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高地应力(岩爆)硬岩地质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30
高地应力施工图片及说明(乌鞘岭深埋长隧道)说明:在高地应力环境下的软弱围岩中修建深埋长隧道,软弱围岩流变是个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
位于兰州铁路上的乌鞘岭深埋长隧道工程在穿越宽达785米的断层F7时软弱围岩发生了显著的流变,围岩最大收敛变形超过1m,对支护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首先,在对乌鞘岭深埋长隧道进行长期围岩收敛变形的基础上,分析乌鞘岭深埋长隧道左、右主洞的收敛变形规律,,其研究结果表明左线主洞的收敛变形均大于右线主洞,这是由于进行右线主洞施工时吸取了左线施工的经验。
(高地应力条件下的硬岩地下工程)说明:针对深埋硬岩隧洞围岩脆性破坏分析时传统硬力指标的局限性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理论研究不足的特点,在数值分析中应用反映高地应力下硬岩脆性破坏特点的RDM本构模型。
结合局部能量放率评价指标分析硬岩脆性破坏过程中能量释放的强弱,对深埋洞开挖过程中防止围岩脆性破坏的设计及施工措施进行综合性研究。
首先,通过评价隧道洞群洞间距、施工进度等设计方案对围岩能量释放的影响,提出预防岩爆发生的区域性对策。
然后,针对能量释放的时空演化规律,本着减压泄能的原则,给出支护时期、支护类型和参数的设计建议。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说明:川藏二郎山隧道位于国道348线上,其轴线分水岭海拔为2948m,随址海拔22000m,最大埋深748m。
该隧道洞长4176m,埋深最深、海拔最高、地应力最大吗,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特长山岭公路隧道,其采用新奥尔法施工,复合式衬砌,同时,开展了高地应力与围岩稳定性的专题研究。
施工过程中采取“打眼释放应力,短进尺、多循环,光面爆破,掌子面喷水,自进式长锚杆”等施工方法,减少了岩爆危害,避免了灾害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