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和时间的关系.doc
- 格式:doc
- 大小:34.51 KB
- 文档页数:22
位移与时间的公式
位移与时间的公式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量。
它可以通过位移和时间来表示,其公式为s=vt,其中s是位移,v是速度,t是时间。
从公式可以看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即当时间变化时,位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如果你在一小时内以一定的速度行走,你就可以确定你在这一小时内的位移量,即s=vt。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不仅仅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交通运输中,人们需要知道车辆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以便确定车辆的到达时间。
因此,通过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车辆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于计算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其公式为a=v/t,其中a是加速度,v是速度,t是时间。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求出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加速度变化量。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掌握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考点归纳】(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
(2)公式的推导①利用微积分思想进行推导: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虽然速度时刻变化,但只要时间足够小,速度的变化就非常小,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应用我们熟悉的匀速运动的公式计算位移,其误差也非常小,如图所示。
②利用公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改变的,它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时间t内的初速度v0和末速度v的平均值,即=.结合公式x=vt和v=v t+at可导出位移公式:x=v0t+at2(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对于某一段时间t,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2=v0+a×t=,该段时间的末速度v=v t+at,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整理加工可得===v0+at====v t/2。
即有:==v t/2。
所以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又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和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4)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常数,即△x=x2﹣x1=aT2.拓展:△x MN=x M﹣x N=(M﹣N)aT2。
推导:如图所示,x1、x2为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加速度为a。
【命题方向】例1:对基本公式的理解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遇到交通事故时就以7.5m/s2的加速度刹车,刹车2s内和6s内的位移之比()A.1:1B.5:9C.5:8D.3:4分析: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然后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2s内和6s内的位移。
解: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2s所以刹车2s内的位移=45m。
t0<6s,所以刹车在6s内的位移等于在4s内的位移。
=60m。
所以刹车2s内和6s内的位移之比为3:4.故D正确,A、B、C错误。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情境导入舰载机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是,在弹射系统的作用下获得一定的速度,然后在甲板上继续加速一段距离便可达到起飞的速度。
知识点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vt 。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其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t图线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面积,如图所示:(1)当“面积”在t轴上方时,位移取正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2)当“面积”在t轴下方时,位移取负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微元法与极限思想的应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加速度的定义易得速度的变化量Δv=a·Δt,只要时间足够短,速度的变化量就非常小,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用熟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近似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如图所示,甲图中与Δt对应的每个小矩形的面积就可以看做Δt时间内的位移。
如果把每一小段Δt内的运动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各小矩形面积之和等于各段Δt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之和。
时间Δt越短,速度变化量Δv 就越小,我们这样计算的误差也就越小。
当Δt →0时,各矩形面积之和趋近于v -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
由梯形面积公式得x =(v 0+v )·t2在任何运动中都有x =·t因此=v 0+v 2(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把v =v 0+at 代入x =(v 0+v )·t2得x =v 0t +12at 22.x =v 0t +12at 2的理解公式的意义 反应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是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适用条件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矢量性公式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 0方向为正方向 特殊形式(1)当a =0时,x =v 0t (匀速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会用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2.知道v -t 图像中的“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并会用此关系推导位移和时间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利用v -t 图像求位移(如图)v -t 图像中,对应时间t 的速度图像与两个坐标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在时间t 内的位移值。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 × )(2)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
( × ) (3)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与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
( √ ) (4)如果a <0,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知位移随着时间逐渐减小。
( × )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10 m/s ,加速度为2 m/s 2,5 s 末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5 s 内汽车的位移为________m 。
答案 20 75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导学探究如图所示,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 0,在t 时刻的速度为v ,加速度为a ,利用位移大小等于v -t 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答案 如题图所示,v -t 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 x =12(v 0+v t )t ① 又因为v t =v 0+at ② 由①②式可得x =v 0t +12at 2。
知识深化1.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正方向。
一般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位移对时间求导和位移对位置求导的关系1. 引言1.1 介绍位移对时间求导和位移对位置求导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
位移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的量,而时间则是衡量这种变化的持续的参考标准。
通过对位移对时间求导,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而通过对位移对位置求导,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某一位置的速度。
位移对时间求导的定义是在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增加量,即速度;而位移对位置求导的定义是在某一位置的位移增加量,即速度。
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于它们都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但对于不同的问题和情境,选择不同的导数方式会更加合适。
举例说明,当我们想要分析一辆汽车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时,我们可以通过位移对时间求导来计算它的瞬时速度;而当我们想要分析一辆汽车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时,我们可以通过位移对位置求导来计算。
应用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物体的运动轨迹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分析和工程设计中的速度控制等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位移对时间求导和位移对位置求导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运动规律,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更加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总结而言,位移对时间求导和位移对位置求导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概念,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和解决新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位移对时间求导和位移对位置求导是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其他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位移对时间求导和位移对位置求导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运动学和动力学中的概念,并且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位移对时间求导和位移对位置求导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信息。
而通过对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信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讲要点: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3、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同步课堂: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v0+v/2注意:此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2说明:以V0为正方向,特体做匀加速运动,a与V0同向,a取正,物体做匀减速运动,a与V0反向,a取负。
特例:假设V0为零,那么X=at2/2三、位移和速度的关系v2-v02=2ax特例:假设V0为零,那么v2 =2ax二、重点难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a) (b) (c)1、用许多小段的匀速运动来模拟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分得越强,很小段的匀速运动越多,速度跳跃的幅度越小,这种模拟的运动更接近均匀变化的变速运动,同时,众多的小矩形面积之和更接近梯形的面积。
当运动的时间分得非常非常细,相邻匀速运动之间的跳跃中高度非常非常小,很多很多的小矩形面积就能准确地代表特体的位移,这时“很多很多〞小矩形顶端的“锯齿形〞就看不出来了,这时小矩形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梯形。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和t轴所围的梯形的面积v/(ms-1)t/sx =12(V 0+V t )·t(1) ——位移方程从(1)式可知,由x =v ·t ,02tV V v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又由V =V 0+at(3) ——速度方程 x =V 0t +12at 2(4) ——位移方程又由(3)、(4)消去t ,V 2-V 02=2ax(5) ——位移和速度关系方程上述(1)、(3)、(4)、(5)四个方程均为矢量方程,每个方程均牵涉到四个物理量,在每个方程中,当知道其它三个量时,就可以求出第4个物理量,不过由于四个方程均可由其它两个方程导出,所以在一个过程中仅能解出两个未知数。
● 知识总结1.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vt S =2.位移(S )、平均速度(v )、时间(t )的关系:t v 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v )、初速度(0v )、加速度(a )、时间(t )的关系:at v +=0v ①当初速度为零时:at =v (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当加速度的方向跟初速度方向相同时:at v +=0v (匀加速直线运动)③当加速度的方向跟初速度方向相反时:at v -=0v (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零后 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 )、初速度(0v )、加速度(a )、时间(t )的关系:2021at t v S += ①当初速度为零时:221at S =②当加速度(a )与运动方向(初速度方向)相同时:2021at t v S += ③当加速度(a )与运动方向(初速度方向)相反时:2021at t v S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0v )、末速度(t v )、位移(S )、加速度(a )的关系:aS v v t 2202=- ①当末速度(t v )比初速度(0v )大时加速度(a )取正值 ②当末速度(t v )比初速度(0v )小时加速度(a )取负值●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即2aT S =∆;或者:2)(aT n m S S n m -=-(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Sv v v v t t =+==202(3)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 中与这段位移初.末速度v 0和v t关系:v 中注意: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2tv =v =20tv v +<2sv =2220t v v +●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殊比例式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1∶2∶3∶……②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③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s 1∶s 2∶s 3∶……=12∶22∶32……④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 1∶t 2∶t 3……=● 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甲 乙1.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物体速度均匀增加或减小,即物体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甲中A-B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D :匀减速直线运动,D-E :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时间等的比例关系嘿,朋友!咱们来聊聊位移时间这有趣的比例关系。
你想想,咱们在生活中,有时候跑着去追公交车,有时候慢悠悠地散步,这速度不一样,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能一样吗?这就像你兜里的钱,多的时候能买好多东西,少的时候就只能买一点点,这不是一个道理嘛!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就好比是一场赛跑。
如果一个人跑得飞快,那在同样的时间里,他跑的距离是不是就更远?反过来,如果跑得慢,相同时间里跑的距离是不是就短?比如说,你骑自行车和骑摩托车去同一个地方。
摩托车速度快,那到达的时间就短,自行车速度慢,花费的时间就长。
这是不是很直观?再打个比方,就像水流从高处往低处流。
水流速度快,同样的时间里流的距离就长;水流速度慢,相同时间流的距离就短。
位移和时间不也是这样嘛!如果给你一个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这就像是一个魔法咒语,能让你搞清楚很多事情。
假如你要去一个地方,距离是 100 千米,你开车的速度是 50 千米每小时,那你算算,得多长时间能到?是不是 2 小时?这多简单!要是速度变成 100 千米每小时呢?那时间不就变成 1 小时了?咱们再想想,如果时间固定,速度变化了,位移会怎么样?比如说1 小时的时间,速度从 50 千米每小时变成 100 千米每小时,位移是不是从 50 千米变成 100 千米啦?这位移时间的比例关系,就像你做饭放调料,盐多了就咸,盐少了就淡,得把握好那个度。
在实际生活中,这关系可太有用啦!比如你计划出门旅行,知道路程和你能达到的速度,不就能算出大概要花多少时间在路上,好提前做准备嘛!所以啊,搞清楚位移时间的比例关系,能让咱们更好地安排生活,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少走冤枉路,多做有意义的事。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总之,位移时间的比例关系看似复杂,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小常识,只要用心去理解,就能轻松掌握,为咱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第9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v t 图像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阴影部分)“面积”有什么意义?提示:表示物体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
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 v t 图像中“面积”的意义:v t 图像中的图线和时间轴包围的“面积”等于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如图所示,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梯形的“面积”。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式中v 0表示初速度,x 表示物体在时间t 内运动的位移。
二、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公式:v 2-v 02=2ax .2.推导:由速度时间关系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关系式x =v 0t +12at 2,得v 2-v 02=2ax .例题1.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答案】Cat2可知,若物体的初速度v0不为零,A、B选项不正确;由【解析】根据v=v0+at和x=v0t+12a=Δv可知,Δv=a·Δt,a不变,Δv与Δt成正比,C正确;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减小但位Δt移可以增大,D不正确。
对点训练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 m/s,4 s内位移为20 m,求6 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
【答案】11 m/sat2【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x=v0t+12代入数据解得:a=1.5 m/s2根据v=v0+at得质点6 s末的速度大小:v=11 m/s。
例题2.如图所示,甲图为某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乙图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甲乙A.0~2 s内:甲图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2~3 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静止不动C.3~5 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5 m/s2D.0~5 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10 m,乙图质点的位移为100 m【答案】D【解析】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则0~2 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2~3 s内甲图图线的斜率为零,即质点速度为零,乙图质点速度恒定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3~5 s 内甲图图线的斜率恒定,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图质点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位移时间图像表示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则甲图质点位移为010 m=10 m,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x =[12×(10+30)×2+30×1+12×30×2] m=100 m,故D 正确。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教法建议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主要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二、变速直线运动(一)提问: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二)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里程计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位移(实际为路程),包括进站停车时的情况,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把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教法建议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主要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二、变速直线运动(一)提问: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二)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里程计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位移(实际为路程),包括进站停车时的情况,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把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教法建议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主要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二、变速直线运动(一)提问: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二)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里程计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位移(实际为路程),包括进站停车时的情况,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把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教法建议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主要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二、变速直线运动(一)提问: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二)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里程计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位移(实际为路程),包括进站停车时的情况,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把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教法建议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主要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二、变速直线运动(一)提问: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二)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里程计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位移(实际为路程),包括进站停车时的情况,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把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教法建议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主要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二、变速直线运动(一)提问: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二)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里程计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位移(实际为路程),包括进站停车时的情况,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把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教法建议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主要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