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城乡基层政权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3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1986.09.26•【文号】中发[1986]22号•【施行日期】1986.09.2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发[1986]22号1986年9月26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已经全部结束。
这是我国农村继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又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
这项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开始改变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状况,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基层政权的建设,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基层政权体制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这项改革的时间不长,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没有跟上去,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党、政、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地方乡政府还没有完全起到一级政权的作用。
基层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组织,一系列的工作都要通过基层政权才能完成。
我国有8亿人口在农村,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好,对于顺利推进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实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改革成果,真正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能够有效地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的有活力、有权威、高效能的一级政权,特作如下通知:一、明确党政分工,理顺党政关系政社分开以后,有些地方仍存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乡党委包揽行政工作。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总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组织和管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健全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这其中包括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完善区域规划和城市管理,提高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
的互动和沟通,促进民主决策和参与。
2. 社区服务和建设: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关注社区
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
这包括修筑道路、建设公园和休闲场所、改善环境
卫生等。
同时,还要提供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
日常需求。
3. 社区治理和安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维护社区的治安和秩序。
这包括加强犯罪预防和打击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建立健全的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
同时,还要加强社区监督和纠纷解决机制,为居民提供公平、公正和高效
的司法服务。
4. 社区发展和经济建设: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这包括引导和支持企业在社区内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居民收入。
同时,还要推
动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核心是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组织和
管理、社区服务和建设、社区治理和安全以及社区发展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
升社区的整体素质和居民的幸福感。
同时,还要加强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稳定的社区关系,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为了总结和回顾这一时期的工作,以下是我对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总结。
首先,基层政权建设方面,通过深化改革,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基层政权机关的改革力度,通过优化机构设置、优化人员编制和规范工作程序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基层政权机关的效能和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招聘和培训基层政权机关的人员,推动了基层政权机关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基层政权机关的工作能力,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基层政权的信任和满意度。
其次,社区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了社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加强了社区居民自治的能力。
通过引入居民自治委员会和居委会等形式,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大了对社区公共设施、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通过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和推动社区设施建设,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再次,我们加大了对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这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座谈会和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我们向人民群众普及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的相关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对这些工作的认同感。
同时,我们注重宣传典型事迹和成功案例,激发了广大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意识。
最后,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另一方面,一些社区的服务水平还不够高,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总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
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培训提纲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局党组安排,现在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有关业务知识,其中基层政权建设部分学习七个问题,城乡社区建设学习十一个问题。
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一部分基层政权建一、关于基层政权建设的概念:基层政权建设广义指基层政权组织内部的自身建设和在本区域内与政权建设相关的各方面的建设。
狭义指基层政权组织内部的自身建设和制度建设。
目前我县有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出,1428个村小组,6个社区居委会。
二、什么叫村委会?村级组织有哪些?村民自治适用哪些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级组织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监督委员会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民间组织、群团组织、中介服务组织等组织机构,健全治安调解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共青团、民兵连、村民小组等组织,人员配置到位。
村民自治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三、什么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四、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全面推进本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选举就是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真正把村民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好、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
民主决策就是凡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事项和村中的重大问题,都要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按多数人的意见办理。
(民主决策档案资料整理:要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会议记录,详细记载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应到会多少人、实到会多少人、请假多少人、缺席多少人、主持人、记录人、议题、议程,如果有决策结果的要有记录。
一、明晰基层政权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完善基层政权职能职责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质是强化国家权威在基层社会的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秩序和保障。
面对不同时期的挑战,基层政权之所以能够发挥基础性作用,就在于党领导下的基层政权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
一方面,通过党领导下的基层政权组织,将党的领导和国家意志传递到基层社会,从而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大政方针的实现;另一方面,根据基层政权的组织职能要求,为基层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我国基层政权建设所体现出的回应性,基层政权始终聚焦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职能职责,创造性地进行制度设计并保证高效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基层组织体系也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政权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发挥了基层政权的基础性作用。
这些改革实践以管理和服务为抓手,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的成色与获得,是基层政权必须着力履行好的重要职责,也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摘要】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政治依托。
“十四五”时期,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厘清基层政权的职能定位、设置形式、赋权机制、组织保障等问题,从加强党对基层政权建设的全面领导,完善基层政权职能职责,依法规范基层政权的设置形式,改革上级机关对基层政权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资源配置与能力建设,完善为基层政权赋权的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把基层政权巩固好,夯实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浅议如何加强乡镇政权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更是迫在眉睫,尤其是基层政权的机构改革,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重视,而思考最多的是乡镇认识配臵、财政支配和工作权责的问题。
笔者出生农村,至今在乡镇工作已有8年,分管过多项农村工作,现在依然就本乡的改革实际进行思考调研,由此对乡镇机构改革有了些许感性认识。
窃以为,基层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强乡镇政权建设,而要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应当从以上思考的三方面着手:一、权责不平衡,职能分工欠缺乡镇政权主要由乡镇党委、政府和人大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人大有1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乡镇党委有6项职责任务。
在这些规定中的职权分工,乡镇实际上掌握的权力有哪些呢?首先,在人事安排方面。
乡镇干部主要由组织部门和县人事主管部门安排,乡镇仅掌握了临时雇佣人员的“聘用权”、村干部的“提名权”。
而没有任何自主的有针对性的人事安排权,导致出现“铁打的乡镇,流水的干部”的现象。
一些工作的负责人在本乡镇的本职工作干的正是紧要关头,而县直单位认为此人有能力,不管乡镇本身发展情况,任意进行人事调动。
干部的分配上,人事主管部门不就本乡镇的发展现状进行所需人才的分配,而是将乡镇作为就业的分洪渠道。
一些专业不熟悉的乡镇干部被强行赶上基层工作岗位,凡事都在工作中摸索积累,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因为诸多原因,乡镇干部被冠以“万斤油”的称呼。
其次,在财政支配方面。
乡镇本身是基层服务机构,并无自身的资金维持系统,能支配的就是上划拨的仅有的办公费用。
所以,在本乡的经济建设中没有自主支配财政的权力。
导致一些地方的项目发展资金只能依靠上级的部门的考察拨付,乡镇的负债累累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出现“赤字财政”的乡镇更是不胜枚举。
再次,在工作主动性方面。
乡镇工作的实效主要由考核认定,而考核主要是通过与县级和其他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以及工作考评中的警告处理等措施来完成。
城乡社区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要点城乡社区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要点2016年的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总体上要围绕着强化城乡社区管理服务这个目标,突出抓好城乡社区覆盖面扩大、社区四有问题解决、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四个重点,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提高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水平。
一、继续扩大城乡社区覆盖面依照城乡社区建设规划,采取强力措施,推动社区组建步伐。
上半年,东港区2016年及2016年计划组建的9个城市社区必须组建完成并正常开展工作,岚山城区及莒县、五莲县县城驻地也要加快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工作,逐步建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搭建城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平台。
农村社区建设要加快推进力度,确保2016年当年实现20%总体实现80%覆盖率,东港区和莒县实现全覆盖。
二、继续抓好社区四有问题解决继续把解决社区四有问题作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住建部门要帮助研究确定城乡社区配套用房解决方案,并督促有关单位落实相关政策,及时解决配套用房,确保有房办事。
各区县要研究建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选拔配备、教育培训、考核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有人办事。
今后在提出新组建社区计划的同时,要研究确立社区配套用房的解决方案和人员配备方案、社区组织组建方案,保证按时完成新建任务。
要研究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报酬动态调整机制,按时按标准调整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报酬,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要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建立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有章办事。
三、强化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城市社区两委成员与社区工作站人员分开、由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机制,赋予社区两委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人事建议权、评议监督权、事务协调权、困难群众救助资格评议初审权、经费使用把关权等权力,还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形成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立完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继续抓好六项服务推进、志愿服务拓展、服务品牌创建等工作,实现社区服务的规范化和创新发展;抓好城市社区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并充分发挥作用,支持、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自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