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通用范本
- 格式:docx
- 大小:78.05 KB
- 文档页数:14
煤矿粉尘职业病灾害及防治范本煤矿粉尘是煤矿工作环境中的常见危害因子,对矿工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引发了严重的职业病灾害。
本文将从病害特点、预防控制、技术措施等方面介绍煤矿粉尘职业病灾害及防治范本。
一、病害特点煤矿粉尘职业病主要包括煤尘肺病、煤肺、尘肺、矽肺等。
其病害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潜伏期长:煤尘肺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20年,而煤矿工人的平均工作寿命只有40-45年,因此煤尘肺病的发病时间往往超过了工人的工作寿命。
2. 病程长:煤尘肺病一旦发病就通常是不可逆转的,病程往往长达数十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严重并发症:煤尘肺病容易并发各种其他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肝硬化等,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二、预防控制为了应对煤矿粉尘职业病的严重威胁,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全员培训:对于所有从事煤矿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全面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包括病害的危害特征、预防方法、个人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等。
2. 粉尘监测:建立煤矿工作场所的粉尘监测系统,定期对矿井中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接触控制:采取适当的工程控制措施,如局部通风、密闭操作、湿法作业等,减少矿工接触粉尘的机会和时间。
4. 个人防护:矿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减少粉尘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5. 定期体检:建立煤矿工人的定期体检制度,通过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技术措施除了上述基本的预防控制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对煤矿粉尘职业病的防治水平。
1. 粉尘源治理:通过改进工艺流程、优化设备结构等措施,减少粉尘产生的源头,从根本上控制粉尘的生成。
2. 气流控制:优化矿井的通风系统,通过合理的气流设计,将矿井中的粉尘迅速排出,减少矿工接触粉尘的机会。
3. 无尘作业:引进先进的无尘作业技术,如喷雾降尘装置、雾化喷洒装置等,将粉尘在源头处有效降低。
矿井防治粉尘管理范文矿井粉尘是煤矿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之一,在煤矿行业中,粉尘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粉尘管理可以减少粉尘爆炸和呼吸性疾病的风险,保护矿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探讨矿井防治粉尘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管理实践和改进措施。
本文首先介绍了矿井防治粉尘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产业,提供了大量的煤炭资源,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粉尘问题。
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还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矿井防治粉尘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本文分析了当前矿井粉尘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矿井粉尘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不到位、技术手段滞后、培训不够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粉尘管控不够有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后,本文介绍了一些改进措施和管理实践。
首先,矿井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粉尘管理的重视,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其次,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粉尘监测设备和粉尘抑制措施,以提高粉尘管控的效果。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矿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在实施改进措施和管理实践的同时,本文还强调了粉尘管理的持续性。
矿井防治粉尘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和改进。
只有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下,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最后,本文总结了矿井防治粉尘管理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的效果。
通过加强矿井防治粉尘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粉尘爆炸和矿工呼吸性疾病的风险,保护矿工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施,矿井粉尘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矿井防治粉尘管理是煤矿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加强矿井管理部门的重视、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矿工的培训等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粉尘管控的效果,保护矿工的健康与安全,为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此文能对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矿井防治粉尘管理范文(二)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矿山行业的发展,矿井内粉尘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矿工的健康与安全。
煤矿预防粉尘危害操作制度范文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巨大,长期接触产生粉尘的作业人员,因长期吸入粉尘,使肺内粉尘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
长期接触产生粉尘作业地点的人员必须加强防护。
一、上岗条件第一条接触产生粉尘的作业人员必须了解粉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上岗必须经过不少于____个小时的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二、安全规定第二条上岗人员必须配带防尘口罩。
第三条必须实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对防尘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正规操作第四条进入作业地点必须带好防尘口罩。
1、采掘作业⑴打眼时必须实施湿式打眼,同时开启防尘水幕。
⑵放炮使用水炮泥,放炮时开启防尘水幕,放炮后及时冲刷煤壁、岩帮和爆落的煤矸。
⑶装煤、矸石时必须洒水。
2、其他作业各转载点、溜煤眼运煤、放煤时必须开启喷雾。
四、其他规定第五条各工作地点工作结束时方可关闭水幕或喷雾,离开产生粉尘地点,进入新鲜风流中,方可摘掉防尘口罩。
煤矿预防粉尘危害操作制度范文(2)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证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者尽量减少粉尘危害,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制定本操作制度。
本操作制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粉尘防治技术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制度适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危害的岗位和作业环节,包括采煤、运输、装填、矿山机械等部门和岗位。
三、职责和义务1. 矿长负责完善和组织实施本操作制度,确保粉尘防治工作有效实施。
2. 班组长要严格按照本操作制度的规定进行指导,并及时纠正职工的不规范行为。
3. 所有职工要自觉遵守本操作制度,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四、操作规程1. 采取湿法作业或粘稠剂降尘在采煤、运输、装填等环节中,应优先采取湿法作业方式,使用适量的水进行喷洒,减少粉尘的扬尘。
对于无法湿法作业的岗位,应使用粘稠剂进行降尘处理。
2. 保持车辆、设备的清洁对于经常与煤矿中的粉尘接触的车辆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保养,确保其表面没有附着过多的粉尘,减少扬尘污染。
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本煤矿粉尘是指在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包括煤尘、岩石尘、矿石尘等。
粉尘对矿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一份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本,供参考。
一、总则1.为了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遵守国家有关煤矿粉尘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煤矿的所有矿井、工作面和作业岗位。
3.制度内容包括粉尘防护设施、粉尘监测与评估、粉尘控制措施、员工培训以及安全检查等方面。
二、粉尘防护设施1.所有的矿井、工作面和作业岗位必须配备相应的粉尘防护设施,包括粉尘收集装置、通风设备、防尘口罩等。
2.粉尘收集装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工作。
3.通风设备必须保持畅通,确保工作场所的正常通风。
4.矿工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并定期更换。
三、粉尘监测与评估1.矿井、工作面和作业岗位必须进行定期的粉尘监测与评估,确保粉尘浓度控制在限定范围。
2.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准确,记录和归档,方便管理和监督。
3.如发现粉尘浓度超过限定范围,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粉尘浓度。
四、粉尘控制措施1.采取湿法降尘、喷雾降尘等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
2.定期清理和清洁作业场所,避免粉尘堆积,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3.加强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粉尘泄露、堆积等问题。
五、员工培训1.对所有的矿工进行粉尘危害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2.培训内容包括粉尘的危害、防护设施和使用方法、急救知识等。
3.培训周期为半年,培训记录要做好管理。
六、安全检查1.煤矿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检查内容包括粉尘防护设施的使用情况、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粉尘浓度的监测情况等。
3.安全检查记录要做好归档,并定期进行复查。
七、责任追究1.对违反粉尘防治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将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2.对因粉尘危害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文煤矿粉尘是煤矿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危害物,对矿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矿工的权益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应该得到制定和执行。
下面是一个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的范本,供参考使用。
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适用于所有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的工作岗位。
二、术语和定义1. 煤矿粉尘: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悬浮在空气中的煤尘颗粒物。
2. 粉尘危害:煤矿粉尘对矿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 粉尘防治: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和控制煤矿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4. 粉尘治理设施:煤矿生产过程中用于减少和控制粉尘的设备和工具。
三、管理责任1. 煤矿企业应设立粉尘防治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粉尘防治工作。
2. 煤矿企业应制定粉尘防治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粉尘防治培训,提高员工的粉尘防治意识和技能。
四、粉尘防治工作措施1. 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粉尘防治技术措施,并建立台帐,及时记录和更新。
2. 煤矿企业应加强尘源控制工作,减少煤矿粉尘的产生。
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煤矿生产装备的密封性和净化效果;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合理设计和使用粉尘治理设施等。
3. 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粉尘监测机制,定期对煤矿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和评估。
对于超过国家标准的粉尘浓度,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4. 煤矿企业应做好矿工个体防护工作,发放和使用合格的防尘口罩和其他防护用品。
五、应急处置和事故处理1. 煤矿企业应设立应急预案,确保在粉尘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2. 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粉尘事故进行调查和记录,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培训和教育1.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矿工进行粉尘防治培训,提高他们的粉尘防治意识和技能。
矿井粉尘防治基础知识范文1. 概述矿井粉尘是指在矿井内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质,由于矿石的破碎、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等。
矿井粉尘不仅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严重事故。
因此,矿井粉尘的防治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2. 矿井粉尘的危害矿井粉尘主要由二氧化硅、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组成,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会引发矿工的职业病。
例如,煤矿工人接触到的煤尘可引发煤尘肺病,导致肺部纤维化和气体交换受限。
同时,矿井粉尘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给矿井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3. 矿井粉尘的来源矿井粉尘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矿石的破碎、筛分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2)矿井内的采矿和支护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3)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导致粉尘滞留和积聚。
4. 矿井粉尘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矿井粉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矿井通风系统建设,提高通风效果。
合理布置通风设备,确保矿井内空气的流通畅通,避免粉尘积聚和滞留。
(2)对矿石的破碎、筛分和运输过程进行粉尘控制。
使用湿式破碎、湿式筛分等装置,减少粉尘产生。
(3)对矿井内的采矿和支护作业过程进行粉尘控制。
采用湿式喷淋、雾化喷雾等方法,降低采矿过程中的粉尘浓度。
(4)矿井内设立粉尘收集装置,定期清理和处理粉尘。
通过集中处理和处置,减少粉尘的外扩和扩散。
(5)矿工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防尘眼镜等。
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矿井粉尘。
(6)加强矿工的健康监测和职业病防治。
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5. 矿井粉尘防治的挑战虽然有了上述的防治措施,但是矿井粉尘防治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技术问题:矿井粉尘的防治需要应用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但是一些小型煤矿和农村矿山的技术和设备水平较低。
(2)经济问题:矿井粉尘防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一些小煤矿和农村矿山的经济能力有限,难以承担这样的开支。
(3)管理问题:一些煤矿和矿山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矿井粉尘防治工作的推进困难。
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范文煤矿粉尘作为一种常见的危害因子,对矿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着重要的影响。
粉尘的产生和堆积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下降以及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煤矿粉尘的控制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煤矿粉尘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首先,我们来探讨煤矿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主要由煤炭的破碎、挤压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组成。
这些颗粒物直径较小,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会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如煤工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
此外,煤矿粉尘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肺癌等。
这些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了矿工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经济负担。
鉴于煤矿粉尘的危害,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从源头上控制粉尘的产生。
煤矿的粉碎、筛分等过程都是粉尘产生的主要环节。
因此,对这些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可以使用湿式粉碎设备取代干式粉碎设备,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传输与处理过程,减少煤矿粉尘的排放。
其次,要对空气进行有效的净化。
煤矿的工作环境通常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较高。
因此,采用适当的空气净化设备非常重要。
如工作面和巷道可采用湿式风机输送系统,通过加湿和稀释来降低粉尘浓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设备来净化空气中的粉尘。
除了从源头控制和空气净化,个体防护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矿工在工作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防护眼镜等,以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和眼睛。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早期发现并治疗诸如煤工尘肺等疾病。
此外,从管理层面上加强煤矿粉尘的防治也是非常关键的。
煤矿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煤矿粉尘的控制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管理层应加大对煤矿粉尘危害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矿工对粉尘防治措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总的来说,煤矿粉尘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对矿工的健康和安全产生着严重影响。
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各项防治制度范本露天煤矿作为一种常见的采矿方式,其职业危害较大,包括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等多种因素。
为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相关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防治制度。
以下是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各项防治制度的范文:一、通风防治制度1. 矿井应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通风系统畅通无阻。
2. 每个工作岗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风量调节,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和流通。
3. 严禁在没有通风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如有特殊需要,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 工人在长时间暴露于尘源周围工作时,应配备适当的呼吸防护设备。
5. 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测,确保通风效果符合标准。
二、粉尘防治制度1. 严禁在空气中存在有害粉尘的情况下从事作业,必要时将对作业区域进行密闭处理。
2. 矿井应配备有效的除尘设备,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及时清理和处理。
3. 工人在尘源附近作业时,应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吸入粉尘。
4. 严格控制岩石破碎、装运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采取湿法作业等措施进行粉尘控制。
5.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粉尘检测,确保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
三、噪声防治制度1. 在噪声源处设置有效的隔音设备,减少噪声传播。
2. 操作噪声源的工人应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避免噪声对听力造成损害。
3. 对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区域应限制人员进入,确保工人的听力安全。
4. 定期对噪声源进行检测,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5. 建立噪声监测记录,对超标的噪声源进行整改,确保工作环境的噪声不超过规定限值。
四、有害气体防治制度1. 对矿井中常见的有害气体进行定期检测,包括瓦斯、硫化氢等。
2. 建立完善的有害气体监测系统,确保作业区域的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
3. 所有从事与有害气体相关的作业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有害气体的危害性和防护措施。
4. 对矿井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作业区域应设置报警装置,一旦检测到有害气体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转移工人。
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范文矿山粉尘污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矿山粉尘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矿山粉尘的危害、粉尘防治技术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矿山粉尘对健康和安全的危害不可忽视。
首先,矿山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硅和重金属等,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工人容易出现职业病,如矽肺病和尘肺病等。
其次,矿山粉尘的积累也会增加工人发生事故的风险。
当矿山粉尘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降低工人的能见度,增加事故的发生几率。
因此,对矿山粉尘的防治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防治矿山粉尘污染,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运行。
通风设备可以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
二是使用湿式粉尘控制技术。
通过在矿山作业现场喷水降低粉尘的飞扬,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扩散。
三是采用机械设备防护。
在矿山作业现场使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和装载机等,可以降低人工作业带来的粉尘产生。
四是采用个体防护措施。
工人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和防护眼镜等,以保护其呼吸系统和视觉器官的安全。
除了上述技术措施外,政策措施也是矿山粉尘防治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对矿山进行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粉尘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粉尘排放标准和处罚措施,以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最后,要加强矿山粉尘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创新,可以不断提高防尘技术的效果和适用范围,为矿山粉尘防治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矿山粉尘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矿山粉尘污染,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政策措施。
通过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运行、使用湿式粉尘控制技术、采用机械设备防护和个体防护措施等,可以有效降低粉尘的浓度和扩散。
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煤矿粉尘是指煤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由于其颗粒细小、悬浮浓度高和化学成分复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从煤矿粉尘危害的来源、健康危害和环境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煤矿粉尘危害的来源煤矿粉尘主要来源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煤炭采掘、洗选、运输、装卸、储存和煤炭加工等环节。
其中,煤炭采掘是粉尘生成的主要环节,采煤过程中的机械破碎、机械运输和自然崩落等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煤炭洗选过程中,由于煤矸石剥离时会产生更多的粉尘。
煤炭储存和装卸过程中,由于煤炭的堆放和搬运操作,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此外,煤炭加工过程中,如煤的破碎、磨粉、造粒等也会产生粉尘。
二、煤矿粉尘对健康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煤矿粉尘主要是细小颗粒物,当吸入到人体呼吸系统时,容易沉积在呼吸道中,对呼吸道造成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
长期接触煤矿粉尘,容易引起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尘肺病和煤工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心血管系统疾病:煤矿粉尘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长期接触煤矿粉尘,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煤矿粉尘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通过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长期接触煤矿粉尘,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等。
4. 神经系统疾病:煤矿粉尘中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可以携带到人体的神经系统,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长期接触煤矿粉尘,容易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等。
5. 癌症:煤矿粉尘中的多环芳烃等化学物质属于致癌物质,长期接触煤矿粉尘,容易引发肺癌、鼻咽癌等癌症。
三、煤矿粉尘对环境的影响1. 大气污染:煤矿粉尘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煤矿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煤矿粉尘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有机物等还会参与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如臭氧和二氧化硫等,加剧了大气污染。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一、背景近年来,煤矿行业发展迅速,但伴随着矿井开采活动,井下粉尘问题逐渐凸显。
粉尘不仅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煤尘爆炸等重大事故。
因此,制定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十分重要。
二、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规范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并提供技术指导,确保煤矿井下粉尘得到有效控制,保障矿工的安全和健康。
三、井下粉尘来源及危害1. 煤炭开采时产生的煤尘煤尘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最主要的粉尘来源,大量煤炭的爆破、破碎、输送磨碎等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对井下环境造成污染。
2. 采矿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粉尘井下采矿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粉尘、机械损耗粉尘等,严重影响井下空气质量。
3. 人员活动产生的粉尘井下的矿工活动、行走也会产生粉尘,例如脚底带入的土壤、衣物表面的污尘等。
4. 粉尘对健康的危害长期暴露于井下粉尘环境中,会引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矿工的健康。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二)1. 绿色矿井建设建设绿色矿井是井下粉尘综合防治的首要任务,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减少煤尘产生的过程,改善井下的环境质量。
2. 作业工艺的优化对采矿机械设备的运行工艺进行优化,减少粉尘产生,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增加水雾抑尘设备的使用,降低井下粉尘浓度。
3. 通风系统的改进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改进,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通过排风、负压抽风等方式及时清除粉尘,减少其在空气中的寿命。
4. 个体防护措施鼓励矿工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减少粉尘的吸入,保护矿工的呼吸系统和头部安全。
5. 粉尘监测与评估开展定期的粉尘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井下粉尘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确保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六、经济性评价对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经济性评价,选择成本较低、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确保技术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七、技术推广与培训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提升矿工的技术素养和安全意识,推动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在全行业的广泛应用。
煤矿粉尘危害与防治1煤矿生产中粉尘的产生与分类1.1煤矿粉尘的产生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
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
1.2煤矿粉尘的分类粉尘按其成分可分为岩尘、煤尘等多种无机粉尘外,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2.1按矿尘粒径划分(1)粗尘。
粉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颗粒,在空气中极易沉降。
(2)细尘。
粒径为10μm—40μm,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作加速沉降。
(3)微尘。
粒径为0.25μm—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静止空气中作等速沉降。
(4)超微尘。
粉径为0.25μm,要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在空气中作扩散运动状。
1.2.2按矿尘存在状态划分(1)浮游粉尘。
悬浮于矿井内空气中的粉尘,简称浮尘。
(2)沉积粉尘。
从矿内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粉尘,简称落尘。
浮尘和落尘在不同环境下可以互相转化。
浮尘在空气中飞扬的时间与尘粒的大小、重量、形式等有关,还与空气的湿度、风速等大气参数有关。
1.2.3按矿尘粒径组成范围划分(1)全尘(总粉尘)。
各种粒经的矿尘之和。
对于煤尘,常指粒径为1μm以下的尘数。
(2)呼吸性粉尘。
主要指粒径在5μm以下的微细尘粒,它能通过人体上呼吸道进入肺区,导致肺病,对人体危害甚大。
2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按其理化性质主要分为对人体的危害和粉尘爆炸性危害两类。
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模版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上煤岩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
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
通风状况和机械程度和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一般来说,在现在防尘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____%-____%;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____%-____%;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____%-____%;其它作业点占____%-____%,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
为了保障煤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定本制度。
一、依法搞好煤矿粉尘危害防治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对粉尘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必须设置粉尘危害防治机构,配备专职防尘人员和防尘装备,使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工作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二、制定防治管理技术措施。
粉尘危害防治年度计划,落实粉尘危害防治费用。
三、制定防尘作业规划及措施,防尘措施检查验收制度及实施记录,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及管理制度、矿井定期冲刷粉尘向度、粉尘测定制度及各项管理制度,且应做到现场落实。
四、采用先进的采掘技术和有效的治理措施,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场所空气中粉尘标准如下:粉尘中游离Si02含量(%)最高允许浓度(mg/m3)总粉尘呼吸性粉尘1010-8080102223.510.50.3五、采煤、掘进工作面及其它作用场的粉尘危害因素进行预测且落实好防治粉尘措施,具体要求如下:1、采掘工作面等有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要落实好综合的防尘措施。
2、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矿井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整设防尘供水管路,并按规定设置水管和阀门。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范本煤矿粉尘是煤矿生产中产生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粉尘,对矿工的健康和工作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
煤矿粉尘中含有大量的煤炭灰尘,其微粒直径小,能悬浮在空气中,易被人体吸入到肺部引发疾病。
本文将探讨煤矿粉尘的危害以及防治范本。
一、煤矿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煤矿粉尘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煤工尘肺、支气管炎等。
长时间吸入煤矿粉尘会引起粉尘在肺部积聚,导致肺功能下降,最终形成尘肺病。
2. 心血管系统疾病:煤矿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心脏,引发各类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3. 消化系统疾病:长期接触煤矿粉尘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4. 皮肤疾病:煤矿粉尘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瘙痒、红肿、过敏等症状。
5. 精神状态下降:煤矿粉尘对人的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危害,长期接触会导致人的精神状态下降、神经衰弱等症状。
二、煤矿粉尘的防治范本1. 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改进:对于煤矿粉尘的防治,首先要从源头入手,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改进。
通过增设通风设备、合理设置通风风道、增加冲击风量等措施,保持煤矿的通风畅通,降低粉尘的浓度。
2. 定期清理粉尘:煤矿工作场所的粉尘积聚是造成煤矿粉尘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煤矿要定期清理工作场所的粉尘,清除积尘,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
3. 提高工人防护意识:矿工是煤矿粉尘的直接接触者,关键是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煤矿应加强对矿工的教育培训,告诉他们煤矿粉尘的危害性,教导他们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眼镜、防尘服等。
4.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煤矿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的安全生产环境。
同时,加强安全监督和考核,对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进行处理,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5.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煤矿粉尘防治范本中,科技创新起到关键性作用。
煤矿应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粉尘防治技术和设备,例如粉尘抑制剂、湿法除尘设备等,提高粉尘防治效率。
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各项防治制度范本一、职业危害防治目标本制度旨在保障露天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促进安全生产。
二、职业危害预防措施1. 防止光蚀危害: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合的防护眼镜或面罩,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2. 防止粉尘危害:采取合理的爆破、喷水降尘等措施,减少露天煤矿粉尘的扬尘和浓度。
3. 防止物理振动危害: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减少振动对职工身体的影响,对需要长时间工作的岗位,进行适当的轮换。
4. 防止化学危害:使用符合标准的化学品,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职工对化学品危害的培训。
5. 防止高温危害: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高温期间的露天作业,提供适当的饮水和休息设施。
三、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估1. 露天煤矿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
2. 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必须及时公布,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职业危害预警与应急措施1. 职业危害预警机制必须建立,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 在职业危害预警期间,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限制或停止相关工作。
五、职业危害培训和教育1. 必须定期对露天煤矿职工进行职业危害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2. 新进职工必须进行职业危害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职业危害事故处理与记录1. 对职业危害事故必须及时处理,保障伤员及时得到救治,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对职业危害事故必须进行记录和汇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落实责任人。
以上为露天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的范本,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各项防治制度范本(二)露天煤矿是一种矿山开采方式,由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和作业方式,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为了保护矿工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建立各项防治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制度:1. 矿山规章制度:制定矿山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作业规范、工作程序、安全注意事项等,明确矿工的权责和义务,保障安全生产。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范文煤矿粉尘是煤矿生产中不可避免产生的一种危害性物质。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粉尘会不断产生,并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防止煤矿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煤矿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下是一篇关于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的范文。
一、煤矿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是煤矿生产中产生的煤岩各种煤及岩石、土石堆砌过程中破碎、磨碎等操作所形成的悬浮颗粒物。
煤矿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煤矿粉尘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煤尘、二氧化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导致矽肺、尘肺、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同时,煤矿粉尘还对眼睛、皮肤、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造成刺激和损害,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2.对环境的危害煤矿粉尘会随着气流扩散到周围环境中,污染大气、土壤、水体等介质。
其中,大气污染是最为严重的。
煤矿粉尘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二次污染。
这些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人体造成的危害是长期而且累积的,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煤矿粉尘的防治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煤矿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煤矿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粉尘源的防治要做好煤矿粉尘的防治,首先要对粉尘源头进行治理。
对于煤矿运输、破碎、筛分等工艺过程,要采取湿法喷淋、覆盖、密闭等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对于露天开采矿山,要进行绿化覆盖,防止风刮起粉尘,减少扬尘。
2.工艺流程的优化通过优化煤矿生产工艺流程,减少无效操作和过程,降低粉尘的产生。
要合理设置各个工艺流程的设备,减轻物料的冲击和摩擦,降低粉尘的产生。
同时,要适时清理设备和管道,防止积尘,减少粉尘的堆积。
3.施工现场的控制在煤矿施工现场,要加强粉尘的控制和管理。
对于施工现场,要进行定期清理,减少粉尘的积聚。
同时,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好防尘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具。
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范本煤矿粉尘是指在煤矿采掘、运输和加工等过程中生成的各种固体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并被呼吸器官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粉尘危害,保障矿工的健康安全,下面将介绍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的范本。
一、煤矿粉尘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煤矿粉尘中的微细颗粒物可以深入到人体的呼吸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尘肺、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心血管疾病: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会导致矿工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癌症:煤矿粉尘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例如石棉、二甲基亚砜等,长期接触会增加患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概率。
4. 皮肤疾病:煤矿粉尘中的某些有害物质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瘙痒、疱疹、湿疹等皮肤疾病。
5. 眼部疾病:长时间暴露在煤矿粉尘环境中,眼睛容易发生刺痛、红肿、眼干涩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眼角膜损伤。
二、煤矿粉尘防治范本1.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煤矿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煤矿粉尘的防治。
包括《煤矿安全规章制度》、《煤矿安全生产标准》等文件。
2. 加强宣传教育: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对矿工的宣传教育,普及煤矿粉尘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引导矿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3. 环境治理:煤矿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煤矿粉尘的产生,例如加强风管和排尘系统的维护管理,合理设置风流,减少矿石的磨碎和粉砕等工艺过程。
4. 个体防护用具:煤矿企业应当为矿工配备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矿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个人安全。
5. 定期体检:煤矿企业应当定期组织矿工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患有煤矿粉尘相关疾病的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
6. 健康监测和评估:煤矿企业应当定期对煤矿粉尘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粉尘浓度在规定范围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超标。
7. 参与政府行动:煤矿企业应当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与相关的煤矿粉尘防治行动,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煤矿粉尘的防治工作。
内部编号:AN-QP-HT355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通用范本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煤矿粉尘的来源及特性
1.1煤矿粉尘的来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被粉碎而产生的混合性粉尘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
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
不同的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
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
我国煤矿大多数为井工开采,均为地下作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高。
1.2煤矿粉尘的特性
(1)粉尘表面吸附一层空气薄膜,阻碍粉尘间或水滴与粉尘
间的凝聚沉降;
(2)粉尘的分散度增大,吸附在其表面的氧分子增多,加快
了粉尘氧化分解过程;
(3)细微岩尘由于表面积增大,岩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很容
易溶解于人体肺细胞中;
采掘工作面产生的新鲜粉尘较回风道中的粉尘易带电。
煤矿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的特性决定了其危害:易引起尘肺、易引起燃烧和爆炸、高浓度粉尘能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危害矿区的生态环境等。
2.1尘肺
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煤矿粉尘,就可能患尘肺病。
在煤矿生产中,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三种主要病症:①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较高(>10%)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是硅肺病,患者多集中于长期从事掘进工作面上的工人;②长期接触煤尘,其游离
二氧化硅含量多在5%以下,所引起的尘肺病是煤肺病,患者多为采煤工作面上的工人;③接触硅尘又接触煤尘的混合工种工人,其尘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硅肺和煤肺的特征,这种尘肺称之为煤硅肺。
我国煤矿工人工种变化较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很少。
因此,煤矿尘肺中煤硅肺比重较大。
据卫生和科研部门统计:煤硅肺约占尘肺总人数的70%-80%,硅肺约占20%-30%,煤肺约占5%-10%。
2.1.1煤工尘肺的病症表现
煤工尘肺病情缓和,病情演变亦较慢,多数在定期检查时通过X射线胸片发现有早期煤工尘肺。
其病症表现有:
⑴咳嗽
咳嗽是尘肺病人最常见的主诉,早期病人咳嗽多不明显,随病情发展,明显加重。
⑵咳痰
咳痰是煤工尘肺病人的常见症状,这主要是呼吸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引起的,痰多为黑色。
⑶胸病
胸痛部位不一,性质多不严重,一般为隐痛,亦有胀痛及针刺样痛等。
⑷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尘肺的固有症状。
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
⑸咯血
较为少见
⑹X射线胸片表现
煤工尘肺早期以X射线胸片圆形小阴影为主。
⑺其他
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最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便秘等。
其并发症有肺结核、肺部感染、自发性胸闷、肺源性心脏病等。
2.1.2煤工尘肺的治疗
煤工尘肺应严格按国际《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期,并据此进行健康监护、治疗和劳动力鉴定。
煤工尘肺是一种危害工人健康,可以造成劳动力丧失的职业病。
晚期尘肺病由于严重肺纤维化,呼吸面积减少,病人高度呼吸困难,十分痛苦。
因此,对尘肺患者
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控制纤维化病变的发展,保护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是积极治疗和控制尘肺的各种并发症。
⑴病因治疗
煤工尘肺的病因治疗,是防止粉尘在肺内沉积,增强肺的廓清能力,降低粉尘毒性,保护细胞膜,抑制胶原纤维形成。
⑵大容量肺灌洗技术
大容量肺全灌洗技术能清除以吸入肺内的多种粉尘、吞噬了粉尘的巨噬细胞以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粉尘后分泌的致纤维化生长因子,从而改善症状和肺功能,遏制和延缓病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命。
我国于1988年首次开展该项治疗,现已发展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⑶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煤工尘肺患者抵抗力降低,冬春两季易发呼吸道感染,病人可在医护人员监护下做健体操、太极拳等活动以增强体质,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⑷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2.2粉尘爆炸
高分散度的粉尘具有爆炸性。
发生爆炸的条件有两个:①粉尘浓度在爆炸域内;②必须具有高温。
一般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
50g/m?,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处于上下限之间的粉尘都具有爆炸危险性,其中爆炸
力最强的浓度为300-500g/m?。
爆炸威力巨大,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煤矿粉尘的控制和防治
3.1煤矿粉尘浓度的工业卫生标准
对于硅尘含量小于10%的煤尘,瞬时总粉尘浓度不超过6mg/m?,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不超过4mg/m?;呼吸性粉尘瞬时浓度不超过3.5mg/m?,时间加权浓度不超过
2.5mg/m?。
3.2煤矿粉尘防治
防治煤矿粉尘的措施分为防尘措施、防爆措施、隔爆措施三大类。
其中防尘措施包括:
⑴减尘措施
主要是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发生量,是矿井尘害防治工作中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
主
要包括: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减尘、湿式打眼湿式凿岩、水封爆破等。
减尘措施是以预防为主的治本性措施,应考虑优先采用。
湿式凿岩
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送入孔底,湿润并冲洗炮眼中的粉尘,使其在炮眼中变成浆液排出炮眼。
这样能使绝大部分粉尘被控制在炮眼中。
采用湿式打眼后,粉尘浓度可由打干眼时的500-1400mg/m?降至4-10mg/m?,降尘率可达90%-98%。
因此,湿式凿岩是凿岩工作普遍采用的有效防尘措施。
⑵降尘措施
降尘措施是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要环节。
现行的降尘措施包括各生产点的喷雾洒水等。
⑶矿井通风排尘
矿井通风排尘是指借助风流稀释与排除矿井空气中的粉尘。
因此,要加强掘进通风管理工作,减少漏风,提高风筒出口风量,合理控制风速。
当风速过低时,粗粒矿尘将与空气分离下沉,不易排出。
据试验观测,当巷道中风速达到0.15m/s时,5μm以下的矿尘能够悬浮并与空气均匀混合而随风流排出。
《规程》规定:掘进中的岩巷最低风速不得低于
0.15m/s,这完全可以满足最低排尘风速的要求。
提高排尘风速,粒径稍大的尘粒也能悬浮并排出,同时增强了稀释作用,矿尘浓度也随之降低。
风速在增高时,将扬起落尘,使风流中含尘浓度增大,因此《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最高允许风速为4m/s。
在产尘量高,矿
尘比重大,温度比较高的作业地点,可适度增大排尘风速。
通风排尘是合理的风速将掘进工作面所产生的矿尘排出,但应缩小其污染范围。
为此,在含尘浓度较高的风流所通过的巷道中设置水幕净化风流。
喷雾器的布置应以水幕布满巷道断面为原则,并尽可能靠近尘源,缩小含尘空气的弥漫范围。
另一种方式是在产尘巷道中增设水幕,且之间距离以每隔20米为宜,装置保持一头(掘进头)安设三组效果最佳。
据现场试验结果显示,降尘率达98.6%。
⑷个体防护
在实施多项防尘措施以后,仍有小部分的细微粉尘弥漫于空气中,因此加强个体防尘也是综合防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个体防尘的主要用具是防尘口罩,现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简易口罩和专用防尘口罩。
根据各工作作业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防尘口罩,并坚持正确使用,特别是采掘司机和锚喷工种的工人不能忽视个体防护的作用。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