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96.50 KB
- 文档页数:9
脑干诱发电位---ABR图片: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
测试时患者无痛苦,不受患者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但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图5-4)在较强如60~70分贝的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I~V波,分别由蜗神经(发出波I)、耳蜗核(发出波Ⅱ)、上橄榄核(发出波Ⅲ)、外侧丘系(发出波Ⅳ)、下丘核(发出波V)产生。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①各波的潜伏期:I波的潜伏期约2毫秒,其余各波均相隔1毫秒。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I~Ⅲ波、Ⅲ~V波和I~V波的测量,以I~V波最常用,一般为4毫秒。
③两耳间V波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毫秒。
④V波反应阈:成人V波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分贝,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2)脑干电位描记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通常叠加1024次;多通过单侧耳机给声,必要时,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采用70分贝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降低10~20分贝,至V 波不能再辨认为止。
(3)脑干电反应测试的临床运用①客观听力测试:使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耳聋、职业性耳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患者,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V波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毫秒。
③耳聋的定位诊断:传音性耳聋患者,脑干电位测试不能得到满意结果,表现V 波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长。
ABR的概念: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刺激诱发记录的脑干电反应,是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
分类:目前临床上通常应用的是短声(click声)ABR与短纯音(tone burst声)ABR。
还有一种就是刚刚出来的trip ABR。
Click ABR具有快速方便,波形分化好,但不具备频率特异性,它大致与2k~4kHzTone burst ABR具有频率特异性,但波形分化较差,耗时太久,尤其儿童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现在常用的都是Click ABR作用:临床上ABR检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根据波潜伏期对听神经核听觉脑干通路的功能进行临床评估,另一个就是以Ⅴ波反应阈作为评估患者中高频听阈的客观指标。
后者主要用于婴幼儿听力筛选、听力评估、鉴别精神性和器质性耳聋。
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r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评估听力具有客观性、频率特异性、准确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婴幼儿早期听力损失的诊断与评估。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的操作技术在进行ABR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
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测试的目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患。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
儿童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电极位置:作用电极放置在颅顶,参考电极放置在同侧耳垂内侧,额部接地,一般用银盘电极加导电膏,其目的是为了使极间电阻小于4kΩ。
刺激声:临床上对婴幼儿各种耳聋判断与监护一般采用非滤波的广谱短声,它的频谱在0.5K~10KHz之间,包含纯音成分较多,几乎能引起全基底膜振动,所以,可更准确地了解听力。
刺激间隔时间为75mss,耳机给声。
听力正常人在接受短声刺激后,10毫秒可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Ⅰ,Ⅱ,Ⅲ,Ⅳ,Ⅴ,Ⅵ,及Ⅶ。
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