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 格式:docx
- 大小:82.63 KB
- 文档页数:3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大都市。
它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地理高一必修一中关于上海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上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1°53′,东经121°29′至122°20′,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中上游地带。
东临东海,南界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接壤,北濒长江,与江苏南通市隔江相望。
总面积约为6340.5平方千米。
二、自然地理特征上海地势地貌平坦,海岸线曲折。
全市主要河流有黄浦江、苏州河、松江河等,形成了上海的独特水系。
同时,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三、经济特点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经济发达。
它是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股票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口岸之一,航运业发达。
四、人文特色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
众多的历史名胜古迹,如外滩、城隍庙、豫园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上海还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有着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此外,上海的美食文化和悠久的民俗传统也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五、城市规划与发展上海一直以城市规划和建设闻名,近年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上海积极倡导绿色、智能、低碳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上海也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不断创新,建设了一支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包括地铁、公交等,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六、旅游资源和文化活动上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式风格的建筑、博物馆、艺术展览等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此外,上海也是举办各类国际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城市,包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文化节等,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总结:上海作为中国的国际大都市,不仅在经济、金融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
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
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年蒸发量882.4㎜;年平均日照1400h。
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
全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冷平均为3.6℃,7月最热为27.8℃。
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
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4.5M之间。
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2.5K㎡,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
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
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
第24卷 第6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 o l .24N o .6 2009年6月J O U R N A L 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J u n .,2009 收稿日期:2008-03-28;修订日期:2009-01-15。
基金项目:上海市气象局研究型业务专项(Y J 200805;Y J 200803);上海市科委项目(072512021)。
第一作者简介:史军(1975-),男,高工,博士,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和生态气象。
E -m a i l :s h i j @c l i m a t e .s h .c n上海地表湿润度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史 军1,崔林丽2,李 军1(1.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200030;2.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上海201100)摘要:基于上海11个气象站历史气候数据,利用湿润指数分析了1960~2008年期间上海地表湿润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并对其变化原因和不确定性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过去49年间,上海地表湿润度在1990s 最高,而在1960s 最低;湿润度在夏季显著增加,而在秋季显著减小。
上海湿润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部高于北部,整个上海湿润度在过去49年间总体都呈增加趋势,且东部增加多于西部。
上海湿润度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的影响,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平均地温通过对潜在蒸散的影响,从而都与湿润指数显著负相关。
上海潜在蒸散的变化与其它研究中关于城市化对实际蒸散的影响结果不一致,评估城市和城镇地区地表湿润度,还有待建立更完善的湿润度指标。
关 键 词:地表湿润度;时间变化;空间差异;成因;不确定性;上海中图分类号:P 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9)06-1090-091 引言湿润指数系指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比,是判断某一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某一地区的水热平衡状况[1]。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
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
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平均日照1400h。
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
全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冷平均为3.6℃,7月最热为27.8℃。
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
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4.5M之间。
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
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
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
上海气象报告上海是中国的大都市,也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气象情况对于城市的居民和游客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气象对于城市的交通、生活、农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及时了解上海的气象情况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海的气候特点。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温凉,夏季炎热,春秋温和。
夏季的气温往往在30度以上,高温多雨,湿度大。
而冬季则比较寒冷,偶尔会有些许降雪。
春秋两季气温适宜,是上海最宜居的时候。
由于上海地处海滨,受到海洋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多雨的天气比较常见。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上海的气象变化。
由于上海地处东亚季风带,气象变化比较频繁。
夏季时,上海经常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这时候风雨较大,需要注意防范。
而冬季时,上海往往会受到寒潮的影响,气温骤降,需要注意保暖。
春秋两季气象变化比较平稳,但也会有些许阵雨出现。
因此,了解上海的气象变化对于安排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上海的气象预警。
由于气象变化比较频繁,上海市气象局会根据气象情况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
比如台风预警、暴雨预警、寒潮预警等。
这些预警信息对于市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大家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保障自己的安全。
因此,大家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准备。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上海的气象服务。
上海市气象局提供了多种气象服务,比如气象查询、气象预警、气象咨询等。
市民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获取气象信息,及时了解气象情况。
此外,上海的一些气象科研机构也会发布一些气象科普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
这些气象服务可以帮助市民更好地应对气象变化,保障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总的来说,上海的气象情况对于城市的居民和游客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上海的气象特点、气象变化、气象预警和气象服务对于大家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上海的气象情况,做好防范准备,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上海海陆风分类特征、环流背景及对O3的影响1. 引言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气候受到海陆风系统的影响较大。
探究上海的海陆风分类特征、环流背景以及对臭氧(O3)的影响,对于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海陆风的分类特征、环流背景以及其对O3的影响。
2. 上海海陆风分类特征海陆风的分类是依据风向、风速等参数来划分的。
依据上海地区的气象观测数据,可以将海陆风划分为以下几类:东北季风、西南季风、暖锋、冷锋以及台风影响等。
2.1 东北季风东北季风是指从东北方向吹来的季风气流,通常在秋冬季节较为明显。
这种季风会带来较低的温度和相对较高的湿度,且多为阵雨或小雨。
这种海陆风为上海地区带来了较多的降水,但空气质量一般较好。
2.2 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是指从西南方向吹来的季风气流,通常在夏季较为明显。
这种季风会带来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且多为雷阵雨或大雨。
这种海陆风在夏季会造成上海地区的高温柔湿热天气,空气湿度较大,对O3的生成和传输有一定影响。
2.3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由于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区,并伴随着风的变化和天气的转变。
当暖锋或冷锋穿过上海地区时,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和风向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因素会对O3的浓度和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2.4 台风影响上海地区屡屡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带来强风、暴雨和厚重的云层,对上海的气候和空气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台风过境期间,雨水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然而,强风和降雨可能会对O3的浓度和分布产生短期影响。
3. 环流背景上海地区的海陆风系统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
常见的大气环流模式包括副热带高压、冷空气锋面、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平洋副高等。
3.1 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是夏季上海地区的主导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来了西南季风,导致夏季的高温、湿热天气。
此时,O3的生成和传输相对较多,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
3.2 冷空气锋面冷空气锋面通常在秋冬季节影响上海地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普陀区,行政级别篇一:上海行政区变迁1949年市区:黄浦区、老闸区、邑庙区、蓬莱区、泰山区、卢家湾区、常熟区、徐家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新成区、江宁区、北站区、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榆林区、杨树浦区;郊区:新市街区、江湾区、吴淞区、大场区、新泾区、龙华区、杨思区、洋泾区、高桥区、真如区;1952年市区:黄浦区、老闸区、邑庙区、蓬莱区、泰山区、卢家湾区、常熟区、徐家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新成区、江宁区、北站区、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榆林区、杨树浦区;郊区:东昌区、吴淞区、江湾区、大场区、真如区、新泾区、龙华区、杨思区、洋泾区、高桥区;1956年市区:黄浦区、邑庙区、蓬莱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闸北区、新成区、卢湾区、江宁区、虹口区、提篮桥区、榆林区、杨浦区;郊区:东昌区、北郊区、西郊区、东郊区;1958年市区:黄浦区、邑庙区、蓬莱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闸北区、新成区、江宁区、虹口区、提篮桥区、榆林区、杨浦区;郊县:浦东县、上海县、宝山县、川沙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1960年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吴淞区;郊县:上海县、宝山县、嘉定县、松江县、川沙县、南汇县、奉贤县、金山县、青浦县、崇明县;1964年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县:宝山县、川沙县、上海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1981年12月25日,从宝山县划出吴淞地区,成立吴淞区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吴淞区;郊县:宝山县、川沙县、上海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1982年12月24日,从上海县划出闵行、吴泾地区,成立闵行区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吴淞区、闵行区;郊县:宝山县、川沙县、上海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1988年9月18日,撤销宝山县、吴淞区,宝山县和吴淞区合并,成立宝山区。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
条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
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
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平均日照1400h。
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
全年平均气温
15.8℃,1月最冷平均为3.6℃,7月最热为27.8℃。
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
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4.5M之间。
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
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
400M。
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
沉积物。
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下100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
上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2所示。
1) 0~10M,温度在~17.6℃,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化大,为变温带。
由于气温对浅层地温的影响。
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2)10~20M,温度在~17.6℃,温度基本不受气候影响,称之恒温带。
3)20~100M,温度在~20.55℃,随深度增加而温度增加。
收集统计以往的地层温度资料分析,地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