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防治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2.74 KB
- 文档页数:7
煤矿五大灾害防治1. 煤尘爆炸事故防治煤尘爆炸是煤矿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对矿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尘爆炸事故,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整治煤尘污染源:加强煤矿井下和地表煤尘治理,进行煤尘综合整治,设置尘源管控措施,如喷淋、抑尘带等。
•建立煤尘监测系统:安装煤尘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煤尘浓度和煤尘爆炸风险,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通风管理:优化煤矿井下通风系统,提高通风效率,保持煤矿空气流通畅通,减少煤尘积存和爆炸风险。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煤尘防治管理制度,加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使用安全设备:为矿工配备适用的防爆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提高矿工个人防护意识,并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更新。
2. 煤炭走向井下事故防治煤炭走向井下事故是煤矿中另一大隐患,主要是由于煤炭走向井下过程中产生的煤炭顶板和煤柱的垮塌导致的。
为了有效防治煤炭走向井下事故,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严格采矿技术要求:煤矿企业应严格执行采矿技术规程,合理设置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施,提高煤矿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加强岩层控制:采取合理的岩层控制措施,如先进锚杆支护技术、锚杆网片支护技术等,增加煤矿采煤工作面的稳定性。
•加强顶板管理:定期检查煤矿顶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煤炭走向井下过程中的顶板稳定。
•加强安全监测:安装安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煤矿顶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预警并采取措施,确保煤炭走向井下的安全。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煤炭走向井下事故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3.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防治煤矿瓦斯爆炸是煤矿中最严重和危险的事故之一,对煤矿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瓦斯监测系统:安装瓦斯监测设备,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严格瓦斯抽采措施:采取有效的瓦斯抽采和利用措施,减少瓦斯积聚,降低瓦斯爆炸风险。
煤矿瓦斯爆炸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摘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
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2010年4月23日,陕西省韩城市龙门镇泉子沟煤矿瓦斯爆炸死亡9人,7月8日,河南平顶山煤矿瓦斯爆炸40人死亡,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瓦斯称为煤矿灾害之首。
因此,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订防治对策,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煤矿瓦斯爆炸预防措施1瓦斯爆炸原因分析1.1瓦斯爆炸特点根据多年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瓦斯爆炸多为大事故;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波及范围大;多为火花引爆;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均有发生;瓦斯爆炸多发生在乡镇煤矿;基建、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多发。
1.2事故原因分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2.1煤矿开采条件差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据统计,2000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共有580处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其中高瓦斯矿井160处,低瓦斯矿井29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22处;有自然发火矿井372处,占64%,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427处,占73.6% 。
1.2.2瓦斯积聚的存在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
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风筒未延伸到供风点或脱落引起供风点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盲巷积聚的瓦斯被引爆。
1.2.3引爆火源的存在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
矿井预防瓦斯事故的措施在煤矿生产中,瓦斯事故一直是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正常生产的重大隐患。
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等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矿井的长期停产和资源浪费。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瓦斯事故至关重要。
一、加强通风管理通风是排除瓦斯、降低瓦斯浓度的最主要手段。
要确保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和稳定运行。
首先,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方式、通风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等。
通风机的能力要与矿井的需风量相匹配,保证有足够的新鲜风流进入矿井各个作业地点。
其次,要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通风设施如通风机、通风管道、通风窗等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漏风现象的发生。
对于通风系统中的故障和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以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要合理控制通风风量和风速。
风量过小,无法有效稀释瓦斯;风量过大,可能会导致煤尘飞扬等问题。
风速也要适中,既要保证能将瓦斯及时排出,又要避免产生过大的风流冲击。
二、瓦斯监测与检测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是预防瓦斯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矿井的各个关键部位,如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瓦斯容易积聚的地点等,安装瓦斯传感器,实时监测瓦斯浓度。
监测系统要具备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措施。
同时,要加强人工瓦斯检测工作。
瓦斯检测员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进行巡回检测,使用准确可靠的检测仪器,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测。
检测数据要如实记录,发现瓦斯浓度异常升高,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瓦斯抽采对于瓦斯含量较高的矿井,瓦斯抽采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瓦斯抽采,可以降低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减少瓦斯涌出量,从而降低瓦斯事故的风险。
瓦斯抽采的方法有多种,如本煤层抽采、邻近层抽采、采空区抽采等。
要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和瓦斯赋存情况,选择合适的抽采方法和抽采设备。
在抽采过程中,要加强抽采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不断优化抽采方案,提高抽采效率。
煤矿瓦斯防治措施煤矿瓦斯问题一直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瓦斯爆炸是导致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的煤矿瓦斯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煤矿瓦斯防治措施的相关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瓦斯抽放技术瓦斯抽放技术是煤矿瓦斯防治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抽取煤层中的瓦斯,减少瓦斯积聚,有效降低瓦斯爆炸的风险。
其中,钻孔抽放技术是常用的瓦斯抽放技术之一。
本文将对钻孔抽放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操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瓦斯抽放井的布设瓦斯抽放井的布设对于瓦斯抽放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瓦斯井布设可以提高抽放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更好地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瓦斯抽放井的密度、位置、间距等方面阐述瓦斯抽放井的布设原则,并探讨如何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布设。
三、瓦斯抽放系统的安全管理瓦斯抽放系统的安全管理是确保瓦斯抽放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瓦斯抽放系统的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管理人员培训为重点,详细阐述如何确保瓦斯抽放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瓦斯检测技术瓦斯检测技术是判断煤矿瓦斯浓度的有效手段,也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瓦斯检测技术的种类、原理以及应用,并着重阐述常见的瓦斯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瓦斯抑制剂的应用瓦斯抑制剂的应用是煤矿瓦斯防治的另一重要方向。
通过添加瓦斯抑制剂,可以减少瓦斯的释放,降低煤矿的瓦斯危险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瓦斯抑制剂的种类、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并探讨其在煤矿瓦斯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六、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处理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安全中的重大灾难,因此对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应急设备的使用以及事故调查与分析,以期提高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
通过以上对煤矿瓦斯防治措施的详细阐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煤矿瓦斯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
为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保障水平,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瓦斯防治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防治技术,确保煤矿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1 矿井瓦斯爆炸原因分析矿井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是:甲烷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氧气的浓度不低于 12%,引火源的存在。
因此,主要从氧气条件、瓦斯积聚和火源 3个基本条件进行爆炸原因分析。
此外,措施不落实、管理上的漏洞也是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矿井通风管理不善,违法违规进行采掘作业。
主要表现为:矿井无证生产,采纳独眼井,自然通风,超通风能力生产。
采纳串联通风、扩散通风、循环风,没有形成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
对采空区和盲巷处理不及时,特别地点瓦斯积聚处理方法不对,违章排放瓦斯等,留下事故隐患。
存在井上下通风机不能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倒台,不按规定开停通风机现象。
没有落实矿井通风管理规定,不能按需配风,职工随意开关井下风门,造成风流短路或通风设施损坏后修复不及时。
有的局部通风管理不到位,风筒脱节破口多,处理不及时,造成风量、风速达不到要求,导致掘进面微风作业。
(2)矿井瓦斯检查监测制度执行不严。
在井下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配备井下瓦斯检查员,造成瓦斯检查员数量不够,常常出现空班、漏检。
有的矿井瓦斯检查员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教育,无证上岗,思想觉悟与业务技术素养低,责任心不强,不按规定检查汇报,甚至做假记录。
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不能对井下采掘工作面瓦斯状况进行 24 h连续监控。
有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不合理,出现问题修理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随意调整探头值,使井下监测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准确监测数据,瓦斯超限不能断电。
(3)高突矿井瓦斯预防及抽放措施落实不到位,低瓦斯矿井对瓦斯管理不重视。
部分高瓦斯及特别矿井没有认真落实瓦斯防治措施及“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导致发生煤与瓦斯特别事故。
有的高突矿井没有按规定建瓦斯抽放系统,或虽建有瓦斯抽放系统,但抽放工作没有认真开展,造成抽放效果差,抽放时间达不到要求,以至采掘作业时瓦斯时常超限。
另外,有的低瓦斯矿井没有相应瓦斯防治措施及规定,或虽有措施及规定但落实不认真。
防治瓦斯灾害的四道防线防治瓦斯灾害是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瓦斯灾害发生时,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对矿井设备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导致矿山停产。
为了防止瓦斯灾害的发生,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防线措施。
下面将介绍四道防线,以确保矿山瓦斯灾害的防治。
一、瓦斯检测防线瓦斯检测是防治瓦斯灾害的第一道防线。
矿井地下瓦斯是矿井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瓦斯含量一旦超过安全范围,就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因此,需要在矿井中设置瓦斯检测仪器,实时监测矿井中的瓦斯浓度。
一旦检测到瓦斯超标,就要立即停止生产,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
瓦斯检测行业有关部门通常会制定严格的瓦斯检测标准,规定矿井中瓦斯浓度的合理范围,并确定相应的预警值和警戒值。
矿井中的瓦斯检测仪器需要定期检修和校准,以确保其稳定可靠。
此外,矿工在工作期间也需要佩戴个人瓦斯检测仪,随时监测个人周围的瓦斯浓度,确保自身安全。
二、通风防线通风是防治瓦斯灾害的第二道防线。
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矿井中的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积聚的可能性,从而降低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
通风系统通常包括主风机、支风机、安全阀等设备,通过调节气流方向和速度,使矿井中的瓦斯排出到安全区域。
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方面,需要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矿层厚度、瓦斯生成量等因素确定通风的主要风向和风量;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矿井工作面情况,灵活调整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
通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非常重要,定期检查和清理通风通道,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防爆防线防爆是防治瓦斯灾害的重要手段,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防线。
在矿井中,由于爆炸的可能性较高,矿井中的设备和工具都需要经过防爆设计和防爆检测,确保其不会引发瓦斯爆炸。
防爆措施主要包括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灯具、防爆工具等,以及合理设置和使用防爆隔离带。
防爆设备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防爆电气设备需要具备防爆和防尘的能力,具备自动断电保护和防止火花飞溅的功能。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安全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事故之一。
这类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瓦斯积聚。
在煤矿井下,煤层中的瓦斯被困在煤与岩石之间,形成瓦斯积聚。
当瓦斯浓度超过爆炸极限时,只需一点点的火花或火焰,就能引发爆炸。
因此,瓦斯积聚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首要原因。
其次,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还与煤尘积聚有关。
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通常存在大量的煤尘,这些煤尘易于引发爆炸。
当瓦斯浓度超过爆炸极限时,煤尘中的微小颗粒能够提供更多的可燃物,使爆炸更加猛烈。
因此,煤尘积聚也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瓦斯抽放,及时排除煤矿井下的瓦斯。
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将瓦斯排放到安全区域,减少瓦斯积聚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使用瓦斯抽放设备,将瓦斯抽到地面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瓦斯积聚的可能性。
其次,加强煤尘控制是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湿法喷雾、覆盖等方式,控制煤尘的扬尘和积聚。
在煤矿井下设置煤尘防爆设备,如防尘罩和防尘网,阻止煤尘进入瓦斯积聚区域。
同时,定期清理煤尘,保持煤矿井下的清洁环境,降低煤尘爆炸的风险。
此外,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也是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
煤矿工人应该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了解瓦斯爆炸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他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如瓦斯检测仪和防爆灯,以及应急逃生的方法。
只有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才能有效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总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瓦斯抽放和煤尘控制,以及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有效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科学的煤矿安全制度,为煤矿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防治对策摘要: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从瓦斯爆炸的
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得出煤矿瓦
斯爆炸事故是媒层赋存条件、安全投入、安全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从控制瓦斯浓度、杜绝火源
及制定合理的事故应急预案着手,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
性。
关键词:瓦斯爆炸瓦斯超限杜绝火源预案
瓦斯爆炸是煤矿特有的极其严重的一种灾害。
一旦
发生,不仅能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会严重摧毁井下设施,中
断生产,有时候还会引起瓦斯连续多次爆炸、井巷垮塌、顶板冒落
和井下火灾等二次灾害,从而加重事故的灾害程度。
根据我国煤矿
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显示,在煤矿重特大事故中,瓦斯事故居首位。
建国以来,我国煤矿共发生一次10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就有22起,其中17起事故是瓦斯爆炸事故,约占77.3%。
因此瓦斯爆炸事故对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控制和防止瓦斯爆炸事
故是搞好当前煤矿安全一项重要任务。
1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
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三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
三个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
个均不能发生瓦斯爆炸。
1.1瓦斯的浓度
瓦斯浓度超限是形成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
引起瓦
斯爆炸的瓦斯浓度是有范围的,凡是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
上限的瓦斯混合物与点火源接触时都不会引起火焰自行传播。
瓦斯
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由于过量的空气作为惰性介质参与燃烧反应,消耗一部分反应热,起到了冷却作用,阻碍火焰自行传播;相反瓦
斯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由于可燃物过剩,即空气中氧气量不足,
导致化学反应不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损耗的热量,因而阻碍
了火焰的蔓延。
1.2氧气的浓度
氧气的浓度必须达到12%以上,否则井下瓦斯爆炸反应不能够持续进行。
在井下的封闭区域、采空区内及其它
裂隙处由于有氧气消耗或没有供氧,可能会出现氧浓度低于12%的
可能性外,其它巷道和工作面等一般氧气浓度都会高于12%。
1.3火源
火源是引起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必备条件之一。
火
源可以分为弱火源和强火源。
一般情况下,弱火源不能形成冲击波,不能使沉积煤尘转变为浮游状态;相反,强火源会产生冲击波,并
把沉积煤尘转变为浮游状态。
要发生瓦斯爆炸其火源必须要达到足
够的能量,即温度一般不低于650℃、能量一般大于0.28mJ和持续时间大于爆炸感应期。
这个条件通常很容易满足的。
在煤矿开采中,
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火源要采取措施,使其成为不能满足点燃瓦斯的
点火源。
2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
2.1思想因素分析
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在于思想上认识不足,没
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1],特别是在近两年煤炭行情利好的情
况下,许多煤炭企业一味的扩大生产能力,增加煤炭产量,而不能
够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安全第一”的观念
淡化,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2.2技术因素分析
随着以高产高效为基本特征的集约化生产技术的采用,已有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及装备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矿井重大
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2]。
主要原因:①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分散,没
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②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缺乏相应的装备支撑;
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运用于集约化生
产技术条件下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2.3管理因素分析
煤矿的安全管理方式滞后,“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与安全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直接关系,对瓦斯的
管理很多情况下往往是靠人的主观和经验。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
断增加,瓦斯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多变,再加上这种传统的安全管
理方式受到人的经验、知识和责任心的限制,所以管理因素也是瓦
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2.4安全投入因素分析
安全投入对搞好煤矿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前
几年,由于煤矿的经济效益不好,煤矿职工的生活都很难维持的情
况下,许多煤矿企业降低了安全投入,安全欠账较多。
许多矿存在
不同程度的通风系统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一通三防”监测系统不
完善和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
以1999的统计数据为例,全国大中型
煤矿中只有191座有安全科研投入,仅占大中型煤矿总数的36.77%,安全科研投入总计5878万元,平均每矿10万元左右。
美国2002年
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局经费预算总额为4.26亿美元,矿山安全健康监
察局为2.46亿美元。
合计6.72亿美元,我国在这方面的经费预算无
法相比,如同年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经费预算仅是美国的1/60,
而煤矿数量约是美国的300倍[3]。
近两年煤矿效益好转的情况下,
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投入,安全投入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安全生产
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2.5自然因素分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都随之增大,
煤与瓦斯突出越来越严重。
同时由于开采深度的加大,使得现有的
部分瓦斯治理理论不再能够适应新的生产条件。
以上两方面原因使
得瓦斯的治理难度增加。
3防止瓦斯爆炸基本措施
从瓦斯爆炸条件看,氧气的浓度是引起瓦斯爆炸的
因素之一,但在煤矿井下一般不存在氧气浓度低于12%的情况。
因此,搞好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体现在两个方面:严格控制矿井各区域的
瓦斯浓度、杜绝火源和演习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