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自考课程《物理(工)》教学重点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自考物理(工)复习重点(4)第四章热力学基础本章研究的也是物质热现象和热运动的学科,但热力学主要是从能量不雅点出发分析研究在物质热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有关热功转换的关系和条件。
因此要把握住能量这个主线,分析能量转化和传递时所遵循的规律。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两个定律:热力学第必然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一部分:热力学第必然律一、功与热量(领会概念)先理解一下“热力学系统”这个概念,就是指在热力学中研究的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体(气、液、固都可以)。
功和热都是一种“过程量”,也就是说,功只是在作功才有意义,热量也只有传递时才有意义。
我们不能说这个系统拥有多少“功或热量”,只能说,这个系统对外作了多少功或传递了多少热量。
要注意的是一个热力学系统具有必然的内能,虽然它与功和热量的单位相同,但这是一个状态量,也就是说,它与过程无关。
即使不作功,它也是存在和有意义的。
二、热力学第必然律、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内能的概念(领会):一个热力学系统,在其处于必然状态时,具有必然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如上一章讲到的气体所具有的内能,这从微不雅上讲是由分子热运动形成的)热力学第必然律(综合应用)热力学系统在从平衡状态1向平衡状态2的变化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W’和外界传给系统的热量Q二者之和是恒定的,等于系统内能的改变E2E1.用简单的表述可以这样理解:系统的吸热等于内能增量与对外所作功的和。
即Q=E2E1+W (这个公式的各种变换形式应十分熟悉,总的一条,就是能量应该守恒,一个系统不成能产生能量,也不会消灭能量)所谓“第一类永动机”就是不需要外界能量供给却能不竭对外做功的机器,这相当于上面公式中的dQ=0,而(dE+dW)不为0.这是不成能实现的。
三、平衡过程中功、热量和内能增量的计算(综合应用)这一节就是对上面定律的细分解作计算,按照三个计算公式,应能对“平衡过程”中各个参量进行求解。
平衡过程:就是指系统所经历的中间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
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关键词]物理教学突破重点突破难点重要的、难懂的概念和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用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
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
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
怎么办呢7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
二、抓关键,抓本质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
电磁学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又是本质,记住它并不难,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对“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回路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这样的问题,有的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流产生。
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
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
又如,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这个关系大多数学生记的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这就是对N1:N2=11:1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
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三、认识要全面,分析要细致对学生来说,由于总结、归纳能力差,对知识点认识不全、分析不细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关于“电阻”的问题,尽管比较简单,但归纳起来内容也很丰富(1)用电阻定律来计算电阻:(2)用“伏安特性曲线”来表示电阻,(3)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的变化对电路的总电阻、电流。
物理(工)串讲讲义第一讲 力学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按内容可分为运动学与动力学。
运动学研究的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运动及其变化的原因。
第一章研究质点的运动状态描述和牛顿运动定律,第二章进一步研究力的时间累计效应和力的空间累计效应,以及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的重点是位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是圆周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熟练应用。
第二章的定理、定律公式很多,理解三个定理(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和三个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熟练地应用它们解决力学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而动量定理、功能原理、刚体定轴转动定律是本章的难点。
力学的常见考点有:描述质点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几个物理量,几种常见的力(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和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及其综合应用,动量、冲量与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功与动能定理,保守力与势能、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一、质点运动学1、描述质点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几个基本物理量这方面的考核要求是领会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参考系和坐标系位置矢量 )(t r r =或 )()()(k j i r t z t y t x ++=描述质点在空间的位置。
位移矢量概念 r r r )()( 12t t -=∆或 k j i r z y x ∆+∆+∆=∆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
速度 d d tr =v 或 d d d d d d k j i k j i x z y t z t y t x v v v ++=++=v 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加速度 d d d d 22t t r a ==v 或 k j i k j i a z y x z y x a a a tt t ++=++= d d d d d d v v v 描述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自学考试师范类物理专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学考试师范类物理专业是一门涉及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
物理专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实验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自学考试师范类学生的重要学科之一。
一、学科基础二、学习方法自学考试师范类物理专业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要建立起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牛顿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要注重逻辑推理和思维训练,物理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性和思维能力的学科,要多进行练习和思考。
三、实践能力自学考试师范类物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
在学习物理实验课程时,要注意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来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验证。
四、技能培养自学考试师范类物理专业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比如计算能力、模型建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掌握物理学中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物理学问题。
还要注重建立物理模型,将物理现象与数学工具相结合,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的物理模型。
五、思维培养自学考试师范类物理专业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注重思考和思维训练。
在学习物理专业的过程中,要多进行思考和讨论,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还要注重跨学科思维,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自学考试师范类物理专业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出具有科学思维、逻辑推理、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物理学人才,为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共XXX字】。
物理自学心得(优秀5篇)物理自学心得篇1我的物理自学之旅:从理论到实践,探索科学的奥秘自我开始自学物理以来,我的理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希望它们能激励更多的人加入自学的行列,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学物理并非易事。
虽然我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更深入的内容需要我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发现,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逐步理解物理学的精髓。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解物理公式是最大的挑战。
单纯的记忆这些公式并不能满足考试的需求,我必须深入理解它们,知道它们如何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它们。
这是一个既痛苦又有趣的过程,但我知道这是提升物理能力的必经之路。
我常常借鉴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我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物理概念。
例如,当学习动能和势能时,我通过想象一个球在不同高度的势能来理解这两个概念。
这使得物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些概念。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尝试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或者测量重力加速度。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理解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
最后,我发现阅读是学习物理的最好方法。
我阅读了大量的物理教材和科学论文,这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也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自学物理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验,我们可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学,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物理自学心得篇2我的物理自学之旅:从困惑到领悟自从我决定走上自学的道路,物理便成为了我探索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学物理的过程既充满了挑战,也饱含了乐趣。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物理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逐渐理解了自学的重要性。
我选择自学物理,是因为我渴望探索世界的奥秘,而学校物理课程无法满足我的需求。
我渴望理解物理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定理。
我开始了我的自学之旅,从基本的物理概念开始,逐步深入,直到我掌握了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热力学原理,电磁学理论等等。
物理学自考
【原创版】
目录
一、自考物理学的意义
二、自考物理学的内容
三、自考物理学的学习方法
四、自考物理学的考试策略
五、自考物理学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自考物理学的意义
自考物理学是自考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考生提高科学素养,还能够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自考物理学还能够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使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自考物理学的内容
自考物理学的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
这些内容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旨在帮助考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自考物理学的学习方法
自考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堂学习、实验操作和自主学习等。
考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自主学习拓展物理学的知识面。
四、自考物理学的考试策略
自考物理学的考试策略包括复习重点、练习题目和模拟考试等。
考生
可以通过复习重点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题目提高物理学的应试能力,通过模拟考试熟悉物理学的考试形式。
五、自考物理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考物理学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深感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自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要为学生们传授物理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反思、总结,以下是我对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在物理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教学目标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规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物理实验、课题研究等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1. 突出重点,把握难点。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重点知识、重点问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2. 结合实际,注重实践。
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观察、探究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3. 激发兴趣,培养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4. 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1. 采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运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3. 开展实验探究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4. 组织课外活动。
开展物理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如何解决好物理教学重点难点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哪里?教学的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概念与规律的建立过程(突出学生的体验过程);二是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点拨思维和发展思维能力);三是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意识、教会学生探索方法);四是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时要突出重点,首先,应围绕着重点知识处理和组织全部教学内容;其次,在时间分配上要保证重点知识讲授的时间;另外,还必须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在练习的分配上,作业的安排上,重点知识都应占有较大的比重。
物理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规律的建立、物理情景的想象等构成了诸多教学难点。
那么,如何突破难点?下面介绍几种方法:1、开拓思路,教会方法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学难点是由于思维方法的障碍造成的难点,可以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比喻、类比和举例等方法,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窍门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授之以渔”。
例如高中物理“竖直上抛运动”的教学中,为了降低难点,将整个过程分解为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进行讲授,而在学生掌握了同一直线上矢量的运算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的基础上,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将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过程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学生透彻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突破了竖直上抛运动这一难点。
又如初中物理“电流”“磁场”的教学中,由于电流和磁场都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存在,可采用类比和比喻等方法:把电流类比为水流,把磁场比喻为有磁感线的“场”。
对于形成或推导的过程较复杂的知识以及涉及的面广量多的知识,则可分为几步,由简到繁、有定性到定量、有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逐步解决。
2、巧用实验与教学媒体如果是由于学生缺乏感性知识,而知识又过于抽象造成的难点,可以运用各种实验和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地感性材料,或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出结论。
第1篇一、引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科学,它涉及了自然界中广泛的现象和规律。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一直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物理教学方法及心得。
二、物理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2.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1)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1)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目录:第一部分:教材公式 第二部分:教材知识点串讲第一部分:教材公式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p6dtdr t r v t =∆∆=→∆0lim (瞬时速度)p7 22lim dtr d dt dv t v a t ==∆∆=→∆(瞬时加速度)2021at t v s += as v v o t 222=-P11Rv a 2=(圆周加速度) 22222)()(Rv dt dv a a a n r +=+=(圆周加速度)P12 dtd t w t θθ=∆∆=→∆0lim (角速度)Rw dtd R t R t s v t t ==∆∆=∆∆=→∆→∆θθ00lim lim (圆周运动速率)P13 R w Rv a n22==(圆周运动的法向加速度)P1622121r m m GF F ==(万有引力定律)P17 N s F F μ=max (最大静摩擦力) N F F μ=(滑动摩擦力) 第二章 守恒定律 P26Fdt I t t ⎰=21(冲量)P27tmv mv F P P I ∆-=-=1212(平均冲力)P301221P P Fdt t t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若在一定的过程中所受外力之矢量和等于零或完全不受外力。
00=-p pP33θθsin sin mv r p r L ⨯=⨯= (角动量)M= r*Fsin θ(力矩=力臂*力)P35⎰-=2112t t L L Mdt (角冲量)dtdL M =P38⎰•=b aab dr F WP39 v F v F dtds F dt dr F dt dw p •=====θθθcos cos cos (功率)P40ka kb ab E E W -=(质点的能动定理)222121b a x x ab kx kx kxdx W ba-=-=⎰(弹性力做功) P44mgh E p =(重力势能)P45 221kx E p=(弹性势能)P470E E W W -=+非保内外(质点系的功能原理)∑∆=ii i r m J 2(转动惯量)221mR J =(圆盘转动惯量) ⎰⎰==vmpdv r dm r J 22JW L =(角动量=转动惯量*角速度)dtdL dt Jw d dt dw JJ M ====)(α⎰⎰-=-==tt LL Jw Jw L L dL Mdt 00(角冲量,上式角动量定理)常量==Jw L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合外力矩M 为0,第三章 气体动理论 P69RT MmvRT pV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R=8.31 J/mol.k ) nkT VNkTp ==(其中n=N/V 是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即分子密度,N 为分子总数,V 为体积,K 为玻耳兹曼常数=1.38*1023J/K ) P72 tn v m n P ε32)21(322==(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KT v m 23212==ε(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气体温度成正比,平均平动动能计算)kT ik 2=ε(分子的平均动能) RT ikT i N N u A k A 2)2(===εRT iv RT i M m U 22==(热力学能) MRT M RT mN T kN m kT v A A p 41.1222≈===最概然速率MRT M RT m kT v 60.188≈==ππ(平均速率)MRT M RT mkTv v rms 73.1332≈===方均根速率第4章 热力学基础⎰=21V V pdV W (体积功)2/,iR C m V =摩尔定容热容2/2(,R i C m p )摩尔定压热容+=12,,(21T T vC dT C v Q m V T T m V V -==⎰:等体积过程吸收的热量理想气体等压过程:理想气体等体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压过程吸收的热量:0);()(12,12,,21=-==∆+∆=-==⎰V m V V m p T T m p V W T T vC Q U W U Q T T vC dT C v Q )()()(12,121221T T vC U T T vR V V p pdV W m v v v p -=∆-=-==⎰R i R R i C m p 222,+=+=P89)(12,T T vC U m v -=∆(任意过程你的理想气体热力学能变化)P90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ii T T vC T d C v Q m p T T m p 2)(12,,21+=-==⎰γP912112ln lnp p vRT V V vRT W Q T T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P93)()(21.,12,T T vC T T vC U W v m v Q -=--=∆-=(Q=0,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气体以降低温度,减少系统热力学能为代价对外做功能) 热机循环循环效率(热机效率)做功后低温热量为高温热量,,12121211Q Q Q WQ Q Q Q W -==-=η第5章 静电场 P108 221r q q kF =(库伦定理) P109(真空中库伦定律)re r q q F 221041πε=P111 r re r qq e r q q q FE qF E 2002210004141πεπε====(点电荷电场强度)P117ES =Φ(电场强度通量)高斯定理:静电场通过任何一闭合曲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等于1εεεqq EdS e ise =Φ==Φ∑⎰⎰如果任意闭合曲面S 不包围电荷,则电场强度通量必定等于零。
如何把握自考课程《物理(工)》教学重点之我见作者:马禄彬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05期[摘要]《物理(工)》是自考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教师如何把握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成功应对考试的关键。
通过对近年国考试题的统计分析,结合试题特点以及出题规律,提出了应对策略。
对各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希望给教师及自考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物理(工);教学重点;考题分析[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124-03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61[本刊网址]http://物理(工)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2007年5月颁布的《物理(工)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物理(工)》(吴王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教材为命题范围。
相对《物理(工)》(丁俊华、祁有龙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原教材,考试范围由原来的七个篇幅改为目前的五个篇幅,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波动和光学以及近代物理学共12章。
根据命题要求,要科学地、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注重对主要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分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初步掌握应用物理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知识点繁多、考查范围广、概念抽象,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在以往的考试过程中,属于学习难度较大、通过率较低的课程之一,因此,作为助学教师,应该把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有效的指引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物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课程的考试大纲、了解本课程的考试动态、分析试题的特点并找出出题规律、总结提炼各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及重要公式,这样才能掌控教学重难点、才能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进而达到教学助学的目的。
笔者通过分析近年的国考试卷,根据出题的规律及试题特点,提出了应试策略,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列出了各章必备的知识点,另外,就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希望给各位老师及考生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历年国考试题分析纵观历年真题,不难发现,物理(工)的全国自考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以及分析计算题,从2008年4月份的考试开始,在分值分配上,2010年以前采用:选择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填空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计算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分析计算1小题,共10分,2010年后:计算题改为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而分析计算题改为12分。
历年真题考查全面、紧扣考试大纲,认真分析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也有助于考生了解各章的分值分配情况以及考查方式,在复习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为此笔者对2008年4月份到2014年4月份共19份试卷进行了如下统计分析:(一)各章分值(比重)统计根据考试大纲,考查的知识点遍布于各章,但是分值比重有明显差别,依据各章分值比重统计,不难发现:所占比重最大的为第2章:守恒定律,占总分的14.3%,比值最小的为第11章:狭义相对论,仅占总分的4.5%。
可以依据分值比重大小,将全部内容简单的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平均分10分以上:第1、2、6和10章,第二类:平均分6-10分:第4、5、7和9章,第三类:平均分6分以下:第3、8、11和12章。
所以,在进行教学和复习时,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教学重点。
另外,从数据中我们发现:第一类中四章内容的平均分之和为:47.5,接近总成绩的50%,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特别重视。
(二)各章题型统计物理(工)自学考试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同题型的试题考查的侧重点不同,选择题能比较确切地测试学生对概念、原理、性质、法则、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考查较为全面。
填空题要求准确性,要对课本中的概念、陈述等内容有精确的认识,而涉及计算时只要结果,突出训练考生准确、严谨、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
计算题除了考查学生对相关定理、定律的掌握程度以外,还要求熟记相关公式并能运用,并在解题过程中列出计算及推导步骤。
分析计算题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知识的系统化,作答过程中还要求考生进行适当的分析说明,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各章题型统计数据,在以往的试卷中,对各章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差别明显,选择题中第1章的内容出现的次数最多,平均出现次数为51/19=2.7,即平均每份试卷中有近3道选择题来自第1章的内容,出现次数较小的有第2章和第4章,在每份试卷中的平均出现次数仅为4/19 =0.2和11/19=0.6,而其它各章在每份试卷中平均出现的次数都在1-2之间。
填空题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也为第1章,平均出现次数为24/19 =1.3,出现的次数最小的为第10章,平均出现次数为0。
计算题中出现的次数较多的有第4、6、10章,每章的平均出现次数约为0.7,出现的次数较小的有第11、12章,平均出现次数为0。
分析计算题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为第2章,平均出现次数为12/19 =0.6,其次是1、4、5、6、7章,平均出现次数约为0.1,而其它章节为0。
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在复习过程中,针对第1、3、5、7、8章的知识点,应加强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针对第2章的知识点,加强分析计算题的训练;针对第4、6、9章的知识点,加强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的训练;针对第10章的知识点,加强选择和计算题型的训练;而最后两章在以往的考题中并没有出现计算题和分析计算题,所以主要加强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
综上所述,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确定:第1章的选择、填空题,第2章的分析计算题,第6章的选择、填空、计算题以及第10章的选择、计算题为本课程复习训练的重点。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各章没有出现的题型并不代表在下一年的考试中就一定不会出现,考生只有真正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重要知识点归纳“抓考点、善总结”只有将教学重点切实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教学内容上,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抓”什么呢?我认为重要知识点以及相关公式是关键。
只有吃透课本,熟悉公式才能应对考试中的各类题型。
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归纳了各章的重要知识点,参照教材《物理(工)》,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圆周运动中切向和法向加速度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质点的运动学方程的求解,第2章:三大守恒定律及应用(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转动定律、角动量定理及应用,第3章: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及应用、热力学能公式及应用、三个速率(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的求解,第4章:两个热容公式(摩尔定容热容、摩尔定压热容)、三大等值过程(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中三个量(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热力学能增量、系统吸收的热量)的求解、热机效率计算,第5章:库伦定律及应用、两个定理(高斯定理、静电场环路定理)及应用,第6章: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第7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自感及互感,第8章: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及应用、简谐振动的速度及加速度公式、简谐振动的能量(势能、动能)求解、同方向、频率的简谐振动合成,第9章:平面简谐波的公式及应用、驻波公式,第10章:杨氏双缝干涉中明纹及暗纹公式、等厚干涉中空气劈尖、牛顿环的明暗纹计算、单缝衍射中明、暗纹位置、中央明纹半角宽的计算、光栅方程及应用、光的偏振中马吕斯定律及布诺斯特定律,第11章:狭义相对论中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公式及应用、质能转换公式的应用、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第12章:光电效应及应用(光子质量公式、爱因斯坦方程、截止频率的计算)、德布罗意假设及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探析(一)针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全日制自考学历层次包括:专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自考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物理知识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基础不同的班级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以基础知识讲解为主,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相关数学、物理知识的补习,帮助其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基础较好、有潜力的学生,鼓励其勤学多练,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同时拓展知识面,进而增强自学能力。
(二)突出重点内容“有的放矢”怎样帮助学生成功应对考试,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呢?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人手。
一方面要突出重、难点,合理安排课时,适当增加在考试中分值比重较大部分的课时,例如前面分析提到的第1、2、6、10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精讲,另外,在教学安排中,要预留一定的系统化复习时间。
另一方面要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首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反对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加强物理思维的培养;其次,强调知识点的纵向差别及横向对应关系,方便理解和记忆,纵向方面,例如:第3章中,三个速率(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的公式差别、第4章中,三大等值过程(等体、等温、等压过程)中求解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热力学能增量、系统吸收的热量的公式区别等,横向方面,例如:第1章的质点运动和第2章的刚体定轴转动中的物理量和运动规律(公式)可以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第5章的高斯定理与第6章的安培环路定理具有相似的积分形式等;最后,要善于归纳总结,教师的板书要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使学生的课堂笔记成为复习的帮手,这就要求教师整理的内容精准、全面,除了重点知识点、基本公式以外,还应包括课本中没有明确给出的推导后的公式、典型习题的计算过程等。
例如:第9章中三种不同的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形式等。
(三)注重能力培养“授之以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物理(工)课程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将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发展服务。
所以教师在教学或助学过程中,不仅要以学生通过考试为目标,更应该重视学生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包括归纳、演绎、类比等常用的思维方法。
鼓励学生推导、验证一些基本公式,对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进行演绎推理,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其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物理方法解决日常问题,通过提高识别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而使工科物理学在教育中的意义得到真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