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面结合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 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 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 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 简要赏析。(4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 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 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 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 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 “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 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 情。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①点面结合。②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 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 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 于面的铺陈。 ③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 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 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 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 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 “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 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 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文本解读
注释:①不多时:过了不多久。②番腾,即“翻腾”。此处指
翻腾衣柜,寻找春衣。③苏堤:亦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 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 和葑草堆筑而成。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 ④花褪雨:花朵被雨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⑤絮沾泥:柳絮飘 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⑥凌波句:凌波指水仙。这里 指女子步履。⑦寸:寸步。
文本赏析: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杭州市民暮春游览 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 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 情游赏。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终于随着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 写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 味。《蕙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 形容粗钗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 于“翻腾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 字值得玩味,“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 妆”的“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 象。“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 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 如见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 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情感。依据题干从“人 物动作神态”切入,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 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 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标答: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 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 之意。 示例: “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 花 注 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 前憾。语 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 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 写抒发 了怎样的感情?(4分)
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 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 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 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 简要赏析。(4分) 解析:鉴赏表达技巧----点面结合。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 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 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①拟人“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 拟人。②用典,虚实结合“王謝堂前”,即王导 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 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 “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
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应从 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 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 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 描写。
标答: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Biblioteka Baidu,则 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 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大意: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
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 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 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 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什么 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 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