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病理性骨折的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43
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并发椎体病理性骨折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在骨质疏松并发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抽选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并发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已接受手术治疗。
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n=100)接受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n=100)接受中医护理干预。
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病情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的病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骨质疏松并发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病症,促使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可行价值。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病理性骨折;中医护理椎体骨折是一种普遍多见的脊柱骨伤类型,好发于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体内骨密度降低,这就增加了骨折风险,且延长了骨折愈合时间,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给患者家庭增添较大负担[1-2]。
故而对骨质疏松并发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给予有效治疗措施的过程中辅以安全合理的护理配合就显得十分必要。
传统护理具有一定片面性、盲目性,已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3]。
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并发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并发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n=100)中,男性与女性分别有59例、41例;年龄60-75岁,平均(67.11±1.06)岁;研究组(n=100)中,男性与女性分别有60例、40例;年龄61-75岁,平均(67.49±1.22)岁。
两组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对照组(n=100)接受传统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遵医嘱护理、生活指导等。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这类骨折的治疗研究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分析近年来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治疗策略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兴的生物治疗等,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探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我们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的不断进步,为老年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鉴于老年患者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因此,保守治疗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核心,主要包括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等药物,旨在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同时,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还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在保守治疗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通过物理疗法,如温热疗法、电刺激等,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物理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等营养物质,也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然而,保守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骨折严重、疼痛剧烈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普遍的老年疾病,其中许多人患有椎体骨折。
随着寿命的延长,综合征和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
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然而,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本文将研究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原理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是一种内固定手术方法,通常用于椎体洞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
操作过程中,医生先通过观察X光,CT或MRI对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和评估。
在麻醉和局麻下,医生会将骨水泥经过针头注入椎体骨折部位,从而恢复骨的强度。
研究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性骨折,其治疗挑战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具有很弱的抗拉强度。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关键研究的总结:临床疗效一项研究对91名女性进行了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的治疗,其中90%的病人在术后联合治疗(坐姿/走路锻炼、物理疗法和/或药物)后疼痛症状有所改善。
在接下来的2年中,其中87%的病人恢复了自己的独立行走能力。
这项研究表明,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防再次骨折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不仅可以治疗椎体骨折,还可以减少患者再次受到骨折的概率。
一项研究发现,由于骨水泥填充了洞性骨折的空隙,因此椎体的压缩性质明显改善,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降低了30%。
这个结论表明,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在预防再次骨折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术后安全性研究表明,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的术后安全性很高,其中大多数问题都是暂时性的。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在170例手术中,只有2例出现了术后感染,且均在4周内完全恢复。
此外,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对于椎体结构的破坏也很小,不会对周边神经和软组织造成太大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08-01T03:06:56.9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期作者:肖可[导读] 目的:在实际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价值。
肖可自贡市中医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整体更高。
结论:在实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相比于保守治疗的方式来说,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方式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治疗的有效率整体更高。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疗效;观察在医院骨科之中,骨质疏松是一种高发病以及常见病,钙的大量流失是致使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钙流失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这部分人群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人群,骨质疏松症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行动,除此之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病理性骨折问题的发生概率。
因此,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来说,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则十分有必要。
文章就具体探讨了经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对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58至85岁,平均年龄(67.3 ± 5.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57至82岁,平均年龄(67.5 ± 5.1)岁。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罗先正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随着杜会入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
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如平地跌倒等。
与年青人非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
后者骨折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暴力损伤,有明显外伤史。
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生存期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
如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腰背疼痛,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驼背畸形,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由于畸形、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甚至萌发自杀意念。
骨折多发生在T。
与L。
之间,以胸腰椎最为常见。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生,提示全身骨微结构的退变。
骨强度的下降,新的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25%~50%。
因此,能否减少新的椎体骨折发争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评定标准。
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骨折后第一年的病死率为20%,1/3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护理,不足1/3的患者能恢复剑骨折前的生活质量。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进展1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重。
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活动。
②特有表现:可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但iN床上也有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
③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可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畸形等。
2常规X线摄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常规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 论 著 •429激作用。
根据患者鼓膜穿孔的情况,修剪蒜皮到合适大小和形状,将蒜皮内侧覆盖穿孔部位并与鼓膜紧贴起支架作用,使穿孔的鼓膜各层沿着皮片支架生长,减少了由于鼓膜各层组织生长速度不一致,外层鳞状上皮跨越中间纤维组织层直接与内层黏膜上皮相连的可能。
蒜皮比无菌棉片更易成形和修薄,与鼓膜贴附更为紧密;大蒜含有大量水分、大蒜素、9种氨基酸、8种肽类、多种酶类、无机盐、维生素B1、B2、C 及微量元素等。
具有杀菌、抗炎、营养、保护创面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功能[4]。
其抗菌作用可帮助局部预防感染,减少了重复操作局部感染的发生;而较强的局部刺激作用,也是促进鼓膜各层自行愈合的关键。
对穿孔较大一次贴附未愈者,可以再次行蒜皮贴补术,一般经过2、3次手术操作,能够达到鼓膜穿孔愈合的疗效。
通过上述的积极治疗促进鼓膜正常生长,恢复穿孔处鼓膜的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利用简单的手术操作可免去许多保守治疗未愈患者须行鼓膜成型术的痛苦。
蒜皮贴补术步骤简单、易掌握,且无特殊手术器械要求;于患者来讲该手术无创伤、不遗留疤痕、对患耳不造成中耳结构的破坏。
经过简单的培训和操作指导,适用于各类医院耳科医师随诊治疗患者。
参考文献[1] 周章保.儿童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早期修补[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3,7(1):60.[2] 樊忠,王天铎.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1.[3]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02-1103.[4] 吴德才,庄汉忠,郑玉梅.实用营养手册[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4-45.椎体骨折在在脊柱骨伤科中较为常见,尤以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1]。
在我国,老年性(超过60岁)骨质疏松 症发 病 率,男 性为60.72 %,女性为90.84%。
[2]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不断增高,因此易骨折且骨折愈合期较长,并且老年人由于易疲劳,不爱活动,参加体育锻炼较少,极易发生并发症,不但给患者生活上带来很大不便,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增添不少负担。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既往,《中华骨科杂志》于2008年和2017年,先后发布了两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在2017年版的基础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部分内容摘抄如下:一、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专家建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常用的微创治疗是椎体强化手术,包括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目前对微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无定论。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2020版指南建议:考虑到对整体疼痛获益的不确定性和邻近椎体潜在增加的骨折风险,不推荐将PVP和PKP等微创手术作为OVCF的一线治疗。
2014年美国介入放射等学会推荐:保守治疗是OVCF传统的一线治疗方式,若PVP应用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则需用于保守治疗失败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
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最优化研究所2003年指南认为:OVCF患者正规保守治疗至少4周后,采用PVP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2011年指南认为:不建议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强推荐);PKP对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选择(弱推荐)。
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2019年指南认为,对急性症状性OVCF可行PVP(强推荐)或PKP(弱推荐)。
综合分析,本指南强调根据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以及患者诉求(如要求更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等)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预后。
保守治疗适用于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轻中度椎体压缩骨折,症状和体征较轻,24h镇痛治疗后能恢复活动;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支具及药物、早期活动、康复锻炼等方法,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了解椎体压缩是否进行性加重。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指患骨质疏松症后,因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属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的难点:①骨质疏松症患者罹患骨折并卧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②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③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吸收;④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⑤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⑥多见于老年人,常伴发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⑦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折,既要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60岁以上人群多发。
多为轻微外伤(指平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的损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临床特征有:骨折的一般表现;骨折的特有表现;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 线片除有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等。
CT能够准确显示骨折粉碎的程度,并能显示椎管内压迫情况,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于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骨质疏松骨折研究新进展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全球范围内老年人群中的常见健康问题,尤其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椎骨折。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骨质疏松及其治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探讨了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症、糖尿病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对脊椎骨折的具体影响。
最新研究表明,合理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新兴治疗方法(如干细胞和生物材料)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骨折愈合过程和结果。
同时,内分泌疾病对骨质代谢的显著影响增加了脊椎骨折的风险,但通过早期识别和合理管理,可以降低这些风险。
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极易导致骨折。
脊椎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骨质疏松及其治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内分泌疾病对脊椎骨折的具体影响。
骨质疏松和其治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骨质疏松症对骨折愈合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和证实。
骨质疏松显著延缓了骨折愈合过程,表现为骨痂形成减少、骨密度降低和生物力学强度下降。
双膦酸盐和PTH类药物治疗双膦酸盐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效果,能够增加骨密度并预防骨折。
然而,对骨折愈合时间并无显著影响。
副甲状腺激素(PTH)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则表现出促进骨折愈合的潜力,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
新兴治疗方法天然草药如芝麻素显示出通过激活软骨生成和血管生成途径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潜力。
此外,生物材料和干细胞技术如三维弹性/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显著促进了骨折部位的愈合。
内分泌疾病对脊椎骨折的影响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症、糖尿病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会显著影响骨代谢,增加脊椎骨折的风险。
库欣综合症库欣综合症患者由于体内过量的皮质醇,常常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研究显示,无论是库欣病、肾上腺腺瘤还是异位ACTH分泌综合症,患者的椎体骨折发生率都较高。
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椎体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那些血清内源性糖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较低的患者。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10-17T07:50:08.81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4期作者:王强[导读]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王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4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
参照组接受保守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确切,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椎体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4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
研究组男13例,女7例;年龄60~84岁,平均(66.2±5.1)岁;病程7~30d,平均(16.8±1.5)d。
参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0~83岁,平均(65.7±5.0)岁;病程8~30d,平均(17.0±1.4)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在患者入院后,需要让患者采取卧床休息的同时做好对患者病灶保护工作。
同时,给予患者依托考昔、复方骨肽注射液、阿法骨化醇软、鲑降钙素、维D钙咀嚼片、阿仑膦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患者行俯卧位,腹部悬空,经C型臂X线机透视对病椎、椎弓根位置进行确定并标记。
骨质疏松症治疗新发展(2024年)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综述2024年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发展。
新型药物疗法1. 抗 Rankl 抗体: 抗 Rankl 抗体是一种新型骨形成促进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抑制 Rankl 与骨细胞表面的 Rankl 受体结合,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抗 Rankl 抗体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抗 Rankl 抗体: 抗 Rankl 抗体是一种新型骨形成促进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抑制 Rankl 与骨细胞表面的 Rankl 受体结合,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抗 Rankl 抗体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2. Sclerostin 抑制剂: Sclerostin 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骨吸收抑制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抑制 sclerostin 与 Wnt 信号通路的结合,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Sclerostin 抑制剂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Sclerostin 抑制剂: Sclerostin 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骨吸收抑制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抑制 sclerostin 与 Wnt 信号通路的结合,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Sclerostin 抑制剂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3. Osteocrine 调节剂: Osteocrine 调节剂是一种新型骨代谢调节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调节骨细胞分泌的激素水平,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Osteocrine 调节剂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探析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摘要]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治疗一直都是临床骨科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尽快解除疼痛,尽可能地减轻脊椎后凸畸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椎体成形术的持续发展及广泛应用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治疗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从椎体成形术发展而来的PKP(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都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针对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PVP PKP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32.038作者单位: 351100,福建莆田,解放军第九五医院The Development of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Xue LichunAbstract: Vertebral fracture is a most common serious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its treatment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clinical orthopedics. The therapeutic purpose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 is pain relief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lleviate spinal kyphosis defo rmity, improv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wide application of vertebroplast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evolving from vertebroplasty PKP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kyphosis)and PVP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has also achieved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and significant effe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verteb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Key words: vertebroplasty; osteoporosis; vertebral fractures; PVP; PKP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以椎体骨折最为常见,且大部分都为OVCFs(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仅有少部分为无压缩性改变的椎体骨折[1]。
提到骨质疏松大家并不陌生,部分人会误认为骨质疏松那就是单纯缺钙,自己买点钙片服用就能预防或者病情得到缓解,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其实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属于代谢性骨病,例如骨量减少,丢失、降低、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骨脆性增高,很容易发生骨折情况。
尤其是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下降,根据不完全统计,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达35%左右。
此外,女性绝经后的1-3年内,由于激素水平极速下滑,大大降低雌激素对骨组织的保护作用,我们患骨质疏松症的机率较大。
当骨质疏松时轻轻一损、一碰就会出现严重骨折,这时大家就会想,雨天及外出易摔倒,那我就少出门,尽量不在你说天气不好我不出门,我等天气好在出门,这也是对自己的保护,但是事情总有万一,要是在雨天出门,这样就可能减少受伤骨折吗?答案肯定不是的。
因为重度骨质疏松时即使不摔倒,轻轻打个喷嚏、弯腰拾个纸屑,也有可能发生胸腰椎骨折,这就是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
因此需要格外注意预防骨质疏松。
那发生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怎么治疗呢?我会在这里举例说明。
※非手术治疗若是发生摔倒情况,不要认为我就摔一下不要紧,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应立即到院检查,听从医生建议,接受医生检查,若患者身体未发生明显的移位,则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案,例如支具固定、骨创伤处理、多注意休息等,部分人在休息几天后病情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对于部分疼痛难忍的患者,遵医嘱可以服用消炎药、止痛片,从而进一步缓解疼痛感。
※手术治疗根据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如骨头脱位、粉碎性骨折、骨头移位比较严重,另外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有无其它疾病等,医生会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为其治疗,术后家属也要加强对患者的贴心护理,患者在术后因长期卧床不起,会发生肌肉萎缩、褥疮等并发症,家属一定要细心照顾。
※骨折部位不同,治疗也有差异,我举三个例子,分别加以说明。
1、胸腰椎患者被医生诊断是胸腰椎骨折,这时也不要慌张,听从医生制定的方案。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方法近年来,骨质疏松症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2亿人受到骨质疏松症困扰。
这种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和骨结构退化为特征,容易导致骨折和身体功能下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膳食调整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在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涌现出了一些新方法。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有前景的新方法,以期能为广大患者寻求更好地治愈途径。
一、干细胞移植治疗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的新型治疗方法,在骨质疏松领域也显示出了巨大潜力。
1. 干细胞制备和移植顾名思义,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科学家们将肺部、脐带等来源的成人干细胞提取后进行制备,并通过注射或移植到患者体内。
这些干细胞可以分化为骨形成细胞,增加骨密度并促进骨组织再生。
2. 研究和应用前景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试验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治疗后,患者的骨密度得到改善,骨折风险也显著减少。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该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二、生物电刺激技术治疗生物电刺激技术是一种利用外界电流或场来刺激人体组织功能恢复和修复的方法。
在骨质疏松治疗中可以借助生物电刺激来促进骨骼健康。
1. 生物电刺激原理生物电刺激技术基于细胞内外的生物电活动,通过对组织的生物电刺激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骨形成等过程。
这种方法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2. 具体应用与效果现阶段,常见的生物电刺激技术包括电磁场、超声波和脉冲电流等。
一些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生物电刺激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骨密度,并增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肌肉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方法显示出了治疗效果,但对于具体机制以及最优应用方式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三、基因治疗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前沿领域,近年来开始在骨质疏松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