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市进入报告2017
- 格式:pdf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155
PM 1024.01%SO 2NO 217.33%天,四级中度污染31天,五级重度污染10天,天。
与去年同期相比,一级优天数减少15天,二级良好天,三级轻度污染天数增加52天,四级中度污染天数增加5天,六级严重污染天数减少2天。
(见表1环境空气质量分级天数与2016年同期对比情况表三级四级五级武村断面均为劣Ⅴ类水质。
按照河流水质定性评价分级对应关系,汾河太原段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见图4)。
与2016年相比,汾河太原段水质无明显变化,均为重度污染;所测断面中水库出口、李八沟和上兰断面水质好转,由Ⅲ水质变为Ⅱ类水质;扫石桥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均为Ⅳ类水质;小店桥、温南社和韩武村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均为劣Ⅴ类水质。
2、杨兴河2017年杨兴河河底村断面水质为良好,达Ⅲ类水质;与上年相比,水质好转,由Ⅳ类水质变为Ⅲ类水质。
3、白石南河2017年白石南河美锦桥断面水质为重度污染,属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挥发酚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均为劣Ⅴ类水质。
4、汾河水库2017年汾河水库水质为良好,达Ⅲ类水质;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均为Ⅲ类水质。
2017年汾河水库的综合营养状态属于中营养,水质良好。
5晋阳湖2017年晋阳湖水质为重度污染,属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显著恶化,由Ⅳ类水质变为劣Ⅴ类水质。
2017年晋阳湖的综合营养状态属于中度富营养,水质为中度污染。
(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五、辐射环境电离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本底水平,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使用,全年无事故。
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纳入核与辐射监督管理的单位共计366家。
其中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和使用单位90家,使用和贮存各类放射源871枚,射线装置使用单位276家,共有1333台射线装置。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移动通讯基站7000余座。
太原市2017年10月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一、监测情况1、监测点位根据国家《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山西省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结果》、《山西省环境监测方案》和《太原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太原市地表水监测断面包括汾河太原段(水库出口、李八沟、扫石桥、上兰、小店桥、温南社和韩武村七个断面)、主要支流杨兴河(河底村断面)和白石南河(美锦桥断面)。
2017年10月,我站对本市地表水进行了例行监测,监测期间,小店桥断面施工,未进行监测。
2、监测项目监测指标为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和粪大肠菌群24项指标,评价项目为除水温、总氮和粪大肠菌群外的21项。
二、评价标准和方法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办〔2013〕22号“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本报告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将各项水质指标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各指标类别,以参加评价项目中最大的一项或数项所达到的标准类别,即为该断面水质类别。
三、监测和评价结果1、水质评价2017年10月,汾河太原段水质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所测六个断面中,水库出口和上兰断面达Ⅱ类水质,李八沟和扫石桥断面达Ⅲ类水质,温南社和韩武村断面均为劣Ⅴ类水质。
2017年10月,杨兴河河底村断面水质良好,达Ⅲ类水质。
2017年10月,白石南河美锦桥断面水质为重度污染,属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各断面水质状况及主要超标污染物见附表。
㈡、同期对比与上年同期相比,汾河太原段所测断面中,水库出口断面水质好转由Ⅲ类水质变化为Ⅱ类水质;李八沟和扫石桥断面水质均无明显变化,均为Ⅲ类水质;上兰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均为Ⅱ类水质;温南社和韩武村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均为劣Ⅴ类水质。
太原调研报告太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产业基地之一。
为了了解太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以及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本次调研团队前往太原进行实地调研。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太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为了获取详细的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与当地政府官员进行座谈、实地参观了太原的主要经济园区和重点工程。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太原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目前,太原的主要产业包括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
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太原的能源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太原市现已制定了2020年城市规划,该规划致力于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太原明确了发展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此外,太原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交通、水务等方面的建设。
尽管如此,太原在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
四、调研结论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太原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太原还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
此外,太原还需加强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五、建议1.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2.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
3.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六、参考文献1. 《太原市2020年城市规划》2. 太原市政府官方网站相关信息。
太原调研报告
《太原调研报告》
近日,我们对中国山西省的太原市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重要的工业和煤炭基地。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主要关注了太原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首先,我们发现太原市的经济发展非常快速。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太原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和完善。
新兴产业逐渐壮大,城市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
其次,我们对太原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城市规划方面,太原市政府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我们看到,太原正在努力构建宜居城市,加大投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更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最后,我们观察到太原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
城市的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成果显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太原市的文化氛围浓厚,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庆活动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总的来说,太原市经济稳步增长,城市规划不断完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我们对太原市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与太原市携手共进,共同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
太原调查报告太原调查报告太原,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太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并将在本报告中向读者展示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城市发展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角色。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太原的城市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太原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便利度也在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太原在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国的典范。
二、城市环境在城市环境方面,太原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的调查发现,太原的空气质量不够理想,尤其是在冬季,煤炭的燃烧导致的雾霾天气频繁出现。
这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城市垃圾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太原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环境,但仍需要更多的努力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教育和文化太原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们的调查显示,太原有许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太原还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如古建筑、博物馆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四、社会问题在太原的社会问题方面,我们的调查发现,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比较突出。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道路上车辆的数量过多,导致交通堵塞和延误。
此外,城市的房价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房价不断上涨,给年轻人的购房压力增加。
五、人民生活太原的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较高。
我们的调查显示,太原的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城市中有许多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和餐饮店,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此外,太原的医疗服务也比较完善,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六、未来展望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太原在城市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希望太原能够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空气质量和垃圾处理问题。
太原调研报告
太原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太原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并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评估。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获得了如下调研结果。
首先,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太原以煤炭工业为主导产业,在国内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矿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太原还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太原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政府的改革政策对于吸引国内外企业的投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太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我们参观了太原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了解到太原作为古代都城的历史渊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太原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如山西梆子、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这些文化特色为太原的旅游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太原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晋祠、云冈石窟等。
我们参观了太原的著名景点,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
他们告诉我们,太原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太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好评,城市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街道宽敞、环境优美。
综上所述,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文化特
色和旅游资源方面表现出色。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太原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我们还注意到太原的煤炭产业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建议政府加大环保力度,积极引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太原能够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富饶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实现更加繁荣发展的目标。
山西省城市调研报告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黄河南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此次调研中,我选择了山西省的两个城市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分别是太原和大同。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太原市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太原市地处中山街盆地,周围环山,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
太原市历史悠久,古建筑众多,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
我在调研过程中参观了太原市的天宁寺、榆次古城和晋祠等景点。
天宁寺建于北魏,是山西省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内典型的北方佛教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壁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寺庙里,我还观看了一场佛教法会,体验了一番宗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榆次古城是太原市的一个文化古迹,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在古城市内,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时代。
古城保留了很多古代文化的痕迹,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
晋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山西省的象征之一。
晋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名臣文、武二公子而建,也是为了颂扬古代晋国的文化和历史。
晋祠内有许多古老的碑刻和文物,展示了山西省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大同市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北部,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
大同市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
大同市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工业和商业发达。
我在调研过程中参观了大同市的云冈石窟、九龙壁和大同古城等景点。
云冈石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石窟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化宝库。
我参观了石窟内的佛像和壁画,感受到了它们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云冈石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龙壁是大同市的一处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
它是中国最大的九龙壁,也是世界上龙雕塑最多的龙雕塑群。
九龙壁表面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惊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精华。
大同古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山西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古城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保留了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太原调研报告
根据太原市的调研报告,以下是一些关于太原的重要发现和信息:
1. 城市背景: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北方。
它是山西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之一。
2. 经济发展:太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和销售基地。
这使得太原在中国能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太原也在不断推动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如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等。
3. 城市规划与建设:太原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公路、桥梁、地铁和公共交通等。
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交通状况:太原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
太原火车站是山西省最重要的铁路枢纽,连接着中国其他主要城市。
太原武宿机场有国内国际航班,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5. 教育与文化:太原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其中包括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等。
另外,太原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拥有许多历史建筑、艺术馆和博物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6. 环境保护:太原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
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减少空气和水污染,并提供清洁能源和环保设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太原是一个发展迅速、拥有丰富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城市。
太原市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旨在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
太原的调研报告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也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
太原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太原盆地的南部,地处晋南平原的北侧,是晋、陕两省之间连接的交通要冲。
太原市的主要景点包括晋祠、龙潭公园、运兵司式祠、大观楼、迎泽大街等。
其中,晋祠是中国单体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龙潭公园是太原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大观楼是太原市的地标性建筑,迎泽大街是太原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太原市的经济以工业为主,被誉为中国煤炭工业的摇篮。
太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太原市也在积极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太原市正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太原市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太原市拥有一流的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如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
这些高校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交通方面,太原市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网络,是晋、陕两省之间的交通枢纽,也是连接内地和华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太原市拥有太原火车站和太原南站两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可以直达国内各大城市。
太原市的居民多数为汉族,同时也有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
太原市的居民以晋商为主,太原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
太原市的人民热情好客,善于互助合作,形成了太原市特有的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太原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太原市正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相信太原市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和生活。
太原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近期,我对太原这座城市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调研的目的旨在了解太原城市的发展现状,探索其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改善太原的发展环境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太原作为山西省的重要经济中心,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城市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太原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正在从传统的煤炭产业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转变。
在太原市内,我们看到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这是太原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太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
其次,太原需要更好地整合产业链,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最后,太原需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发展。
三、城市规划和环境建设城市规划和环境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
太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好地规划城市发展。
调研发现,太原的城市规划和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化建设。
太原的空气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交通存在拥堵问题,太原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居民出行更加环保和便利。
四、教育和文化发展教育和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培养人才和提升居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应该进一步发展和挖掘。
调研中发现,太原的教育和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依然较大,需要加强基础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太原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培育更多具有太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五、社会服务和民生改善社会服务和民生改善是政府服务的重要目标,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
山西2017工作总结
2017年,山西省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我们来对山西2017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山西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7年,山西省GDP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在煤炭行业去产能、调结构的政策指导下,山西省煤炭产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迎来了快速发展,为山西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山西省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一直面临
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但是在2017年,山西省加大了环保力度,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也得到了有效保护,环境整体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再者,山西省在扶贫攻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7年,山西省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措施,大量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地区的发展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
综上所述,2017年山西省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同时也要看到,山西省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努力。
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省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锦绣太原城市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锦绣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近年来,太原市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不断完善,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报告将对太原市的城市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城市发展概况太原市地处山西中部,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太原市的GDP持续增长,常住人口逐渐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特色的建筑和景观使得太原市具备一定的旅游吸引力。
二、交通状况太原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通过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与其他城市连接。
公共交通系统也健全,包括地铁、有轨电车、公交车等,方便市民出行。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车辆数量的增加,太原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需要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三、建设规划及绿化太原市在城市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规划和实施一系列重点项目,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
同时,太原市也注重绿化工作,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不过,一些新建区域的建设和大规模绿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压力,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持续的城市建设。
四、城市经济太原市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支柱,重点发展钢铁、煤炭、能源等产业。
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能源方面政策的不断加强,太原市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太原市还注重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文化创意和旅游业,增加城市经济的多样性。
五、社会事业和生活水平太原市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
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得到提升,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太原市还加大了对民生的关注,推动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六、城市挑战与展望尽管太原市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然而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依然突出,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城市规划和产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龙源期刊网
太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17年第29期
科学导报讯 5月3日,记者从太原市统计局获悉,太原市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0.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增速比上年全年(7.5%)加快0.2个百分点。
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全面增长,经济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从经济总量上看,第二、第三产业双轮驱动,经济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从社会需求看,第三产业投资是支撑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市场消费增长平稳,对外贸易较快发展;从经济运行质量看,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呈下降态势;从经济运行环境看,物价涨幅相对温和,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用电量增速持续加快,铁路货运量降幅收窄。
范琛。
2017山西太原人口大数据分析:常住人口增加3.53万出生人
口小幅减少
中商情报网讯: 2017年多地掀起人才争夺战,给钱给房给户口,山西省会太原也不甘人后,出台人才政策,重金揽才。
据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太原常住人口437.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3万人,增量较上年增加近1万人。
2018年太原再接再厉,出台人才新政策,新引进的全职“两院”院士可获1200万元科研经费、240万元安家费和每年100万元津贴。
世界排名前2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高校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紧缺专业的本科生到太原工作,每月分别给予生活补助及购房补贴。
未来,太原常住人口或进一步增加。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2017年太原城镇人口370.97万人,增加3.65万人;乡村人口67.00万人,减少0.12万人。
城镇化率84.70%,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男性人口222.41万人,女性人口215.5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6.85万人。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17,男女性别比失衡情况有所缓解。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2017年是全面放开二胎的第二年,全国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63万,太原也不例外。
2017年太原全年出生人口5.28万人,比上年减少0.92万人。
但是出生率却有所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12.10‰,比上年增长2.02个千分点。
死亡人口1.75万人,死亡率4.01‰;自然增长率8.0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2017年太原市旅游业数据统计:游客数量增长19.2%旅游收
入突破800亿元
中商情报网讯: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
2017年,太原市经济总体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GDP突破三千亿大关。
根据最新消息,2017年,太原市共接待入境游客22.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国内游客6757.77万人次,增长19.3%。
实现旅游总收入821.88亿元,增长20.2%,增速比2016全年(16.3%)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15.72亿元,增长20.2%;旅游外汇收入1.00亿美元,增长18.4%。
数据显示,2012-2016年太原市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增速基本保持在15%以上。
六年间旅游人数从2012年的2983.89万人增长至2017年6780.72万人,增长了3796.83万人。
数据来源:太原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旅游收入方面,太原市旅游收入增速连年保持在16%以上。
2014年旅游收入突破500亿元,2017年旅游收入直接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速达20.2%,增长十分迅速。
2018年太原市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以高端、高效、便捷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方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化;充分发挥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优质文化旅游项目,构建全域旅游新模式,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数据来源:太原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太原历年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随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太原市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将从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对太原历年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是经济方面。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经济中心,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国家
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太原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成为全国环保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同时,太原市也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推动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太原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是文化方面。
太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太原市不断加大
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展览,提升了太原市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太原市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为太原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者是城市建设方面。
太原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交通得到
了极大改善,地铁、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让太原市的交通更加便利高效。
同时,城市绿化也得到了极大加强,各种公园、绿地的建设让太原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太原市还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太原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太原市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出了
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太原市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太原市通报2017年10月1日以来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六城区中杏花岭区PM2.5浓度降幅最大佚名【期刊名称】《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年(卷),期】2018(000)004【摘要】2月26日,太原市政府通报去年10月1日至今年2月25日全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
其中,市区目标完成情况为:市区PM2.5累计浓度76ug/m~3,同期变化率为下降35.04%,目标完成率140.2%;重污染天数累计9天,同比减少29天。
六城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
六城区PM 2.5累计浓度由低到高排序为:万柏林区61ug/m~3、尖草坪区64ug/m~3、迎泽区68ug/m~3、杏花岭区71ug/m~3、小店区76ug/m~3、晋源区84ug/m~3。
按PM 2.5浓度与去年同期变化率,由大到小排序为:杏花岭区下降43.7%、小店区下降35.6%、晋源区下降33.3%、尖草坪区下降31.2%、迎泽区下降27.7%、万柏林区下降12.9%。
【总页数】1页(P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3【相关文献】1.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的通报[J], ;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 [J], 湖北省人民政府;3.太原市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防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J], 韩爱梅4.2007年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情况通报造纸行业中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占91.7% [J],5.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2018年度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考核结果暨2015-2017年防控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的通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易居(中国)企业集团蓝光发展——太原城市进入报告2017年06月ont ents1 2 3 城市宏观环境城市房地产发展企业竞争格局4 区域价值分析Part ONE城市宏观环境城市概况1Part太原—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城市之一,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结合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双向支撑,城市聚集效应较强☐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
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
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1.距石家庄220公里2.距北京市500公里3.距天津市510公里4.距济南市520公里4.距郑州市440公里5.距西安市610公里6.距呼和浩特438公里7.距鄂尔多斯488公里北京内城区(中心城区)名称面积(平方千米)六普人口(万人)太原市6909420.1591小店区290 75.0102 迎泽区105 58.8533 杏花岭区146 63.4482 尖草坪区296 41.5705 万柏林区289 74.9255 晋源区290 22.1431 ※高新区※/ 0.9914 ※经济区※/ 4.4521 ※民营区※/ 1.2579 ○城区统计1416342.6522清徐县608 34.3861 阳曲县2084 12.0228 娄烦县1289 10.5841 古交市1512 20.5139 ○郊县统计5493 77.5069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和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其中杏花岭区、迎泽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其他四个区随着城市发展逐渐升级为城区市区分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形成了6区3县1市的格局。
其中杏花岭区、迎泽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
1、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2500年悠久的历史,曾是战国名城、中原北门、九边重镇 2、太原母亲河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明清,晋商和山西票号从这里崛起,让晋商文化闻名天下千年古都 旅游胜地 黄河文明 晋商故里0102物产资源丰富,著名的煤炭之乡,人文历史悠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1、太原物宝大华,市境土地面积仅占全省的4.5%,但矿产资源、物产却非常丰富,以煤蕴藏最丰,铁矿次之2、太原是建国初期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资源丰富 煤炭之乡 二产稳健 工业之都新材料煤炭电力金融物流文化旅游软件及信息技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 太原优势产业结构以煤炭电子产业为核心的7大产业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结构"由重转轻",发展方式"由粗转精",产业智能化步伐加快,推动工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关键词 全国最大的特种钢生产基地主焦煤生产基地煤炭综合加工利用基地最大铝镁合金加工基地太原轨道交通规划铁路系统太原铁路总里程2800公里:太焦铁路,石太铁路,太兴铁路,环城铁路,石太高铁,大西高铁,太郑高铁(规划),太呼高铁(规划),京太高铁(规划),京昆高铁(规划)等多条铁路干线汇集于此。
•太原南站为华北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太原北站是华北最大编组站·太原西站为市内环城铁路枢纽航空系统☐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华北第三大国际机场,通往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和国内大部分城市,向千万级机场迈进。
☐截止2016年底机场已开通航线126条,通航城市达75个☐此外规划了太原清源国际机场路网交通☐太原市城区的路网结构以网状为主,呈环形放射状。
最外有环状高速路(外环路)。
☐老城区的城市道路是棋盘式的格局,横平竖直。
☐太原外围的城市道路规划是环形加网状的格局。
轨道交通☐ 2016年,太原正式开建地铁2号线,预计2020年完工通车。
☐这是山西省/太原市建设的第一条铁路线路。
☐太原将构建立体出行通道,进入立体大交通时代。
华北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铁2号线开建,标示着太原已迈入立体式交通时代高铁至北京仅3小时,飞往北京仅需1小时,已融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内,首都辐射效应增强城市交通太原都市区规划(2016-2030)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图“双城多组团”“城市空间扩张、多中心发展”成为太原城市扩张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为太原房地产市场发展及项目开发奠定了基础及未来发展格局国际都市发展进程模式集中式发展单中心城市扩张 多中心发展 大都市化形成主城新城新城新城新城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空间扩张分散式发展城市定位: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和一个示范区将太原都市区发展成为国家能源服务及创新中心,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示范区,太原都市圈(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主体和引领中心。
发展格局:确定太原都市区城市空间结构为“双城多组团”“双城”指太原主城区(南高速环以北部分)和太原-晋中共建区 (晋源-小店-榆次) “多组团”指6个产城融合的城镇组团,包括阳曲、泥屯、清徐、徐沟、西谷、修文等组团。
太原主城区太原晋中共建区①②③ ⑤ ⑥④2016太原城市建设从路、绿、村、教、医五大方向持续升级,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教绿肺增强城改发力教育升级医院新建村绿医路道路建设●五一路改造●解放路改造 ●东峰路改造 ●漪汾街改造 ●环湖北路改造 ●南内环西街改造 ●。
市级实施晋阳湖、太原植物园、和平公园、晋阳街公园等22个公园建设;城六区各新建5个游园、5个绿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70%。
2016年太原新建5所医院: 1、山西省人民医院 2、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 3、太原市妇幼保健医院4、山西省儿童医院5、太原市人民医院全部集中于核心环线外围,城市版图因市政迁移儿持续外扩。
30个村启动整村拆除改造,拆除建筑面积414万㎡,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3.3万套,城中村改造资金投入271亿元。
2016年太原新建续建24所学校,教育配套持续升级 。
太原主城区太原晋中共建区现代产业园区新兴产业园区No.01太原主城区(南高速环以北部分)定位为区域性的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全省产业转型和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No.02太原-晋中共建区(晋源-小店-榆次)定位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新兴产业集聚区、国际性低碳技术及煤基产业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宜居城市建设主体区6个产城融合的城镇组团依托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和新兴产业园区,集聚创新资源、现代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着力打造山西创新转型新引擎No.03城市功能向西南方向扩展按照“双城多组团”空间结构,提升太原主城区和晋中市区城市综合中心;培育汾东现代服务业中心,清徐、阳曲生活生产服务中心,以及徐沟、修文现代产业服务中心双城·六组团城市近期总体发展方向——南移西进南移:南中环、龙城大街——城南新中心区作为城市南移的桥头堡,在环线交通+快速路的实际带动下,成为城市扩张的主方向,是全市财富阶层购房的主聚集区。
西进:城市向西通过长风商务区CBD 的打造,通过晋阳湖和晋祠公园带动建设晋源新区,城市西部将成为后起之秀。
北展:环线开通后,北展动作有起色。
东扩:以长风街为主轴线,东山片区改造,居住条件升级,环境整治改造,东部的宜居氛围渐显,但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展势头有所回落受城市地形影响,采取“南移西进、扩容提质”的城市发展策略,城市整体向西、向南发展,未来区域城市发展将进入高速模式汾东新区新南站片区东山民营经济园区市中心省中心长风文化商务区长风西街片区 迎泽西大街片区晋阳湖片区万亩 生态园城市扩容计划计划到2030年,太原都市区将实现资源型经济成功转型,常住人口达到760万,建设用地控制面积980平方公里(含产业区产业用地294平方公里)。
总结总结工业能源城市,不乏人文历史资源东中西核心区位,城市聚集效应显现 两核新城模式,推动城市化进程宏观经济2Part生产总值GDP太原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主要指标增速全省位次继续领先,经济“稳增长”成效显现,城市化进程加快,处于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阶段GDP 增幅<4%4~5%5~8%>8%8.1%房地产发展周期 萎缩 停滞 稳定发展 高速发展 人均GDP 0-800$ 800-4000$ 4000-8000$ 8000-20000$9937$ 城市化率 <30% 30~50% 50~90% >90% 84.55城市化速度初步城市化低速发展期高速发展期稳定发展期177820802311.432412.872531.092735.32955.615.1% 17.0% 11.1%4.4%4.9%8.1%8.1%0%5%10%15%20%01000200030004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2014年 2015年 2016年2010~2016年太原GDP 走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率太原人均GDP 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突破10000美元, 房地产需求进入改善性需求的发展阶段,2016年进入平稳增长时期☐2016年,太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234元,比上年增长6.9% ☐按2016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0273美元人均GDP ($)需求特征 发展特征800-3000 生存需求 超速发展单纯数量型3000-4000生存、改善需求兼有 快速发展以数量为主,数量与质量并重4000-8000 改善需求为主平稳发展,以质量为主,数量与质量并重8000以上 改善需求为主 缓慢发展综合发展型443194929254440565475902363483 68234-3.6% 11.2% 9.8% 7.6%2.8%8.4%6.9%-6%-4%-2%0%2%4%6%8%10%12%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2010~2016年太原人均GDP 走势人均GDP (元)增长率太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度过了能源兴市的积累阶段,三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作为三产结构中的支柱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10-2016年太原三大产业发展对比图100%80%60%40%2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2010-2016太原三大产业增速发展对比5.0%0.0%-5.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第一产业增速第二产业增速第三产业增速重大热点工程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上涨 城市改造进度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逐渐走高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027.71亿元,比上年增长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