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气道插管和环甲膜穿刺
- 格式:ppt
- 大小:826.00 KB
- 文档页数:20
急救护理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章绪论1.急危重症护理: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第二章院前急救1.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救护,是指在进入医院前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2.灾害护理:护理人员系统、灵活的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难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展开的活动。
3.急救半径:急救中心所承担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4.反应时间:急救中心接到“110”呼救电话到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第三章急诊课的设置与管理1.急救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原则,延后补办医疗相关手续。
2.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地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在恰当的时间、区域获得最优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
3.SOAP公式:急诊科常用分诊公式,S主观感受:收集患者的主观感受资料,即主诉和伴随症状。
O客观现象: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即阳性体征及异常现象。
A估计: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得出初步判断。
P计划: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就诊。
第四章重症监护1.动脉血氧分压:指溶解在动脉血浆内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反映了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量,影响血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
2.脉搏血氧饱和度:是通过动脉脉搏波动分析来测定血液在一定氧分压下氧合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百。
3.CVP(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4.颅内压(ICP):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
5.内生肌酐清除率:指肾在单位时间内能把若干容积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环甲膜穿刺术1、确认患者喉头水肿至咽喉部阻塞,判定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
消除患者疑虑。
2、(视病情危重程度)着装、洗手、戴口罩。
3、准备所用物品:消毒液、治疗盘(碘伏,局麻药,棉签,纱布),10ml无菌注射器及 16号粗穿刺针.无菌手套,污物桶。
4、再次确认喉头水肿至咽喉部阻塞操作步骤:①如果病情允许,病人应尽量取仰卧位,垫肩,头后仰.不能耐受上述体位者,可取半卧位。
②选择穿刺部位:颈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凹陷处即为环甲膜穿刺点.③.用碘伏进行常规皮肤消毒.④.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 ⑤.穿刺部位局部用2%利多卡因麻醉,危急情况下可不用麻醉. ⑥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16 号穿刺针垂直刺入,注意勿用力过猛,出现落空感并有气体溢出即表示针尖已进入喉腔.手固定穿刺针体,接l0mL 注射器,回抽应有空气;或用棉花纤维在穿刺针尾测试,应可见纤维随呼吸摆动,此时呼吸困难可有轻度缓解,确定无疑后,固定穿刺针.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应及时止血,以免血液流入气管。
⑦.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呼吸是否改善。
⑧术后处理:可经穿刺针接氧气管给病人输氧.病人情况稳定后.尽早行普通气管切开.5、协助患者采取适宜体位,给患者以心理安慰。
6、洗手后做好记录。
7、整理物品。
有出血倾向禁用上肢动脉止血技术1、准备物品:治疗车、治疗盘、止血带、无菌纱布、纱布罐、三角巾、绷带、换药包、无菌钳、软垫、洗手液、记录本、标记卡、污物桶。
2、洗手、戴口罩,戴无菌手套。
如病情紧急可先指压止血。
3、检查伤处情况,如:伤口大小、位置,大量流血,伤口处有喷射性出血等,并由他人记录。
4、在患肢肱动脉处指压止血,将患肢抬高,2-3分钟后,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用软垫绕臂一周,然后用止血带缠绕2圈以上打活结。
5、摸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判断止血效果。
6、填写记录卡,记录止血部位和时间。
7、清创伤口,常规消毒,妥善处理伤口,取无菌敷料包扎伤口,患肢屈肘90度,前臂用三角巾悬吊。
气管内插管术把合适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操作称气管内插管术,这是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操作技能,也是麻醉和呼吸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对保障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气管内插管的目的一、使呼吸道保持通畅,不受声门关闭、舌根下坠及特殊体位(如俯卧、坐位、屈颈等)等的影响。
二、便于呼吸管理,施行有效的辅助或控制呼吸。
三、防止异物误吸阻塞气管,并能及时吸引气管内分泌物。
四、便于吸入麻醉的实施。
五、减少呼吸死腔。
第二节适应证一、几乎绝大部分全麻病人均可应用气管插管(时间短、小手术例外)。
如开颅手术、心胸手术、俯卧位及特殊体位手术、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的手术(如口腔、耳鼻喉及颈部肿瘤压迫气管等手术)、腹胀或饱胃病人的手术等需用肌松药的全麻手术。
二、需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病人的治疗。
三、各种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需行呼吸疗法。
四、某些呼吸道不全梗阻者及婴儿娩出窒息等。
第三节禁忌证一、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喉头粘膜下血肿或脓肿时,除急救需要外,严禁气管插管。
二、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时可能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如需插管,动作应轻柔、熟练、避免呛咳、挣扎造成意外。
三、鼻道不通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息肉或有反复鼻出血者,禁用经鼻气管插管。
若未掌握插管基本知识和技能者、设备不完善者列为相对禁忌证。
第四节插管前的准备和估计麻醉前会诊应常规施行有关检查,选择插管途径和麻醉方法。
1.检查张口度:正常成人开口范围约4.5cm左右,如小于2cm,则难以置入喉镜,即不可能经口明视插管。
此时可采用经鼻盲插,有条件可采用纤维喉镜。
2.正常人颈部伸屈范围为165。
~90。
,如后仰不足80。
,提示颈部活动受限,插管可能困难,多需采用盲探或经口指探插管。
3.经口插管应了解牙齿松动情况,操作喉镜时要重点保护,有活动义齿麻醉前应取下。
4.拟经鼻插管者,需测试双侧鼻腔通气情况,查看有无禁忌证。
5.有咽喉部病变(肿物、水肿、狭窄等)对插管径路可能有阻挡,无法经声门作气管插管者,需考虑作气管造口。
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术即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喉将合适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操作,如把导管插入单侧主支气管即支气管内插管。
气管、支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气管导管及插管用具不断改进及麻醉者利用肌松药插管的熟练技术。
气管插管术已安全普遍地用在现代麻醉中,而且还扩展到气道梗阻、呼吸困难的治疗及抢救复苏处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还可用于大咯血急救、单侧肺功能测定及单侧肺冲洗治疗.一、目的和适应证(一)目的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内痰液或血液,防治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蓄。
2、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
3、便于吸入全身麻醉药的应用.(二)适应证1、全身麻醉:(1)全麻时患者神志消失,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2)全麻中用药皆对呼吸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3)全麻时多复合应用肌松药,致使呼吸肌力抑制或完全无力.(4)使麻醉管理更为安全有效.(5)胸外科手术有时需将两肺“隔离",可将导管经声门插至隆突以下的支气管内,称为支气管内插管。
(6)手术短小,全麻过程中麻醉者又胡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能进行口罩法人工通气者,可不用行气管插管.2、危重病人的抢救:(1)呼吸衰竭者:在一般氧治疗情况下,如PaO2仍低于8kPa(60mmHg),亦即呼吸指数(RI =P A—a)O2/PaO2)仍超过2时(正常在0。
3以下),必须插管.(2)心肺复苏:不影响心脏复苏情况下,插管愈早愈好。
(3)误吸患者:插管吸引,必要时作肺冲洗术。
(4)药物中毒。
(5)新生儿严重窒息。
二、插管前的准备1、估计插管的难易程度,决定插管的途径和方法。
2、检查麻醉机和供氧条件:(1)供氧设备(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是否无碍,能充分供摒。
(2)钠石灰有无失效.(3)麻醉机及回路有无漏气.(4)麻醉面罩是否良好合适。
3、插管用具的准备:(1)喉镜:注意镜片大小,电源接触及亮度.(2)气管导管及管芯:选择管径合适的导管,并备用比选用导管大及小一号的导管各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