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程序设计7(基线转弯)
- 格式:ppt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13
《飞行程序设计》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飞行程序设计》课程代码:080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飞行程序设计》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输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是本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空域规划和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以NDB、VOR、ILS等设备作为航迹引导设备时,离场程序、进场程序、进近程序、复飞程序和等待程序,以及航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目视与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的有关知识,使之能独立完成有关机场的飞行程序设计和优化调整。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基本要求了解飞行程序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法;了解飞行程序的分类原则;掌握飞行程序设计的基本准则;能够独立完成有关机场的飞行程序设计和优化调整。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了解飞行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概念。
2.了解终端区内定位点的定位方法、定位容差和定位的有关限制。
3.了解离场程序的基本概念,掌握直线离场、指定高度转弯离场、指定点转弯离场和全向离场的航迹设计准则、保护区的确定方法、超障余度和最小净爬升梯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调整方法;4.掌握航路设计的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和我国的标准;5.掌握进近程序各个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6.掌握各种情况下,进近程序各个航段保护区的确定原则;7.掌握进近程序各个航段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8.掌握进近各个航段下降梯度的规定,以及梯度超过标准时的调整方法。
9.掌握基线转弯程序的基本概念,出航时间的确定方法,保护区的确定原则,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10.掌握直角航线的基本概念,出航时间的确定方法,保护区的确定原则,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11.掌握ILS进近的基本概念,精密航段障碍物评价方法,以及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12.了解等待程序的基本概念,掌握保护区的确定方法,以及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的计算方法;13.了解区域导航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飞⾏程序设计实践步骤飞⾏程序设计步骤及作图规范第⼀章地图作业说明1、地图⽐例尺:1:2000002、在地图上先按⽐例标出跑道、导航设施3、在地图上以机场归航台(YNT)为基准画出机场周边航线4、等⾼距100⽶[注] 相关机场数据及航线设置参见附录1,2第⼆章作图规范说明1.制图应整洁完整,航迹⽤较深笔迹,保护区⽤较浅笔迹;2.按航图规范画出导航台,并标以名称(⼆字、三字代码);3.定位点要标出导航⽅式(径向线、⽅位线、DME弧距离),对重要定位点要给出过点⾼度;(R210°D15.0YNT 2400m or above)4.航迹要给出⽅向,“067°”,以⾮标称梯度爬升时要标明爬升梯度:“4.0%”。
5.等待、直⾓航线、基线转弯程序要给出⼊航、出航边的磁航向。
第三章飞⾏程序设计步骤第⼀节扇区划分1.1以本场归航台为圆⼼,25NM(46KM)为半径画出主扇区,位于主扇区的边界之外5NM(9KM)为缓冲区。
主扇区和缓冲区的MOC 相同,平原为300⽶,⼭区600⽶。
1.2扇区划分2. MSA采⽤50⽶向上取整。
第⼆节确定OCH f2.1假定FAF的位置,距离跑道⼊⼝距离为,定位⽅式。
2.2假定IF的位置,定位⽅式,中间航段长度为。
2.3分别作出最后和中间段的保护区,初算OCH中。
OCH中= Max{H OBi+MOC},H OBi:中间段保护区障碍物⾼度2.4确定H FAF(H FAF=OCH中),计算最后段的下降梯度,以最佳梯度5.2%调整FAF、IF的位置。
2.5根据调整的结果,重新计算OCH f。
OCH f= 。
[注] OCH f是制定机场运⾏标准的因素之⼀,也属于飞⾏程序设计⼯作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阅《民航局第98号令》。
第三节初步设计离场、进场、进近⽅法及等待点的位置和等待⽅法。
(1)进场、离场航迹⽆冲突,航迹具有侧向间隔,或垂直间隔(低进⾼出);(2)仪表进场程序根据机场周围航线布局、导航布局以及进场⽅向,选择合适的进近⽅式,优先顺序为:直线进近,推测航迹,沿DME 弧进近,反向程序,直⾓航线;(3)注意进场航线设置与⼏种进近⽅式的衔接;(4)机场可以根据进场⽅向设置⼏个等待航线,等待位置尽可能与IAF点位置⼀致,但不强求;(5)合理规划导航台布局,最⼤限度地利⽤导航台资源。
基于雷达管制的基线转弯程序通行能力的研究
陈肯
【期刊名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6)006
【摘要】基线转弯程序是飞机在仪表进近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进近程序型式.本文分析了影响基线转弯程序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研究基线转弯程序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分析机场基线转弯程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仪表进近程序设计,制订机场飞行程序的发展规划及编排航班计划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总页数】5页(P51-54,56)
【作者】陈肯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四川,广汉,6183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355.1
【相关文献】
1.基于AutoLisp语言的基线转弯飞行程序设计 [J], 闫换换;项恒
2.基于旁切转弯的改进转弯飞行通行能力模型 [J], 王莉莉;王宇
3.计算机辅助实现航空器基线转弯程序设计的方法 [J], 吴洁明;符晓君
4.飞行程序基线转弯中入航转弯保护绘制方法优化 [J], 刘本勇
5.基于VB程序的GPS基线向量网平差程序设计 [J], 魏悦;秦岩宾;韩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utoLisp语言的基线转弯飞行程序设计研究【摘要】借助AutoLisp语言在CAD平台上进行基线转弯飞行程序保护区及飞行轨迹的设计,能一定程度降低绘制复杂程度,为飞行程序设计提供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围绕飞行轨迹的确定、保护区的确定、参数化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基线转弯飞行程序相关设计环节,具体阐述CAD平台提供的AutoLisp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借助设计平台上对应的数据库及数学算法等,进一步提高飞行程序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关键词】AutoLisp语言;飞行程序设计;基线转弯一、前言飞行程序被看作是民航交通服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与飞机运营安全以及机场运行收益等有紧密联系,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飞机程序设计的研究。
现阶段,在进行飞机程序设计时普遍采用AutoLisp语言,能在该设计语言作用下,建立飞机程序对应的数据库与图形库。
AutoLisp语言指的是以解释方式存在CAD平台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利用该语言求解函数的功能,可进一步得到相应的设计结果。
二、飞行轨迹的确定基线转弯属于反向程序多种方式之一,是将导航台作为起点,根据指定高度进入中间或最后航段前开展的机动飞行,与仪表飞行程序设计成效有直接联系,需要确保基线转弯在飞行程序设计上的合理使用。
在将基线转弯结合到飞行程序设计中时,通常选取保护区设计以及飞行轨迹设计两部分,需要将飞行航迹设置在出航轨道两侧30°之内,之后利用基线转弯程序来保障飞机的可靠运行。
出航轨迹长度一般由方位线以及出航时间来判定,确保出航时间设定有较高精度。
在进行飞行轨迹确定时,需要按照相关表达式得到具体飞机轨迹曲线,如在设定入航轨迹和出航轨迹间夹角时,可利用下述式子求得,其中t为预定飞行时间。
三、保护区的确定对于仪表飞行程序来讲,其保护区主要是围绕置信区间来设定的,指的是航空设备能飞至的全部区域。
具体设计飞行程序时,需要充分考虑影响航空器正常运营有关因素,如导航设备容差以及飞行技术等,都将对航空保护区的设置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