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打印版)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7
苏教版(2017版)四年级科学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像科学家那样》专项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等,以及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灵活运用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2.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们的探究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
3.工具:如问卷表、采访提纲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科学家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他们使用了哪些方法?2.呈现(10分钟)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等)和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的。
实践操作:让学生选取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像科学家那样……》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专项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和发现。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简单的科学现象和探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和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和发现。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学生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可以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探究方法。
苏教版科学三下《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设计课题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单元 6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科学有不同领域,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分别研究什么。
2.知道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科学探究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六个环节,结合已有的经验和证据作出假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
2.在对比实验中观察变量带来的变化,结合证据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
重点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依据证据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的新要求。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时,能够通过控制变量来做到公平实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给学生提供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资料:(1)火车提速,节省交通时间,提高办公效率。
【资料】第一代火车的设计引入蒸汽机技术,以煤为燃料、蒸汽机为动力,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
第二代火车的设计采用了内燃机技术,以柴油为燃料、柴油机为动力,速度为每小时150千米。
第三代火车的设计运用了“高架接触网”供电系统,以电动机为动力,速度为每小时200千米。
第四代火车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磁悬浮技术或多动力车辆组合(动车组)技术,速度高达每小时350千米以上。
(2)手机的进步,使人类由多媒体时代进入自媒体时代。
【资料】(3)导航卫星的成功研制,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图片】阅读与补充通过科技的进步,引入科学家概念,从而导入新课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小结】科学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学家在不同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讲授新课一、走近科学家1、考考你①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②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范例】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
2、练练你的眼力①根据画面指出他们是什么科学家?②说说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研究的是什么?【小结】①物理学家:研究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专题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像科学家那样》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专题学习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发现和探索科学现象的。
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科学家们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他们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他们对于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以及他们是如何发现和探索科学现象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科学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3.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思考过程。
4.总结: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科学家的研究工作:观察、实验、思考2.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提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科学家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理解程度。
2023~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案一. 教材分析《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是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内容包括科学家的观察、实验、推理、假设等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生在本章学习中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实验、推理等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过程。
2.学会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观察、实验、推理等。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过程。
2.难点:如何运用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学家的研究过程。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2.实验器材:用于学生实验操作的材料和工具。
3.作业本:用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对科学家的工作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教师总结,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介绍,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知道科学家的共同素养,体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探究的意识。
2.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并通过回顾这一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的整体认识。
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记录实验数据,运用表格进行信息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等方面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提出“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根据这个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时通过控制变量来做到公平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他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2、你知道科学家有哪些共同的素养吗?明确:①对世界充满好奇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在村边一块巨石旁玩耍,他很好奇: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孤零零的巨石?它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②不盲从权威哥白尼通过观察和计算,对“地球中心说”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③重视证据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后,一直未获得承认。
他致力于完善证据,在去格陵兰做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④持之以恒竺可桢连续38年记观测大自然日记,没有一天中断。
几十年日积月累的宝贵资料成为他撰写名著.物候学》的重要基础。
3、“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等科学素养普遍存在于科学家群体身上。
我们能否也像科学家那样关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大自然中无数的“为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制作摆,实验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1、活动要求◆拉摆员将螺母系在细绳上,挂在铁架台上,制作好摆,将绳子拉成一个角度。
◆听老师口令(放下、停止)。
◆其他组员数本组摆摆动次数并记录,准备汇报。
专题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课标落实】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就意味着科学课程不能只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怎么做科学研究,小孩子怎么学着科学家的样子做科学研究。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在科学探究总目标中,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要在探究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获取信息(证据),并通过思维活动处理加工,获得概念性知识。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以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目标为指向,促进学生反思性思考,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步骤、程序有更完整的认识。
在一二年级的该专项学习中,突出了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和分享交流三个过程要素,并以适合一、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表述为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
从三年级开始,进一步拓展到全部的探究过程环节,主要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几个方面。
仅将查阅文献这一通过资料探究的独特探究方式在五年级专门提出介绍。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出“摆的运动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并对问题进行探究。
本专项学习主要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科学家们具有的共同的素养,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的研究,不仅告诉学生科学家是怎么做科学研究的,还告诉学生科学家具有哪些科学素养,具有这些科学素养的科学家更容易获得成功。
第二部分从摆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
在提出问题阶段,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这是在三年段的提出与对比实验有关的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提升,是由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的转变;在作出假设阶段,将问题的可能的因素都罗列出来,一次选一个作假设;在搜集证据阶段,引导学生实验要多做几次,认真客观地做好实验记录;在处理信息阶段,强调用表格记录整理信息。
三年级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要点为提出问题(能够提出那些与对比有关的问题,并能通过实验进行解答);设计方案(设计对比实验注意公平性);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判断);分享交流(结合结论进行介绍,质疑时要有证据)。
本册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指向科学探究过程方法的专门训练。
本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要点为提出问题(提出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作出假设(将可能的因素一一罗列,一次选择一个因素进行假设);搜集证据(多次实验,认真客观做好试验记录);处理信息(用表格记录整理信息)。
在四年级上册《常见的力》一单元,学生已经多次练习过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活动的指导要点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一、二、三年级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几个步骤,特别是三年级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出那些与对比有关的问题,并能通过实验进行解答;设计对比实验注意公平性;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判断;结合结论进行介绍,质疑时要有证据等,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较之一二年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螺旋式上升。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欢动手。
通过四年级上科学三单元《常见的力》的学习,对于控制变量来做到公平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较好的完成对比实验。
本册专项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对提出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将可能的因素一一罗列,一次选择一个因素进行假设;多次实验,认真客观做好试验记录;用表格记录整理信息。
探究活动的指导要点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所以本节课除介绍单摆的一些概念外,在探究过程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介绍,了解科学家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探索自然界事物的现象变化及其规律时表现出来的共同的素养。
2.能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回顾这一探究过程,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的较为整体的认识。
3.着重培养学生提出“提出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及初步掌握通过多次实验搜集证据的方法,能够用表格记录并整理分析信息。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的新要求【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时能够通过控制变量来做到公平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秒表和摆。
学生材料:可调节摆线长短摆角大小的摆、秒表、布尺、实验方案记录表。
【教学时间】建议2~3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学习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素养;认识摆的结构,通过动手操作摆并进行摆的读数,修正操作中的一些错误;通过的摆动次数不同这一实际情境认识提出“摆的运动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将影响因素一一罗列。
)(第二、三课时:对问题影响因素选择其中一个作出假设;小组讨论控制变量设计探究方案;学生多次实验并认真、客观做好实验记录;用表格记录数据,并学习通过表格数据整理信息)【教学过程设计】一、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所具备的共同素养1.出示科学家图片,这些科学家,你认识吗?老师这里有他们的小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展示科学家的资料(资料一个一个呈现,看完小故事就出现该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素养)3.小结:虽然这些科学家们有不同领域的研究,但是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素养: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
4.今天让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进行一次研究。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各领域的科学家的基础上,再认识科学家所具备的一些共同的专业素养,加深对科学家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
]二、探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一)提出问题1.出示游乐场里的一些装置:秋千、游乐场的大摆锤、海盗船;师:同学们,游乐场里有各种各样的装置,看这是“秋千”“大摆锤”“海盗船”这些装置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生:会摆来摆去;会来回摆动;师:对,像这样的装置我们称为摆;师:老师现在也做一个摆,我们来认识一下摆的结构。
2.用图钉钉在黑板上沿,用一条线挂在图钉上,线下面吊上小球。
师:下面吊着的这个小球称为摆锤(板书:摆锤),小球上连着的这根线称为摆线(板书:摆线),(板书在摆的实物位置)。
轻轻拉动摆锤的时候,这个摆线和之前竖直位置出现一个夹角称为摆角(板书摆角)(板书:摆的结构)(认识摆的结构,为下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3.下面我们一起来让这个摆摆动起来,看看20秒内能摆动几次?老师轻轻拉动小球,然后松手,让这个小球自然下落。
(强调拉动摆锤而不是摆线,让摆锤自然下落,手不能给小球施加前进的力,为下面顺利进行研究做铺垫。
强调摆来回一次算摆动一次。
请一个同学帮忙计时。
同学们一起数数。
)4.刚才老师的这个摆在20秒内摆动了15次,现在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摆。
你们能不能自己测量这些摆在20秒内摆动几次呢?怎样可以测的又快又好呢?生:小组分工合作师:请你们小组快速的分工一下,每个小组可以安排一个计时员、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
我们每个小组也来玩一玩。
生:……5.请每个小组领取摆并动手操作,看看你们的摆在20秒内可以摆动几次,比一比哪个组玩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查看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生:1、2、3、4、5……生:1、 2、 3……6.请各组汇报员汇报一下你们组摆了多少次,教师及时记录。
7.科学家研究发现只进行一次测量可能不准确,那我们再来测一下看看摆动次数是多少?(再次测试并记录,注意不要改变摆线摆长)8.通过这两次的测试,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每个小组两次摆的次数一样不同小组的摆,摆动次数不同9.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板书提出问题)生: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师:你们觉得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生:摆锤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长短;摆线的粗细;摆角大小……[设计意图:通过认识摆的结构,让学生学会如何让摆动起来,如何计数摆动的次数,学会分工合作。
在小组的测试中初步发现摆的一些规律,有的摆动快,有的摆动慢,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二)作出假设、设计方案1.同学们认为摆的快慢可能跟这么多因素有关,但每一次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作出假设,今天我们围绕摆线长短、摆锤轻重、摆角大小这三个因素进行假设、探究,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把这个三个因素都研究一下我们准备分小组。
几个组研究这个因素,几个组研究那个因素,然后把研究结果一起分享交流。
现在请每个小组用最快的速度决定你们组要研究哪个因素。
师:想研究()因素的小组请举手,(老师把组号写在对应的影响因素的旁边)有个因素只有一个组选择了,他们研究的对不对我们也不知道啊,哪个组愿意放弃原来的计划,帮这个组一起研究这个因素。
2.每个组都选择其中一个因素,你们组准备怎么研究呢?小组同学讨论,并完成研究报告的前3条。
3.研究摆线长短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想法:生: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快),摆线越短,摆的越慢(快)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角大小,摆锤轻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线长短师:那摆线长短如何改变呢,只要轻轻转动摆的上方的这个圆盘,可以调节摆线长短。
4.研究摆锤轻重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想法:生: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摆锤越重,摆的越慢(快),摆锤越轻,摆的越慢(快)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角大小,摆线长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锤轻重师:那摆锤轻重如何改变呢,注意如何改变摆锤,打开小球,里面装入不同数量的螺母改变摆锤轻重。
5.研究摆角大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想法:生:摆的快慢与摆角大小有关,摆角越大,摆的越慢(快),摆角越小,摆的越慢(快)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线长短,摆锤轻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角大小师:那摆角大小如何改变呢,在拉开摆锤的时候我们可以控制角大小。
[设计意图:将可能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一一列举出来,选择一个因素并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研究方案。
将三个研究方案一一分析,学生虽然汇报了需要改变的因素,但是还需要老师指出怎么去改变,改变摆线长短和摆角大小只有少数学生有困难,改变摆锤轻重的办法,加入自制的教具,通过在小球中加入螺母的方法,既不改变摆锤大小、也避免摆锤重心变化,以及更换摆锤耗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