿还5.5万元借款。
“我吴兰玉虽然很穷,但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对得起大家!”这是吴兰玉对大家的承诺。
邻居唐坤莲曾给吴兰玉借了1.2万元钱,她的女儿后来也患了重病。
吴兰玉知道后非常不安,每天奔波20多公里拼命干活。
两年后,当吴兰玉把1.2万元钱悉数还给唐坤莲时,唐坤莲惊讶极了。
此后,吴兰玉又用了7年时间,最终将剩余债务全部还清。
索英,回族,今年53岁。
她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一位普普通通的水电站下岗职工。
20XX年,新源县第八中学学生餐厅建成,索英承包下了学校三楼清真食堂。
从20XX年开始,她就未曾间断过对贫困学生的资助。
三年来,受过索英资助的新源县八中学生达到120多名。
只要看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索英都会主动询问,并给予帮助。
每到学校新学期开学,她都主动找到学校,索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单,然后免费让这些学生在自己承包的食堂里吃饭。
王燕娜,女,汉族,27岁,共青团员,新疆大学法学院学生。
2007年3月,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被查出患有急性肾衰,生命危在旦夕,须立即做换肾手术,而他家中所有直系亲属都不符合换肾标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07年9月17日,王燕娜瞒住家人,辞去临时工作,主动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挽救毛兰江的生命。
医院两次拒绝了王燕娜的请求,最终王燕娜的父亲站出来支持她。
2008年3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二人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手术,这次手术也成为新疆医学史上第一例不同民族之间无偿捐肾手术。
王燕娜用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感人篇章。
吴兰玉,女,汉族,75岁,兵团建工师达丰社区居民。
1990年,吴兰玉27岁的儿子李培川不幸患上尿毒症。
为了给儿子治疗,吴兰玉倾尽所有,又借了5.5万元钱。
然而李培川终因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于1999年8月离开人世。
在这期间,吴兰玉的丈夫李升然也不幸患肝癌去逝。
丈夫和儿子的相继去逝并没有使吴兰玉一蹶不振,她决定捡废品卖钱来偿还5.5万元借款。
“我吴兰玉虽然很穷,但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对得起大家!”这是吴兰玉对大家的承诺。
邻居唐坤莲曾给吴兰玉借了1.2万元钱,她的女儿后来也患了重病。
吴兰玉知道后非常不安,每天奔波20多公里拼命干活。
两年后,当吴兰玉把1.2万元钱悉数还给唐坤莲时,唐坤莲惊讶极了。
此后,吴兰玉又用了7年时间,最终将剩余债务全部还清。
索英,回族,今年53岁。
她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一位普普通通的水电站下岗职工。
2009年,新源县第八中学学生餐厅建成,索英承包下了学校三楼清真食堂。
从2009年开始,她就未曾间断过对贫困学生的资助。
三年来,受过索英资助的新源县八中学生达到120多名。
只要看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索英都会主动询问,并给予帮助。
每到学校新学期开学,她都主动找到学校,索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单,然后免费让这些学生在自己承包的食堂里吃饭。
提起她,熟悉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阿里木事迹观后感阿里木,他是一名很普通的维吾尔族的叔叔。
在1971年的一天,库尔勒市和静县的一间屋子里面,拥有着爱心而又善良的他来到了世界上。
他当过军人,从而变得有气质和素质;他在供销社工作到那里破产为止,因此明白了商业里的一小部分的工作顺序;现在的他离开了新疆走南闯北,就靠他唯一会的烤羊肉串为生……但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叔叔,却在xx年毕节学院设立了阿里木助学金。
还获得了“烤羊肉串的慈善家”之称,并且是贵州省第二届“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
他陆续把自己辛辛苦苦卖烤羊肉的钱全部捐献给贫困生、需要捐献的地方。
可他自己却穿着便宜衣服、打折的鞋子,吃着快要坏了的水果和简简单单的每顿饭。
如果我们赚到了钱,多的会买车买房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少的则会买衣服买鞋子买食物,或是去外面吃顿饭慰劳慰劳自己。
可是阿里木叔叔他比我们能赚到钱的方法少,因为他没上完学,他比我们赚钱赚的更辛苦,因为卖一串羊肉串的毛利才不过3毛,他还要花时间烤羊肉串。
想到这些,不禁促使我好好学习。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阿里木叔叔一样,把自己的零花钱或是压岁钱也捐出来,哪怕只是1元钱也好,5角钱也罢,那都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它都代表这我们有一丝爱心,有一颗善良的心。
人多力量大嘛!如果全中国每一个人都捐一元钱,那差不多有12亿多!多么可怕的数字!即使有的人不像阿里木叔叔这样真心真意的捐钱,哪怕他只是为了名利,但也捐了,总会有用的,不是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阿里木叔叔就是被他人帮助过,所以才开始帮助别人,因为他感受到了被帮助的感动和快乐,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滋味有多么甜,如同一口蜂蜜一般,“吃了”心里就甜滋滋的。
这也让我明白了助人为乐有多么好,也明白了要知恩图报。
有句话说得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但是阿里木叔叔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还坚持8年捐资助学,就因为他的心简单,他的人简单,才能心无旁骛地奉献爱心,什么富贵荣华美食锦衣虚名美誉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