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重点建筑结构体系第一节墙承重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4
各种结构体系设计重点考虑内容一、砌体结构:1、(1)承重墙能否上下对齐。
如别墅、洋房等,一般多数墙体上下不对齐,且上下层间退台较多,此时,应考虑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异型柱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平面简单、较规则的别墅,上下墙体对齐且无退台(或局部退台)时,可以考虑采用砌体结构。
(2)窗间墙尺寸是否不小于1米,最小不小于800。
墙垛过小处一般出现在靠近山墙的位置。
当墙垛过小时,墙体受压计算一般不容易满足,此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如设置钢筋网片等。
(详《抗规》7.1.6)另车库层去墙垛并设梁托上部墙垛的情况不宜出现。
(3)是否存在转角窗。
砌体结构不允许出现转角窗。
(4)是否有错层。
如果房屋错层楼板高差超过500mm时,应按两层计算,则层数会超过规范要求,因此错层房屋砌体结构实现不了,且错层的砌体结构抗震更不利。
(详《抗规》7.1.7)(5)层高是否小于3.6米。
3.6米为建筑层高(自室内地面算起),不是结构计算层高。
层高最高时可做到3.9米,但应采用约束砌体。
(详《抗规》7.1.3)(6)总高度及层数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砌体结构的层数包含储藏室、阁楼等,此部分楼层建筑不算一层,但是结构按照一层考虑,当阁楼层面积小于30%时可不做一层考虑。
6、7度区砌体结构最高层数为7层,总高度控制在21米(最高时可做21.4米),阁楼层算至山墙尖一半的高度。
(详《抗规》7.1.2、《砌体》10.1.2)(7)是否设置了内纵墙。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时,应尽量多设置内纵墙,且内纵墙累计长度不宜小于房屋总长度的60%。
(详《抗规》7.1.7)(8)平面凹凸尺寸是否过大。
建筑平面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建筑总进深的50%。
如凹凸尺寸超过建筑总进深的50%,可设置抗震缝避免平面凹凸问题(缝宽70~100mm),但建筑总长度会有所增加(缝宽+墙厚)。
当建筑平面凹凸不可避免时(如L形建筑),应考虑采用其他结构形式。
(详《抗规》7.1.7)(9)上下洞口是否对齐。
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所采用的支撑系统,它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结构工程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研究和设计出适合不同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由一系列柱子和横梁组成,构成一个稳定的框架,能够承担水平和垂直载荷。
框架结构体系适用于多层建筑,如商业大楼和公寓楼。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刚性好,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
此外,框架结构体系还可以灵活布局,满足不同空间需求。
二、桁架结构体系桁架结构体系是由多个梁和柱子组成的网络结构。
它的优点是重量轻,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物,如体育馆和机场航站楼。
桁架结构体系还能提供更大的内部空间,减少柱子和墙壁的使用。
然而,桁架结构体系对火灾的抗性较差,需要采用防火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三、承重墙结构体系承重墙结构体系是通过设置混凝土或砖墙来承担建筑物的重量。
它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具有很好的纵向刚度和承载能力。
承重墙结构体系能够提供良好的隔声和隔热效果,但在空间布局上相对固定,不太适合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建筑设计。
四、悬索结构体系悬索结构体系是利用悬挂在支座上的钢索或索链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它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如桥梁和体育场馆。
悬索结构体系具有独特的美学效果,它的优点是重量轻、刚度大,能够提供无柱的大空间。
但是,悬索结构体系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五、板壳结构体系板壳结构体系由一系列薄而强度高的平板组成,能够承受均匀分布的载荷。
板壳结构体系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如体育馆和展览馆。
它具有重量轻、内部空间大的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强对角边缘的支撑,以确保结构的稳定。
六、槽钢结构体系槽钢结构体系由一系列槽钢构件和连接件组成,适用于临时建筑物和轻型厂房。
槽钢结构体系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快速的特点,能够承担一定的水平和垂直载荷。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一、引言在建筑领域,结构体系是指构成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组织方式。
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承载力和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梁板结构、桁架结构和壳体结构。
二、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之一。
它由柱子、梁和水平和垂直的支撑系统组成。
柱子承受垂直荷载,而梁则将荷载传递到柱子上。
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常用于多层建筑和大跨度的结构。
此外,框架结构还可以承载外部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三、梁板结构梁板结构是一种以梁和板为主要构件的结构体系。
梁负责承受垂直荷载并将其传递到支撑点,而板负责承受水平荷载并向梁传递荷载。
梁板结构常用于独立房屋和办公楼的建筑设计中。
相比于框架结构,梁板结构能够在有限的材料使用情况下提供更大的空间自由度。
四、桁架结构桁架结构由多个直线构件组成的网状结构,在工业和体育馆等建筑中广泛应用。
桁架结构通过将受力分配到各个构件上来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承载力。
由于桁架结构的良好强度和刚度,它常用于大跨度空间和长距离悬挑结构的设计。
五、壳体结构壳体结构是一种利用曲面形状来承受荷载并达到结构稳定的体系。
常见的壳体结构包括圆顶、穹顶和拱顶。
壳体结构的设计要求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形变性能,以及受力形态的优化。
这种结构体系常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博物馆和剧院等建筑中,具有独特的空间效果和艺术价值。
六、总结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根据其特点和功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框架结构在多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中应用广泛,梁板结构适用于独立房屋和办公楼,桁架结构适用于工业和体育场馆等建筑,而壳体结构则用于塑造独特的建筑外观和空间形态。
建筑师和工程师根据项目需求和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进行建筑设计,以实现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和经济性。
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请注意,根据要求,文章里不可以出现网址链接,请在这里列出参考文献)八、致谢(可加入致谢词,留白可供填写其他信息)以上就是本文对常见建筑结构体系的介绍。
几种常用结构体系简介(1)框架体系——由横梁将柱与柱联系为整体,构成承重骨架。
15层以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当跨度大、层数多、荷载大时,可采用钢框架。
平面形式可有多种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钢框架是早期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优点显而易见,缺点是刚度弱、怕火烧。
(2)剪力墙体系a.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外墙、内墙作为承重骨架的一种结构体系。
b. 以传统的墙代替梁、柱承载,同时兼有空间分隔、维护作用。
c. 剪力墙既承受垂直荷载,又承受侧向剪力,故得名。
抗侧剪力性能好,最高可达50层。
d. 剪力墙形状无任何限制,矩形、弧形、三角形、角铁形等均可。
(图)e. 剪力墙布置应与使用功能巧妙结合,并注意合理间距、分布均匀。
(高层中的核体,功能与结构合而为一。
剪力墙间距太密则不便空间灵活;分布不均匀则使大楼各部分刚度不均匀,整体性差)(图:剪力墙平面布置示例)f. 剪力墙结构最适合于旅馆、住宅。
(结构与使用空间能有机结合)g. 剪力墙体系之低层段(通常指裙房)可通过一定的结构措施转换为框支方式,使低层空间流通、开敞。
(3)框架——剪力墙体系将框架与剪力墙相结合为一体的结构体系。
竖向力共同承担,侧向力之80%~90%由剪力墙承受,10%~20%由框架承担。
适宜层数为15~30层,适合于高层综合体,平面布局和造型均有很大灵活性。
(4)筒体体系这是60年代以后常用于超高层建筑(≥100m)的结构体系。
实际上,筒体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发展而成。
它是由若干片纵横交错的框架墙或剪力墙所围成的筒状封闭骨架。
不仅能承受竖向荷载,而且能承受很大的水平荷载。
(图:筒体示意)根据筒体的数量、布置和组成不同,又可分为:框——筒、筒中筒、组合筒等三种体系。
①框——筒体系a. 它分内筒外框和外筒内框两种。
b. 外筒内框使用较少。
c. 内筒外框更多使用。
竖向荷载共同承担,主要侧载由筒体承担;内筒能与功能巧妙结合,外框可提供开敞的幕窗。
②筒中筒内外设置两层或更多层筒,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
三、常见屋面结构体系对比
四、真题回顾
【2020】下列常见建筑结构体系中,适用房屋建筑高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是()。
A. 框架
B. 剪力墙
C. 框架-剪力墙
D. 筒体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非地震区,框架结构一般不超过15层;剪力墙在180m高度范围内都适用;框架-剪力墙可以适用于不超过170m高度的建筑;筒体结构可以适用于高度不超过300m的建筑。
【2018】关于剪力墙优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结构自重大
B.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C.侧向刚度大
D.间距小
E.平面布置灵活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剪力墙的优点: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房屋建筑物按建筑物承重结构体系分类
(1)墙承重结构:该类建筑用墙体来承受由屋顶、楼板传来的荷载,如砖混结构的住宅、办公楼、宿舍。
(2)排架结构:采用柱和屋架构成的排架作为其承重骨架,外墙起围护作用,如单层厂房;
(3)筒体结构:筒体结构有框架内单筒结构、单筒外移式框架外单筒结构、框架外单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及成组筒结构。
(4)框架结构:它是以柱、梁、板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作为骨架的建筑。
(5)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楼板与墙体均为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于高层住宅楼和公寓建筑。
(6)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部分剪力墙,使框架和剪力墙结构起来,共同抵抗水平荷载的空间结构。
(7)大跨度空间结构:该类建筑通常中间没有柱子,通过网架等空间结构把荷重传到建筑四周的墙、柱上去,如游泳馆、体育馆、大剧场等。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应用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和柱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大多用在住宅、办公楼、教学楼建筑中。
因为砌体的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很低,所以住宅建筑最适合采用混合结构,一般在6层以下。
混合结构不宜建造大空间的房屋。
二、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
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建筑立面处理也比较方便;主要缺点是侧向刚度较小,当层数较多时,会产生过大的侧移,易引起非结构性构件(如隔墙、装饰等)破坏,而影响使用。
三、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和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力。
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140mm.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为3~8m,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
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用。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小,结构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用于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
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般宜用于10~20层的建筑。