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1.50 KB
- 文档页数:5
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能够读写小数。
2.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能够正确区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含义2. 小数的读写方法3. 小数的数位顺序4. 小数的简单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数位顺序。
2. 教学难点:小数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呢?2. 探究小数的含义(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小数与整数的关系。
(2)教师讲解小数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
3. 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1)教师示范小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读、跟写。
(2)学生自主练习读写小数,教师巡视指导。
4. 学习小数的数位顺序(1)教师讲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让学生明确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划分。
(2)学生自主练习读写小数,教师巡视指导。
5. 小数的简单计算(1)教师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
(2)学生自主练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本练习题。
2. 家长签字,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小数的含义,进而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和简单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的读写方法与数位顺序小数的读写方法与数位顺序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概念,知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并能将小数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和组成2. 小数的读写方法3. 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1. 小数的概念和组成2. 小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1. 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 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小数的例子,如:0.5, 3.2, 8.9等。
2. 让学生说出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小数的组成1. 让学生观察小数,找出小数的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3. 解释整数部分是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小数部分是小数点右边的部分。
三、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1. 教师示范如何读写小数,并让学生跟读。
2. 学生练习读写小数,教师个别指导。
四、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1. 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量等。
2. 学生讨论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小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小数的例子,发现小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练习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小数的基本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的概念和组成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小数的概念和组成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知识的基础。
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这个细节,通过直观的例子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小数的概念小数是数学中的一种表示方法,它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小数点是小数的分隔符,用于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 小数的产生:了解小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2. 小数的组成:学习小数的数位,理解小数点的作用。
3. 小数的读写: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4. 小数的比较: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小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能够进行小数的比较,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的组成,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比较。
难点: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小数卡片,黑板。
学具:笔记本,小数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比如商品的价格,体重等等。
2. 讲解小数的产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小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3. 讲解小数的组成:讲解小数的数位,理解小数点的作用。
4. 讲解小数的读写: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5. 讲解小数的比较: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比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小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的初步认识1. 小数的产生2. 小数的组成3. 小数的读写4. 小数的比较七、作业设计答案:苹果2.5元,香蕉3.2元,文具盒4.8元。
答案:4.8>3.2>2.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们对小数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比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课下去找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比如体重,温度等等,增强学生们对小数的认识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小数组成在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小数的产生,我重点关注了小数的组成。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2. 小数的读写方法3. 小数的基本性质4. 小数的分类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2. 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小数的简单运算。
3. 能够区分小数的不同类型,并能进行相应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基本性质,难点在于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小数卡片、小数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测量等,来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例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如1.23、4.5等,来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小数的理解和感受,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4. 课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小数的读写题目,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以此巩固学生们对于小数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的初步认识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2. 小数的读写方法3. 小数的基本性质4. 小数的分类七、作业设计答案:苹果2.5元,香蕉3.6元,可乐1.8元。
答案:桌子高1.2米,书本宽0.3米,门高2.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小数的认识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小数的分类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小数的分类,并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将小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个部分,我重点关注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引入购物和测量等生活情境,让学生们感受到小数的重要性。
教案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小数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概念,知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并能将小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及组成2. 小数的读写方法3. 小数的简单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及简单计算。
2. 教学难点:小数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数的特征。
2.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及计算规则。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数读写、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小数相关的图片,如价格标签、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小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讲解小数的概念及组成- 讲解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3. 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 讲解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 讲解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简单计算- 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步骤。
5.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小数读写、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
6.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及简单计算。
- 强调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的读写及计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2.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能够正确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2. 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3. 小数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 教学难点: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小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2. 讲解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1)讲解小数的含义:小数是整数和分数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表示整数之间的数值。
(2)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依次读出小数部分的每个数字。
3. 讲解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1)讲解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
(2)讲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4. 示例讲解小数的简单计算(1)小数的加法:整数部分相加,小数部分相加。
(2)小数的减法:整数部分相减,小数部分相减。
(3)小数的乘法:先不考虑小数点,将整数相乘,再根据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小数的除法:先不考虑小数点,将整数相除,再根据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5.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关于小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的简单计算。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小数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材本教材使用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能力:1.了解小数的定义和简单应用方法。
2.能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小数应用问题。
4.增强学生对小数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教学重点1.了解小数的定义和简单应用方法。
2.能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小数应用问题。
教学材料1.教师提供的教学PPT和小数计算练习题。
2.学生自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小数的定义在教室黑板上写下小数的定义,让同学们不断朗读,带领他们理解小数的概念和特殊性质。
小数的定义是:小数是用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的数,小数点之前的数字是整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表示整数的一部分。
第二步:小数的表示请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示例,了解小数的标示方法。
然后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数数的排列熟练练习。
把他们排列出的小数写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在心理上记忆。
第三步:小数的万分位让学生举出小数点后标志了万分位的数字,加深学为了解小数每位的作用,便于处理和理解小数的计算过程。
第四步:小数的加减法让同学们逐个掌握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然后请同学进行小数加减计算的模拟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助教老师对小数的计算方法进行逐步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实用计算,提高他们的计算水平。
第五步:小数的应用问题让同学们掌握有关小数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的变换关系,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一些小数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练,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解题的基本思路。
第六步: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互动练习,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科目的兴趣,凝聚和巩固小学数学难点的基础知识,一定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为小学数学的进一步学习争取更多可实现的可能性。
小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7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
1、初步认识小数。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课件出示:0.3 2.5 14.3 1.25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2、认识小数点。
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
(故意不写小数点)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
谈话:对!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练习。
读一读。
(1)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
(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人体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
(4)、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59.69万平方千米。
(6)、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居室中吊灯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米。
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
指名读。
谈话:有疑问吗?生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的问题真不错,我们先来看信息当中提到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学生发表意见)谈话:不要急!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推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道一、两位小数的含义,能初步应用,会读,会写一位小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
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物品,彩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要到文具店去买东西,不一会儿就买了一大袋东西。
每件物品上都有价格标签,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每一件物品的标价,按照物品标价的特点分类。
(目的:通过分类让学生把整数分为一类,小数分为一类)师:那一小组起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一类是整元的,另一类物品不是整元的)第二组数是小数。
(用课件分物品)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有一定了解,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二、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小数,通过自己观察,讨论行到小数的含义。
)1、认识零点几,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出示课件师: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1元,你们去买这支铅笔需要多少钱?(一角钱)我们可以发现什么(1角可以用力0.1元来表示)出示一角钱,这是多少钱,帮我数一数有几个一角(10个),也就是多少钱(1元),那么1角是一元的几分之几,1角就是几分之几元(元),我们就可以得到1角就是元。
角与0.1元有什么关系呢?(意思一样,写法不同)师:1 角可以用元表示,1角还可以用0.1元表示,那么元还可以怎样表示( 元还可以写成0.1元)板书2、出示2角钱2角钱用元做单位可以怎样表示(0.2元),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小数)还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元)3角呢、6角呢?观察:元还可以写成0.1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介】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
学好本课将对今后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窗中,吊灯、台灯、沙发、桌椅……都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用品,但在这些物品的摆放位置、设计中却蕴含着许多科学常识。
教材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些素材,引导学生在了解科学常识的同时,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同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小数。
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同学们,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先请大家看一下我的自我介绍。
提问:五一同学们去购物了吗?超市人多不多?今天老师再领大家去超市看一看!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展示商品的价格:矿泉水1元、酷儿饮料:2.5元上好佳5元
酸牛奶2.60元奥利奥饼干12.12元可口可乐4.05元
蛋糕饼11元
师提问:给这些商品的价格分类。
1、5、11是整数
2.5 2.60 12.12 4.05 和整数有什么区别?多了一个点,这个点叫做小数点。
小数点将小数分为两部分,左面的部分叫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叫小数部分。
给这些数起个名字叫“小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小数的知识。
(随机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小数的读法
谈话:2.5 2.60 12.12 4.05 你们会读吗?(出示图片、文字信息,指生读。
)
当学生读到12.12时,追问:他读的对吗?谁有不同意见?
小结:小数点把小数分成左右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像读电话号码那样一位一位的把数字读出来。
出示练习,读小数。
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小数的写法
谈话:我们已经会读小数了,想不想写一写小数?出示题目
零点零三写作
六点七五写作
十二点五零写作
学生先在答题纸上写小数,再展示,及时纠错。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小结:先写小数的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小数点要写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
四、借助素材,深化概念
1..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2.
谈话:我们已经会读、写小数了,这些信息,同学们思考1角=()元演示:这是1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长?(1角)
用分数表示每份是多少呢?(1/10元)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1/10元,我们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0.1元板书:0.1元=1/10元=1角(让学生说说0.1元表示什么意思)
谈话:知道了0.1元表示几角,0.3元呢?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随机板书:0.3元=3/10元=3角
谈话:你现在能告诉大家5角=()元
9角=()元
师板书:1/10元=0.1元
3/10元=0.3元
9/10元=0.9元
式子有什么特点?
教师概括:分母是10的分数转化成0.几的分数
3.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1分=()元
根据回答出示课件:这是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1分钱) 用分数表示每份是多少呢?(1/100元)
指出:1/100元,我们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0.01元
谈话:0.20元有多少呢?
课件演示:20分=0.02元
师板书:
1分=1/100元=0.01元
3分=3/100元=0.03元
20分=20/100元=0.20元
45分=45/100元=0.45元
分析式子的特点:分母是100时,小数部分是两位数
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鲜花配绿叶,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连起来。
2.涂一涂,用阴影把分数表示出来。
0.6 0.08 0.19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和分数的关系不仅在长度单位里面应用,在元角分里面照样可以应用。
六、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归纳总结
谈话: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全面回顾本课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会读写小数;小数表示的意义;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
2.布置作业。
回家后测量一下全家人的身高,并以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