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广告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恐怖惊悚创意广告文案1. 当黑暗降临,寂静瓦解,你感觉到脊梁一阵发凉。
徘徊在街角的幽灵般的身影和血红色的眼睛,会是你的噩梦还是现实?保持警惕,否则你将成为恐惧的奴隶。
2. 有一天,你将收到一封神秘信件,其中详述着你未来的一切:从生活中的成功到脆弱的心灵。
但是,当事情开始依照信件发展,你会开始怀疑,这是一个可怕的预言还是无可逃避的宿命。
3. 你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来自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告诉你,“我知道你的秘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秘密不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成为一个黑暗势力掌握着的武器。
如何逃脱这个恐怖的陷阱,保护你所珍视的一切?4. 某个晚上,你在家中独自一人。
你的脚步声在安静的房间里回响,身后传来了沙沙声。
你回头,眼前是一个面目狰狞的人类傀儡,用绳索缠绕着。
你只有一个选择:搏斗还是被束缚在恐惧中。
5. 你奔跑在那永无止境的走廊中,追逐者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你的心脏狂跳着,但你不知道何时会停下来。
每次拐角,你都希望能够摆脱他们的追捕,但现在你只能祈祷自己能够在黑暗的背后找到生存的出路。
6. 在一个神秘的派对上,你发现所有的人都戴着面具。
你试图揭开他们的真正面目,但每一个面具下都是空无一人。
你的心开始颤抖,因为逐渐意识到这个派对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一场恐怖的游戏。
7. 夜幕降临,你被困在一辆停滞不前的出租车里。
司机的眼神阴森,车厢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
你越来越恐慌,因为你知道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出行,而是进入了一个旅程,将引导你穿越生死之门。
8. 你在敬慕的画廊里欣赏着一幅神秘的画作,突然,你发现自己被吸入到了画之中。
你发现自己身陷在一个扭曲的世界,充满了悚然怪诞的景象。
如何穿越这个画作的迷雾,重返现实,成为唯一的希望?9. 在一个荒废的破旧糖果工厂里,你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神秘消失。
你们聚集在一个恶魔操纵的迷宫中,而你的任务是拯救他们,并找到逃生之路。
但每一个转角都隐藏着无尽的恐惧和致命的陷阱,你将如何生存下来?10. 当你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密室中,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和身份。
恐惧诉求的广告案例
以下是一个恐惧诉求的广告案例:
品牌:安全气囊制造商
广告题目:生死时刻
广告描述:
画面一: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车内的人们都在开心地谈笑着。
画面二:
突然,车辆前方出现一个巨大的障碍物,司机惊慌失措地
踩下刹车。
画面三:
剧烈的碰撞发生了,车内的人们被强烈的冲击力摔得四处
乱飞。
画面四:
然而,车内安装的安全气囊迅速弹出,将人们紧紧包裹住,有效地减轻了碰撞对乘客的伤害。
画面五:
广告结束时,画面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汽车,展示了安全气
囊的品牌和产品特点,强调安全性能和生命的重要性。
广告语:选择我们的安全气囊,给你的生命一份保障!
这个广告案例通过恐惧情绪的诉求,展示了汽车事故发生时的危险和恐怖,引发观众的恐惧感,并且随后通过展示产品的效果和优势,传递出选择该品牌安全气囊可以提供安全保障的信息,从而激发观众购买的欲望。
汇报人:2023-12-01•恐惧诉求广告概述•恐惧诉求广告传播效果影响因素•恐惧诉求广告的创作技巧•恐惧诉求广告传播效果评估方法目•恐惧诉求广告传播效果案例分析•提升恐惧诉求广告传播效果的建议录01恐惧诉求广告概述恐惧诉求广告是一种通过引起受众恐惧情绪来传达产品或服务信息的广告策略。
恐惧诉求广告通常利用负面情感反应来促使受众采取行动,具有强烈的心理冲击力,容易引发关注和记忆。
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恐惧诉求广告通过引发受众的恐惧情绪,激发其采取行动的意愿。
情绪的唤起受众在看到恐惧诉求广告时,会产生负性情绪,但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后,这种情绪得到消除,从而产生满足感。
负性情绪的消除通过将恐惧与产品或服务联系起来,使受众在面临恐惧时想到使用产品或服务来解决问题,从而建立品牌形象。
恐惧的替代恐惧诉求广告的心理学基础社交与形象在社交和形象方面,恐惧诉求广告可用于强调产品或服务对个人形象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如美容产品、时尚品牌等。
健康与安全在健康和安全方面,恐惧诉求广告经常用于强调产品或服务的必要性,如药品、保险等。
竞争与差异化在竞争和差异化方面,恐惧诉求广告可用于强调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和优势,从而与其他品牌区分开来。
恐惧诉求广告的应用场景02恐惧诉求广告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目标受众受众年龄01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对恐惧诉求广告的接受度和反应可能不同。
例如,年轻人可能更愿意接受新颖、刺激的恐惧诉求广告,而中老年人可能更注重安全和稳定。
受众性别02男性和女性在面对恐惧诉求广告时的反应也可能存在差异,因为他们对风险的感知和应对方式可能不同。
受众文化背景03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恐惧诉求广告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注重个人主义,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主义,这可能影响人们对恐惧诉求广告的反应。
轻度恐惧适度的恐惧诉求可以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注意,但不会过度刺激或惊吓目标受众。
这种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因为它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恐惧诉求广告恐惧诉求广告(Fear Appeals)什么是恐惧诉求广告广告的恐惧诉求是指利用人们害怕的心理来制造压力试图改变人们态度或行为的方法。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影响恐惧诉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受众的接受心理和信息内容的本身两个方面。
而恐惧诉求的信息内容只有具备了有效构成因素和适宜的诉求强度,才有可能被受众接受并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
恐惧诉求广告的界定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麦道孤(W.Mcdougall)认为人类具有觅食、性欲、憎恶、好奇、恐惧、自信等一系列的本能。
即人生来就具有特定的,预定程序化的行为倾向,而且这种行为即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也不同于一种种群的个体所单独具有的,它是一种生物本能。
按照这种“本能说”的解释,恐惧的发生是因为处在引起恐惧情绪的事物的存在和刺激。
当人感到恐惧时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这种不安的状态会促使人寻找安全的保障或解决的办法。
马斯洛(A.H.Maslow)于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生理的、安全的、爱与归属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需要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各种需要相对地组成层次,由低级(生理性)需要向高级(心理性)需要按顺序的发展,未满足的需要将支配意识并调动有机体能量去获得满足。
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心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了什么。
个体在其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会各种各样的需要。
比如饿的时候有进食的需要,渴的时候有喝水的需要,在与他人交往中获得友爱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
在人类的基本需要中安全需要是属于第二层次,即处于人类从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过度的中间阶段。
在这阶段,即有本能因素的景响,因为同时也受到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
人的情感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所以对恐惧的认识而言,不仅是一种生物的本能,而且受到人类认知的影响,其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
譬如,人民认识到病、野兽等对人体的伤害,便对这些东西产生恐惧心理。
浅谈广告中的恐惧诉求引言广告作为商业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常常利用多种营销策略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使他们购买产品或服务。
其中,恐惧诉求是一种常见的广告手法。
本文将浅谈广告中的恐惧诉求,探讨其背后的心理原理以及其在广告宣传中的效果和应用。
恐惧诉求的心理原理恐惧诉求是一种基于恐惧心理的广告手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引起人们的恐惧感,并将其与某种产品或服务联系起来,以达到影响人们行为的目的。
恐惧作为人类的一种原始情感,常常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和紧张,并激发出更加积极的反应。
广告运用恐惧诉求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引起人们兴趣和记忆的效果,进而提高广告诉求的有效性。
恐惧诉求在广告中的应用1. 健康领域的广告健康领域的广告常常利用恐惧诉求来唤起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和危机感。
例如,通过展示烟草的对健康的危害,来劝阻人们吸烟;展示肥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来推广健康饮食和运动等。
这些广告通过恐惧诉求来激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欲望,使其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2. 环保领域的广告环保领域的广告常常运用恐惧诉求来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例如,通过描绘全球暖化对地球环境造成的破坏和灾难,来推广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行为。
这些广告利用恐惧诉求来提醒人们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激发起他们采取积极行动的冲动。
3. 安全领域的广告安全领域的广告常常运用恐惧诉求来提醒消费者注意安全问题,并促使他们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例如,汽车广告中常常通过展示交通事故的危险和伤害,来推广安全驾驶和使用安全带等行为。
这些广告通过恐惧诉求引发消费者对潜在危险的担忧,并激发起他们主动保护自身和他人的需求。
4. 保险和金融领域的广告保险和金融领域的广告往往利用恐惧诉求来强调风险和不确定性,并推广相应的金融产品和保险服务。
例如,保险公司的广告常常通过描绘意外事故对家庭经济的冲击,来强调购买保险的必要性。
这些广告利用恐惧诉求来唤起消费者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之道。
恐惧诉求的效果与限制恐惧诉求作为一种广告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促使人们注意和行动的效果。
恐惧诉求在健康类广告中的心理效应研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无处不在,而健康类广告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旨在引起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并促使其采取相应的行动。
恐惧诉求作为一种常见的广告策略,在健康类广告中被广泛运用。
它通过唤起人们内心的恐惧情绪,来达到传递信息、改变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然而,恐惧诉求并非对所有人都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其心理效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恐惧诉求的定义与表现形式恐惧诉求是指通过展示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危险或威胁,来激发受众的恐惧情绪,从而促使他们采取预防或解决措施的一种传播策略。
在健康类广告中,恐惧诉求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描绘严重的健康后果例如,展示癌症患者的痛苦、心脏病突发的场景,或者描述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等,让受众直观地感受到疾病带来的巨大危害。
2、强调疾病的普遍性和易发性告知受众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且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侵袭,如强调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性,或者提醒年轻人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的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3、呈现恐怖的症状和画面比如,皮肤病患者皮肤溃烂的画面、呼吸道疾病患者呼吸困难的样子等,以视觉冲击引起受众的恐惧。
二、恐惧诉求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1、唤醒自我保护本能人类天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当面临可能威胁到自身生命、健康或安全的信息时,这种本能会被激活。
恐惧诉求正是触动了这一本能,让受众意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产生采取行动来避免危险的动机。
2、引起高度的注意力和警觉恐惧情绪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使其更加专注于广告所传达的信息。
相比于普通的广告,带有恐惧诉求的广告更容易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让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改变风险认知恐惧诉求会影响受众对健康风险的认知和评估。
通过夸大危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受众可能会对原本认为不太严重的健康问题重新审视,提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
三、恐惧诉求在健康类广告中的积极心理效应1、提高健康意识成功的恐惧诉求广告能够让受众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认识到一些被忽视的健康风险,从而增强健康意识。
恐惧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恐惧广告是指借助恐惧情绪来推销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广告形式。
它通过引起观众的恐惧和焦虑,使其产生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然而,这种广告形式对消费者行为可能产生一系列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首先,恐惧广告能够有效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力。
当我们面临着紧急或危急的情境,恐惧的本能会让我们对潜在的威胁高度敏感。
恐惧广告往往通过刺激情绪,制造紧急与危险感,引起了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
例如,一则关于肥胖与健康问题的恐惧广告能够让人们注意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可能激发购买健身产品的动机,从而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其次,恐惧广告还能够提供信息和警示。
某些产品本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安全带、防盗器等,而恐惧广告能够以生动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这些危险的后果,并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这种形式的广告在促进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起到了教育和提醒的作用。
然而,恐惧广告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依赖恐惧作为广告手段可能导致消费者情绪疲劳。
当人们长期暴露在恐惧的广告信息中,他们可能会产生麻痹的效应,对广告的警示效果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降低对广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其次,恐惧广告往往以夸张和不客观的方式呈现,这可能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和怀疑。
一些恐惧广告可能夸大产品的风险或利用虚构的情节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面对这种广告形式,消费者往往会对广告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并对其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持保留态度。
此外,恐惧广告也可能对消费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当消费者长期接触到负面刺激与恐惧情绪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甚至产生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过度的恐惧广告会对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剧。
综上所述,恐惧广告对消费者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它既能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提供相关的警示与信息,又可能导致消费者情绪疲劳,产生质疑和怀疑,甚至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恐惧广告时,企业需注意平衡情绪的刺激与产品推销的真实性,以避免引发负面效应。
恐惧诉求的广告案例
以下是一些恐惧诉求的广告案例:
1. 塔吉特公司的广告:塔吉特公司在其广告中使用了恐惧诉求的形式,展示了从盗窃者手中抢回钱包的场景,强调了使用塔吉特公司的信用卡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安全保护。
2. 马自达汽车的广告:马自达汽车在其广告中向观众传达了一种恐惧诉求的信息,即未来的交通拥堵将越来越严重,而马自达汽车则是一个可以缓解这种状态的选择。
3. 联合利华的广告:联合利华的广告向观众展示了各种细菌和病毒,试图激发观众对清洁和卫生的恐惧感,从而增加他们对联合利华清洁产品的需求。
4. 新西兰母婴用品的广告:新西兰母婴用品公司的广告向观众展示了婴儿在床上的危险场景,通过激发父母对婴儿安全的恐惧感,来强调他们的产品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
5. 联合电信的广告:联合电信的广告试图通过展示“爆炸”、“辐射”等场景,激发观众对风险的恐惧感,从而推销他们的保险产品。
浅析恐惧诉求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作者:李姗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9期摘要:恐惧,是人们都会经历、自出生伊始就会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
基于这种心理,以此为诉求方式的广告在近些年来层出不穷,但水平却不尽相同,有些广告从创意、内容、表现方式及传播效果都达到了预期目的,有些则不然。
本文从恐惧心里着手,借助具体实例分析以恐惧诉求作为创意内容的广告应该如何在内容上正确地引导大众,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广告传播;恐惧诉求;广告设计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48-02恐惧,是人们都会经历、自出生伊始就会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
心理学上对恐惧的解释为:对存在或可感知到的威胁做出的一种生理反应,是一种企图摆脱危险的逃避情绪,是人失去安全感时的一种基本心理状态。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①的需求层次理论,恐惧实际上是安全需求的一种反面表达。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恐惧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且共性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影响最广、力度最强、传播最快的心理情绪。
因此,基于人们的这种心理情绪,当恐惧作为一种诉求方式在广告中出现时,它的定义如下:展现购买的利益或不购买的危害,描述某些使人不安、担心、恐惧的事件或发生这些事件的可能性,以引起诉求对象对广告信息的特别关注。
针对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担忧、害怕心理,恐惧诉求常常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广告中,事实上,在许多电影、电视作品中,恐惧诉求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诸如著名灾难电影《后天》、《2012》中,正是借助了恐惧诉求的相关内容,引发人们对于环境、生活态度、人性等诸多方面的思考。
在多数恐怖、惊悚影片中,当主人公只身处于黑暗空间当中,观众往往会身临其境,觉得不寒而栗,好像黑暗之中有无数的未知因素在等待,只能屏住呼吸,暗自为片中人物捏一把汗。
如果此时大门突然敞开,光线包围进来,则观众也会随之放松,从而获得安全感。
这就是由色彩诱发的受众情感体验。
分析“恐惧”情感的产生原因与表现形式,并探讨如何利用受众的“恐惧”情感来达到广告目标。
摘要
恐惧自古有之,恐惧从何而来,恐惧的表现都有在本篇提及。
在本篇中,着力解决恐惧如何解决,广告如何运用恐惧诉求,恐惧诉求的效果。
我们利用受众的“恐惧”情感时的注意点。
恐惧诉求运用心理学与广告学的各种知识,综合运用。
恐惧让广告深深映在受众脑海中,记住它,并开始行动。
关键词:恐惧恐惧诉求广告
一,理论文献解读
什么是恐惧?恐惧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感受,但这种感觉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的话:害怕、不安、痛苦、压抑、沮丧、忧虑不安、忧心忡忡、神经过敏等。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讲恐惧是主观的;但这些答案相近,都有统一的主题。
恐惧可以说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呢,有两种感觉突出而清晰可辨:一为警觉,二为焦虑。
警觉使注意力提高,加强记忆。
我们广告中恐惧诉求主要利用这种心理。
另外焦虑,是一种危险的预感,我们会把一些东西视为具有危险性,例如中国成语中的草木皆兵、杞人忧天等。
这种焦虑如果适当就会提高警觉,但如果广告中一旦过强,受众则会逃避、转移、忽视,甚至产生恶感。
这对于我们运用恐惧诉求须用合适的力道,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
过重则摧经断骨,引发恶感;过轻则小虫叮咬,不轻不痒。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牙膏广告在广告作品中使用了四种不同程度的威胁,分别为强、中、弱、无;在类似的受众群体分别投放不同威胁等级的广告,一周后测试广告对受众的说服效果如下:强威胁与无威胁的说服效果没有明显区别,而弱等威胁的效果反而最佳。
精神分析学派中佛洛依德认为人是由本我、超我、自我三个人格构成[1]。
在经历先祖遭遇过的危险时,本我会不自觉地产生恐惧的情绪,一遍躲避危险。
例
如人类在野外遭遇蜘蛛,青蛙,毒蛇,闪电等,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同时在现实中还存在各种的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疾病恐惧症、动物恐惧症、童年恐惧症等。
这也是一种本我恐惧的体现。
另外还有对于伦理道德束缚的超我,人的社会性可能或已近被破坏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近乎羞愧的恐惧,对自我的道德鞭笞,例如鬼、报应、诅咒、哭泣等[2]。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犹如人所需的食物金字塔一样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3]。
人需要如同进食一般获得上述的需求,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候恐惧就产生了。
为了摆脱恐惧,人会尽力获得满足。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在饥饿的情况下会做出平常难以想象的事,曾经就经常发生过游轮遇难,幸存者食人而活;中国饥荒年间,流民食草根,吭树皮艰难存活,这是死亡的恐惧驱使。
劫匪挟持你的时候,安全不保,产生巨大的恐惧。
社会恐惧症,朋友、爱人没有时候,孤处使则会产生巨大的恐惧[4]。
我认为恐惧主要是由两方面产生。
一、本能的,遗传而来的恐惧因素。
二、在社会中人的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
在经历恐惧时,我们恐惧的表现一般有两种:一种为逃避恐惧的因素。
另一种则为解决恐惧的事物,这是我们运用恐惧诉求的基本目标。
恐惧的严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从各式各样的恐惧症中看出。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4年海飞丝推出一则去屑洗发水广告。
广告内容为:造型师郑建国正在为一位长发飘飘的美女摆弄头发。
女主说:“头屑又回来了”。
这时郑建国问她还在用海飞丝吗。
然后用透明沙漏放大女主头上的头屑。
然后海飞丝就出现,并把使用后的状况与之前做了一个对比。
这时郑建国说出广告语“把头屑通通甩一边,无懈秀发就是海飞丝”并配合女主角无屑,柔顺秀发的展示。
此则广告播出后,便获得了一片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海飞丝洗发水销量巨幅增长。
海飞丝的这则广告运用了恐惧诉求的手法。
在社会中如果出现妨碍人本身去获得满足,那就会引发恐惧情绪。
一个人有了头屑,这就会严重阻碍正常的交际,无法满足自尊需求,威胁爱和归属的需求。
有头屑的人们对于头屑的厌恶,恐惧被发现[5]。
海飞丝运用这个元素以善意出发,控制恐惧强度(弱等的威胁,不会引
发反感),并给予了适合的解决办法。
这则广告还展示了海飞丝独特持久的去屑能力,化解观众的恐惧情绪,将头屑消除带来的好感明确转移到海飞丝上。
海飞丝这则广告激发恐惧,引起注意,加深映像,不失为一个好的广告[6]。
案例二:在一则艾滋病测试平面广告中,一男子赤裸抱住一位只留下短裤的女性在洁白沙发上亲热。
地板上还有脱下的衣物。
但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抱住那女子的不止有一双男人的手,而是有5双。
右下角有几行醒目的英文“EACH TIME YOU SLEEP WITH SOMEONE,YOU ALSO SLEEP WITH HIS PAST”中文意思则为每次你和别人交往(包括XX等等),同等于你也顺便和他的过去上了床。
这则平面广告构思精巧,画面突出,内容震撼人心。
这则广告一出就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
这则平面广告与滴露的几则广告很像,都运用恐惧诉求的方式。
恐惧源于明知道了危险而无法摆脱。
为了消除这种恐惧所以还是去做一下艾滋病测试吧。
这则公益广告的诉求需要去改变人们早已为常的事物、观念和行为。
普通的刺激,现代人早已免疫,所以需要巨大的冲击。
这则平面广告通过多只手给人予巨大的冲击,安全需求无法满足,恐惧随之而来[7]。
同时这则广告还用了性这个元素来个观众更大的感官刺激,焦虑与恐惧也就更多。
这则创意十足的公益广告利用恐惧带来的惊觉效应,引起观众注意,深入思考,发人深省,从而加深记忆,引发行动[8]。
案例三:2012年林依晨高露洁360度扫描篇中,林依晨拍摄广告回去途中。
一位高露洁一位工作人员拦下了她,并询问其:“能通过高露洁360度口腔扫描吗?”林依晨自信的回答:“当然,我刷过牙了。
”然后一位身穿白大褂,好像医生的高露洁专家用一个口腔扫描仪器在她口腔上一扫而过,镜头切换一个电脑屏幕上显示细菌正在滋生。
林依晨大吃一惊,这时工作人员递上高露洁360度。
几天后,再次询问与扫描,这时细菌减少。
并说出广告语“高露洁360度,持续减少细菌滋生,口腔更健康。
最后林依晨说:“我能通过口腔扫描那你呢?”这则广告播出后,高露洁360度牙膏瞬间风靡全国,销量大增。
这则广告运用了科学论证—一位所谓的高露洁专家,但更主要的是采用了恐惧诉求。
疾病与瘟疫曾严重威胁过人类的生命,如中世纪黑死病,天花等。
对于它们的恐惧深深根植在我们的基因中,而现在看到看到细菌,我们的常识与本能就会
不自觉地恐惧[9]。
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它们还威胁到了我们的安全需求。
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恐惧情绪。
高露洁这次的广告希望让观众购买而不是产生恶感,所以用了知名明星林依晨来代言,广告也采用了鲜艳的色彩,同时提供了一种减少或消除口腔细菌的方法(用高露洁360度牙膏)。
成功使得威胁强度减弱,同时使这牙膏的功用深入人心,引得争相购买[10]。
三,结论与应用价值
恐惧是根植于本能,蜕变于社会。
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
为满足本能与自我的需要逃避,改变事物与行为。
恐惧诉求可以广泛运用于广告传播之中,在日用品及一些商品化的事物中恐惧强度要适中,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11]。
在公益广告中可以稍大一点力度但也不能过强,2007新加坡的一则禁烟广告为前车之鉴[12]。
同时如果运用恐惧诉求就一定要提及解决之法,不然受众回逃避、隔绝、转移等,若提供特色的产品与服务解决,则效果拔群。
参考文献:
[1]王国芳. 现代诠释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解读[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2-98.
[2]赵山奎. 论精神分析理论与西方传记文学[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03:111-117.
[3]吴宏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哲学底蕴[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02:31-33+60.
[4]戴正清,徐飞,徐旭辉. 论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02:87-90.
[5]叶晖,姚可欣. 恐惧诉求广告的传播特性及效果[J]. 青年记者,2013,29:88-89.
[6]丁淑平. 浅析情感诉求在广告心理学中的应用[J]. 现代商业,2008,05:260.
[7]戴海波,杨惠. 论恐惧诉求在建构公益广告情境中的运用[J]. 传媒观察,2011,08:36-37.
[8]刘志博. 浅析恐惧诉求广告的传播效果[J]. 商场现代化,2013,11:100-101.
[9]贺建平. 恐惧诉求在公益广告中的传播效果[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28-32.
[10]邹宏,王福娟. 浅谈广告中的恐惧诉求[J]. 商场现代化,2007,03:129-130.
[11]孙秀梅,高寺东,滕兴乐. 试析广告的恐惧诉求[J]. 商场现代化,2006,14:180-181.
[12]王冰. 新加坡公益广告中恐惧诉求的运用[J]. 新闻爱好者,2010,1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