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探测暗合了的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413.00 KB
- 文档页数:13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一节课,学生在本学期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等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现在,我们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电路的原理和结构,通过探究暗盒里的电路,更加全面地理解电路。
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的构成和种类2.探究暗盒里的电路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3.发掘电路的应用领域,鼓励创新和发明教学重点1.掌握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2.分析暗盒里的电路设计和使用方法3.挖掘电路的应用领域教学难点1.分析不同种类的电路结构和使用场景2.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逻辑教学过程活动一:电路闯关目标:通过电路闯关游戏帮助学生回顾电路的基础知识步骤:1.分组,每组1名志愿者作为代表,其他小组成员作为观众2.代表需走过一个迷宫并解决三道与电路相关的题目,观众可为代表提供帮助和提示3.题目内容包括电路构成、开关原理、电线安全等4.成功解决三道题目的代表可以获得一份小奖品活动二:探究暗盒里的电路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暗盒里的电路设计和使用方法,进一步理解电路构建和运行的原理。
步骤:1.分组,将一盒子装有电路的“暗盒”(黑盒子)分给各组2.每组观察电路结构,并分析其构成和运行原理3.组内讨论和汇报分析结果4.交叉组别观察和讨论,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5.整理出每个组分析得出的电路结论,并共同探讨应用领域活动三:电路创意目标:通过鼓励创意和发明,了解电路应用于生活和实践中的场景。
步骤:1.自由选择分组,每组发挥创意,设计一款新型电路,并构建出电路模型2.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电路构想、设计、制作和测试3.展示、交流和评比:学生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电路,并分享使用方法和创意来源,同时收获同学和老师的反馈和评价4.点评优秀作品,鼓励创新和进步课后延伸1.请学生回顾课堂上学习到的电路知识,整理笔记,课堂笔记建议使用MindMap的形式。
2.设计课后拓展任务,比如了解电路的更深入的知识和适用场景;3.鼓励学生挑选电路相关的科技新闻,提高对科学和电路的关注度。
苏教版科学实验详解 I 四年级上册第14课《电路暗箱》
实验名称:解电路暗箱。
(教材第43页)
实验目的:对电路暗箱进行全面有序的检测和记录,能根据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明暗等情况,对暗箱里的电路连接情况进行合理的推断。
实验材料:组成简单电路所需要的导线、电池、小灯泡等,有4个连接点的电路暗箱,检测记录表。
实验步骤:
1首先用三根导线、电池和灯泡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连好后测试一下灯泡是否会亮,如果灯泡能亮,则可以进行下一步。
2准备好一个有四个连接点的电路暗箱,任意两点之间可能连接了导线、小灯泡或电池等,接下来按照顺序,将检测电路空出来的两根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连接点上,观察灯泡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提示:4个连接点的暗箱应该有12种连接方式,在表格相应的空格打“√”记录检测结果。
(本实验详解未一一列举)
提示:检测时
(1)不能打开暗盒。
(2)先观察小灯泡原来的亮度。
(3)检测时要有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接触连接点要充分,测好后立即断开。
(5)合理分工、及时记录。
3实验完毕,整理材料。
提示:本实验点亮小灯泡的方法还有很多,鼓励同学们给出不同的方案,总结规律。
实验结论记录:画出暗箱里的电路图
实验现象分析:
小灯泡亮,说明电路是通的,连接点间有电路元件;小灯泡不亮,说明电路是断的,连接点间可能什么也没有,也可能有一个断开或损坏的电路元件;小灯泡更亮,说明连接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节电池;小灯泡更暗,说明连接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个小灯泡;小灯泡亮度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很可能只是一段导线,或是并联进了电池或小灯泡。
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能利用简单表格记录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到的现象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学会一种解密暗盒的方法。
3.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意识到讲究一定的顺序对探究有更多地帮助。
【教学重点】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简单电路、暗盒、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思维,引入概念1.谈话: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愿意吗?老师手里握着两根电线,其中一根断了,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好办法找到断的那一根?有什么办法,会通过什么仪器来检测呢?2.学生:思考发言。
3.引导:用你们设计的检测器来检测一下。
4.小结:同学们真是会动脑筋,老师还有更麻烦的电路盒等着同学们给我帮忙。
二、直观操作,形成概念1.谈话: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组装检测器的比赛,看看哪组最先装好。
2.学生组装检测器。
3.谈话:通过比赛老师看出同学们都非常棒。
现在每一小组都拿到一个暗盒,在暗盒的AB两个触点间有的连着导线,有的连着灯泡,也有的连接电池。
那么你们手上的暗盒究竟是哪一种呢?老师也不知道,同学们能在不打开暗盒的情况下帮助我搞清楚吗?4.提问:说说你们准备怎样帮助我?5.学生发言。
(根据检测端与AB两触点连接时小灯泡产生的现象来判断暗盒里的电路是什么样的)6.学生动手实验。
7.提问:你们认为各自小组的暗盒里连接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认为?8.学生汇报。
9.教师小结。
(1)小灯泡亮——有导线连通。
(2)小灯泡不亮——不通,——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
(3)小灯泡亮增亮了——增加了电池。
(4)小灯泡变暗了——增加了小灯泡。
(5)引导学生注意:我们在检测时遇到灯不亮的情况,要格外小心。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
2. 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探究电路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及其组成2. 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3.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简单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路现象。
2. 使用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暗盒里的电路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电路概念及组成:介绍电路的定义、电路图的表示方法,讲解电路的组成要素。
3. 分析电路方法:教授简单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探测暗盒里的电路,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出解决方案。
5.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器材,实际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观察电路现象。
6. 总结提升:通过实验结果,总结探测暗盒电路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和问题解答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路元件(如电阻、灯泡、电池等)、测电笔、Multimeter 等。
2. 教学课件:电路图、实验操作步骤、电路现象图片等。
3. 参考资料:电路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 课时:讲解电路概念及组成,分析电路方法。
2. 第3 课时: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3. 第4 课时: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引发学生对暗盒里电路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电路有直观的认识。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暗盒里可能存在的电路。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基础知识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元件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对电路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介绍电路图的表示方法和阅读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配合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电路图的理解。
第三章:实践操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电路检测工具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检测结果,思考和解决问题。
3.3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学生反思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3 教学方法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2 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5.3 教学方法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提供必要的辅导资源,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第六章:评价与反馈6.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在实践操作和作业中的表现。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6.2 教学内容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
收集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方法的反馈。
6.3 教学方法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收集学生的反馈。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我来填一填:
(1) 科学的检测方法是按一定的顺序,不()、不(),特别是不能()。
(2)小电珠变亮了说明()。
(3)小电珠不亮一定是线路的问题这句话是()的。
2.我来选择:
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A、用大灯泡
B、用大电池
C、用新电池
2、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
3、从电池中得到的电一般是()从发电机中发出的电一般是()。
A、比较强大的
B、比较微弱的
4、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
B、磁带
C、塑料贴片
二、综合训练
1、如果我有一个小灯泡和一节干电池,让你组装一个暗盒电路,你认为你最少可以用
几根导线呢?为什么?
2、①铁②干木材③食盐溶液④炭棒⑤陶瓷⑥人体⑦玻璃⑧潮湿的木头⑨干布⑩塑料尺
导体有()
绝缘体有()
三、拓展应用
小灯泡不亮了你认为是哪里出了故障呢?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1)重复遗漏遗漏
(2)是增加了电池
(3)错误
2 (1)C
(2)C
(3)B A
(4)B
二、综合训练
1、答:最少要2根。
一根与电池连接,一根与灯泡连接。
2、导体①③④⑥⑧
绝缘体②⑤⑦⑨⑩
三、拓展应用
答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线路断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掌握电流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能够辨认电路中的开关、电池、灯泡等元器件;4.能够利用万用表和电路板实现电路的搭建和测量;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2.电流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单位;3.电路板的实际应用。
难点1.学生对电路中元器件的辨认和测量方法的理解;2.学生的思维转化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测暗盒里的电路;2.以照明电路和交通信号灯等电器的使用为例子,激发学生对电路的兴趣;3.提问学生电路的作用和组成,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基础知识讲解1.讲解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电池、电线、开关、灯泡及其他电器组成;2.介绍电流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电流的单位、安培表和万用表的使用等;3.辅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路的知识。
第三步:电路实验1.给出一组电路元器件,让学生进行辨认;2.学生自行分组并利用万用表和电路板,进行电路实验;3.学生自主搭建电路并进行测量,探究电路的特性和规律。
第四步:总结和课堂练习1.总结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强化对电路知识的理解;2.提出课堂练习题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3.听取学生的答案,对错误答案进行解析。
四、教学策略1.课堂主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完成电路的实验、测量和分析;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创造性思维:在实验及测量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1.能否对电路元器件进行正确、快速辨认;2.是否掌握电流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单位;3.是否能独立搭建电路并进行测量;4.是否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转化能力。
六、课件PPT内容设计1.导入环节:主题介绍、预备知识讲解;2.电路知识介绍:电路的概念、组成及特点等;3.实验环节:电路元器件的辨认、电路板的搭建测量和数据分析等;4.总结部分:知识点总结归纳并提出问题启示学生思考;5.课后练习和思考题: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电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