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课堂笔记

第一课课堂笔记

第一课课堂笔记
第一课课堂笔记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意:

天上的鸟儿高飞远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慢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这句诗既写了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这句是运用(拟人)的写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之情。(“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意: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

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这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

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潭面,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

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词意: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词意:

春回大地的时候,每当太阳升起,江边遍地开放的鲜花比燃烧的火焰还要红,轻轻

流淌的江水碧绿碧绿,如同是用蓝草染出来的。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能不忆江南?

词意: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圣才出品】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人类传播的过程及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本章的重点包括:“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见表4-1)★★

表4-1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考点二: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 它是传播学史上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5W模式”见表4-2。 表4-2 “5W模式”

图4-1 “5W 模式” 2.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由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1949)一文中提出。香农—韦弗模式见表4-3。 表4-3 香农—韦弗模式 图4-2 香农—韦弗模式

考点三: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 E. 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见表4-4。 表4-4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图4-3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见表4-5) 表4-5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转载 如何整理课堂笔记

转载:小学生怎样记课堂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有什么好处。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班的学生都要求记课堂笔记,而且每堂课在我走进教室之前笔记本就是打开着的,省得一到让学生动笔的时候课堂就有一段时间显得特别混乱,转身掏书包找练习本、铅笔、橡皮掉在地上,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笔记就是学生对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做书面记录,并把它作为今后复习和学习的重要资料,好处有很多,比如有助于知识的存储和记忆,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较短。再有就是回到家里复习或等到期末复习的时候课堂笔记就派上用场了。 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 一、在书本上作“旁注”。 有的时候老师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学期下来,翻开学生的教科书时像新的一样,一个字也没有。这样的学生积累的东西一定特别少。认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重点例如一些词语的解释、重点的段落,或用画线、或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写一些简单的注解等标注出来。比方说重点的地方可以用直线画下来,比这个还重要的内容用波浪线现出来,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画一个问号,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用圆圈、方框圈起来。总之教科书不能空着,不能学过了还和新的一样!这不利于积累,复习时也没有依据。毕竟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定会有精彩的部分,这些精彩有时是转瞬即逝的,可能课堂上你还记得很牢固,但你保证不了过一段时间不遗忘,如果你记笔记了,做标注了,复习时当你看到你的标注,课堂精彩处的镜头就会马上再现,可能一些知识点很快回到你的记忆当中。 二、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包括语文、数学、思品与社会、科学等等,这是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笔记本不是要你把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每一个学科的记录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说数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书本上都有,所以这些不必记,在书上画上重点号就可以,但一些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题的技巧等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老师用很长时间、甚至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说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记下来?语文课上一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特点等书本上可能没有作注解,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根据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定会对这些作出简要介绍,这也是老师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笔记的重点。这样复习的时候效率才会高,积累的东西才会多。为什么说每一个学科要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呢?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的时候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找来找去的效率不会高。 三、学会在笔记中质疑。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有的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方法也掌握了,课听得认真、笔记记的详细,学习成绩本该提高得很快,可就有个别学生的成绩提高起来还很慢,成绩好的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得也不够好,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没后劲。什么原因?其一、写字速度慢,课堂只为记笔记而记笔记,有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讲解。其二、学生不会思考!课堂只为了记而记,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或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所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要学会记重点,留下一些时间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然后留在课后思考、与人交流,这样才会有发展。记完课堂笔记后,一定要记得整理。因为课堂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快于学生动笔记录,所以没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学比较一下,把自己没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笔记上,使笔记更趋于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识点掌握有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记忆和复习的过程,一定要趁热打铁,不要拖拉。

大众传播学笔记

二、媒体分析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P118-121 关于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社会影响的著名理论,由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 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等。 (1)“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诞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②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综合的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 ③“热媒介”和“冷媒介”。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这个观点,在于说明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把关理论(结合实际)P131-134 (1)“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即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最早是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1950年,怀特将其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ing)”模式。但怀特的“把关”模式只强调编辑的“把关”作用,而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一个整体过程。 (2)“把关”过程的实质: 大众传播对新闻”把关”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考虑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分析,而是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虑进来. ①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②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③传媒的“把关”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3)“把关”标准 时间跨度、强度、明晰性、文化接近性、预期性、出乎意料、连续性、组合性、社会文化价值 把关标准: 新闻信息由两个本质属性: (一)新闻信息必须有真实性,它传达的是客观的事实而不是虚构或捏造的事物 (二)新闻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新意,这时的事件、历史的回忆等等,不能成为

数学课堂笔记

第八周10月18日~10月22日例题 例1. 解方程: (系数化1) (1) x =36 (2) x -=52 (3) x =164 (4) x -=2 105 (5) ..x =0311 (6) .x -=1580 例2. 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 例3. 解方程: (合并同类项) (1) x -=235 (2) .x +=1 0203 x x x --=13154 例4. 解方程: (移项) 例5. 解方程: (去括号) x x -=+320425 ()()x x x --=++371323 例6. 解方程: (去分母) (1) x x x x +++=21133327 (2) x x x ++--=-31233522510 (3) .....x x -+= 050130040206 绝对值方程 例1. 若||x =3,则x = . 例2. ||x +1=3 例3. ||x --12=3

例4. ||||x x ++-12=5 (利用“零点分段法”分类讨论并化简) 含参数的方程 例1. 解关于x 的方程:ax b = 例2. 解关于x 的方程:mx n x m +=-2 (m ≠2) 补充练习: (1)如果x x =-13122,那么x = (2)如果x y -=+11,那么x = (3)如果 a b =-1 33,那么a = (4)如果a -=23 32 ,那么a = (5)判断 A. 如果m n =,那么am an =. ( ) B. 如果am an =,那么m n =. ( ) C. 如果m n =,那么 m n a a =. ( ) D. 如果m n a a =,那么m n =. ( ) E. 若xy y =,则x =1. ( ) F. 若ax =1,则x a =1 . ( ) (6)下列各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_______________ ①a -=530;②x +1;③m m -=263;④x y +=24;⑤ab c +=4;⑥x x -=51;⑦x =1 5;⑧x =1. (7)按要求填空,并写出计算过程: (?4 )(-?3 )=14. (1)括号内两数相同;(2)两数互为相反数;(3)两数之和为4.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讲第10课 谈中国诗 教学资料 人教新课标必修5

【讲】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教学目的] 1.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 2.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设想]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中国文学首先是诗歌,由《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预读课文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如何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作为一名学生,记课堂笔记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有些同学听课与记笔记常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呢?下面给同学们一点建议 一、记笔记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让大家分清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迅速地记下来。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二、记笔记要把握时机,即什么时候记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三、笔记应记在哪里 一般说来,应根据实际情况,可记在课本上、学案上,也可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但多数情况下是两方面兼而有之的。 (一)在课本上记笔记可以选择如下方法 1.符号笔记。就是在书上做记号,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如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当然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用黑色表示疑问。做符号笔记,符号种类不易太多,最好在做笔记前读懂整个内容,对难点、重点有一定把握,这样才能做得准确。 2.批语笔记。就是将某部分的要点、疑问或补充记在书的空白处。如对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理解,对某

复旦高级英语第一课课文翻译

坤塔娜 坤塔娜这一周要满11岁了。她迈入青少年期的过程我只能用神气自信来形容,看着她从襁褓里一路成长,就像看棒球手桑迪·考法克斯投球或是比尔·拉赛尔打篮球那样精彩。他们身上都有着一股不经意的傲气,觉得没有人能够做的比他们更好。然而,对于一个父亲来说,看着女儿一天天成长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一次生日她都变得越来越像我们,一个大人,而我们却还沉浸于她孩提时的记忆。我记得第一次看见她是在圣约翰医院的育儿室。探望时间已经过了,我和妻子站在玻璃隔音墙外张望着,猜想摇篮里的孩子们哪一个是我们的。随后,一个带着口罩的护士从后面的房间出来,手里抱着一个正在张牙舞爪的头上绑着蝴蝶结的黑发婴儿。她才刚出生不到十七个小时,脸上的褶子还没打开、红扑扑的,手腕上的身份证明印的不是我们的名字,而是两个字母“NI”。“NI”代表着“信息不详”,是医院给准备被领养的婴儿的代码。昆塔娜是领养的。 对于我们来说,说出这几个字/公开这一点并不困难,尽管会引来尽管用意善良却让人不爽的赞美之辞。“就算她是你们亲生的,你们也不可能更爱她了。”每当这种时候,我和妻子都沉默不语,勉强从齿缝里挤出一点微笑。然而,我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面临只有我们这些养父母才会面临的时刻——我们的女儿要决定是否去寻找她的亲生父母。 我记得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不少广播剧是围绕领养展开的。通常剧情都起因于一个孩子意外得知了自己是被领养的。这些消息只能是意外得知,因为在那些日子里,父母告诉子女他们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都被认为是有悖伦常的。

如果这个秘密不得不被泄露,通常都会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附加情节,如当孩子还在襁褓时,他的亲生父母就已双亡。一场车祸也被认为是送走双亲最迅速有效的方式。我的一个同龄人,当时是一名年轻的女演员,直到二十二岁成为她生父小笔遗产继承人时才得知自己是被收养的。她的养母无法亲口告诉她遗产的来历,便把这个任务托付给了威廉姆·毛利事务所来完成。 如今,我们对此比以前开明了,心理学也证明了这样一味地隐瞒真相只会带来伤害。当坤塔娜出生时,她是被接生她的妇产科医生私下交给我们的。在加州,这样的私下收养不仅合法,在六十年代中期甚至非常普遍。因为当时堕胎尚未合法化,性解放也未开始,人们还无法接受一个未婚母亲抚养自己的孩子。那天晚上,我们第一次去圣约翰医院看坤塔娜时,我们之间有一个默契:“信息不详”只是一个手链。对于同意如此开诚布公地对待坤塔娜的身世我们感到很自豪,但那纯粹是因为当时我们得知的唯一信息只是她妈妈的年龄,籍贯和健康证明。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办事过程中的一个疏忽我们会知道她妈妈的名字,因为同样的疏忽,她也会知道我们的和坤塔娜的。 从我们把坤塔娜从医院抱回家的那天起,我们就努力不对她含糊其辞。她还很小的时候,我们经常雇讲西班牙语的保姆。她最初学的一些词中,有一个就是“领养”,尽管她还不懂这个词的意思。随着她慢慢长大,她开始不知疲惫地问我们为什么我们收养的是她。我们告诉她我们去医院时,医院允许我们选育儿室里的任何一个小孩。“不,不是这个,”我们说:“不是这个,也不是这个。”这些话都伴随着手势,直到:“就是这个!”她脸上会突然一亮,说:“坤塔娜。”每当她问一个关于领养她的问题,我们就回答一个,除非她问起,我们不会主动提起。我们明白随着她长大,她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复杂。我

数学读书笔记修订稿

数学读书笔记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习了着名数学教育专家李光树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的教学思想》,我颇有感悟,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培养,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该说,情感态度的培养比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从这几句浅显的话语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社会对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而且要培养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态的孩子。因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严峻的课题。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主要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就慢慢培养了起来,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首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样慢慢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其次,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数学学习中也难免如此。这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过度地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会让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只学会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认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外,还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染,培养孩子的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阶梯,作为一个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这一步阶梯奠基,要让学校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我要努力让自己的每节课既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王蓉篇二:数学组业务学习笔记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2月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练习题

第十课:《谈中国诗》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髓.(suǐ)轩冕.(miǎn)锱铢 ..必较(zī zhū)牛羊咻.咻(xiū) B.亵.渎(xiè)谛.听(dì)一蹴.而至(cù)混沌.含融(dùn) C.敷.衍(fū)窸.窣(xī)得鱼忘筌.(quán)眉眼颦蹙 ..(píng cù) D.付梓.(zǐ)寒砧.(zhēn)喋.喋不休(dié)酩酊 ..大醉(mǐng dǐ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 B.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 C.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 D.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 3. 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不少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感到怀疑。 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这条河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的恶果。 D.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5. 下列判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

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记笔记要记以下内容:1、老师讲的重点、难点。2、老师写的课文提纲、课文大意、课文中心(你不能把老师讲的一字不差的记下来,只要大概记录,意思正确就行了)。3、记疑点。这类疑点可能使老师忽略而你又不懂的,也可能使你没听见的,应下课主动问老师解答。记笔记的一些技巧:1、常用的字词可以用符号表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2、字要记的松一点,这样改正方便。3、记笔记应分正副页,通常为7:3,这样可以修改方便。4、应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通常为红蓝笔,不要用铅笔记录。记一般的东西用蓝笔,记公式等重点用红笔。5、写得要快,看清就行。6、要认真听讲,课堂笔记只要简单抄一下就行了,不要因为一节课忙着抄课堂笔记而忽略了老师讲的内容。有了这些,你就能成为尖子生啦。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记笔记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便于以后复习、查找。越是高等的学习,越是以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能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可抑制“思想溜号”,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记笔记还能提高书写速度,节省时间。老师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应该教学生写语文笔记。学生从小就学会记语文笔记,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当时受益,而且能终生受用。怎样记语文笔记呢?应该把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部分语文作业合起来都写在一个本上,统

称“语文笔记”。这样可以化繁为简,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既有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有课堂教学的反馈;还有基础知识的验收。老师批改语文笔记,可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语文笔记本最好用十六开的“格备课笔记本”,在每页的两边竖着画二道直线,分成三份。左边一份约有两个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一份约有一寸宽,做备注用,这部分供学生灵活运用,记些疑难问题、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这部分记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学习的内容都记在这一部分。 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记了。记语文笔记可以分做三个阶段来进行: 1.课前预习记 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2.课堂听课记 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和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 3.课后巩固记 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附: 听记填充式笔记法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本章的重点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 1.传播的定义(见表1-1) 表1-1 传播的定义

要点具体内容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见表1-2) 表1-2 信息

要点具体内容 2.社会信息(见表1-3) 表1-3 社会信息 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1)把信息的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

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 1.社会信息系统(见表1-4) 表1-4 社会信息系统 2.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见表1-5) 表1-5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

考点四: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1)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见图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了精神交往理论。 ①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一类是交往。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它既包括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 ②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两类:a.物质生产,即生产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b.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与此相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

高中数学课堂笔记-知识点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一. 导数概念的引入 1. 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一般的,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000()()lim x f x x f x x ?→+?-?,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 即0()f x '=000()()lim x f x x f x x ?→+?-? 2. 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当点n P 趋近于P 时,直线PT 与曲线相切。容 易知道,割线n PP 的斜率是00 ()()n n n f x f x k x x -=-,当点n P 趋近于P 时,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就是切线PT 的斜率k ,即0000 ()()lim ()n x n f x f x k f x x x ?→-'==- 3. 导函数:当x 变化时,()f x '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f x 的导函数. ()y f x =的导函数 有时也记作y ',即0()()()lim x f x x f x f x x ?→+?-'=? 二.导数的计算 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若()f x c =(c 为常数),则()0f x '=; 2 若()f x x α=,则1()f x x αα-'=; 3 若()sin f x x =,则()cos f x x '= 4 若()cos f x x =,则()sin f x x '=-; 5 若()x f x a =,则()ln x f x a a '= 6 若()x f x e =,则()x f x e '= 7 若()log x a f x =,则1()ln f x x a '= 8 若()ln f x x =,则1()f x x '= 2)导数的运算法则 1. [()()]()()f x g x f x g x '''±=± 2.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 2 ()()()()()[]()[()]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3)复合函数求导 ()y f u =和()u g x =,称则y 可以表示成为x 的函数,即(())y f g x =为一个复合函数 (())()y f g x g x '''=?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一般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 在某个区间(,)a b 内,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 如果()0f x '<,那么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减. 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极值反映的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同步习题新人教版必修5

谈中国诗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A ) ①如果韩国不能在“萨德”问题上改弦更张 ....,韩国与中国,包括与俄罗斯等其他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肯定受损,中韩的贸易额、人员交流会急剧下降,甚至刚性下滑,出现“硬 着陆”。 ②广大新闻工作者感到,无论媒体介质如何变化,传播手段如何丰富,能够留下来的新 闻作品永远要有隽永的思想、深刻的问题和无可挑剔 ....的文字。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 ....,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推出庞大的经济计划,可能会 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 ....,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⑤群峰耸立,山势绵延,虽没有想象中的高危峥嵘,但于静寂中尽情体味空谷足音 ....的韵味却依然是我所喜欢的。 A.①②B.②④ C.①⑤D.②③ 【解析】①改弦更张: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②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③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感情色彩不符。④化为泡影:多用来形容“希望、诺言、计划”等落空,句中形容“成果”。用错对象,此处应用“化为乌有”。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别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望文生义。 2.“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D ) A.“名言”这里是称说、描述的意思。 B.“凑泊”这里是形成的意思 C.这句话是由上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概括出来,而对上句话有解说作用。 D.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C ) A.文章题目是“谈中国诗”,“谈”而非“论”,表明其行文风格,并非板着面孔讲

教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的目的 1.记忆 记笔记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就是再一次加深对内容的记忆。古人所说“手抄一遍,胜读十遍”不是没道理的。 2.复习 便于阶段复习,例如高三学生的数轮复习等等。笔记记下来的都是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课本浓缩后的精华,以后复习时可以加快效率。 3.理解能力 抄写让学生的思维慢了下来。手写的时候,眼睛在看,大脑在想,在这样的慢频率下,学生可以仔细揣摩,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注意力 课堂笔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防止溜号走神。但同时应该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5.归纳整合能力 整理笔记可以锻炼学生对文本的归纳总结能力。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对内容的理解和整合。 记笔记到底在记什么 可能很多同学记笔记,都会陷入一种矛盾之中,课堂上又要记笔记,又要听课,一心真的没办法二用呀!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可能需要先来了解一下,记笔记到底在记什么?

1.记知识点的框架 上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如果没办法及时做记录,建议学生先听老师讲,然后记录老师的纲要部分和重点部分,这样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其他地方等课余时间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其他同学的笔记作补充,再巩固一遍。 2.记思维 记笔记,如果仅仅是把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抄一遍,效率会低很多。尤其是理科,可能基础的知识点倒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老师在推导某一个公式时候的思路,以及老师解题的小技巧。 3.记重难点和易错点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很需要你对笔记的内容进行分层,将其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给标注出来,便于时刻提醒自己。 4.记补充点 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肯定还会有很多额外延伸的东西,也是需要大家加以注意的,自然不能错过。 5.记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记笔记最好的模式是——每一节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总结,最好能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记笔记的误区 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 记笔记并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抄下来,而是为了帮助理解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岂不是更加简单? 误区2:笔记从不回顾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一书原名《Media, Communication and Human》,中文直译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是威尔伯·施拉姆对他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一瞥》一书(同威廉·波特合作)的修订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传播学概论个人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学术著作的使命是传播高深的理论知识,一般是晦涩难懂的。作为传播学的奠基者,威尔伯·施拉姆在构建传播学理论时,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人们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规律出发,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写作,传播“传播”的真谛,使得这一理论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是最好的传播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中国讲学时,他就对中国特色的“开会读报”现象大加赞赏。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并不是排斥的,二者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大众传播媒介在迅速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上具有不可比拟的力量……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电影和报纸在满足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时间的需要以及在一定时间仅为少数人感到的需要上则是效率甚低的渠道。……但是,我们切不可认为个人之间的交流同通过媒介的传播是针锋相对、互相排斥的。事实上,

正如我们想力图指明的那样,两者之间的区别与界限是远没有那样清楚的。大多数以说服、教育为目标的运动都力图把大众媒介同个人渠道结合起来,使其互相加强、互为补充。”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运用。 《传播学概论》一书原名《Media, Communication and Human》,中文直译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是威尔伯·施拉姆对他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一瞥》一书(同威廉·波特合作)的修订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该书对于人际传播元素的吸纳,在学术专著中是独树一帜的。该著作使得学术专著一改“严肃晦涩”的面孔,以轻松自如的笔调阐述道理,又不失学术著作的深度。整部书一直在与读者对话,像一位乐于与人交流的健谈者在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不断有新的问题,时起时落,时深时浅。这种效果主要是吸纳人际传播元素,通过营造“对话感”、“形象感”和采用“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取得的。 “对话感”:“以人为本”的学术著作 学术著作为了体现客观性,一般要去掉“人”的语气(尤其是避讳以作者第一人称出面叙述,以示价值中立),以“事理”为主进行客观描述。而施拉姆在这部著作中,以“人”为主语,用自然轻松的方式讲清楚“传播”的大道理。可以说,是一本“以人为本”的学术著作。该书开篇突破一般学

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必修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一节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 enn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1)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2)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记作A B(或 B 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至2018版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10课谈中国诗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精髓.( ) ②譬.如( ) ③叫嚣. ( ) ④咻.咻( ) ⑤梵.文( ) ⑥一蹴. 而至( ) ⑦颦蹙..( ) ⑧卓.然( ) ⑨轻鸢. 剪掠( ) (2)多音字 ①鲜????? 鲜.花( )鲜.为人知( ) ②槛????? 槛.车( )门槛.( ) ③咽????? 狼吞虎咽.( )咽.喉( )呜咽.( ) ④数????? 数.量(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辨 辩 辫 (2)????? 谩 漫 蔓 (3)????? 卓 绰 淖 掉 悼 (4)????? 僚 撩 缭 潦 嘹

(5)????? 概 慨 溉 (6)????? 垠 哏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 (1)严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凑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颦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洋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蹴而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数见不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空中楼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回肠荡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吞言咽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