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素质教育之我见论文校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密切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全社会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而在实际学校教学工作中却又倍感矛盾。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素质教育之我见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素质教育之我见论文篇一《学校素质教育之我见》【摘要】学校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密切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全社会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而在实际学校教学工作中却又倍感矛盾,如何解决素质教育在现实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问题,是能否真正实施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目的关键,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为之探索的方向与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全面发展;实施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素质。
从狭义上讲,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即指“遗传素质”,《辞海》上的解释是:“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主要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也是决定人的个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从广义上讲,指人在先天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综合素质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的范畴。
为什么大家一说到素质教育就会把“应试教育”作为它的对立面来看待?因为“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文化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强调学校升学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学模式。
设想一下,古今中外,又有哪一种办法可以不用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促进人才培养与发展呢?如果没有考试需要,又哪有“应试教育”的地位呢?如果没有“应试教育”,又如何保证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呢?其实“应试教育”不是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是“应试教育”更强调的是对学生的智力素质的开发,更注重解决目前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问题,相对投入的教学时间、师资力量、设备配置而言,远远超过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综合素质的总和,使得素质教育发展不均衡。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摘要: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浅见: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审美情趣思想品德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在语文学科中具体体现。
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的“人”为标志的现代素质教育一浪高于一浪的今天,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首先,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的因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ilii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其次,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它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日益受到关注。
实效性是指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掌握到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写作练习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学习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多给予阅读材料和阅读指导,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阅读;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口语训练课程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语文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阅读理解时,可以选取与社会热点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来了解社会问题和发展趋势;在教学写作时,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作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应注重评价的教学环节。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知识文库 第8期195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王空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兴起的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已成为新时期里不断推进的教育理论上的产物,1996年6月1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确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加班人。
”要想培养出一批批新时期的接班人,首先应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的好坏对培养出新时期的接班人尤为关键。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具备的素质:1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已成为当下每一位教师坚定正确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
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是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的力量源泉。
热爱学生是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是教育工作者的传统美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
”由此可见,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
2 豁达大度的思想素质教师在工作中应努力做到:豁达大度,不要斤斤计较,宽以待人,不拘小节,能与人为善,搞好合作共事关系;永不自满,永不服输。
前进路上取得成绩时,要看到天外有天,看到离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把成绩当起点,始终做好打冲锋的准备。
在学生面前,要为人师表,严以律己,要注意心理换位的思想,提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案。
脚踏实地,刻苦努力。
干工作要有高标准,有站排头、争第一的勇气,同时要有扑下身子埋头苦干的精神。
在学生面前介绍自己的长处,和表达意愿与大家交朋友的真诚,然后真诚为同学服务,没有私心,关心同学,把班集体当做自己的家,以身作则。
让学生认识、了解和记住自己的管理制度。
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摘要:伴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适应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学校教育把实施素质教育提到了教学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方式;质疑;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更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改革中,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以下是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的学识、修养、心态都贯彻于教学始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素质水准高的教师一定能教出优秀素质的学生。
教学改革的实质是思想的改革,教师要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武装自己。
1.要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教师要衣着得体、谈吐大方,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展现出很好的精神面貌。
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学识修养,有创造性,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学习的兴奋点。
学生钦佩自己的老师,自然对这一学科感兴趣。
那么,有了学生的配合,教师就能有效地展开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2.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认真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放下严肃说教的身架,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感到亲切,没有压力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每一名学生,没有优劣生的区别,尤其对学习跟不上去的学生,要多督促、辅导。
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进步的信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师的讲课要讲究语言的感染力。
语气、语调能引人入胜,使人精神饱满。
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语文课文的魅力。
同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有助于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我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观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会学,都能学,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
1、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也就是所教学生的现状,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每堂课中对优秀学生和部分困难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优秀学生吃得饱,有困难学生吃得消。
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对象各得其所,达到全体学生共同成功的目的。
2、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是充分发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和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能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只是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要明白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继承性学习,更是发展与创新的学习,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去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因势利导,徐徐善诱。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适时对学生加以学法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二、重视德育功能教学,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1、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朱自清勾画的生机盎然的江南春景图;老舍描绘的济南冬天的秀气的山、清澈的水;范仲淹笔下一碧万顷、令人心旷神怡的洞庭湖……一幅幅烙上祖国山水印迹的画卷进入学生的脑海,影响着他们,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
2、利用语文教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语文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学理念的树立对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合,素质教育在实施上应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以及如何具体运用精练、实践等具体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主探究合作精练效益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2)07(a)-0153-02
我从事素质教育已经有十多年了,目前已初见成效。
下面就我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谈谈素质教育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1 更新教学理念,落实素质教育
正确的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根本保障。
要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就得理解其内涵。
何谓素质教育呢?《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所以,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
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唯一评价目的的错误教育思想,把考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手段;其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
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我们要尊重这一客观现实,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平平无奇,但写得一手好字,如果老师经常表扬他,他就会引以为荣,从而克服了成绩差所产生的自卑心理,也会发自心底里喜欢那位老师,那个
科的成绩也会不断地进步。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精华所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理。
因此,近些年来,在素质教育中,我觉得课堂活跃,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2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素质教育在手段上注重自主、探究、合作。
布鲁纳说过:“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与欲望,这种探究欲望与需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感知力和创造想象力”,“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这说明了“教师、教材、学生”的关系,由其三者组成的教学活动的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材的灌输对象,而是对教材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
因此,教师更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好苦涩难懂、充满抽象性的诗文,这种创新学习法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诗词的意
思,能背会默外,还要求能联系实际,学会运用。
如从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课堂的延伸中,让学生课外搜集关于写“雪”的诗句;在对诗句的赏析中,更能体现学生的合作探究,如上述的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气的奇寒,更能体现边塞冬天的瑰丽,以春写冬,体现作者的喜悦心情。
让学生去品味、讨论,各抒己见,答案就能趋于完美,相得益彰。
所以,当今的教育,考试是一种检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
由于对诗歌理解得比较深刻,许多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恰当地引用上诗句,使文章更具诗情画意,从而体现了作者
的文学底蕴。
3 精练中求取效益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应试教育年代,每到中考,教师就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应付中考,编撰了
大量的资料;学生也就忙得不亦乐乎,希望从每天排山倒海般的压
来的习题、密密重重的天罗地网的习题可以捕到中考的一、两题吧。
所以,复习时,老师总是说:“这篇课文(语段)很重要,考试肯定有。
”学生拼命地背答案,似乎就是考这道题目似的,特别是经老师加以
肯定的一句话,学生也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个题海战术,甚至还担
心别人练的题比自己多。
所以,当时也出现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同学。
进到高一级学校,那些学生学习就有吃不消的感觉。
素质教育的号角一吹响,首道工序就是“减负”,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且要求“减负不减质”。
这就是要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
负担中解放出来,还他们以时间、空间、自由,也就是让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大纲的精髓,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慎重筛选资料。
语文教学中,一篇文章,牵涉到的知识点很多,作为语文教师,要
运筹帷幄,懂得放弃,力求每一节课有一、两个知识点过关。
在备课时把握好标尺,不要太贪婪,面面俱到,这样学生反而接受得不好;
老师胸有成竹,每节课讲透一、两个知识点,让学生弄透,做到一课一得。
这犹如人们吃东西,慢嚼细吞有益健康,其中美味也尝得真切;狼吞虎咽有损肠胃,味同嚼蜡。
所以,学习,我们得给学生一个真切的感觉。
如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讽刺的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以生活实例及课文的具体例子阐明:(1)夸张手法(胡屠户骂范进“不三不四想吃天鹅屁”这个夸张突出了在胡屠户对范进的蔑视,他认为范进是异想天开,中不了举。
讽刺意味很浓。
)(2)对比手法(范进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尖嘴猴腮”说自己倒运,把女儿嫁给范进这个现世宝;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就夸他“才学又高,品貌有好”称范进为“贤婿老爷”,说自己有眼光把女儿嫁给范进。
鲜明的对比使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个性跃然纸上。
)(3)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范进中举后,给银子胡屠户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加点的词运用了细节描写,将胡屠户的虚伪、奢财如命的市侩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忍俊不禁)达到讽刺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孟子》二章〉时,以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来具体分析,让学生从这短小的篇幅中深刻领会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让学生能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明白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来进行论述,把握到本文的论证过程,那么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算透彻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这短小的篇章中进行分析,学生就会感到清楚明了,也比较感兴趣。
从中讲清讲透议论文的这些考点,学生学会了这方面的知识,以不变应
万变,在阅读任何一篇议论文时都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
所以,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知识积累的过程,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能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的阅读与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的判断、赏析,及其在写作时能灵活运用。
多年的毕业班教学中,我发现现在,学生的阅读与运用的能力强了很多,答题有条不紊。
所以,素质教育推行到今天,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应重视知识的日积月累,不争朝夕。
4 实践开阔视野,积累素材
课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学生仅仅靠上课的时间是不可能大面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
课外”,比如指导学生写作文,不能单在课堂上讲写法、讲布局谋篇,有句话说得好:“作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跟着提高。
过去,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孤陋寡闻,把作文选看作是“圣经”,对待作文,生搬硬套;少看作文选的,有些束手无策。
现在,电视、电脑已遍及千家万户,人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有位同学在作文《那一刻,让我感动》中,写到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救护着学生时,是如此的真切,让人看了潸然泪下。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写作是真情的流露,感受的宣泄,屏幕上那真实的画面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信息化的时代也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任教语文20多年,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好途径。
但是,坚持写日记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有的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总是咬着笔杆,皱着眉头,苦着脸。
电脑的问世为广大的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心事的平台,许多学生上q聊天,而且,家长对他们屡禁不止。
不过,凡事都有利与弊两个方面,我们只要恰当引导,就会兴利除弊。
其实上q聊天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务必提醒的是:不能将网络语言、口语运用到正规的作文中。
本班学生甄志群,无心向学,作业经常拖欠,尤其是周记和作文,追缴时,他总是说:“不会做!”我问他会不会上q,他兴高采烈地说:“这个,谁不会!”然后,我要求他将每周上q聊天的内容写下来作为周记,结果,他写出来的文章情真意切,我给它稍加修改,就成了
一篇好文章。
现在,志群同学每次都有作文交了,而且能达到中等水平的文章。
如今,素质教育蔚然成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了整体的提高,学生的视野开阔创造性强,我们的学生不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了,他们学以致用,素质教育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