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写作指导如何突出中心2_1-5
- 格式:pdf
- 大小:420.02 KB
- 文档页数:7
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书包”为话题,发散思维,丰富写作材料。
2.由“书包”这个话题拓展出的材料分别确定中心。
3.依据确定的中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材料和中心相对应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中心。
教学难点: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将故事讲得具体而充实。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依托教材中有关“书包”这个话题,开展小组接力赛,集体讨论,讲故事等活动,丰富写作材料,并引导学生依据所选的材料确定中心。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拓宽思路,丰富材料活动一:小组接力赛活动要求:1.每一列同学5个人为一组。
2.依次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含有“书包”二字的作文题目。
比如:我的书包、我和书包、书包的自白、奶奶的书包等。
3.最先完成组为优胜组。
活动过程:从第一桌开始,依次到黑板书写。
活动预设:路边的“破”书包、最“贵”的书包、哭泣的书包、温暖的书包、智能书包、书包“减负”记、书包里充满爱、书包里的故事、爸爸的书包在闹鬼……【设计意图】以课本实践活动切入,发散学生思维,拓宽思路,丰富学生写作材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依据题目,确定中心活动二:让学生从黑板上所列出的题目中,任选其一,确定其中心。
活动过程:首先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选出五人进行全班展示(教师依据学生确定中心的情况及时点评)预设:《我的书包》将书包视作客观事物,着眼于介绍、说明,可以写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
《妈妈的书包》妈妈是个老师,背着大大的一点也不时尚的书包,总是装满学生大大小小的试卷,由此表达出妈妈的简朴和辛苦。
《书包的诉说》小主人上初中后,书包的负担越来愈大,每天不仅要被各科书籍和作业本塞得满满的,而且还要起早贪黑地陪伴着小主人,由此表达出学生的课业负担重。
《书包奇遇记》一个破旧的书包在垃圾桶旁看见一个陌生人将瓶子、废纸等整齐地码放在垃圾桶边上,为的就是方便那些拾荒者,表达出陌生人的善良。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教案与反思第【1】篇〗1.通过训练,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2.借助课文,理解文章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3.学会在文章中设置线索,恰当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进而突出中心。
学会在文章中设置线索,恰当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进而突出中心。
2课时一、导入清代王夫之有一句名言:“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立意非常重要。
写作时要想说清楚使自己感动的人或事,在叙说时就必须有明确的叙事中心。
二、请同学们阅读写作指导,交流感受。
1.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来写。
2.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越是能强化中心的内容,就越需要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反复加以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要简略叙述。
3.巧用技法,突出中心。
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从修辞的角度看,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排比点题、引用点题、比喻点题;从点题的位置看,有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
4.还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渲染烘托、抑扬对比等技巧,也可突出中心。
一、写作实践(一)1.导语:书包是每位同学必备的学习用品,你的书包是什么样子的,你的书包里面藏着怎样的故事,说说你的书包或者关于书包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2.学生交流分享。
3.文题妙解(1)“我的书包”侧重于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对“我”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确立中心。
(2)“我是书包”则要求以“书包”的口吻表露自己的心声。
(3)“我和书包”,着眼于“我”和书包的关系,写两者之间的故事。
范文:书包里的故事童年像一杯美酒,醇香令人回味;童年像一朵栀子花,温馨沁人心脾;童年更像一把吉他,动听勾人心弦。
记得那是我三年级的时候了,当时的作业在小小的我面前显得很多,我做作业,也有些吃力,加上我性格本身有些毛躁,便顾不得书本的整齐了。
第四单元作文范例突出中心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
其次,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越是能强化中心的内容,就越需要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要反复加以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一)、以“书包”为话题我的书包我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书包,但很精致、漂亮。
书包的表面是鲜红色的,中间画着一只活泼可爱的米奇老鼠,它戴着一副大大的太阳镜,胸前高高地飘扬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穿着一件土黄色的衬衫,背着个小书包,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米奇老鼠总爱扬起手,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好像在向我炫耀它的美丽,神气十足的,可爱极了!米奇老鼠下面还写着一句天蓝色的英文:Hello!书包一共有四个宽阔的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狭小的兜兜。
第一个袋子里住满了说不尽的智慧——书本;第二个袋子里住着我心爱的文具盒;第三个袋子里则住着一对形影不离的“亲戚”——试卷和本子;至于那两个狭小的兜兜嘛,住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
不过有时候,一些文具变成了一只只生机勃勃的“调皮鬼”,“住厌”了自己的地方,便敏捷地“窜”到我的手里,让我带着他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
每天早晨,它载着一大叠文具,跟随着我上学去。
当我从书包里抽出文具时,就觉得书包仿佛在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因为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收获!”这时,我便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不令我可爱的小书包失望!”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阔啊!我喜爱我的小书包!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它呢?(点评:作者对书包的外表、包中的内容展开细致的描绘,可贵的是在说明书包的功用时,能适当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
全文脉我和书包第一天上学,我还是一个脏兮兮的孩子;岁月如梭,摇身一变,现在的我变成了一个爱干净的小男子汉。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如何突出中心作文5篇【内容概要】教育部编写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如何突出中心。
该文比较详尽、具体而全面地指导了怎样来突出中心这个问题,极具参考价值。
教师指导之后,有几篇学生的优秀习作,可供写作时借鉴。
【单元作文】一、小活动。
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
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二、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教师指导一、写人记事突出中心的五种小策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我们常用这句话来评价某些同学的作文。
能下笔千言,说明作者占有的材料绝对丰富;离题万里,又说明作者只会罗列材料,不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导致文章无法突出重点,凸现主题。
其实,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中心意思表现得鲜明、突出。
1.强干弱枝,详略得当记叙文是通过写人、叙事来表现中心的。
写人,要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叙事,要表现出事情积极的思想意义。
因此,在材料的取舍上,要以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为主线,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仔细考虑哪些方面是主要的,要详写;哪些方面是次要的,要略写。
详略处理得当,才能更好地表现中心意思。
如《变色龙》一文,为突出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变色”,不惜笔墨地对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详写,而对巡警等陪衬性人物则略写。
2.对比反衬,突出中心作文中要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事件,就可采用对比反衬的方法,使真善美在正反双方的强烈碰撞中得以充分展现。
如《爱莲说》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了莲花高贵的君子之风,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志趣和道德情操,文章主题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凝练传神,细节凸显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
2023中考作文指导:“如何突出中心”单元写作指导中心,是文章所传达出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目的所在。
正有人说,写作文就像踢足球,看似东踢一脚西踢一脚,其实,每一脚的目标都是球门。
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突出的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是“如何突出中心”,而文章中心突出与否,历来是各省市中考阅卷判定作文能否得高分的重要条件之一。
为了突出中心,我们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也可以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还可以用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卒章显志等方法。
这样中心突出,主题鲜明,才会令人印象深刻。
【写作实践】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
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方面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
当然,将多个事情、多件场景组合起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也是一种新颖的写法。
2.“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确立中心的立足点。
3.对这个场景或物品做些细致的抽写,对这段对话中的某些语句做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做些对比,都会使读者目光聚焦,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习作展示1】幸福的味道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
幸福是每一个微笑生活愿望的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的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开头与文章中心有何联系?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写父亲吃到了橄榄角这种来自故乡的食物,感受到了幸福,而此处的开头看似语言生动优美,但是与文章中心无关。
)偶然有一天,父亲带我到他的朋友家聚餐。
朋友是父亲的老乡,他从老家带来了一种尖头尖尾、果肉紫红的食物。
教育部编写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写作实践:一、小活动。
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
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二、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课本上引语和指导如何突出中心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面明确的中心。
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木要求,为此,写作者要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舍弃无关的内容,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后的次序。
为了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如郑振铎写《猫》,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晰、不蔓不枝,有效地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措写,甚至着意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如《猫》一文中,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由于偶然的因素,对“我了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而第三只猫的受委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写。
这样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起来。
突出中心,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
可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雨的四季》一文,作者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围绕这一中心分别描绘了四个季节的雨不同的形态、“性格”。
也可以卒章显志,如《狼》一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经过,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突出人的智慧。
【导语】突出中⼼作⽂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突出中⼼教案⼀ 训练⽬标: 1、培养写作的⽬的意识。
2、学会根据中⼼合理地选择材料。
3、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最⾜以表现中⼼意思的情节或细节详写。
4、学会运⽤多种写作⼿法,突显⽂章中⼼。
训练重难点: 1、中⼼明确,详略得当。
2、选取最⾜以表现中⼼意思的材料详写以突出中⼼。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第⼀课时 ⼀、情境导⼊ 1、导⼊:游戏:猜成语将写着“鸡飞狗跳、抓⽿挠腮、摇头摆尾、坐井观天”字样的四张纸折叠起来,由四个同学分别抽出⼀张,⽤动作和表情⽐划,班⾥的其他同学猜。
设计意图:⽤游戏激发学⽣兴趣,引出学习内容。
师⽣活动:⽼师组织游戏并适时引出学习内容。
2、查⼀查---检查预习 问题⼀:什么叫中⼼?中⼼有什么作⽤呢? 明确:中⼼是写作⽂、说话时最核⼼的内容或话题。
有了中⼼,⽂章也就有了主⼼⾻;没有中⼼,或者中⼼不明确,⽂章就像⼀盘散沙,杂乱⽆章,叫⼈不知所云。
设计意图:让学⽣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有⼀个⼤体上的认知。
师⽣活动:同学们⾃主学习教材P107-P108的《写作导引》,勾画要点,回答问题。
问题⼆:怎样才能做到突出中⼼?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先要有贯穿全⽂的线索,⽂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
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开门见⼭表明中⼼;有⼒材料⽀撑中⼼;主体有指向中⼼的描写;结尾抒情议论强化中⼼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回顾重温“围绕中⼼来写”常⽤技法。
师⽣活动:学⽣交流,教师提问。
3、学⼀学---技法探寻 问题三:阅读下⾯的短⽂,回答相应的问题。
坚持就会成功 (1)获得成功的⽅法很多,我认为:坚持就会成功,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就⼀定会获得成功。
(2)烈⽇似⽕,⼤地像蒸笼⼀样,热得使⼈喘不过⽓来。
⾛在路上,迎⾯的风似热浪扑来。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范文引路餐桌前的谈话天色已晚,母亲下班后回到家。
她的脸色很不好,皱着眉头,脸色很凝重,也一直没有同我说过话。
这时,父亲把给母亲留的饭菜端到了餐桌上。
母亲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我们抱怨起单位的工作。
说老总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她身上,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说到激动处,母亲干脆放下了勺子,任由饭菜慢慢冷却…父亲试图化解母亲的怨气,开始劝说母亲。
说到了老板平日如何赏识母亲,给母亲发奖金,把一切重要的事情全部交给母亲去做,而且最近还要把母亲提成副总。
母亲毫不领情地说:“干的是副总的活,拿的是普通员工的工资,还要忍受这么自大的人,副总提不提无所谓,工资,还不如不涨。
”说罢,烦躁地低头吃了两口饭菜。
父亲有些生气了,说“人家是有点自大,但是你们这些员工总不能天天抱怨。
人家自大?人家是老板。
你不自大,从普通员工把你提成副总你还不乐意?那你干脆别干了。
”母亲听到这里急了:“他不配当老板,男子汉当人一套背人一套。
就不是个人!你帮他还是帮我啊!”母亲看起来真的生气了,她从饭碗里抽出勺子,一下子摔到暖气上,碗也推到地板上,然后冲进了我的屋,重重地甩上了门。
父亲惊呆了:“不是,你给我摔什么啊,是我招你了吗?把饭留出来就是为了给你吃!”母亲躲在我的屋里什么也没说…父亲愁眉不展,一言不发……我弯下身来,把地上的饭菜扫进垃圾桶,再用拖布和湿纸巾把地上的油擦干,还拿空气清新剂喷了几下,这才遮盖了油的味道。
此时,我却丝毫没有注意到父亲正默默看着我的一举一动。
过了一会儿,母亲轻轻地把屋门推开,平静地走了出来,说:“对不起,我不该抱怨更不该对着你们摔东西,今天心情实在不好。
平时我教育孩子不抱怨,今天却没有以身作则。
”父亲走过去给了母亲一个拥抱,说:“我也要说对不起,我的态度也不好。
”他们慢慢地说着,家里的气氛又恢复了平静。
我深深地知道,他们两个人都很累,在单位忙了一天还要为我操心。
家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它不仅接纳你的快乐,还会包容你的痛苦,因为家里的亲人永远不会嫌弃你,会一直安慰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写作实践题记类作文写作模板+高频素材积累很多同学喜欢在作文开头使用“题记”,即在作文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写一段简练的文字。
题记运用得好,能够让阅卷老师更快更准确的抓住文章的中心,显出作者的写作水平,成就一篇高分作文。
题记格式:题记类作文写作模板一、第一部分:开头1.先写题记,题记1-2行。
注意格式不能错!2.第一段写一句环境描写的语句,交代环境,点明时间,反衬人物的心情。
(1-2行即可,关键的增色语句要提前打草稿。
)3.环境描写之后,接着总写,引出事件。
(可另起一段,2-3行。
)二、第二部分:正文1.正文,如果是写人,可以把人物性格特点作为总起句。
后面紧跟着具体事例,具体事例要突出表达性格。
一般需要写出人物的三个性格,即三件事。
每一段的开头都可以用性格句子开头。
(每件事可写一段,每段6-8行左右)2.注意描写时要运用描写方法。
3.每件事的结尾的句子要有议论句。
如:也许你并没有注意到人群中的我,也许我对于你而言,仅是一名过客;但你与我而言,却是吹散烦躁的那缕风。
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样子,让我看到了自强不息的力量。
4.每件事的衔接可以设置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衔接上下文,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
可以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过渡句写1句话即可,可单独成段。
如:三、第三部分结尾写出对这个人或事的评价(赞美、学习、批评等)。
特别提醒,结尾段一定要点题。
可适当使用几个修辞美化。
(1-2段,每段3行左右。
)也可穿插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如:成长如一幅美丽的油画,明暗交织;成长如一道美味的佳肴,五味杂陈。
成长路上,是母亲教会了我勤劳,教会了我节约,是母亲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一个又一个人生哲理。
母亲,你就是我成长中的榜样!小小改变,收获满满与树为伴,使我改变,改变中又使我获得成长的力量。
——题记来到外婆家,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本该感到宁静。
可期末考试的失利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这寒冷的大风中,多了份凄惨,多了些叹息。
餐桌前的谈话
“吃饭啦!吃饭啦!”随着奶奶一声声召唤,我们一家人都
围坐到了餐桌前。
①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有鱼香肉丝、宫爆鸡丁、西红柿鸡蛋……我却一点也吃不进去,举着筷子望着饭菜发呆。
奶奶看到了我的样子,不禁又唠叨起来:“现在的孩子可真不好养啊,搞不清到底喜欢吃什么。
这要放在我们小时候,别说有这么多好菜,只要看见这白花花的米饭,早就抢着去吃了……”②
①开篇点题,语言简练。
交代了地点:餐桌前;人物:我们一家人。
②由奶奶的话引出“谈话”内容。
这时妈妈端着盘子进来对大家说:“来尝尝这个,这是昨天放学后我和思睿一起挖的荠菜,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在地里好多人都抢着挖,好不容易才弄了这些呢!”我一下来了精神,抢着说:“给我!给我!我要吃野菜!”
③爸爸也夹了大大的一筷子,一边往嘴里填一边说:“野菜还用抢啊,我小时候遍地都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嗯!不过今天这个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我再来点……”
③以“野菜”为线索,家人们围
绕野菜展开谈话。
中心明确。
奶奶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说:“怎么不用抢啊,我们小时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榆树叶、柳树芽都抢光了,那还吃不饱呢,为了抢野菜还打架呢!哪像现在啊!放这么多油、调料、芝麻和碎花生,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别提多难吃了,一辈子不吃我也不想!”说完又夹了一大口。
爷爷看着大家吃得起劲,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对我说:“通过这小小的野菜,就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我们小的时候,吃野菜是因为没有粮食可吃。
后来实行了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到你爸爸小时候,能吃饱了,就变着法吃些好的,隔三差五弄些鱼啊肉解解馋,把野菜给忘了。
看看现在,这一桌子的菜,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了,又把野菜端出来,是因为野菜里没有化肥农药,更有营养,更加健康啊!你看,这才短短的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啊!”④
④对比一家三代生活的变化,赞美党的政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