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裂隙灯图像系统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6.18 MB
- 文档页数:31
裂隙灯显微镜的操作说明书裂隙灯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仪器工作台面:仪器工作台面下有一抽屉和一电源开关;输入电源为220V、50Hz。
打开电源开关,裂隙照明及固视灯被燃亮,调节裂隙照明度旋钮,从“低”位置旋转至“中”位置亮度逐渐增加;从“中”位置旋转至“高”位置亮度将进一步增加。
作一般检查时可选用较底的电压;作精细光学切面时可选用较高的电压,即使在“高”位置本仪器也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
运动底座装置:仪器在使用时的升降和水平移动,都由操纵手柄控制,旋转手柄,能使裂隙灯和显微镜自由升降(注意:升降不得超过300mm的限度,超过限度时切勿强行旋转以免损坏仪器);用手柄控制,能使裂隙灯和显微镜在导轨范围内任意方向作水平移动;底座上的固定螺栓能将底座固定,通常情况下螺栓呈放状态。
头架及固视灯装置:颚托左下方有一调节旋钮,用它可调整检查病人头部位置高低(在头架右支杆上有一黑色刻线标志),使被检查病人检查眼恰与显微镜等高。
头架的固视灯,供被检查者导向之用。
颚托下方有一前置镜插座,[已过滤词语]前置镜后可在左右方向轻轻滑动。
显微镜装置:显微镜的调焦:显微镜是按正常眼调整的,医生如为不正常眼,应戴适合的眼镜或调节目镜的视度,此时应插上对焦棒,闭左眼,转动右视度环,直到最清晰的像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校正左目镜的焦点。
使用完毕后应复O位,以便他人使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双目立体显微镜的瞳孔间距可应人调节。
采用不同放大倍率的目镜(10X或16X两组)和拨动手柄变换物镜倍率(1X或1.6X两档),即可变换放大倍率:目镜倍率10X10X16X16X物镜倍率1X1.6X1X1.6X放大倍率10X16X16X25.6X(3)显微镜座前有两个挂钉,当需要装挡气板时,将挡气板挂上即可。
5. 裂隙灯装置:滤光片选择:拨动滤片手柄就可以选择滤光片:即与拨动滤片手柄相应位置的标志(图9)分别表示为:(1)通孔、(2)隔热、(3)减光、(4)无赤、(5)钴兰。
裂隙灯操作流程1. 引言裂隙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调节裂隙的大小来控制光线的亮度和方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裂隙灯的操作流程,包括开关的使用、裂隙调节、光线控制等内容。
2. 开关操作裂隙灯通常有一个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灯具。
下面是开关操作的具体步骤: 1. 找到裂隙灯的开关,通常位于灯具附近或者墙壁上。
2. 将手指放在开关上,并轻轻按下或拉动。
3. 如果开关向下或向自己拉动,则表示打开;如果开关向上或远离自己拉动,则表示关闭。
4. 检查灯具是否成功打开或关闭,观察是否有光线亮起或熄灭。
3. 裂隙调节裂隙调节是裂隙灯独特的功能之一,通过调节裂隙大小可以改变光线的亮度和方向。
下面是裂隙调节的具体步骤: 1. 打开裂隙灯,确保光源已经亮起。
2. 观察裂隙灯的裂隙,通常位于灯具前方或两侧。
3. 使用手指或特定工具,轻轻推动裂隙,使其打开或关闭。
4. 当裂隙打开时,光线会变得更亮;当裂隙关闭时,光线会变得更暗。
5. 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裂隙的大小,以达到理想的照明效果。
4. 光线控制除了通过裂隙调节来控制光线亮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光线进行控制。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光线控制方法: 1. 调节灯具的高度:将灯具上下移动可以改变照射角度和范围。
将灯具抬高可以使光线更广泛地照射到周围区域;将灯具降低可以使光线更集中地照射到特定区域。
2. 使用遮罩或反射器:在灯具前方添加遮罩或反射器可以改变光线的散射程度和方向。
例如,在灯具前方添加一个透明遮罩可以使光线更均匀地散射;使用一个可调节角度的反射器可以将光线聚焦在特定区域。
3. 调节光源:如果裂隙灯使用的是可调节光源(如LED灯),可以通过改变亮度、色温等参数来控制光线效果。
这可以通过遥控器、开关或手机应用程序来实现。
5. 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裂隙灯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 在操作裂隙灯之前,确保电源已经关闭,以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伤害。
2. 使用干燥的手指或工具进行操作,以防止电击或其他危险。
操作步骤及方法操作前环境准备:相对暗室仪器准备:基础归零,包括:光刀长度调为8或9,宽度为0,目镜焦度调为0,松开锁轮,放大倍率调至低倍。
检查者准备:穿白大褂或工作服,清洗双手。
被检者准备:了解病史,可先行一般眼科检查。
操作步骤1. 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坐椅高低及位置,使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处于舒适位置。
被检查者摘除框架眼镜,检查者指导被检查者将额头和下颌分别放在额靠和下颌托上面,并调整好高度,使被检者外眦高度位于眼位线水平。
2.检查前向患者做适当解释,检查时嘱注视指示灯或直视显微镜。
3.嘱被检者闭眼,开启照明系统,调整各部件,使裂隙灯与显微镜成30°~50°,灯光从颞侧射入。
利用被检者的睫毛或鼻梁作为对焦目标,调整好焦距,然后调整双目显微镜,使其间距与检查者瞳距相一致。
4.根据被检者情况适用不同的照明方法进行检查。
对于规范操作而言,需从前到后一次检查被检查者的眼部情况。
首先将光刀宽度调为最宽,观察睫毛情况,让患者睁开眼睛,直视正前方,检查角膜结膜大致情况;然后调节光刀宽度细微观察角膜、虹膜、前房、晶状体及前1/3晶状体等的情况。
操作后整理及清洁用物,及时关闭电源,物归原处。
检查者需用消毒液或洗手液洗手;如检查仪器发现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维修,以确保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1)检查前不可用眼膏涂眼。
2)检查时禁忌强光炫眼。
3)1次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4)如被检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可滴少量眼部表面麻醉药。
5)询问被检者检查时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耐心解答被检者的疑惑。
常用检查方法1)弥散照明法:是裂隙灯常用的检查方法,照明光源斜向投射,投射观察角45°(30°~50°),光源加覆磨砂滤光片,并充分开大裂隙,使眼表处于一种弥散照明状态。
用高亮度、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法常用于眼前段的快速初步检查,包括眼睑、结膜、泪膜、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是检查角膜大体水肿的最好方法,将宽光束对在角膜周边,使角膜水肿面在角膜中央呈现灰色。
眼科设备操作规程一、裂隙灯显微镜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的电源、灯泡、目镜、物镜等部件是否正常。
2、调整座椅高度,使患者舒适地坐在裂隙灯前。
3、清洁患者眼部周围的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
(二)操作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调节亮度和裂隙宽度。
2、让患者将下颌放在下颌托上,额头紧贴额带,调整眼位,使其与显微镜的光轴对齐。
3、先从低倍目镜开始观察,逐渐切换到高倍目镜,依次检查眼睑、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等部位。
4、观察时,缓慢移动裂隙灯的照明系统和观察系统,改变角度和焦点,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5、对于需要详细检查的部位,可以使用附加的特殊镜片,如前置镜、三面镜等。
(三)操作后处理1、关闭电源开关,整理好仪器的线缆。
2、用清洁布擦拭仪器表面,保持清洁。
二、眼压计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眼压计的指针是否归零,探头是否清洁。
2、向患者解释测量眼压的目的和过程,消除其紧张情绪。
(二)操作步骤1、让患者坐在眼压计前,头部固定,双眼自然平视。
2、滴表面麻醉眼药水,如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
3、选择合适的测量探头,一般常用的有 Goldmann 眼压计探头和非接触式眼压计探头。
4、对于 Goldmann 眼压计,将探头轻轻接触角膜中央,读取指针所指的数值。
对于非接触式眼压计,按照仪器的指示操作,仪器会自动测量并显示眼压值。
5、测量时,一般需要测量多次,取平均值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三)操作后处理1、告知患者测量结果,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2、清洁眼压计的探头,消毒备用。
三、眼底镜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眼底镜的电源、灯泡、镜头等是否正常。
2、调整眼底镜的亮度和焦距。
(二)操作步骤1、让患者在暗室中坐好,眼睛平视前方。
2、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右手持眼底镜,用右眼观察患者的右眼,左手持眼底镜,用左眼观察患者的左眼。
3、从距离患者眼睛约 20cm 处开始,逐渐靠近患者的眼睛,同时通过调节眼底镜的屈光度和光圈大小,观察眼底的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结构。
眼科设备操作规程一、裂隙灯显微镜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的电源是否连接正常,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2、调整座椅高度和位置,使患者和操作者都能处于舒适的姿势。
3、清洁裂隙灯显微镜的镜头和接触面,确保清晰和卫生。
(二)操作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让裂隙灯显微镜预热几分钟。
2、指导患者将下颌放在下颌托上,额头紧贴额托,调整患者头部位置,使其眼睛位于显微镜的正前方。
3、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和照明方式。
一般先从低倍开始,逐渐增加倍数。
照明方式可根据检查需要选择弥散照明、直接焦点照明、间接照明等。
4、调节裂隙的宽度、高度和角度。
裂隙宽度通常在 02 至 10 毫米之间,高度可根据需要调整,角度可在 0 至 180 度之间变化。
5、先从患者的右眼开始检查,将显微镜的焦点对准角膜,依次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结构。
观察时,缓慢移动显微镜,确保全面检查。
6、检查左眼时,重复上述步骤。
7、检查结束后,关闭电源,将仪器清洁并整理好。
(三)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对患者的眼睛造成伤害。
2、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干燥,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3、检查时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检查。
二、眼压计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眼压计的指针是否在零位,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准备消毒的眼压测量头和一次性眼罩。
(二)操作步骤1、让患者坐在眼压计前,调整座椅高度和位置,使其舒适。
2、向患者解释测量过程,消除其紧张情绪。
3、用酒精棉球消毒眼压测量头。
4、给患者戴上一次性眼罩,嘱咐患者睁大双眼,注视正前方。
5、操作者将眼压计的测量头轻轻接触患者的角膜,迅速读取眼压值。
6、测量多次,取平均值,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7、测量结束后,取下眼罩,清洁测量头。
(三)注意事项1、测量前要确认患者的眼部没有炎症或感染。
2、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测量头与角膜垂直,且接触时间不宜过长。
3、对于角膜有损伤或病变的患者,要谨慎使用或选择其他测量方法。
操作步骤及方法操作前环境准备:相对暗室仪器准备:基础归零,包括:光刀长度调为8或9,宽度为0,目镜焦度调为0,松开锁轮,放大倍率调至低倍。
检查者准备:穿白大褂或工作服,清洗双手。
被检者准备:了解病史,可先行一般眼科检查。
操作步骤1. 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坐椅高低及位置,使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处于舒适位置。
被检查者摘除框架眼镜,检查者指导被检查者将额头和下颌分别放在额靠和下颌托上面,并调整好高度,使被检者外眦高度位于眼位线水平。
2.检查前向患者做适当解释,检查时嘱注视指示灯或直视显微镜。
3.嘱被检者闭眼,开启照明系统,调整各部件,使裂隙灯与显微镜成3 0°~50°,灯光从颞侧射入。
利用被检者的睫毛或鼻梁作为对焦目标,调整好焦距,然后调整双目显微镜,使其间距与检查者瞳距相一致。
4.根据被检者情况适用不同的照明方法进行检查。
对于规范操作而言,需从前到后一次检查被检查者的眼部情况。
首先将光刀宽度调为最宽,观察睫毛情况,让患者睁开眼睛,直视正前方,检查角膜结膜大致情况;然后调节光刀宽度细微观察角膜、虹膜、前房、晶状体及前1/3晶状体等的情况。
操作后整理及清洁用物,及时关闭电源,物归原处。
检查者需用消毒液或洗手液洗手;如检查仪器发现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维修,以确保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1)检查前不可用眼膏涂眼。
2)检查时禁忌强光炫眼。
3)1次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4)如被检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可滴少量眼部表面麻醉药。
5)询问被检者检查时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耐心解答被检者的疑惑。
常用检查方法1)弥散照明法:是裂隙灯常用的检查方法,照明光源斜向投射,投射观察角45°(30°~50°),光源加覆磨砂滤光片,并充分开大裂隙,使眼表处于一种弥散照明状态。
用高亮度、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法常用于眼前段的快速初步检查,包括眼睑、结膜、泪膜、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是检查角膜大体水肿的最好方法,将宽光束对在角膜周边,使角膜水肿面在角膜中央呈现灰色。
裂隙灯显微镜的操作说明书裂隙灯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仪器工作台面:仪器工作台面下有一抽屉和一电源开关;输入电源为220V、50Hz。
打开电源开关,裂隙照明及固视灯被燃亮,调节裂隙照明度旋钮,从“低”位置旋转至“中”位置亮度逐渐增加;从“中”位置旋转至“高”位置亮度将进一步增加。
作一般检查时可选用较底的电压;作精细光学切面时可选用较高的电压,即使在“高”位置本仪器也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
运动底座装置:仪器在使用时的升降和水平移动,都由操纵手柄控制,旋转手柄,能使裂隙灯和显微镜自由升降(注意:升降不得超过300mm的限度,超过限度时切勿强行旋转以免损坏仪器);用手柄控制,能使裂隙灯和显微镜在导轨范围内任意方向作水平移动;底座上的固定螺栓能将底座固定,通常情况下螺栓呈放状态。
头架及固视灯装置:颚托左下方有一调节旋钮,用它可调整检查病人头部位置高低(在头架右支杆上有一黑色刻线标志),使被检查病人检查眼恰与显微镜等高。
头架的固视灯,供被检查者导向之用。
颚托下方有一前置镜插座,[已过滤词语]前置镜后可在左右方向轻轻滑动。
显微镜装置:显微镜的调焦:显微镜是按正常眼调整的,医生如为不正常眼,应戴适合的眼镜或调节目镜的视度,此时应插上对焦棒,闭左眼,转动右视度环,直到最清晰的像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校正左目镜的焦点。
使用完毕后应复O位,以便他人使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双目立体显微镜的瞳孔间距可应人调节。
采用不同放大倍率的目镜(10X或16X两组)和拨动手柄变换物镜倍率(1X或1.6X两档),即可变换放大倍率:目镜倍率10X10X16X16X物镜倍率1X1.6X1X1.6X放大倍率10X16X16X25.6X(3)显微镜座前有两个挂钉,当需要装挡气板时,将挡气板挂上即可。
5. 裂隙灯装置:滤光片选择:拨动滤片手柄就可以选择滤光片:即与拨动滤片手柄相应位置的标志(图9)分别表示为:(1)通孔、(2)隔热、(3)减光、(4)无赤、(5)钴兰。
裂隙灯显微镜操作指南裂隙装置捻转裂隙宽度调节旋钮,可在0—8毫米范围内任意调节裂隙的宽度。
拨动光栏盘,可在0.2—8毫米范围内任意选择裂隙的高度。
光栏盘上有大小光圈五个,通过光圈能产生0.2、2、3、5、8毫米的圆光班亮区;并有一个连续可变的光栏,裂隙的高度自0.2—8毫米可任意选择。
滤片拨动滤片杆,即可更换滤片。
裂隙的旋转捏住裂隙旋转手柄,朝左方或右方转动,可使裂隙光由直位经斜位转至横位。
当作横裂隙切面时,需将裂隙灯放在正中位,即灯臂与镜臂之间的夹角等于0。
用横裂隙作上斜位的光学切面把前倾扣向下方推动,同时拉裂隙灯的下端,裂隙灯即可向前倾斜。
此时,从反射镜反射出的光线便向上倾斜。
此倾斜角的变动范围为0—23,可随需要而定。
直裂隙光向左右两侧移动拧松中心旋扭,裂隙灯即可用手转动,使直裂隙光向左(或向右)侧移动。
移动范围左右各15度。
拧紧定中心旋钮,裂隙灯即自行转回正位。
上述三种转动作用可以混合应用。
特别对鼻侧或颞侧部位的房角和眼底的诊察是具有特殊价值的。
灯臂和镜臂的转动灯臂和镜臂装在一根同心轴上,两者可以单独转动,也可以一起转动。
灯臂和镜臂之间有一个联动螺栓。
拧紧此螺栓,灯臂和镜臂可以各自任意转动,若将此螺栓拧紧,灯臂和镜臂即可一起联动。
在此螺栓的下方,有一个镜臂固定螺旋,当拧紧此螺旋时,镜臂即可单独转动。
灯臂和镜臂的夹角灯臂和镜臂都可以在正中两侧各90度范围内转动。
再镜臂上有一个定位柱。
灯臂上有三个卡位。
当灯臂和镜臂重合时,夹角为0度,定位柱滚入中间的卡位。
当灯臂在镜臂左(或右)侧10度时,定位柱滚入左(或右)的卡位。
灯泡的更换与调整如果需要更换灯泡,应在闭灯20分钟,让灯泡充分冷却后进行。
握住灯盖,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灯盖即可取下。
拧松红点螺钉,取出灯头,用螺丝刀拧松灯头两侧的螺丝,拔出旧灯泡。
换上新灯泡后,将灯头重新插入灯座上孔内。
接通电源,将裂隙开到最大孔径,并插上对焦棒,把对觉面对向医师一方。
操作前环境准备:相对暗室仪器准备:基础归零,包括:光刀长度调为8或9,宽度为0,目镜焦度调为0,松开锁轮,放大倍率调至低倍。
检查者准备:穿白大褂或工作服,清洗双手。
被检者准备:了解病史,可先行一般眼科检查。
操作步骤1. 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坐椅高低及位置,使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处于舒适位置。
被检查者摘除框架眼镜,检查者指导被检查者将额头和下颌分别放在额靠和下颌托上面,并调整好高度,使被检者外眦高度位于眼位线水平。
2.检查前向患者做适当解释,检查时嘱注视指示灯或直视显微镜。
3.嘱被检者闭眼,开启照明系统,调整各部件,使裂隙灯与显微镜成3 0°~50°,灯光从颞侧射入。
利用被检者的睫毛或鼻梁作为对焦目标,调整好焦距,然后调整双目显微镜,使其间距与检查者瞳距相一致。
4.根据被检者情况适用不同的照明方法进行检查。
对于规范操作而言,需从前到后一次检查被检查者的眼部情况。
首先将光刀宽度调为最宽,观察睫毛情况,让患者睁开眼睛,直视正前方,检查角膜结膜大致情况;然后调节光刀宽度细微观察角膜、虹膜、前房、晶状体及前1/3晶状体等的情况。
操作后整理及清洁用物,及时关闭电源,物归原处。
检查者需用消毒液或洗手液洗手;如检查仪器发现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维修,以确保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1)检查前不可用眼膏涂眼。
2)检查时禁忌强光炫眼。
3)1次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4)如被检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可滴少量眼部表面麻醉药。
5)询问被检者检查时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耐心解答被检者的疑惑。
常用检查方法1)弥散照明法:是裂隙灯常用的检查方法,照明光源斜向投射,投射观察角45°(30°~50°),光源加覆磨砂滤光片,并充分开大裂隙,使眼表处于一种弥散照明状态。
用高亮度、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法常用于眼前段的快速初步检查,包括眼睑、结膜、泪膜、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是检查角膜大体水肿的最好方法,将宽光束对在角膜周边,使角膜水肿面在角膜中央呈现灰色。
裂隙灯的操作步骤及常用检查方法扬州新视野眼科医院程春晓环境准备:相对暗室仪器准备:基础归零,包括:光刀长度调为8或9,宽度为0,目镜焦度调为0,松开锁轮,放大倍率调至低倍。
检查者准备:穿白大褂或工作服,清洗双手。
被检者准备:了解病史,可先行一般眼科检查。
操作步骤1.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坐椅高低及位置,使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处于舒适位置。
被检查者摘除框架眼镜,检查者指导被检查者将额头和下颌分别放在额靠和下颌托上面,并调整好高度,使被检者外眦高度位于眼位线水平。
2.检查前向患者做适当解释,检查时嘱注视指示灯或直视显微镜。
3.嘱被检者闭眼,开启照明系统,调整各部件,使裂隙灯与显微镜成30°~50°,灯光从颞侧射入。
利用被检者的睫毛或鼻梁作为对焦目标,调整好焦距,然后调整双目显微镜,使其间距与检查者瞳距相一致。
4.根据被检者情况适用不同的照明方法进行检查。
对于规范操作而言,需从前到后一次检查被检查者的眼部情况。
首先将光刀宽度调为最宽,观察睫毛情况,让患者睁开眼睛,直视正前方,检查角膜结膜大致情况;然后调节光刀宽度细微观察角膜、虹膜、前房、晶状体及前1/3晶状体等的情况。
操作后整理及清洁用物,及时关闭电源,物归原处。
检查者需用消毒液或洗手液洗手;如检查仪器发现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维修,以确保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1)检查前不可用眼膏涂眼。
2)检查时禁忌强光炫眼。
3)1次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4)如被检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可滴少量眼部表面麻醉药。
5)询问被检者检查时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耐心解答被检者的疑惑。
常用检查方法1)弥散照明法:是裂隙灯常用的检查方法,照明光源斜向投射,投射观察角45°(30°~50°),光源加覆磨砂滤光片,并充分开大裂隙,使眼表处于一种弥散照明状态。
用高亮度、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法常用于眼前段的快速初步检查,包括眼睑、结膜、泪膜、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是检查角膜大体水肿的最好方法,将宽光束对在角膜周边,使角膜水肿面在角膜中央呈现灰色。
裂隙灯的操作步骤及常用检查方法扬州新视野眼科医院程春晓环境准备:相对暗室仪器准备:基础归零,包括:光刀长度调为8或9,宽度为0,目镜焦度调为0,松开锁轮,放大倍率调至低倍。
检查者准备:穿白大褂或工作服,清洗双手。
被检者准备:了解病史,可先行一般眼科检查。
操作步骤1.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坐椅高低及位置,使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处于舒适位置。
被检查者摘除框架眼镜,检查者指导被检查者将额头和下颌分别放在额靠和下颌托上面,并调整好高度,使被检者外眦高度位于眼位线水平。
2.检查前向患者做适当解释,检查时嘱注视指示灯或直视显微镜。
3.嘱被检者闭眼,开启照明系统,调整各部件,使裂隙灯与显微镜成30°~50°,灯光从颞侧射入。
利用被检者的睫毛或鼻梁作为对焦目标,调整好焦距,然后调整双目显微镜,使其间距与检查者瞳距相一致。
4.根据被检者情况适用不同的照明方法进行检查。
对于规范操作而言,需从前到后一次检查被检查者的眼部情况。
首先将光刀宽度调为最宽,观察睫毛情况,让患者睁开眼睛,直视正前方,检查角膜结膜大致情况;然后调节光刀宽度细微观察角膜、虹膜、前房、晶状体及前1/3晶状体等的情况。
操作后整理及清洁用物,及时关闭电源,物归原处。
检查者需用消毒液或洗手液洗手;如检查仪器发现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维修,以确保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1)检查前不可用眼膏涂眼。
2)检查时禁忌强光炫眼。
3)1次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4)如被检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可滴少量眼部表面麻醉药。
5)询问被检者检查时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耐心解答被检者的疑惑。
常用检查方法1)弥散照明法:是裂隙灯常用的检查方法,照明光源斜向投射,投射观察角45°(30°~50°),光源加覆磨砂滤光片,并充分开大裂隙,使眼表处于一种弥散照明状态。
用高亮度、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法常用于眼前段的快速初步检查,包括眼睑、结膜、泪膜、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是检查角膜大体水肿的最好方法,将宽光束对在角膜周边,使角膜水肿面在角膜中央呈现灰色。
裂隙灯检查仪操作参考方法一、主要操作方法简介(1)拍晶体前囊正面:宽裂隙看晶体前囊表面,裂隙宽度不要超过瞳孔(太宽时角膜有反光,避不开,影响拍摄清晰度);照明角度20度左右,让角膜反光避开瞳孔,让瞳孔里的晶体像清晰,亮度根据你选择的倍率(原则是倍率大,亮度就会强)和结合实际情况调节。
(2)拍晶体前囊侧面:窄裂隙看晶体前囊层次,裂隙灯关小,亮度开大,照明臂角度30度以内,图像焦点放在晶体前囊上,看清前囊分两层或白内障混浊的位置及大小,如下图:(3)拍晶体后囊:需用窄裂隙拍摄。
注意:1)需要散瞳才能拍到清晰的效果;2)裂隙大小根据后囊混浊情况,实时看到的效果调整,裂隙不能太大,太大后囊切不进去;3)照明角度在30度以内,根据需要看到后囊效果略微调整。
如下图:(4)拍晶体:用后映照法拍摄1)需要散瞳才能拍到清晰的效果;2)用裂隙光照在瞳孔与虹膜边界处,照明臂角度小于20度,利用视网膜反光看晶体。
如下图:(5)利用角膜反光拍晶体:用裂隙光照去切晶体,将裂隙的反光点放在角膜上,利用角膜的反光看晶体。
(6)拍前房闪辉1}裂隙的孔径选3mm,裂隙宽度2mm左右;2)照明臂角度45度左右,患者注视灯光照射方向,灯亮度开到最大;3)成像焦点放在角膜与晶体中间。
如下图:(7)拍玻璃体能看到三分之一1)患者需要散瞳;2)用窄裂隙2mm左右根据效果略微调整,照明角度30度以内,灯亮度最大;3)裂隙灯光先切到晶体前囊,再向里推为晶体后囊,再向里推为玻璃体;4)成像焦点对在玻璃体上。
如下图:(8)拍视网膜1)患者需要散瞳;2) 需要配眼底镜、三面镜或前置镜才能看到眼底;3)眼底镜与三面镜都是接触式,患者配合较困难,看到的范围小;4)前置镜是非接触式,患者配合较容易,看到的范围大;5)用窄裂隙2mm左右根据效果略微调整,照明臂20度左右,照明臂的位置根据实时效果左右改变,裂隙光亮度调二档,根据实时效果与病人的配合情况调整亮度,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