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课后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a)(b)图4-2 两种溶质再分配情况下凝固过程固液、液相成分随距离的分布第四章课后作业练习一一、判断题(T 或F )1、溶质再分配既受溶质扩散性质的制约,也受液相中的对流强弱等诸种因素的影响。
2、溶质再分配只影响凝固过程溶质宏观及微观分布及最终成分偏析现象,而不影响凝固组织形貌和晶粒大小,也不影响热裂、气孔等凝固缺陷的形成。
3、图4-1所示成分为C 0的合金熔体,实际凝固结束时,其组织中只有单相固溶体。
4、虽然实际凝固过程中固、液两相成分不可能完全遵从平衡相图来分配,凝固理论认为,固-液界面处成分C *S 与C *L 的比值在任一瞬时仍符合相应的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 0(处于局部平衡状态)。
这被称为“界面平衡假设”。
5、“平衡凝固”条件下,凝固后零件断面的成分均匀地为C S =C 0。
所以“平衡凝固”开始时晶体析出的成分即为C 0。
6、对于“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前沿不存在溶质富集层,即界面处及其前方的液相成分处处相同。
7、在“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及液相成分C *S 、C *L 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均始终在不断升高。
8、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以及 “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及液相成分C *S 、C *L 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始终不断升高。
9、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以及液相容积很大的“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当达到稳定状态时,界面处及其前方液相成分均符合0)'(=∂∂tx C L ,且溶质富集层以外的成分均为C L =C 0。
二、解答题1、图4-2所示,为两种溶质再分配情况下凝固过程固液、液相成分随距离的分布。
(1) 分别指出图(a )及图(b)各属于哪种溶质再分配情况。
(2) 简述图(b)中C s C S =*、C L L C =*的物理内涵及原因。
第四章行政强制法律制度(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强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B.行政强制往往具有强制性、违意志性、行政性以及法定性C.行政强制是一种不具有可诉性的具体行政行为D.行政强制执行可以由行政机关执行,也可以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执行2.某交通局在检查中发现李某所驾货车无道路交通运输证,遂扣押了李某的驾驶证和车载货物,并要求李某缴纳罚款5000元,李某明确表示拒绝缴纳,交通局将车载货物拍卖抵扣罚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扣押驾驶证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B.扣押车载货物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C.拍卖车载货物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执行D.拍卖车载货物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3.若新旧程序法均对某事项作出规定时,其适用规则是()。
A.程序从旧B.程序从新C.由制定机关的共同上级机关决定D.由国务院提出意见4.在行政强制领域,合法性原则体现为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下列关于行政强制合法性原则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权设定查封场所的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B.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适当作出扩大规定C.除了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直接执行外,其余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D.行政强制执行的权限、条件和程序主要由《行政强制法》规定,此外,也有一些其他法律规定了行政强制执行的权限、条件和程序5.根据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规定,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涉案财物数量较少,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执行,满一定期限未恢复执行的,行政机关不再执行。
该法定期限为()。
A.1年B.2年C.3年D.5年6.根据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强制手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时所选择的强制手段应当适当B.行政机关应当优先使用间接强制手段,无法实现行政目的时,方可适用直接强制执行C.间接强制手段包括代履行和执行罚D.如果多种强制手段都可以实现行政目的,应当选择对当事人损害适中的方式7.对于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院裁定并执行,且没有变更基础行政决定的,因基础行政决定违法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应当()。
第四章课后作业(6—27)6.试按下列要求分别编制程序段。
(1)把标志寄存器中符号位SF置“1”。
(2)寄存器AL中高、低四位互换。
(3)由寄存器AX、BX组成一个32位带符号数(AX中存放高16位),试求这个数的负数。
(4)现有三个字节存储单元A、B、C,在不使用ADD和ADC指令的情况下,实现(A)+(B) C。
(5)用一条指令把CX中的整数转变为奇数(如原来已是奇数,则CX中数据不变,如原来是偶数,则(CX)+1 形成奇数)。
答:(1) LAHFOR AH,80HSAHF(2) MOV CL,4ROL AL,CL(3) MOV CX,0NEG BXJC CHGJMP GOCHG: MOV CX,1GO: NEG AXSUB AX,CX(4) MOV CL,AMOV AL,BMOV X,ALCHECK:INC XDEC CLJNZ CHECK(5) OR CX,0001H7.试给出下列各指令的机器目标代码。
(1)MOV BL,12H [SI](2)MOV 12H [SI],BL(3)SAL DX,1(4)AND 0ABH [BP] [DI],1234H答:(1)100010 1 0 01 011 100 00010010=8A5C12H(2)100010 0 0 01 011 100 00010010=885C12H(3)110100 0 1 11 100 010=0D1E2H(4)100000 0 1 10 100 011 10101011 00000000 00110100 00010010=81A3AB003412H8.执行下列指令:STR1 DW ‘AB’STR2 DB 16DUP(?)CNT EQU $-STR1MOV CX,CNTMOV AX,STR1HLT执行完成之后,寄存器CL的值是多少?寄存器AX的值是多少?答:因为CNT=16+2=18,所以CX=18=0012H,所以CL=12H=0001,0010;AX中装入的是‘AB’的ASCII码值,其中‘A’在高位AH中,‘B’在低位AL 中,所以AX=4142H=0100,0001,0100,0010。
自然地理第四章作业4-11、地球内部有哪两个不连续面?它们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有什么意义?①地球内部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在大陆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1909年由奥地利地震学者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在地下2900 千米处,1914年由德国地震学者古登堡首先发现。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②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以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三个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面以上的是地壳,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古登堡面以内的是地核2、地壳结构有哪两个主要特点?地壳厚度的不均与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3、地壳与岩石圈有什么不同?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为岩石圈4-21、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有哪些?根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自然界存在的化学元素或多或少都能在地壳中找到,其中以氧、硅、铝、铁、钙,纳、镇、钾八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共占地壳总重量的97%,其余元素只占3%。
2、什么是矿物?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①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称为矿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矿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
②目前已发现的矿物有三千多种,其中成为岩石主要组成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
在造岩矿物中,硅酸盐类矿物和氧化物类矿物合占地壳总重量的90%以上,是构成地壳的主要造岩矿物。
就单种矿物来说,长石是地壳中最大量的矿物,其次是石英,二者都常见于各类岩石中。
其他主要的造岩矿物还有云母、方解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
3、什么叫岩石?岩石可分为哪三类?①岩石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产状的地质体。
主要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集合而成的。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说明汽油机燃烧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燃烧过程:(1)着火落后期:它对每一循环都可能有变动,有时最大值是最小值的数倍。
要求:为了提高效率,希望尽量缩短着火落后期,为了发动机稳定运行,希望着火落后期保持稳定(2)明显燃烧期:压力升高很快,压力升高率在0.2-0.4MPa/(°)。
希望压力升高率合适(3)后燃期:湍流火焰前锋后面没有完全燃烧掉的燃料,以及附在气缸壁面上的混合气层继续燃烧。
希望后燃期尽可能的短。
2.爆燃燃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答:燃烧室边缘区域混合气也就是末端混合气燃烧前化学反应过于迅速,以至在火焰锋面到达之前即以低温多阶段方式开始自然,引发爆燃爆燃会给柴油机带来很多危害,发生爆燃时,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都急剧增大,因而相关零部件所受应力大幅增加,机械负荷增大;爆燃时压力冲击波冲击缸壁破坏了油膜层,导致活塞、气缸、活塞环磨损加剧,爆燃时剧烈无序的放热还使气缸内温度明显升高,热负荷及散热损失增加,这种不正常燃烧还使动力性和经济性恶化。
3.爆燃和早燃有什么区别?答:早燃是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
爆燃是指末端混合气在火焰锋面到达之前即以低温多阶段方式开始自然的现象。
早燃会诱发爆燃,爆燃又会让更多的炽热表面温度升高,促使更加剧烈的表面点火。
两者相互促进,危害更大。
另外,与爆燃不同的时,表面点火即早燃一般是在正常火焰烧到之前由炽热物点燃混合气所致,没有压力冲击波,敲缸声比较沉闷,主要是由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件受到冲击负荷产生震动而造成。
4.爆燃的机理是什么?如何避免发动机出现爆燃?答:爆燃着火方式类似于柴油机,同时在较大面积上多点着火,所以放热速率极快,局部区域的温度压力急剧增加,这种类似阶越的压力变化,形成燃烧室内往复传播的激波,猛烈撞击燃烧室壁面,使壁面产生振动,发出高频振音(即敲缸声)。
避免方法:适当提高燃料的辛烷值;适当降低压缩比,控制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调整燃烧室形状,缩短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如提高火焰传播速度、缩短火焰传播距离。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一 填空题1、集成运放内部电路通常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和。
2、为提高输入电阻,减小零点漂移,通用集成运放的输入级大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电路;为了减小输出电阻,输出级大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 电路。
3、在差分放大电路发射极接入长尾电阻或恒流三极管后,它的差模放大倍数将 ud A ,而共模放大倍数将 ,共模抑制比将 。
uc A CMR K 4、差动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分别为和,则差mV 8i1-=U mV 10i2=U 模输入电压为 ,共模输入电压为 。
5、差分放大电路中,常常利用有源负载代替发射极电阻,从而可以提高差分放大电e R 路的 。
6、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运放,两个输入端的输入电流均为零,称为虚______;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相等称为虚_________;若集成运放在反相输入情况下,同相端接地,反相端又称虚___________;即使理想运放器在非线性工作区,虚_____ 结论也是成立的。
7、共模抑制比K CMR 等于_________________之比,电路的K CMR 越大,表明电路__________越强。
答案:1、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偏置电路;2、差分放大电路、互补对称电路;3、不变、减小、增大;4、-18mV, 1mV ;5、共模抑制比;6、断、短、地、断;7、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共模电压放大倍数,抑制温漂的能力。
二 选择题1、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_______。
A .可获得很大的放大倍数B .可使温漂小C .集成工艺难以制造大容量电容2、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中间级多采用_______。
A . 共射放大电路 B. 共集放大电路 C. 共基放大电路3、输入失调电压U IO 是_______。
A .两个输入端电压之差B .输入端都为零时的输出电压C .输出端为零时输入端的等效补偿电压。
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纳税人中,可以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是()。
A、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非企业性单位B、年销售额超过80万元的商业企业C、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非企业性单位D、个体经营者以外的其他个人2、下列向购买方收取的项目中,不构成销售额的是()。
A、增值税税额B、手续费C、违约金D、代垫款项3、下列行为中,涉及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是()。
A、将外购的货物用于本单位不动产建造工程B、将外购的货物分配给股东和投资者C、将外购的货物无偿赠送给其他个人D、将外购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4、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的是()。
A、建材商店销售建材同时又单独为其他客户提供装饰服务B、餐饮公司在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又向客户销售自制啤酒饮料C、网吧在为顾客提供上网服务同时向顾客销售矿泉水D、太阳能热水器代理商店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又为客户提供安装服务5、某企业(一般纳税人)于2014年9月将一辆自己使用过7年的设备(未抵扣增值税),以12万元的价格售出,应纳增值税是()。
A、12÷(1+3%)×3%=0.35万元B、12÷(1+3%)×2%=0.23万元C、12÷(1+17%)×17%=1.74万元D、06、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适用的税率为()。
A、17%B、13%C、11%D、6%7、下列项目中,属于消费税“化妆品”税目征收范围的是()。
A、演员用的油彩B、演员用的卸装油C、演员化妆用的上妆油D、演员化妆用的眉笔8、目前,纳税人外购下列已税消费品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已纳消费税可以扣除的是()。
A、外购已税卷烟贴商标、包装生产出售的卷烟B、外购已税汽车轮胎生产的汽车C、外购已税酒精生产的白酒D、以外购已税木制一次性筷子为原料生产的木制一次性筷子9、纳税人经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其税率运用正确的是()。
(a)(b)图4-2 两种溶质再分配情况下凝固过程固液、液相成分随距离的分布第四章课后作业练习一一、判断题(T 或F )1、溶质再分配既受溶质扩散性质的制约,也受液相中的对流强弱等诸种因素的影响。
2、溶质再分配只影响凝固过程溶质宏观及微观分布及最终成分偏析现象,而不影响凝固组织形貌和晶粒大小,也不影响热裂、气孔等凝固缺陷的形成。
3、图4-1所示成分为C 0的合金熔体,实际凝固结束时,其组织中只有单相固溶体。
4、虽然实际凝固过程中固、液两相成分不可能完全遵从平衡相图来分配,凝固理论认为,固-液界面处成分C *S 与C *L 的比值在任一瞬时仍符合相应的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 0(处于局部平衡状态)。
这被称为“界面平衡假设”。
5、“平衡凝固”条件下,凝固后零件断面的成分均匀地为C S =C 0。
所以“平衡凝固”开始时晶体析出的成分即为C 0。
6、对于“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前沿不存在溶质富集层,即界面处及其前方的液相成分处处相同。
7、在“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及液相成分C *S 、C *L 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均始终在不断升高。
8、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以及 “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及液相成分C *S 、C *L 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始终不断升高。
9、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以及液相容积很大的“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当达到稳定状态时,界面处及其前方液相成分均符合0)'(=∂∂tx C L ,且溶质富集层以外的成分均为C L =C 0。
二、解答题1、图4-2所示,为两种溶质再分配情况下凝固过程固液、液相成分随距离的分布。
(1) 分别指出图(a )及图(b)各属于哪种溶质再分配情况。
(2) 简述图(b)中C s C S =*、C L L C =*的物理内涵及原因。
第四章收入(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14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某企业因客户违反合同获得的违约款应计入()。
A.主营业务收入B.营业外收入C.其他业务收入D.财务费用2.某工业企业取得的下列款项中,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的是()。
A.转让商标所有权取得的款项B.销售企业产品取得的款项C.销售原材料取得的款项D.收到的罚款3.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商品已发出但不符合确认销售收入的条件,对于该交易不可能涉及的会计科目是()。
A.应收账款B.主营业务成本C.发出商品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丙企业为一般纳税人企业,2012年8月向丁企业销售商品一批,每件商品100元(不含增值税),双方经过谈判,如果丁企业购买2000件商品,丙企业将会给予丁企业15%的商业折扣,丁企业同意购买2000件商品,丙企业应确认的收入金额为()元。
A.234000B.198900C.200000D.1700005.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12年1月1日向B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为1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0万元,成本为700万元,A公司于当日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货款尚未收到。
当年1月15日货到后B公司发现质量不合规,要求A公司在价格上给予15%的折让,A公司当日同意并办妥相关手续,A公司下列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在2012年1月1日确认收入1000万元B.在2012年1月1日确认银行存款1170万元C.在2012年1月15日冲减收入150万元D.在2012年1月15借方记录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25.5万元6.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企业,2012年10月15日销售了电视机2000台,每台电视机标价为3000元(不含增值税),在销售合同中规定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四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5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一项厂房经营租赁合同即将到期。
该厂房原价为500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0万元。
为了提高厂房的租金收入,甲公司决定在租赁期满后对该厂房进行改扩建,并与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自改扩建完工时将该厂房出租给丙公司。
2011年5月31日,与乙公司的租赁合同到期,该厂房随即进入改扩建工程。
2011年12月31日,该厂房改扩建工程完工,改扩建中共发生支出500万元(均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上述款项均已由银行存款支付,当日按照租赁合同出租给丙公司.假定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则下列各项有关甲公司对上述事项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借:在建工程4000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000贷:投资性房地产5000B.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4000贷:投资性房地产4000C.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500贷:银行存款500D.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4500贷:投资性房地产—-在建4500答案:C解析:甲公司上述业务相关会计处理为:2011年5月31日: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4000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000贷:投资性房地产5000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500贷:银行存款5002011年12月31日:借:投资性房地产4500贷:投资性房地产—-在建4500注: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扩建等再开发且将来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再开发期间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再开发期间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2.2011年3月2日,甲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将其持有的一项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待其增值后转让以获取增值收益.该项土地使用权的成本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甲公司对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至转换时已使用了5年。
甲公司对其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该项土地使用权转换前后其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以及摊销方法相同。
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
A.企业员工为本企业提供的加工劳务B.企业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给关联企业C.电力公司向发电企业收取的过网费D.纳税人提供的货物运输代理服务A选项A: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需要计算缴纳增值税。
2.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
A.装修公司提供的装修劳务B.房屋中介公司提供中介服务C.金融企业销售有价证券D.银行销售金银D选项ABC: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该征收营业税。
3.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的是()。
A.销售电力B.销售不动产C.进口小汽车D.修理汽车B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提供营改增应税服务以及进口货物。
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
销售不动产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征收营业税。
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12月将其2010年购买的一台机器设备销售,取得含税销售收入68万元,另将自己2007年购进的机器设备销售,取得含税销售收入为35万元,则该企业上述业务应缴纳增值税()万元。
A.15.52 B.10.56 C.9.58 D.8.45B【解析】自2014年7月1日起,一般纳税人销售2009年1月1日以前购进的固定资产,按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销售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的固定资产,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该企业上述业务应缴纳增值税=68/(1+17%)×17%+35/(1+3%)×2%=10.56(万元)。
5.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下列款项中,应并入应税产品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的是()。
A.违约金B.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C.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D.代办保险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A下列项目不并入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1)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2)符合条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3)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等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车辆牌照费。
第4章 传热4-1、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种材料构成: 耐火砖的热导率为,K mW 05.111--⋅⋅=λ厚度 mm 230=b ;绝热砖的热导率为11K m W 151.0--⋅⋅=λ;普通砖的热导率为11K m W 93.0--⋅⋅=λ。
若耐火砖内侧温度为C 10000 , 耐火砖与绝热砖接触面最高温度为C 9400 ,绝热砖与普通砖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C 1300 (假设每两种砖之间接触良好界面上的温度相等) 。
试求:(1)绝热砖的厚度。
绝热砖的尺寸为:mm 230mm 113mm 65⨯⨯; (2) 普通砖外测的温度。
普通砖的尺寸为:mm 240mm 1200mm 5⨯⨯。
(答: ⑴m 460.02=b ;⑵C 6.344︒=t )解:⑴第一层:1121λb t t A Q -= 第二层:2232λb t t AQ -= ⇒()()32222111t t b t t b -=-λλ⇒()()130940151.0940100023.005.12-=-b ⇒m 446.02=b因为绝热砖尺寸厚度为mm 230,故绝热砖层厚度2b 取m 460.0,校核:()()3940460.0151.0940100023.005.1t -=- ⇒C 3.1053︒=t ;⑵()()43332111t t b t t b -=-λλ⇒C 6.344︒=t 。
4-2、某工厂用mm 5mm 170⨯φ的无缝钢管输送水蒸气。
为了减少沿途的热损失,在管外包两层绝热材料:第一层为厚mm 30的矿渣棉,其热导率为11K m 0.065W --⋅⋅ ;第二层为厚mm 30的石棉灰,其热导率为11K m 0.21W --⋅⋅。
管内壁温度为C 3000,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C 400。
管道长m 50。
试求该管道的散热量。
无缝钢管热导率为11K m 45W --⋅⋅ (答:kW 2.14=Q )解:已知:11棉K m 0.065W --⋅⋅=λ,11灰K m 0.21W --⋅⋅=λ查表得:11K m W 54--⋅⋅=钢λ()34323212141ln 1ln 1ln 12d d d d d d t t lQ λλλπ++-= 其中:0606.016.017.0ln ln 12==d d ,302.017.023.0ln ln 23==d d , 231.023.029.0ln ln34==d d()1m W 28421.0231.0065.0302.0450606.0403002-⋅=++-=πlQ , kW 2.14W 1042.1502844=⨯=⨯=Q 。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经济发展负担沉重。
为了解决数量日益庞大的人口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问题,国家不得不将本来并不多的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国民的基本生活消费,致使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大,用于投资的积累基金所占比例过小,其结果是经济增长乏力,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和制约;第二,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必然导致其个人在生活资料和资源的获取与占有上出现严重短缺,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第三,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个人之间在获取和占有社会经济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差别,再加上其他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出现并加剧。
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第二,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距,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第三,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贫困,必然拖住世界经济增长的后腿,世界经济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和稳定。
战后,世界上不时发生的移民潮、难民潮、偷渡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密不可分。
2.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哪些社会经济问题?(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45岁以上的雇员、工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体力、耐力和承受力都已经下降,不再胜任那些需要重体力和耐力的工作;同时,由于他们与年轻人相比,智力减弱,反应迟钝,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相当吃力,不能胜任某些高技术作业。
《第四章生产理论》课后作业(参考答案)P152~154.3、解:(1)由生产函数Q=2KL-0.5L2-0.5K2,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Q=20L-0.5L2-0.5×102=20L-0.5L2-50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20L-0.5L2-50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TP L/L=20-0.5L-50/L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dTP L/dL=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令dTP L/dL=0,即:dTP L/dL=20-L=0,解得:L=20,且d2TP L/dL2=-1<0,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20时,劳动的总产量TP L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令dAP L/dL=0,即:dAP L/dL=-0.5L-50L-2=0,解得:L=10(负值舍去),且d2AP L/dL2=-100L-3<0,所以,当当劳动投入量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达到极大值。
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 L=MP L。
由(2)已知,当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达到最大值,即相应的最大值为:AP L(max)=20-0.5×10-50/10=10以L=10代入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得:MP L=20-10=10。
很显然,当AP L=MP L时,AP L一定达到其自身的极大值,此时劳动投入量为L=10。
4、解:(1)生产函数Q=min(2L,3K)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总有Q=2L=3K。
因为已知产量Q=36,所以,相应地有L=18,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